中編

關燈
姜湯下。

    如患者氣體虛弱,飲食少思,服中九丸後有嘔吐、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三錢,即解。

     此方專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體質虛弱,胃納不旺,服中九丸後發生惡心、嘔吐、頭眩、腹痛,及洩瀉者,可加此丸三錢同服,即可免除乖象。

    此方藥味殊嫌龐雜(與木香流氣飲略有出入),倘因服中九丸後發生嘔吐者,亦可用炒山栀及白蔻,加入香砂六君子湯中服之,效力亦與本方之作用相等。

     處方篇 第四方&bull化肉膏 歌曰:化肉靈膏妙無窮,桑麻鍛石一樣同,二烏靈仙同煎水,淋漓入鍋看雌雄,五灰雖然同此用,加減較彼有神功。

     (處方)桑枝灰(五升)麻梗灰(五升)廣鍛石(五升未發者)(制法)共合一處備用,另以威靈仙一兩,川烏四兩,草烏一兩,野芋頭一兩,生半夏一兩,巴豆五錢共為咀片,煎成濃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墊底),繼将藥汁淋于灰上,濾下之水,用器接收(濾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針刺者為佳),約一大碗,入鍋慢火煎之,俟濃縮到相當程度時,再加白礬一兩,收膏貯瓶,黃蠟封口備用。

     (用法)用時将藥取出,研細如泥,挑置少許,塗于瘡之中央,其藥力自能散布四周,以奏化腐消毒之功。

    如覺疼痛,可揭開查看,如患部四邊有紅線樣物時,即噴以冷水一口,其痛可立止。

    倘腐爛已去,欲生新肌時,可将此膏少許,用水調如淡茶色,用新筆蘸水,于瘡上洗之,即可逐漸生肌斂口。

    此膏之腐蝕力甚大,故使用之後異常疼痛,因其作用乃化學上之“輕氧化鉀”也。

    現今新藥群中頗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銅、硝酸銀、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蝕力量,如感覺自制麻煩時,亦不妨以此類化學品代用。

    赤水元珠有“化瘤膏”一方(即五灰膏),其處方雖與本方不盡相同,而其作用則完全一緻,今摘錄于此:桑木灰、棗木灰、桐殼灰、麥灰各二升半,共和一處,放于已墊稻草之竹箕中,淋汁約五碗許,入斑蝥四十隻,山甲五片,乳香五錢,冰片一錢,用水煎作一碗,以瓷器盛之。

    用時以新鍛石調膏敷之,幹則随以清水潤之。

    “化肉膏”之作用專在追蝕惡瘡腐肉,惟嫌其性質過暴,遠不若薛己外科精義之“針頭散”及仙拈集之“脫爛散”來得王道,故餘意不若迳以二方之一以代替之,更為圓滿。

     處方篇 第五方&bull藥線 歌曰:諸家藥線不相同,吾門藥線有奇功,雖然砒礬一樣用,火候之中看雌雄,不論痰核并骨,化腐幹膿顯神通。

     (處方)白砒(三錢)明礬(七錢)(制法)上各研細末,先于鍋中滴麻油幾滴,次将砒末放入,再将明礬末蓋于面上,将鍋在武火上燒之,俟砒、礬幹結成餅,煙将盡未盡時,取出研末,以面糊做成細條(如粗絲線)備用。

    經此制煉之後,砒性已純,凡瘰成,及癰疽之久不幹膿等,皆可用之。

     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藥線方中,有一方亦僅砒、礬二味,隻制煉方法微有不同,亦摘錄于此,以示此方作用之廣:白砒五錢,明礬一兩五錢,将白砒入鐵鍋内鋪勻,上蓋明礬末,以火之,至礬枯時,噴冷水一口于砒上,随以棉紙蓋于砒上,再随噴水三、五口于紙上,從鍋蓋邊紙上看之,以有白霜透出時為率,如無白霜發現,可再再噴,直至有霜時為止,去紙,入去油乳、沒各少許,蓋于礬上,離火候冷,取出為末,以面糊為條備用。

    用時将此條插入漏孔,待管退出時為度。

    如于此方之中再加入蠍尾七枚,生草烏末一錢,即為最佳之枯痔藥,編者枯痔時亦常用之。

    其他外科百效書之“點玄丹”,亦系砒、礬二物,且雲善治惡毒,可見此藥線一方專作去腐蝕綿之泛用品,蓋頑固腐肉,非仗此種大刀闊斧之猛烈峻劑,實不能去此冥頑不靈之大患也。

     此線短處是去腐甚痛,病者多不樂接受。

    王肖舫氏則以“蛤豆條”代之,化腐不疼,且極穩妥。

    其法系以蚊蛤一個,焙至焦黃色,再取生巴豆三粒,去皮心,焙研細末,加冰片少許,共合一處,調撚為條(以巴豆油質能粘和成條為度,否則須相勢加油加藥)。

    此條用時爛而不疼,功在藥線之上。

     處方篇 第六方&bull紫霞膏 歌曰:紫霞膏貼遠年瘡,銅綠輕竭乳沒良,麻仁松香合一處,白蠟清油要相當,久頑瘡毒不收口,一帖之後效非常。

     (處方)銅綠(五錢)血竭(五錢)乳香(五錢)沒藥(五錢)松香(一兩)蓖麻仁(一百粒)輕粉(二錢)(制法)先将前五味共研細末,投入石臼中,再加蓖麻仁、輕粉,并滴入清油數滴同搗之,約二三千杵時,即可成膏,如不成膏,可再加蓖麻仁數十粒再搗,直搗至臼内膏軟如棉,十分融和時為止,收貯備用。

     (用法)此膏善除濕熱,拔毒生肌,凡夏秋之間感染濕熱發瘡者,以此貼之,其去腐生肌之功甚捷。

    他如梅毒、瘡,亦有特效。

     近人徐臧驗方精華中之“紫霞膏”,較此方小有差别,惟其制煉方法則甚可取法,故轉錄之,以作本方參考:制松香(六兩)制乳沒(各六錢)血竭(四錢)銅綠(二錢)潮腦(六錢)朱(三兩)腰黃(八錢)麝香(八分)蓖麻仁(三兩)上十一味,除松香、蓖麻仁外,各先後研末備用,各藥分量以研末後淨秤為準,故在未研之前,當各多備若幹,免緻研後不敷。

    合膏時,以石臼搗松香使爛,次加蓖麻仁,三加銅綠,四加兒茶,五加乳香,六加沒藥,七加血竭,八加潮腦,九加朱,十加腰黃,末後加入麝香,合好之後,貯于罐内,用紙封固備用。

    上列各藥重量,系就一料計算,如一次多合則手續較省,但松香既多,舂搗必難,故當事先預約數人任務,以便更番輪換,務使手不停杵,愈熟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