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生腎囊之旁,大腿根裡夾縫中,腫如鵝卵,隕墜壅重,赤色痛。
初宜服仙方活命飲消之,潰後,用托毒散、犀黃丸愈之。
如初起患白色而硬,則名冬瓜疽,當按陰疽則例治法。
仙方活命飲(通用一。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血疝。
) 便毒者,言于不便之處為患也。
按便毒生小腹下腿根上折紋縫中,即橫之部位。
古書無橫之名,故稱橫為便毒,且謂因交感不潔,遭淫毒而患者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繼之,斯言誠是也。
然既稱橫,又名便毒,二者證治迥殊,何堪混同。
以治法論之,初起色紅,熱腫痛,大小便秘澀者,此濕熱穢毒所發,則為便毒。
用三黃丸,每日熱陳酒送服,醉取汗,或兼龍膽瀉肝湯,早晚輪服即消而愈。
如初起一核,形微長如蛤,色白不紅,堅硬木痛者,乃勞損虛弱之證,則為橫。
當按腹部橫治法,或有兼下疳、楊梅而發者,亦屬虛損所緻,須二證皆宜之藥,除犀黃丸外,别無他法。
日令服之,自可痊愈。
一、魚口即斯證潰後之别名也,因生小腹下大腿根縫中,其瘡口漸大,身立則口必合,身屈,兼服補益氣血之劑,以冀僥幸。
三黃丸(通用四十九。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騎馬癰,一名老鼠偷糞。
) 生肛門前陰根近後陰兩相交界之處。
初起細粒,漸如蓮子,數日大如桃李,其色紅痛者,服,以速斂為貴。
其色白堅硬者,用小金丹消之,如潰兼以鹿角膠三錢,清晨酒化下,每日輪服,或用溫補氣血之劑,同小金丹早晚輪服亦妙,至愈乃止。
斯證潰後,一經走洩,即生管成漏,大小便從此浸出,血脈瀝盡而死。
證同怯損,諸漏可治,獨此不能治,治則漏管愈大,遂成海底漏。
懸癰多有由忍精提氣而成,所謂欲洩不洩,化為膿血是也,最難療治,以其部位皮肉與他處傷,不易收功。
初起色赤痛者,用逐邪至神丹: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一兩、生甘草一兩、當歸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消毒,二劑全愈。
潰者三劑可以收功。
此方用銀花、蒲公英佐之參、歸,又用大黃五錢攻逐,虛人似乎非宜,初起毒正盛,乘其初起之時,正氣未衰,補而兼瀉之藥,方為得宜。
倘因循失治,或畏縮不前,及至流膿出血,正氣蕭索,始用參、補氣,往往用至數斤,尚不能撤消,何不早用補藥于化毒之中,正氣無傷,毒又解散矣。
國老煎粉甘草(一兩,截斷,用澗内水浸潤,漫火炙透。
) 上一味細锉,用無灰酒煎服。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囊紅腫,熱疼痛,乃肝脾濕熱下注,龍膽瀉肝湯加澤瀉主之。
如潰,則按後囊脫治法。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腎子作痛,下墜不能升上,外現紅色者,子癰也。
或左或右,故俗名偏墜,遲則潰爛莫治。
、枳殼(姜汁炒)、木通、扁豆、生姜、甘草、車前葉煎服,或用萬年青根五寸,去黑皮搗碎,白酒煎服,不吃渣,即愈。
枸橘湯枸橘(全個)川楝子秦艽陳皮赤芍生甘草防風澤瀉(各三錢) 上水煎,食前頓服。
(按此方當加柴胡一錢五分為妥,熱痛者,更加栀仁一錢,或黃芩一錢。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囊生毒破爛,腎子落出,臭氣難聞。
外用紫蘇煎湯日洗,更取紫蘇連梗葉為末日敷,以青孔收小,肌色紅白,服歸芍地黃湯,敷生肌藥收功。
腎子爛出,老杉木燒灰存性,蘇葉末,各等分研細末敷上,仍以蘇葉包之。
腎囊腫如琉璃燈樣,用塘内水上無根浮萍,以篩盛之,下用水一盆,置篩于盆上,烈日曬幹為末,每服二、三錢即消腫痛。
如用鍋焙,萬不能幹。
歸芍地黃湯(通用三十七。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繡球風。
) 腎囊燥癢,系膀胱風熱。
用合掌散,以右手中指蘸滿香油粘藥塗入左手心,合掌磨擦數次,日不發。
一、有濕熱抓破成瘡者,則用黃丹、枯礬、生牡蛎等分為末,擦散即愈。
或以蛇床子同白礬煎湯洗之亦愈。
合掌散硫黃(一兩)鐵鏽(一錢二分)紅砒(五分) 上共研極細如面,取蔥汁調和塗入大碗内,勿使濃薄,以碗複于瓦上,取艾置碗下熏之,待熏至藥幹,敲藥碗聲同空碗無異為度,取藥再研極細聽用。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囊腫大如鬥,陰莖縮内,小便不快,此腎虛受邪,五苓散加蔥白、茴香鹽主之。
外取生蔓菁根(即諸葛菜根)搗敷,奇效。
五苓散豬苓(一錢,去黑皮)茯苓(一錢)白術(一錢二分)澤瀉(一錢)肉桂(五分) 上水煎服,或為細末,開水調服。
又方用蛇床子為末,雞子黃調敷。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頭紫腫疼痛,名陰頭癰。
用鼈甲為末,雞子清調敷。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下疳一證,屬肝、腎、督三經之病,諸書分下疳,(生馬口下。
)蛀疳,(生玉莖上。
)袖口疳,。
)楊梅疳,(生楊梅瘡時,誤用熏擦等藥,以緻腐爛如血。
)楊梅内疳,(生楊梅瘡時,服輕粉、水銀打成劫藥,以緻便溺尿管内刺痛。
)等名,其治不離乎内因外因兩法。
内因者,由欲火猖動,不能發洩,緻敗精濕熱留滞為患,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主之,外敷螵蛸散,濕熱既清,其瘡自愈,無足慮也。
外因者,由娼婦陰器瘀濁未淨,辄與交媾,緻淫精邪毒,感觸精宮為患,最不易愈。
如治得法,亦必發出便毒穢瘡下疳,以洩其毒始愈。
宜服龍膽瀉肝湯、三黃丸。
疼痛難忍者,用聖靈丹五分,數服奏功。
倘潰爛日久,真陰虧損,須禁用苦寒,惟用三黃丸、六味地黃湯,早晚輪服為妙。
外以忍冬、生甘草各一兩,赤皮蔥三莖,槐枝六十寸煎湯,日洗二次,螵蛸散敷之。
近錄槐花蕊一方,治疳甚效,不拘内因外因,凡毒輕者宜用之。
景嶽先生雲,嘗治一少年,節腫痛,形如魚骨,每過夜則膿結馬口,脹不得出,潤而通之,則先膿後尿,敷洗皆不能及,甚為危懼。
餘曾遇一山叟,傳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莖根漸愈,半月則内達外退,至馬口而全愈。
疳愈後,即現些微廣瘡,複與五加皮飲十餘劑而全愈。
毒結龜頭生疳,往往有腐爛連龜身爛落者,世人多以外敷藥治之。
雖外藥不可少,然不先治,炒山栀三錢、肉桂一錢,水煎服四劑,則内證火毒,從小便出,疼痛稍止;然後用生勢丹敷之。
炒黃柏三兩、兒茶一兩、冰片三分、生草一兩、大黃三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麝香三分、丹砂一錢,各為極細末,和勻摻之。
摻上即止痛。
逢濕即滲,不數日膿盡血幹,肉筋再長如舊,一月全愈,但不能再長龜頭也。
愈後須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服數十劑,則外勢仍然伸縮,尚可種子。
一、有疳瘡初發,多先病魚口,苟不急治,必遍身生瘡,遷延歲月,腐爛身體,多不可救,故必須早治為妙。
治法宜于補中藥内加消毒藥則毒盡出,不緻身體虧損。
方用人參一兩、生一兩、當歸一兩、遠志三錢、生草三錢、銀花一兩、大黃一兩、石膏一兩、柴胡二錢、白術一兩、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一劑而大便瀉出惡物,臭穢不堪,恐外人傳染,須掘土埋之。
再服二劑,惡穢盡洩,不留于影,現于皮膚之内。
再服二劑,瘡影漸消,再服二劑全愈,永不發矣。
此方用大黃以洩其毒,石膏以消其毒,甘草、銀花以化其毒,柴胡、天花粉以散其毒,更助以大補血之藥,此方餘親試而一、下疳,明礬、皂礬各等分為末,裝一大五倍子内,燒灰存性,研細末,再加冰片三分,兒茶少許,先用甘草水洗淨,然後搽之,百發百中。
橄榄核燒灰,敷下疳良。
下疳陰癢,生甘草煎湯熏洗,用海螵蛸散搽之。
又方,鼈甲為末,雞子清調敷。
附方(存驗。
) 生甘草上一味研細末,蜜調塗疳瘡神效。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三黃丸(通用四十九。
) 六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三。
)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 聖靈丹(見楊梅結毒。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是證小兒多得之,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靥,或眼稍口旁亦紅,若不早方已屢試見效矣。
綠豆粉(一兩)輕粉(一錢五分)漂砂(一錢)冰片(一分或二、三分) 為極細末,将金汁調,鵝毛蘸敷上。
如無金汁,雪水亦可,或甘草、燈心湯亦可。
一方輕粉用二錢,加牛黃一分,内再服退毒黃連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黑山栀薄荷木通(等分) 用新汲水煎,滓再煎,食遠服。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小兒莖腫,莖即陽物。
如腫痛,用黃連、木通各一錢,煎服即愈。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膀胱氣痛,凡小兒小腸氣痛與膀胱氣痛,皆在臍下氣海兩邊,筋腫到腎囊邊,痛不可忍。
治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八腳蟲。
) 前陰毛際内,由欲後失洗不潔,搏滞生蟲起疙瘩,或紅或白,瘙癢難忍。
用百部浸燒酒頻擦瘡治法。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腎漏,一名妒精。
) 玉莖強硬不痿,精流不止,痛如針刺,乃腎滞漏疾也。
用韭菜子、破故紙各一兩炒為末,每六錢,水一碗,煎半,服,接服大劑六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三。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戶中突出如菌芝,或挺出數寸。
此因胞絡傷損,或分娩過勞,或熱郁下墜。
治當升補元氣為主,補中益氣湯、加味逍遙散,早晚輪服。
外用生豬脂調藜蘆末塗之。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蚌疽。
) 陰腫,陰戶忽然腫而疼痛,由肝脾傷損,濕熱下注。
肝傷而翻突,如餅如雞冠,或潰爛,四用甘菊苗葉,不拘多少搗爛,以滾水淋汁熏浸洗之。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陰蝕,一名陰。
) 陰癢,三蟲在腸胃,因髒虛蝕陰,微則癢,甚則痛,或外生疙瘩,或膿水淋漓,宜用加味逍陰中。
此證亦有肝脾虧損,濕熱下注而癢者,補中益氣湯加山栀、丹皮、芍藥。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戶開不閉,癢痛出水,由腎元不固,陰分有火,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
如産後得者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婦女陰冷,有寒證、有熱證。
寒由陽虛,熱由濕熱。
濕熱者,必小便澀數黃赤,大便燥結煩渴,加味逍遙散主之。
陽虛者,必小便清利,腹中冷或痛,畏寒,八味地黃湯主之。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八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五。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俗名胡盧) 陰,即婦人子宮脫出,乃氣虛下陷,小便先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力久之,随努而下,須仍如前法仰卧墊腰,吹嚏藥收之。
既收入,随去蓖麻子肉,令其緊閉陰戶,以布帛将兩腿并縛,内用補中益氣湯倍升麻、黃大劑服之。
如因産而患者,治法亦同。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疝,小腸兩旁頂起脹疼,系肝腎寒邪,逍遙散加木香、沉香、槟榔主之。
逍遙散(通用十五。
) 後陰證治(計六證) 筋脈 後陰,(即肛門。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所主之地。
尻,(尾骨曰尻。
)足少陽膽經結尻。
臀,(尻旁大肉。
)足太陽膀胱脈貫臀,筋亦結臀。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鹳口疽、坐馬癰、生尾尻高骨尖處。
臀癰、臀疽、生臀肉濃處。
上馬癰、下馬癰,生臀肉之上,分左右。
左為上馬,右為下馬。
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髒毒者,醇酒濃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
其證有内外虛實之别,發于外者椎,脈數有力,此屬實熱易治,用四順清涼飲、内消沃雪湯通利大小便,外用田螺水搽之。
發于内者,在肛門内結腫,刺痛如椎,大便虛秘,小便淋漓,或咳嗽生痰,或寒熱往來,遇夜則尤甚,脈數無力,此屬陰虛,濕熱滲注難治,用四物湯加焦黃柏、知母、甘草、木通,兼六味地黃丸調治自安。
元氣虛陷及潰膿水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地黃、槐花、天花粉,或兼六味地黃湯,早晚輪服。
四順清涼飲連翹赤芍防風當歸山栀仁生甘草槟榔木香(各一錢)大黃(二錢,炒) 上酒水各半煎。
内消沃雪湯青皮陳皮制乳香制沒藥當歸丹皮甘草節廣木香皂角刺穿山甲山栀浙貝(各一錢五分) 上酒水各半煎服,便秘者加大黃。
田螺水用大田螺一個,刀尖挑起螺靥,入冰片末五厘,平放瓷盤内待片時,螺竅滲出漿水,用雞翎蘸點患處。
(按此方治痔腫外痛亦妙。
)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附痔漏。
) 一、痔瘡有患肛門内者,有患肛門外者。
其肛門邊生出數瘡,腫而突出,膿潰即散者為牝痔。
肛門邊露出如珠狀,如鼠奶,淋血流膿者為牡痔。
腸口顆顆發,且痛且癢血淋漓者為脈痔。
肛門内結核、出血,發寒熱,登廁則脫肛者為腸痔。
肛門腫痛,遇怒即發,怒息即安者為氣痔。
酒醉即腫痛流血者為酒痔。
同房後,即腫痛發者為色痔。
每大便注有血不止者為以緻木乘火勢而侮金,或炙爆濃味過多,或勞傷元氣,陰虛火熾,皆成斯疾。
未破曰痔,已破曰漏,生管者難治。
久病咳嗽而生痔者,多緻不救。
皆宜戒房勞,忌河豚、海腥、辛辣、椒酒等物。
一、外痔用蘇合膏塗患處,日二次,至愈乃止,内服牡痔丸。
一、内痔用枯痔散,用時令患者登廁,翻出肛外,側卧,其痔盡出,勿使收入。
亦有痔自翻,用杜枸根搗爛煎汁熱熏溫洗,或甘草湯、蔥椒湯俱可。
洗淨,以洞天膏攤如菜碗大,中剪一孔,以四邊剪開通于孔,孔烘熔,加于菌根貼放屁眼四邊,圍護好肉,誠恐上藥時,緻藥汁淋于好肉耳。
初宜服仙方活命飲消之,潰後,用托毒散、犀黃丸愈之。
如初起患白色而硬,則名冬瓜疽,當按陰疽則例治法。
仙方活命飲(通用一。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内托散(通用三十八。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血疝。
) 便毒者,言于不便之處為患也。
按便毒生小腹下腿根上折紋縫中,即橫之部位。
古書無橫之名,故稱橫為便毒,且謂因交感不潔,遭淫毒而患者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繼之,斯言誠是也。
然既稱橫,又名便毒,二者證治迥殊,何堪混同。
以治法論之,初起色紅,熱腫痛,大小便秘澀者,此濕熱穢毒所發,則為便毒。
用三黃丸,每日熱陳酒送服,醉取汗,或兼龍膽瀉肝湯,早晚輪服即消而愈。
如初起一核,形微長如蛤,色白不紅,堅硬木痛者,乃勞損虛弱之證,則為橫。
當按腹部橫治法,或有兼下疳、楊梅而發者,亦屬虛損所緻,須二證皆宜之藥,除犀黃丸外,别無他法。
日令服之,自可痊愈。
一、魚口即斯證潰後之别名也,因生小腹下大腿根縫中,其瘡口漸大,身立則口必合,身屈,兼服補益氣血之劑,以冀僥幸。
三黃丸(通用四十九。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騎馬癰,一名老鼠偷糞。
) 生肛門前陰根近後陰兩相交界之處。
初起細粒,漸如蓮子,數日大如桃李,其色紅痛者,服,以速斂為貴。
其色白堅硬者,用小金丹消之,如潰兼以鹿角膠三錢,清晨酒化下,每日輪服,或用溫補氣血之劑,同小金丹早晚輪服亦妙,至愈乃止。
斯證潰後,一經走洩,即生管成漏,大小便從此浸出,血脈瀝盡而死。
證同怯損,諸漏可治,獨此不能治,治則漏管愈大,遂成海底漏。
懸癰多有由忍精提氣而成,所謂欲洩不洩,化為膿血是也,最難療治,以其部位皮肉與他處傷,不易收功。
初起色赤痛者,用逐邪至神丹: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一兩、生甘草一兩、當歸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消毒,二劑全愈。
潰者三劑可以收功。
此方用銀花、蒲公英佐之參、歸,又用大黃五錢攻逐,虛人似乎非宜,初起毒正盛,乘其初起之時,正氣未衰,補而兼瀉之藥,方為得宜。
倘因循失治,或畏縮不前,及至流膿出血,正氣蕭索,始用參、補氣,往往用至數斤,尚不能撤消,何不早用補藥于化毒之中,正氣無傷,毒又解散矣。
國老煎粉甘草(一兩,截斷,用澗内水浸潤,漫火炙透。
) 上一味細锉,用無灰酒煎服。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 小金丹(通用五十二。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囊紅腫,熱疼痛,乃肝脾濕熱下注,龍膽瀉肝湯加澤瀉主之。
如潰,則按後囊脫治法。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腎子作痛,下墜不能升上,外現紅色者,子癰也。
或左或右,故俗名偏墜,遲則潰爛莫治。
、枳殼(姜汁炒)、木通、扁豆、生姜、甘草、車前葉煎服,或用萬年青根五寸,去黑皮搗碎,白酒煎服,不吃渣,即愈。
枸橘湯枸橘(全個)川楝子秦艽陳皮赤芍生甘草防風澤瀉(各三錢) 上水煎,食前頓服。
(按此方當加柴胡一錢五分為妥,熱痛者,更加栀仁一錢,或黃芩一錢。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囊生毒破爛,腎子落出,臭氣難聞。
外用紫蘇煎湯日洗,更取紫蘇連梗葉為末日敷,以青孔收小,肌色紅白,服歸芍地黃湯,敷生肌藥收功。
腎子爛出,老杉木燒灰存性,蘇葉末,各等分研細末敷上,仍以蘇葉包之。
腎囊腫如琉璃燈樣,用塘内水上無根浮萍,以篩盛之,下用水一盆,置篩于盆上,烈日曬幹為末,每服二、三錢即消腫痛。
如用鍋焙,萬不能幹。
歸芍地黃湯(通用三十七。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繡球風。
) 腎囊燥癢,系膀胱風熱。
用合掌散,以右手中指蘸滿香油粘藥塗入左手心,合掌磨擦數次,日不發。
一、有濕熱抓破成瘡者,則用黃丹、枯礬、生牡蛎等分為末,擦散即愈。
或以蛇床子同白礬煎湯洗之亦愈。
合掌散硫黃(一兩)鐵鏽(一錢二分)紅砒(五分) 上共研極細如面,取蔥汁調和塗入大碗内,勿使濃薄,以碗複于瓦上,取艾置碗下熏之,待熏至藥幹,敲藥碗聲同空碗無異為度,取藥再研極細聽用。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囊腫大如鬥,陰莖縮内,小便不快,此腎虛受邪,五苓散加蔥白、茴香鹽主之。
外取生蔓菁根(即諸葛菜根)搗敷,奇效。
五苓散豬苓(一錢,去黑皮)茯苓(一錢)白術(一錢二分)澤瀉(一錢)肉桂(五分) 上水煎服,或為細末,開水調服。
又方用蛇床子為末,雞子黃調敷。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頭紫腫疼痛,名陰頭癰。
用鼈甲為末,雞子清調敷。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下疳一證,屬肝、腎、督三經之病,諸書分下疳,(生馬口下。
)蛀疳,(生玉莖上。
)袖口疳,。
)楊梅疳,(生楊梅瘡時,誤用熏擦等藥,以緻腐爛如血。
)楊梅内疳,(生楊梅瘡時,服輕粉、水銀打成劫藥,以緻便溺尿管内刺痛。
)等名,其治不離乎内因外因兩法。
内因者,由欲火猖動,不能發洩,緻敗精濕熱留滞為患,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主之,外敷螵蛸散,濕熱既清,其瘡自愈,無足慮也。
外因者,由娼婦陰器瘀濁未淨,辄與交媾,緻淫精邪毒,感觸精宮為患,最不易愈。
如治得法,亦必發出便毒穢瘡下疳,以洩其毒始愈。
宜服龍膽瀉肝湯、三黃丸。
疼痛難忍者,用聖靈丹五分,數服奏功。
倘潰爛日久,真陰虧損,須禁用苦寒,惟用三黃丸、六味地黃湯,早晚輪服為妙。
外以忍冬、生甘草各一兩,赤皮蔥三莖,槐枝六十寸煎湯,日洗二次,螵蛸散敷之。
近錄槐花蕊一方,治疳甚效,不拘内因外因,凡毒輕者宜用之。
景嶽先生雲,嘗治一少年,節腫痛,形如魚骨,每過夜則膿結馬口,脹不得出,潤而通之,則先膿後尿,敷洗皆不能及,甚為危懼。
餘曾遇一山叟,傳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莖根漸愈,半月則内達外退,至馬口而全愈。
疳愈後,即現些微廣瘡,複與五加皮飲十餘劑而全愈。
毒結龜頭生疳,往往有腐爛連龜身爛落者,世人多以外敷藥治之。
雖外藥不可少,然不先治,炒山栀三錢、肉桂一錢,水煎服四劑,則内證火毒,從小便出,疼痛稍止;然後用生勢丹敷之。
炒黃柏三兩、兒茶一兩、冰片三分、生草一兩、大黃三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麝香三分、丹砂一錢,各為極細末,和勻摻之。
摻上即止痛。
逢濕即滲,不數日膿盡血幹,肉筋再長如舊,一月全愈,但不能再長龜頭也。
愈後須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服數十劑,則外勢仍然伸縮,尚可種子。
一、有疳瘡初發,多先病魚口,苟不急治,必遍身生瘡,遷延歲月,腐爛身體,多不可救,故必須早治為妙。
治法宜于補中藥内加消毒藥則毒盡出,不緻身體虧損。
方用人參一兩、生一兩、當歸一兩、遠志三錢、生草三錢、銀花一兩、大黃一兩、石膏一兩、柴胡二錢、白術一兩、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一劑而大便瀉出惡物,臭穢不堪,恐外人傳染,須掘土埋之。
再服二劑,惡穢盡洩,不留于影,現于皮膚之内。
再服二劑,瘡影漸消,再服二劑全愈,永不發矣。
此方用大黃以洩其毒,石膏以消其毒,甘草、銀花以化其毒,柴胡、天花粉以散其毒,更助以大補血之藥,此方餘親試而一、下疳,明礬、皂礬各等分為末,裝一大五倍子内,燒灰存性,研細末,再加冰片三分,兒茶少許,先用甘草水洗淨,然後搽之,百發百中。
橄榄核燒灰,敷下疳良。
下疳陰癢,生甘草煎湯熏洗,用海螵蛸散搽之。
又方,鼈甲為末,雞子清調敷。
附方(存驗。
) 生甘草上一味研細末,蜜調塗疳瘡神效。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三黃丸(通用四十九。
) 六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三。
)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
)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 螵蛸散(通用六十八。
) 聖靈丹(見楊梅結毒。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是證小兒多得之,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靥,或眼稍口旁亦紅,若不早方已屢試見效矣。
綠豆粉(一兩)輕粉(一錢五分)漂砂(一錢)冰片(一分或二、三分) 為極細末,将金汁調,鵝毛蘸敷上。
如無金汁,雪水亦可,或甘草、燈心湯亦可。
一方輕粉用二錢,加牛黃一分,内再服退毒黃連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黑山栀薄荷木通(等分) 用新汲水煎,滓再煎,食遠服。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小兒莖腫,莖即陽物。
如腫痛,用黃連、木通各一錢,煎服即愈。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膀胱氣痛,凡小兒小腸氣痛與膀胱氣痛,皆在臍下氣海兩邊,筋腫到腎囊邊,痛不可忍。
治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八腳蟲。
) 前陰毛際内,由欲後失洗不潔,搏滞生蟲起疙瘩,或紅或白,瘙癢難忍。
用百部浸燒酒頻擦瘡治法。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腎漏,一名妒精。
) 玉莖強硬不痿,精流不止,痛如針刺,乃腎滞漏疾也。
用韭菜子、破故紙各一兩炒為末,每六錢,水一碗,煎半,服,接服大劑六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三。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戶中突出如菌芝,或挺出數寸。
此因胞絡傷損,或分娩過勞,或熱郁下墜。
治當升補元氣為主,補中益氣湯、加味逍遙散,早晚輪服。
外用生豬脂調藜蘆末塗之。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蚌疽。
) 陰腫,陰戶忽然腫而疼痛,由肝脾傷損,濕熱下注。
肝傷而翻突,如餅如雞冠,或潰爛,四用甘菊苗葉,不拘多少搗爛,以滾水淋汁熏浸洗之。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一名陰蝕,一名陰。
) 陰癢,三蟲在腸胃,因髒虛蝕陰,微則癢,甚則痛,或外生疙瘩,或膿水淋漓,宜用加味逍陰中。
此證亦有肝脾虧損,濕熱下注而癢者,補中益氣湯加山栀、丹皮、芍藥。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戶開不閉,癢痛出水,由腎元不固,陰分有火,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
如産後得者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婦女陰冷,有寒證、有熱證。
寒由陽虛,熱由濕熱。
濕熱者,必小便澀數黃赤,大便燥結煩渴,加味逍遙散主之。
陽虛者,必小便清利,腹中冷或痛,畏寒,八味地黃湯主之。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八味地黃湯(通用四十五。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俗名胡盧) 陰,即婦人子宮脫出,乃氣虛下陷,小便先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力久之,随努而下,須仍如前法仰卧墊腰,吹嚏藥收之。
既收入,随去蓖麻子肉,令其緊閉陰戶,以布帛将兩腿并縛,内用補中益氣湯倍升麻、黃大劑服之。
如因産而患者,治法亦同。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前陰證治(計二十二證) 筋脈 陰疝,小腸兩旁頂起脹疼,系肝腎寒邪,逍遙散加木香、沉香、槟榔主之。
逍遙散(通用十五。
) 後陰證治(計六證) 筋脈 後陰,(即肛門。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所主之地。
尻,(尾骨曰尻。
)足少陽膽經結尻。
臀,(尻旁大肉。
)足太陽膀胱脈貫臀,筋亦結臀。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鹳口疽、坐馬癰、生尾尻高骨尖處。
臀癰、臀疽、生臀肉濃處。
上馬癰、下馬癰,生臀肉之上,分左右。
左為上馬,右為下馬。
俱按陽癰陰疽則例治法。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髒毒者,醇酒濃味,勤勞辛苦,蘊毒流注肛門,結成腫塊。
其證有内外虛實之别,發于外者椎,脈數有力,此屬實熱易治,用四順清涼飲、内消沃雪湯通利大小便,外用田螺水搽之。
發于内者,在肛門内結腫,刺痛如椎,大便虛秘,小便淋漓,或咳嗽生痰,或寒熱往來,遇夜則尤甚,脈數無力,此屬陰虛,濕熱滲注難治,用四物湯加焦黃柏、知母、甘草、木通,兼六味地黃丸調治自安。
元氣虛陷及潰膿水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地黃、槐花、天花粉,或兼六味地黃湯,早晚輪服。
四順清涼飲連翹赤芍防風當歸山栀仁生甘草槟榔木香(各一錢)大黃(二錢,炒) 上酒水各半煎。
内消沃雪湯青皮陳皮制乳香制沒藥當歸丹皮甘草節廣木香皂角刺穿山甲山栀浙貝(各一錢五分) 上酒水各半煎服,便秘者加大黃。
田螺水用大田螺一個,刀尖挑起螺靥,入冰片末五厘,平放瓷盤内待片時,螺竅滲出漿水,用雞翎蘸點患處。
(按此方治痔腫外痛亦妙。
)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 補中益氣湯(通用三十。
)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後陰證治(計六證) 癰疽就簡 (附痔漏。
) 一、痔瘡有患肛門内者,有患肛門外者。
其肛門邊生出數瘡,腫而突出,膿潰即散者為牝痔。
肛門邊露出如珠狀,如鼠奶,淋血流膿者為牡痔。
腸口顆顆發,且痛且癢血淋漓者為脈痔。
肛門内結核、出血,發寒熱,登廁則脫肛者為腸痔。
肛門腫痛,遇怒即發,怒息即安者為氣痔。
酒醉即腫痛流血者為酒痔。
同房後,即腫痛發者為色痔。
每大便注有血不止者為以緻木乘火勢而侮金,或炙爆濃味過多,或勞傷元氣,陰虛火熾,皆成斯疾。
未破曰痔,已破曰漏,生管者難治。
久病咳嗽而生痔者,多緻不救。
皆宜戒房勞,忌河豚、海腥、辛辣、椒酒等物。
一、外痔用蘇合膏塗患處,日二次,至愈乃止,内服牡痔丸。
一、内痔用枯痔散,用時令患者登廁,翻出肛外,側卧,其痔盡出,勿使收入。
亦有痔自翻,用杜枸根搗爛煎汁熱熏溫洗,或甘草湯、蔥椒湯俱可。
洗淨,以洞天膏攤如菜碗大,中剪一孔,以四邊剪開通于孔,孔烘熔,加于菌根貼放屁眼四邊,圍護好肉,誠恐上藥時,緻藥汁淋于好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