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通用法(計七法)
針法
外科用針,因癰疽膿成不得外洩,毒瓦斯壅遏,瘡腫,肌膚内漬,故用針決之,俾膿洩氣通而肉之濃薄,如皮薄針深則反傷好肉,轉增其潰。
肉濃針淺,則毒膿不出,反益其痛,用針可不慎哉。
大抵用針以斜鋒偏鋒為善。
其法從旁刺入,以防透膜。
欲大開口,則将針斜出,欲小開口,則将針直出。
所謂順而導之也。
然用針自有其時。
果其膿熟不能自潰則用之,若未成膿,不必用針。
在膏粱怯弱之人,及肚臍骨節近筋之處,自有代刀散、咬頭膏等藥備用,不必用針也。
通用法(計七法) 砭法 凡赤遊、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時毒、瘀血壅實等證,皆宜行砭法。
然不可太深。
《内線縛定,兩手指輕撮箸尾,令瓷鋒正對患處,約懸寸許,再用重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即出,毒瓦斯自退。
若毒瓦斯入腹膨脹者難治。
通用法(計七法) 灸法 經雲:榮衛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瘀不行,不行則衛不通故熱。
大熱不止則肉腐為膿。
蓋癰疽白塌木腫本屬陰寒,得灸之力,回陽溫腠,實為盡善,若一切陽毒紅腫痛,概用灸法,雖雲宣壅散結,恐火攻反緻逼毒入裡,大痛大腫、神昏痰湧、籲籲作喘奈何?既不敢以人試藥,又不忍糊混相傳,故特辨明此條,以待高明校定。
閱諸灸法,有用隔蒜灸者,用蛴螬灸者,用附子餅、豆豉餅、木香餅、香附餅灸者,其法不一,總以通壅積、暢榮衛而已。
至于灸壯之大小,則量瘡勢定也。
隔蒜灸法(按陰疽流注及麻木痹、寒濕痹痛等證以此灸之。
疔瘡生下部偏僻之處,或可用。
) 大蒜頭去皮切片,約至三個錢濃,安患頂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三壯,即換蒜片再灸。
每日附子餅(按潰疽血氣虛寒不能收斂,以此灸之。
) 炮附子去皮臍研末,以津唾和為餅,約三個錢濃,置患口上,以艾壯灸之。
每日灸數壯,但令知熱勿令痛。
如餅幹,再易餅灸之,以患口紅活為度。
豆豉餅按頑瘡惡癬以此灸之。
江西淡豆豉為末,量患大小,唾津和作餅或黃酒和亦可,約三個錢濃,置瘡上,艾壯灸之。
,令瘡孔出汗瘥。
木香餅(按撲損閃肭,血瘀氣滞,以此灸之。
) 以木香五錢為末,生地黃一兩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艾灸之。
香附餅(按瘰痰毒或風寒襲于經絡結腫,以此灸之。
) 生香附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餅複患處,以艾灸之。
蛴螬灸法(按疳、、惡瘡諸藥不效者,以此灸之。
) 取蛴螬剪去兩頭安瘡口上,以艾灸之,七壯一易,不過七枚,無不效者。
凡艾灸火瘡不收口,用瓦松陰幹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過,然後以末搽之即收。
通用法(計七法) 熨法 凡流注痰核、鶴膝、肢體腫塊,或風寒襲于經絡,筋攣骨痛,及跌撲損傷,用之止痛散血,熱敷患處熨之,腫痛即止。
一法用大蔥一握,束作數節,切為餅置患處以熱物熨之,或鋪艾灸之。
必易餅多灸多熨為妙。
通用法(計七法) 拔毒法 蓖麻拔法(此惟紅腫非常,不得已而用之。
若胎前産後及患白色者禁用。
) 用蓖麻子仁搗爛如泥鋪絹上,照患處大小,取絹蓋上貼患處,用布紮好,痛止即去之。
黃蠟拔法(按潰瘡日久,臭爛色黑,翻花起肛及不痛頑瘡潰爛,用之拔毒最妙。
用黃蠟為屑,先以濕面随腫根作圈,高寸許,實貼皮上如井口形。
圈外圍布數重,防火氣烘屑。
随化随添,以井滿為度,去火杓噴冷水少許于蠟上,俟冷取起。
蠟底青黑色即毒出之征也。
通用法(計七法) 繃縛法 凡陰疽潰後,敷貼藥,外用絹帛四、五層安蓋上面,再用棉布八寸見方兩塊,四角用軟棉紗細皮膜連屬,融融然氣血流暢,易生肌肉也。
通用法(計七法) 洗滌法 凡癰疽潰後,膿水腥臭,不洗滌之則毒遏延膚,或穢積生蛆,氣血不能融舒,安望其生新在臨證措宜。
重者一日一洗,輕者間日一洗。
每次用淘米第二次泔水糯米者尤妙。
六、七碗投藥于内,入鍋煎至湯醇,瀝去渣。
以新綿蘸湯淋洗患處,湯冷再易。
并輕手捺患旁,令宿膿随湯而出,以淨為度。
洗訖,用軟綿紙挹幹,随敷貼以應用之藥。
蓋洗之以藥湯者,疏暢榮衛,一舉兩得也;煎之以米泔水者,以泔之逐穢生新,惠而不費也。
人之氣血得香則行,得臭則逆,故洗藥中又當以集芳散為最。
解毒散(洗一切潰久惡腐。
甚者先用此藥後用集芳散。
) 白礬(四兩)雄黃(一兩)貫衆(二兩) 研細末,和滾水,待溫洗之。
集芳散(洗一切潰爛癰疽。
) 官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風(各三錢)甘草(三錢五分)蔥(一大把) 蛇椒神效散(洗風陰濕諸瘡。
) 備用法(計六法) 神燈照法 凡癰疽輕證初起,七日前後神燈照法最宜,能使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實有奇驗。
其法用雄許。
以真麻油潤透點照,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圈周遭徐徐照之,以漸照入瘡口上,所謂自外而内也。
更須将撚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使藥氣從火頭上出,内透瘡中則毒随氣散,自不内侵髒腑。
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
瘡熱漸消,可漸減之。
照罷随用後敷藥,如大膿已出,則不必敷藥,隻用膏藥貼之。
敷藥方用車前草、蔹草、金銀花、五爪龍草各等分,鮮者搗爛加陳米粉兩許,飛鹽二、三分,共倘五爪龍草一時難得,即單用四味亦能奏功,不必一定拘執也。
備用法(計六法) 騎竹馬灸法 其法令病患以手肘憑幾而坐,男左女右,将手臂豎起要直,用竹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間後用二人扛起,令病者腳不着地,仍使人扶定,勿令伛偻,卻将前量臂篾,從竹杠上尾骨坐處,直貼脊背量至篾盡處記之。
此取中之處,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節兩橫紋處,截為同身寸法。
将此寸篾即安前脊中點記處,兩邊各開一寸盡處即是灸穴。
各灸五、七壯,疽發左則灸右,疽發右則灸左,兩邊俱甚則左右皆灸。
此穴乃心脈所過之處。
凡癰疽皆心火留滞,灸此則心脈流通,則毒自散矣,有起死回生之功。
屢效。
備用法(計六法) 麻油截法 凡癰疽一切惡瘡,預防毒瓦斯内攻,真麻油一斤,銀器内熬十數沸,候冷用酒兩碗入麻油五盞,凡中藥毒,急飲麻油,藥毒即消。
屢效。
按此方凡大便秘結而毒蓄于内者。
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
如陰疽及大便不實者,卻非所宜。
備用法(計六法) 洪丞相蜞針法 凡癰瘍初作,勢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殺其勢。
取大螞蝗一條,入筆管内,以管若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
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塗上,先幹處即是。
備用法(計六法) 桑枝火烘法 凡陰疽、發背、流注、附骨等證俱宜用之。
取桑木枝長九寸,劈如指粗,一頭燃着,少頃吹息止疼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
如陰症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其日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
備用法(計六法) 牛膠蒸法 凡癰疽、發背、痔漏、惡瘡、瘡久頑不斂等證,用牛皮膠一塊,水熬稀稠,攤濃紙上,每衆二兩煎湯熱洗去膠紙。
外用膏藥貼之,次日再照前蒸洗,直至膿盡瘡幹為度。
卷五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以下内治方仙方活命飲(一)治一切陽毒,未成膿者内消,已成膿者即潰。
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陳皮當歸制沒藥防風金銀花皂刺天花粉甘草節貝母(去心)赤芍上酒一盞,煎數沸,溫服。
敗毒湯(二)治癰瘍赤熱痛,煩熱作渴。
連翹赤芍銀花當歸黃芩天花粉(各二錢)甘草節(一錢) 上酒水各半煎,去渣溫服。
小兒減半。
凡紅癰初起及膿作未潰,熱毒壅盛者,以此方煎送醒消丸三錢立效。
人參敗毒散(三)治四時傷寒瘟疫,憎寒壯熱,風濕風眩,項強身痛等證。
人參雲苓甘草枳殼(麸炒)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薄荷(各等分) 上研粗末,每用一兩,生姜三片,水煎服,暖卧取汗。
荊
肉濃針淺,則毒膿不出,反益其痛,用針可不慎哉。
大抵用針以斜鋒偏鋒為善。
其法從旁刺入,以防透膜。
欲大開口,則将針斜出,欲小開口,則将針直出。
所謂順而導之也。
然用針自有其時。
果其膿熟不能自潰則用之,若未成膿,不必用針。
在膏粱怯弱之人,及肚臍骨節近筋之處,自有代刀散、咬頭膏等藥備用,不必用針也。
通用法(計七法) 砭法 凡赤遊、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時毒、瘀血壅實等證,皆宜行砭法。
然不可太深。
《内線縛定,兩手指輕撮箸尾,令瓷鋒正對患處,約懸寸許,再用重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即出,毒瓦斯自退。
若毒瓦斯入腹膨脹者難治。
通用法(計七法) 灸法 經雲:榮衛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瘀不行,不行則衛不通故熱。
大熱不止則肉腐為膿。
蓋癰疽白塌木腫本屬陰寒,得灸之力,回陽溫腠,實為盡善,若一切陽毒紅腫痛,概用灸法,雖雲宣壅散結,恐火攻反緻逼毒入裡,大痛大腫、神昏痰湧、籲籲作喘奈何?既不敢以人試藥,又不忍糊混相傳,故特辨明此條,以待高明校定。
閱諸灸法,有用隔蒜灸者,用蛴螬灸者,用附子餅、豆豉餅、木香餅、香附餅灸者,其法不一,總以通壅積、暢榮衛而已。
至于灸壯之大小,則量瘡勢定也。
隔蒜灸法(按陰疽流注及麻木痹、寒濕痹痛等證以此灸之。
疔瘡生下部偏僻之處,或可用。
) 大蒜頭去皮切片,約至三個錢濃,安患頂上,用艾壯于蒜上灸之三壯,即換蒜片再灸。
每日附子餅(按潰疽血氣虛寒不能收斂,以此灸之。
) 炮附子去皮臍研末,以津唾和為餅,約三個錢濃,置患口上,以艾壯灸之。
每日灸數壯,但令知熱勿令痛。
如餅幹,再易餅灸之,以患口紅活為度。
豆豉餅按頑瘡惡癬以此灸之。
江西淡豆豉為末,量患大小,唾津和作餅或黃酒和亦可,約三個錢濃,置瘡上,艾壯灸之。
,令瘡孔出汗瘥。
木香餅(按撲損閃肭,血瘀氣滞,以此灸之。
) 以木香五錢為末,生地黃一兩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艾灸之。
香附餅(按瘰痰毒或風寒襲于經絡結腫,以此灸之。
) 生香附為末,生姜自然汁和,量患大小作餅複患處,以艾灸之。
蛴螬灸法(按疳、、惡瘡諸藥不效者,以此灸之。
) 取蛴螬剪去兩頭安瘡口上,以艾灸之,七壯一易,不過七枚,無不效者。
凡艾灸火瘡不收口,用瓦松陰幹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過,然後以末搽之即收。
通用法(計七法) 熨法 凡流注痰核、鶴膝、肢體腫塊,或風寒襲于經絡,筋攣骨痛,及跌撲損傷,用之止痛散血,熱敷患處熨之,腫痛即止。
一法用大蔥一握,束作數節,切為餅置患處以熱物熨之,或鋪艾灸之。
必易餅多灸多熨為妙。
通用法(計七法) 拔毒法 蓖麻拔法(此惟紅腫非常,不得已而用之。
若胎前産後及患白色者禁用。
) 用蓖麻子仁搗爛如泥鋪絹上,照患處大小,取絹蓋上貼患處,用布紮好,痛止即去之。
黃蠟拔法(按潰瘡日久,臭爛色黑,翻花起肛及不痛頑瘡潰爛,用之拔毒最妙。
用黃蠟為屑,先以濕面随腫根作圈,高寸許,實貼皮上如井口形。
圈外圍布數重,防火氣烘屑。
随化随添,以井滿為度,去火杓噴冷水少許于蠟上,俟冷取起。
蠟底青黑色即毒出之征也。
通用法(計七法) 繃縛法 凡陰疽潰後,敷貼藥,外用絹帛四、五層安蓋上面,再用棉布八寸見方兩塊,四角用軟棉紗細皮膜連屬,融融然氣血流暢,易生肌肉也。
通用法(計七法) 洗滌法 凡癰疽潰後,膿水腥臭,不洗滌之則毒遏延膚,或穢積生蛆,氣血不能融舒,安望其生新在臨證措宜。
重者一日一洗,輕者間日一洗。
每次用淘米第二次泔水糯米者尤妙。
六、七碗投藥于内,入鍋煎至湯醇,瀝去渣。
以新綿蘸湯淋洗患處,湯冷再易。
并輕手捺患旁,令宿膿随湯而出,以淨為度。
洗訖,用軟綿紙挹幹,随敷貼以應用之藥。
蓋洗之以藥湯者,疏暢榮衛,一舉兩得也;煎之以米泔水者,以泔之逐穢生新,惠而不費也。
人之氣血得香則行,得臭則逆,故洗藥中又當以集芳散為最。
解毒散(洗一切潰久惡腐。
甚者先用此藥後用集芳散。
) 白礬(四兩)雄黃(一兩)貫衆(二兩) 研細末,和滾水,待溫洗之。
集芳散(洗一切潰爛癰疽。
) 官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風(各三錢)甘草(三錢五分)蔥(一大把) 蛇椒神效散(洗風陰濕諸瘡。
) 備用法(計六法) 神燈照法 凡癰疽輕證初起,七日前後神燈照法最宜,能使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實有奇驗。
其法用雄許。
以真麻油潤透點照,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圈周遭徐徐照之,以漸照入瘡口上,所謂自外而内也。
更須将撚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使藥氣從火頭上出,内透瘡中則毒随氣散,自不内侵髒腑。
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
瘡熱漸消,可漸減之。
照罷随用後敷藥,如大膿已出,則不必敷藥,隻用膏藥貼之。
敷藥方用車前草、蔹草、金銀花、五爪龍草各等分,鮮者搗爛加陳米粉兩許,飛鹽二、三分,共倘五爪龍草一時難得,即單用四味亦能奏功,不必一定拘執也。
備用法(計六法) 騎竹馬灸法 其法令病患以手肘憑幾而坐,男左女右,将手臂豎起要直,用竹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間後用二人扛起,令病者腳不着地,仍使人扶定,勿令伛偻,卻将前量臂篾,從竹杠上尾骨坐處,直貼脊背量至篾盡處記之。
此取中之處,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節兩橫紋處,截為同身寸法。
将此寸篾即安前脊中點記處,兩邊各開一寸盡處即是灸穴。
各灸五、七壯,疽發左則灸右,疽發右則灸左,兩邊俱甚則左右皆灸。
此穴乃心脈所過之處。
凡癰疽皆心火留滞,灸此則心脈流通,則毒自散矣,有起死回生之功。
屢效。
備用法(計六法) 麻油截法 凡癰疽一切惡瘡,預防毒瓦斯内攻,真麻油一斤,銀器内熬十數沸,候冷用酒兩碗入麻油五盞,凡中藥毒,急飲麻油,藥毒即消。
屢效。
按此方凡大便秘結而毒蓄于内者。
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
如陰疽及大便不實者,卻非所宜。
備用法(計六法) 洪丞相蜞針法 凡癰瘍初作,勢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殺其勢。
取大螞蝗一條,入筆管内,以管若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
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塗上,先幹處即是。
備用法(計六法) 桑枝火烘法 凡陰疽、發背、流注、附骨等證俱宜用之。
取桑木枝長九寸,劈如指粗,一頭燃着,少頃吹息止疼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
如陰症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其日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
備用法(計六法) 牛膠蒸法 凡癰疽、發背、痔漏、惡瘡、瘡久頑不斂等證,用牛皮膠一塊,水熬稀稠,攤濃紙上,每衆二兩煎湯熱洗去膠紙。
外用膏藥貼之,次日再照前蒸洗,直至膿盡瘡幹為度。
卷五 通用方(計七十七方) 以下内治方仙方活命飲(一)治一切陽毒,未成膿者内消,已成膿者即潰。
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陳皮當歸制沒藥防風金銀花皂刺天花粉甘草節貝母(去心)赤芍上酒一盞,煎數沸,溫服。
敗毒湯(二)治癰瘍赤熱痛,煩熱作渴。
連翹赤芍銀花當歸黃芩天花粉(各二錢)甘草節(一錢) 上酒水各半煎,去渣溫服。
小兒減半。
凡紅癰初起及膿作未潰,熱毒壅盛者,以此方煎送醒消丸三錢立效。
人參敗毒散(三)治四時傷寒瘟疫,憎寒壯熱,風濕風眩,項強身痛等證。
人參雲苓甘草枳殼(麸炒)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薄荷(各等分) 上研粗末,每用一兩,生姜三片,水煎服,暖卧取汗。
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