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關燈
小
中
大
内症傷寒,能善治傷寒者,則雜症無不易治,能善療癰疽者,則諸瘡無不精妙,蓋以其能辨表裡、陰陽、虛實、寒熱也。
癰疽陽症歌 陽症初起赤痛,根束盤清腫如弓,七日或疼或時止,二七瘡内漸生膿,毒随膿出精神爽,腐脫新生氣血充,嫩肉如珠顔色美,更兼鮮潤若榴紅,自然七惡全無犯,應當五善喜相逢,須知此屬純陽症,醫藥調和自有功。
凡癰疽初起,熱赤痛,根束者,暈不散也;盤清者,不漫腫也;如弓者,高腫也,易潰易斂,此為順症。
詳察細審,自易見功。
癰疽陰症歌 陰症初起如粟大,不紅不腫疙瘩僵,木硬不痛不腫,瘡根平大黯無光,三七之後不潰腐,軟陷無膿結空倉,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菡房,紫黑膿稀多臭穢,如見七惡定必亡,須知此屬純陰症,縱有岐黃命不長。
凡癰疽初起,不紅不腫,不熱,狀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後,不潰不斂,瘡上生衣,如脫殼樣,口如花結子,此屬逆症。
倘見七惡,必定死亡;如現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強救治,否則徒勞。
陰陽相半歌 陰陽相半屬險症,陽吉陰兇生死昭,似陽微痛微腫,如陰半硬半腫高,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硗,五善之症雖兼有,如現七惡豈全逃,飲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調和尚可療,按法醫治應手效,陽長陰消自可調。
半陰半陽,皆屬險症,似陽不甚燒熱,似陰不甚木硬,多現順症宜可救,如現逆症則難療。
如陰升陽洩者,縱然多險,尚有一線生機。
癰疽善惡歌 法則無他審症先,陰陽兩症必須參,五善七惡休咎定,明哲先當仔細觀。
夫病分内外,審症宜詳,病由髒腑經絡而發,癰疽亦自髒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裡,外症亦當審其陰陽,審症既确,施治自易。
癰疽陽症之形,發為紅腫,大燒大熱,頭尖色赤,病者時畏寒熱,口幹發渴,不思飲食,隻喜茶水,此陽症也。
陰症色青,不燒不熱,不紅不腫,患者飲食不多,精神猶暢。
此陰症也,又有陰症似陽者,患部先紅而猶赤,時燒時退,或有或無,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暈,此陽症兼陰也。
如患者周身寒冷,汗淋漓,瘡頭豐滿,色多黑赤,頭尖體圓,此陰症兼陽也。
欲治外症,無他妙法,當先辨其陰陽,次當詳其五善、七惡。
五善者,一聲音洪亮,二精神舒展,三瘡形陽症紅紫,陰症赤白,四飲食無減,五靜睡不煩,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雖重,亦自無虞。
七惡者,一聲音沉滞,二坐卧難安,三頭多眩悶,四陽帶黑赤,陰帶紅紫,五瘀血時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此七惡見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藥。
業此者審察宜詳,不可忽大意。
癰疽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潤鮮,不躁不煩渴,寤寐兩相安。
肝善身輕便,不怒不驚煩,指甲紅潤色,起坐覺安然。
脾善唇滋潤,知味喜加餐,膿黃不臭穢,大便不稀幹。
肺善聲音響,不喘無嗽痰,皮膚光潤澤,呼吸氣相安。
腎善不午熱,口和齒不幹,小溲清且白,夜卧靜如山。
癰疽七惡歌 一惡神昏愦,心煩舌燥幹,瘡色多紫黑,言語見呢喃。
二惡身筋強,目睛正視難,瘡頭流血水,驚悸是傷肝。
三惡形消瘦,瘡形陷又堅,膿清多臭穢,脾敗食不甘。
四惡皮膚槁,痰多韻不圓,喘生鼻頻扇,肺絕定歸泉。
五惡時引飲,咽喉若燎煙,腎亡容慘黑,囊縮死之原。
六惡身浮腫,腸鳴嘔呃繁,大腸多滑洩,髒腑敗之端。
七惡瘡倒陷,如剝一般,時時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諸般壞症歌 初起如粟癢微生,未老頭白痛漸增,一日寒熱發戰起,三四發泡硬如疔,晝夜昏沉癢不止,四紅五紫六日青,人若犯此無膿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癰疽陽症歌 陽症初起赤痛,根束盤清腫如弓,七日或疼或時止,二七瘡内漸生膿,毒随膿出精神爽,腐脫新生氣血充,嫩肉如珠顔色美,更兼鮮潤若榴紅,自然七惡全無犯,應當五善喜相逢,須知此屬純陽症,醫藥調和自有功。
凡癰疽初起,熱赤痛,根束者,暈不散也;盤清者,不漫腫也;如弓者,高腫也,易潰易斂,此為順症。
詳察細審,自易見功。
癰疽陰症歌 陰症初起如粟大,不紅不腫疙瘩僵,木硬不痛不腫,瘡根平大黯無光,三七之後不潰腐,軟陷無膿結空倉,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菡房,紫黑膿稀多臭穢,如見七惡定必亡,須知此屬純陰症,縱有岐黃命不長。
凡癰疽初起,不紅不腫,不熱,狀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後,不潰不斂,瘡上生衣,如脫殼樣,口如花結子,此屬逆症。
倘見七惡,必定死亡;如現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強救治,否則徒勞。
陰陽相半歌 陰陽相半屬險症,陽吉陰兇生死昭,似陽微痛微腫,如陰半硬半腫高,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硗,五善之症雖兼有,如現七惡豈全逃,飲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調和尚可療,按法醫治應手效,陽長陰消自可調。
半陰半陽,皆屬險症,似陽不甚燒熱,似陰不甚木硬,多現順症宜可救,如現逆症則難療。
如陰升陽洩者,縱然多險,尚有一線生機。
癰疽善惡歌 法則無他審症先,陰陽兩症必須參,五善七惡休咎定,明哲先當仔細觀。
夫病分内外,審症宜詳,病由髒腑經絡而發,癰疽亦自髒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裡,外症亦當審其陰陽,審症既确,施治自易。
癰疽陽症之形,發為紅腫,大燒大熱,頭尖色赤,病者時畏寒熱,口幹發渴,不思飲食,隻喜茶水,此陽症也。
陰症色青,不燒不熱,不紅不腫,患者飲食不多,精神猶暢。
此陰症也,又有陰症似陽者,患部先紅而猶赤,時燒時退,或有或無,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暈,此陽症兼陰也。
如患者周身寒冷,汗淋漓,瘡頭豐滿,色多黑赤,頭尖體圓,此陰症兼陽也。
欲治外症,無他妙法,當先辨其陰陽,次當詳其五善、七惡。
五善者,一聲音洪亮,二精神舒展,三瘡形陽症紅紫,陰症赤白,四飲食無減,五靜睡不煩,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雖重,亦自無虞。
七惡者,一聲音沉滞,二坐卧難安,三頭多眩悶,四陽帶黑赤,陰帶紅紫,五瘀血時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此七惡見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藥。
業此者審察宜詳,不可忽大意。
癰疽五善歌 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潤鮮,不躁不煩渴,寤寐兩相安。
肝善身輕便,不怒不驚煩,指甲紅潤色,起坐覺安然。
脾善唇滋潤,知味喜加餐,膿黃不臭穢,大便不稀幹。
肺善聲音響,不喘無嗽痰,皮膚光潤澤,呼吸氣相安。
腎善不午熱,口和齒不幹,小溲清且白,夜卧靜如山。
癰疽七惡歌 一惡神昏愦,心煩舌燥幹,瘡色多紫黑,言語見呢喃。
二惡身筋強,目睛正視難,瘡頭流血水,驚悸是傷肝。
三惡形消瘦,瘡形陷又堅,膿清多臭穢,脾敗食不甘。
四惡皮膚槁,痰多韻不圓,喘生鼻頻扇,肺絕定歸泉。
五惡時引飲,咽喉若燎煙,腎亡容慘黑,囊縮死之原。
六惡身浮腫,腸鳴嘔呃繁,大腸多滑洩,髒腑敗之端。
七惡瘡倒陷,如剝一般,時時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諸般壞症歌 初起如粟癢微生,未老頭白痛漸增,一日寒熱發戰起,三四發泡硬如疔,晝夜昏沉癢不止,四紅五紫六日青,人若犯此無膿症,十人之中九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