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每取藥一、二分入杯,津調,筆蘸拂菌之外面,四邊各拂一次,菌之中心通連屁眼,大忌拂藥。

    倘有流入,大痛難當。

    拂一兩日,毒水流出,菌形漸縮而軟,再拂一兩護藥如前法。

    三、四日之後,黃水出将盡,可用藥一錢,内增朱砂一分,如前津調,日夜照拂,則菌縮小黑硬,再拂至菌根自落痊愈。

    内服槐花蕊。

    虛人先用八珍湯數劑,然後用上法治之。

     一、痔已通腸,污從漏孔出者,用胡連追毒丸。

    如服後膿水反多者,藥力到也,勿以為懼。

    待膿血追盡,用黃連閉管丸。

     一、漏有管者,用黃連閉管丸,早晚服一次,重者四十日可愈。

     一、有血箭痔生肛門,或成堵塞墜腫,每逢大便用力,則鮮血急流如箭,不論糞前糞後,由腸胃風熱所緻,生熟三黃湯主之。

    如唇白面色痿黃,四肢倦怠,屬氣血兩虛,宜用十全大補湯去肉桂加柴胡、升麻倍參、服之。

    外用自己小便洗之,或童便熱洗更妙,其血自止。

     一、有痔大如拳,貫于腸頭,發則疼痛僵仆。

    先用荊芥湯洗之,次以艾灸其上三、五壯,如覺一道熱氣,貫入腸中,必大瀉鮮血、穢血,一時頓覺痛甚,其疾乃愈。

     一、有勤苦勞役之人及婦女輩,不能外治,則從内裡服藥,惟用補中益氣湯,随證加減最妙地、槐花之類;下血加地榆、烏梅、黑荊芥之類;潰膿加黃芩、銀花、生地之類;因産而患者,加桃仁、紅花、川芎之類;瀉而患者,加蒼術、車前、熟地之類;因痢而患者,去黃加木香、黃芩、白芍之類。

    各推病因,以施加減,在人神而明之,不可膠柱鼓瑟。

     痔漏世人治法,多用刀針挂線,徒受苦楚,而内毒未除,外口難長,經年累月,難奏功效,豈果漏瘡之不可治乎,抑酒色之戒不嚴,而治之不得其法耳。

    惟以補中消其濕熱之毒,則何漏之不可痊哉。

    方用青龜丸。

     人有大便時,先瀉血幾許,而始便糞者,人以為便血病也,孰知肛門暗生血痔,日久變為遽洩,結成小痔不化,久則皮破血流,乃出于直腸之外,非出于直腸之中,系膀胱之血也。

    用清源散。

     蘇合膏蘇合油槐花(各一兩,研粉)猩膽末冰片末(各五錢) 上研和入洞天嫩膏一兩五錢和勻,固貯勿令洩氣,臨用取塗患上,日二次,至愈乃止。

     枯痔藥好白礬(四兩)生砒(四錢五分) 上研為細末,共入陽城罐内,(一法先将砒入罐底,次将礬末蓋之。

    )外圍炭火之,至礬熔有煙起。

    煙即砒毒,人立上風,忌聞受其毒,俟煙盡礬枯,去炭冷定取出。

    将礬研極細如粉,每取一錢,加入飛過朱砂一分,研和聽用。

    按此藥隻是借砒氣于礬内,又有朱砂以解之。

     地骨皮大生地(各三兩)黃芩丹皮(各一兩五錢)槐花(一兩)甘草黃柏(各五錢,炒焦)蒼術(一兩,炒焦) 上為末,白蜜為丸,每早晚各服五錢。

     胡連追毒丸胡黃連(切片,姜汁拌炒,研末,一兩)刺皮(炙,切片,再炒黃,研末,一兩) 上共和一處研勻,軟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食前開水送服。

     黃連閉管丸胡黃連(淨末一兩)穿山甲(油炸)石決明()槐花(各五錢,微炒) 上研細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清米湯下,早晚服兩次。

    至重者,不過四僵蠶一方作蠶繭。

    ) 退管丹方(存驗。

    ) 用黃荊條所結之子,取炙燥為末,每服五錢,黑糖拌,空心陳酒服。

    專治漏痔之管,服至管自退出方止。

     生熟三黃湯生地熟地(各二錢)黃連黃柏黃芩人參白術蒼術濃樸陳皮歸身地榆防風澤瀉甘草(各一錢)烏梅(一個) 上水煎溫服。

     青龜丸龜(一個)茯苓(五兩)羊蹄後爪(四副,土炒)穿山甲(五錢,土炒)人參(二兩) 幹青(一兩)苡仁(六錢) 各為細末。

    将龜用石臼搗死,以藥末拌之,飯内蒸熟,将龜肉與甲,火焙幹為末,用蜜為丸獨宿,戒酒色三月,倘服藥時不斷酒色,不能奏功。

    此方治漏去濕而不散氣,敗毒而不損血,醫治多人,實有神效,非謬語也。

     陳士铎先生治痔方茯苓(一兩)白芍(一兩)地榆(三錢)苡仁(一兩)穿山甲(一片,土炒為末) 水煎服五錢,服一料即愈。

    此方利水去濕,不傷脾胃,服之立效。

     八珍湯(通用二十五。

    ) 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

    )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生臀股之間,形如黍豆,或如風癬,色紅作癢,破流黃水,浸淫微痛,甚則痛,延及谷道痛仍不止者,用朱砂、雄黃末各一錢,輕粉、枯礬、黃柏各五分,共為末,敷之愈。

    如濕腫流水者,用五美散敷滲。

     坐闆瘡方(先用川椒煎水洗後,再用敷藥。

    ) 朱砂雄黃(各一錢)輕粉枯礬黃柏(各五分) 共為末敷之即愈。

     五美散(通用六十七。

    )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肛門作癢或兼赤腫微痛者,蟲蝕也。

    視其下唇内,必生小白瘡,或耳之前後,結小核如串珠者是。

    經雲:唇有瘡,蟲蝕其肛。

    蘆荟丸主之,外用雄黃、銅綠等分,為末撤之。

     蘆荟丸蘆荟子青皮白雷丸白蕪荑川連胡連鶴虱草(各五錢)木香(一錢)麝香(五分) 上共研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米湯送下。

     又方杏仁搗作膏,敷之,或研爛,以棉蘸塗谷道中。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脫肛屬氣虛,有虛寒而脫者,有熱極而脫者,寒則洞洩不澀,熱則澀。

    總以大補元氣兼升提為,五倍子末塗之。

     又方赤石脂伏龍肝白礬為末敷之。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大腸頭出寸餘,痛苦之極,幹則自落,落則又出,腸盡則死。

    初覺截時,急用器盛芝麻油坐浸之,飲大麻子汁數升可愈。

     股部證治(計四證) 筋脈 股,(臀下曰股,股之内側曰陰股。

    足三陽筋脈循外股,足三陰筋脈循陰股。

    )詳見足部筋脈中。

     股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附骨疽,生大腿外側。

    咬骨疽,生大腿内側。

    伏兔疽,生大腿正面,用力肉高處。

    肛門癰,生大腿肚。

    箕門癰,生大腿肚旁,偏于裡側。

    俱按陽癰陰癰則例治法。

     股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一名環跳疽、一名縮腳疽。

    ) 生跨骨白環穴,皮色不異,腫硬作痛,甚者腰難屈伸,宜用白芥子搗粉,白酒釀調塗。

     或以金丹以杜患根,大忌開刀,開刀則定成縮腳疽。

     陽和湯(通用五。

    ) 子龍丸(通用五十六。

    )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 股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兩腿裡外忽生赤腫,形如堆雲,熱疼痛。

    治宜先施砭法,放去惡血,随服雙解通聖散一劑,次用加味逍遙散加荊芥。

    外貼牛肉片以拔風毒。

     雙解通聖散防風荊芥連翹(去心)當歸赤芍白術(炒)栀子(各一錢,生)黃芩桔梗(各二錢)滑石(三錢)生甘草(一錢)石膏(三錢) 上水煎溫服。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股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此證方書罕載其名,僅傳雍正年間,北路随營醫官陶起麟頗得其詳,略雲:軍中凡病腿腫色火炎炙,下為陰寒閉郁,以緻陰陽上下不交,為寒為熱自相凝結,相近内地間亦有之,邊外人雖有不甚多,惟内地人初居邊外,得此證者十居八九。

    蓋中國之人本不耐邊外嚴寒,更不免坐卧濕地,寒濕凝結于下,緻腿青腫。

    其證形如雲片,色似紫如黑,肉體頑硬。

    又緣邊外缺少五谷,多食牛羊等肉,其熱與濕合,蒸瘀胃膈,毒火上熏,緻生牙疳,牙龈腐腫出血,若穿腮破唇腐爛為危候,相傳止有令服馬乳一法。

    麟初到軍營,診視此證,亦僅知投以馬乳。

    閱曆既久,因悟馬腦子之力,較馬乳為效倍速,于是用馬腦子一個,竹刀挑去筋膜,放在碗流通故耳。

    兼服活絡流氣飲、加味二妙湯通其經絡,宣其血氣,使毒不得凝結。

    外用三棱針,形如錐挺者,向腿上之青處黑處,不拘穴道,量其黑之大小,針一分深,或十針或二十針俱可。

    務令黑血流出,以殺毒勢。

    更以牛肉割片貼針眼并黑處,以拔積毒。

    如無牛肉,即用芥菜子搗面,燒酒調敷黑腫處,不數日而愈。

    蓋黑血出則陰氣外洩,陽氣即随陰氣而下降,雨相交濟,上下自安也。

    若病患形氣衰敗飲食不思者不治。

    牙齒俱落,紫黑流血腐臭穢者,不治。

    滿腿大腫或細而幹枯者,不治。

     活絡流氣飲(一名沖和既濟湯。

    ) 蒼術木瓜羌活獨活牛膝生附子山楂肉麻黃(各二錢)烏藥槟榔枳殼幹姜黃柏(各一錢五分)甘草(八分)黑豆(四十九粒) 上加生姜三片,水四鐘煎一鐘服。

    藥滓再用水三鐘煎八分服。

    如牙疳盛,減去幹姜、附子,加胡黃連二錢、龍膽草二錢。

    牙疳輕,腿腫痛盛,加肉桂二錢。

    寒熱已退,減去羌活、麻黃加威靈仙二錢、五加皮二錢。

     加味二妙湯黃柏(生)蒼術(米泔水浸)牛膝(各三錢)槟榔澤瀉木瓜烏藥(各二錢)當歸尾(一錢五分) 上加黑豆四十九粒、生姜三片,水三鐘煎一鐘。

    渣再用水二鐘半煎八分。

     搽牙牛黃青黛散牛黃青黛(各五分)硼砂(二錢)朱砂(一錢)人中白龍骨(各一錢)冰片(三分) 上共研細末,先以甘草湯将口漱淨,再上此藥。

     股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騎驿馬兩股打破,用雞蛋清攤作膏貼之即愈。

    如腫痛未破,用水洗淨,在炭火上烤之即愈。

     膝部證治(計四證) 筋脈 詳見後,足部筋脈中。

     膝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膝癰疵疽,生膝蓋,分紅白。

    緩癰緩疽,生膝兩旁。

    委中毒,生委中穴,穴在膝後中央,俗名腿坳。

    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

     膝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一名遊膝風,一名鼓槌風。

    ) 初起膝蓋骨内作痛,如風氣一樣。

    因循日久,膝腫粗大,上下股胫枯細,形似鶴膝,總由足愈。

    外用白芥子研細粉,白酒釀調塗患處,至愈乃止。

    此證經久潰爛出水,漸緻偏枯,或成漏證及脈大消渴者不治。

     人有足胫漸細,足膝漸大,骨中酸痛,身漸瘦弱,此鶴膝風證也。

    其證有二:一本于水濕之,然亦有微别:水濕之痛在一處而不遷,風濕之痛移來移去而無定。

    二者治法不同,水濕用蒸膝湯,風濕用散膝湯。

     又有瀉痢久而成此證者,紅腫作痛成膿,用補中益氣湯。

     小兒患鶴膝風,非必為風寒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腎氣衰弱,陰寒凝聚于腰膝,現于外可知,乃治本之良方也。

     蒸膝湯生黃(八兩)金钗石斛(二兩)牛膝(五錢)苡仁(二兩)肉桂(二錢) 水煎兩碗,先服一碗,即擁被而卧,覺身有汗意,再服一碗,兩足如火熱,任其出汗,切不可坐起張風,俟汗出到腳底湧泉之穴,始可去被。

    一劑病減大半,再劑全愈。

     散膝湯黃(五兩)防風(三錢)肉桂(五錢)茯苓(一兩) 水煎服,服後亦擁被卧出汗,汗出愈多,病去愈速。

    要知邪由汗出,而正自複也。

    風濕用薏苡防桑湯亦效。

     薏苡防桑湯防風(三錢)桑葉(二兩)陳皮(一錢)補骨脂(二錢)苡仁(一兩) 水煎服,亦必大汗而愈,隻消一劑也。

     白芷膏(存驗。

    ) 用鮮白芷酒煎至成膏,瓷瓶收貯,每日取膏二錢,陳酒送服。

    再取二、三錢塗患處,至愈乃至之也,故必以大防風湯為主,而兼服白芷膏為盡善之法。

     大防風湯(通用三十五。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膝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在膝蓋下左右兩旁空陷中,隐隐疼痛是也。

    如風勝其痛則走注不定,寒勝則痛如錐刺,濕勝俱主以大防風湯治之,外用蒜搗爛攤患處,以艾鋪蒜上灸之,蒜壞再易,皮膚倘破不妨。

    此證日久失治,即漸成鶴膝風。

     一、有因秋夏露卧,為寒所襲,怫熱内作,而搏于肢節,痛徹于骨,遇寒尤甚,以熱熨之則稍減者,亦主以大防風湯。

     大防風湯(通用三十五。

    ) 膝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生委中折紋兩梢,腫如高埂更似魚形,色紫作痛,由血熱猝遇外寒,稽留滞結而成。

    外用砭法,向腫硬上砭去惡血,用大黃、硫黃等分,共研細末,香油調敷即愈。

     膝部證治(計四證) 癰疽就簡 此證傳為怪病,多生兩膝或生兩肘,腫類人形,眉目口鼻皆全。

    本草雲,瘡口能食,諸藥無積冤譴所緻,須清心告解。

    據所治之方,辛熱疏散之品,抑或因風寒溫三氣凝結之所化,未必盡由冤譴之所緻也。

    其方未詳,故不錄載。

    (謹按未詳之方,即流氣飲及大苦參丸,見《外科金鑒》。

    茲附于後:流氣飲,人參、制濃樸、桔梗、防風、紫蘇、鹽水炒黃、麸炒枳殼、當歸、酒炒白芍、肉桂、烏藥、甘草、川芎、木香、白芷、槟榔引加生姜。

    大苦參丸,苦參、蔓荊子、赤苓、山藥、白芷、荊芥、防風、白附子、川芎、生山栀、首烏、皂角、白蒺藜、泡川烏、黃、赤芍、獨活、羌活,炮草烏細末面粘丸。

     胫部證治(計十一證) 筋脈 詳見後足部筋脈中。

     胫部證治(計十一證) 癰疽就簡 三裡發,生膝下三寸外側前廉兩肋間,初腫,形如牛眼,拘急冷痛,其色青黑,潰出紫血稀,胫骨與足後跟骨相接處,初如核桃,其硬如物打磕之狀。

    附骨疽,生内踝骨之上三寸,系三陰交穴,潰難收斂。

    夾棍疽,生足踝近腕之處,在外踝者名腳拐毒,在内踝者名走緩,又起紅白治法。

    以上諸證,凡初起色赤,高腫熱痛者,用仙方活命飲、醒消丸、以解壅毒。

    潰後用生料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白芷、銀花、赤芍煎湯服,或與六味地黃湯早晚輪服,至愈乃至惟大防風湯最妙。

    或與小金丹并進尤妙。

    其外敷貼藥,俱按陽癰陰疽側例治法。

     胫部證治(計十一證) 癰疽就簡 生小腿肚,高腫赤,此肉緊筋橫一身用力之處,最痛難忍。

    外用蓖麻拔毒法紮上,(孕婦刀,須用藥咬潰,庶無傷筋縮腳之虞。

    貼洞天膏,服内托散加乳香、沒藥數劑收功。

    若患色白者,則按陰疽則例治法,忌用前藥并紮法。

     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 胫部證治(計十一證) 癰疽就簡 生于兩胫内外骨,外屬足三陽濕熱下注,外邪搏聚易治。

    内屬足三陰虧損,虛邪纏綿加防風,痛加乳香、沒藥、破流紫水八味逍遙散加減如前。

    日久腐爛,膿水淋漓,内熱倦怠,或六味地黃丸服之。

    外用蔥艾湯洗,夾紙膏貼,以軟帛縛定,三日一易。

     一、有年久頑瘡,皮烏黑下陷起肛,臭穢不堪,輕則按後爛腿法,重則按翻花起肛治法。

     一、有初起不紅,但漫腫作痛,或硬腫不甚痛,或色黯,肢體畏寒,飲食少思,乃屬脾腎虛敗,須用八味地黃丸及陰疽治法。

    若誤投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