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飲酒過度,濕熱上蒸面腫者,用四君子湯,加藿香、葛根、滑石、天花粉主之。
二、甑上熱氣熏面腫痛者,用炊布燒存性,敷之。
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皮(醋炒)陳皮(炒)枳殼(炒)黃柏(酒炒)黃連(吳茱萸湯炒)莪術(以上各五錢醋煮)三棱(五錢,醋炒)大黃(一兩,酒浸)香附黑牽牛(各二兩) 上用芒硝水丸,每服一錢或二、三錢,量虛實服。
八珍湯(通用二十五) 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 防風通聖散(通用七) 四君子湯(通用二十)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亦名面發毒) 生面上頰車骨,初起一個,漸發數個,形如赤豆,色紅,腫疼痛,堅硬似疔,時浸黃水,十片,水煎熱服。
外取柳葉湯洗面,土瓜根汁塗之。
或杏仁研如泥,雞子白調敷之。
一、有瘡如水痘,延蔓遍生者,用黃柏一塊,豬胰塗,炙酥為末,濕者幹摻,幹者麻油調搽。
二、婦人面起細瘡,名粉花瘡。
用定粉五錢,菜油調泥碗内,以艾葉燒煙熏之,候煙盡覆地上一夜,取出搽之,且無瘡迹。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又名含腮)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又名汗毒) 患生于腮,有曰腮,有曰發頤,當分别治之。
腮内酸痛者,腮也,以赤豆散敷之。
病後,服醒消丸三錢即愈。
赤小豆散赤小豆(一味,研細末,米醋調敷立愈。
)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面上起紫,名瘡,系肝火。
用四物湯加胡黃連、柴胡、甘草、膽草、黃芩、人參煎服。
外取鹿角尖磨濃汁濃塗之。
一、生紫塊疙瘩,大如錢,或滿面俱有,漸成麻風。
用牛舌草根四兩取汁,穿山甲十片燒存風物。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初起面目浮腫,燥癢起皮,如白屑風狀,次漸癢極,延及耳項,有時痛如針刺。
濕熱盛者浸十餘日取效。
外用生豬脂頻潤抹之,或用鳗鲡魚汁取油塗之。
養血潤膚飲當歸(三錢)熟地生地黃(各四錢)天冬(去心)麥冬(各二錢去心)升麻片芩(各一錢)桃仁泥紅花(各六分)天花粉(一錢五分) 上水煎,溫服。
如大便燥結,加火麻仁、郁李仁各五錢。
如風盛癢甚,加明天麻一錢五分。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又名黧黑斑,又名黧黑。
) 面色如塵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澤。
或起大小黑斑,與面膚相平。
由憂思抑郁,血弱不化。
散一方,方理頗佳,附錄備用。
一、有好食斑鸠而緻者,初面生黑斑數點,日久面俱黑。
蓋斑鸠常食半夏苗,以中其毒故也女貞散黃丹(水飛去鹽砂,炒透,攤地出火氣用。
)紫菀(真者。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日兩服,陳酒下。
玉容散甘松山柰茅香(各五錢)白僵蠶白芨白蔹白附子天花粉綠豆粉(各一兩)防風零陵香本(各三錢)肥皂(三錢去皮弦)香白芷(一兩) 上為細末,每日早晚蘸末擦面。
附方存驗。
羊胫骨上為細末,雞子白調敷。
日以白梁米泔洗之,三日效。
加味歸脾湯(通用三十二。
)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生面部,碎點無數,其色淡黃或淡黑,乃腎水不榮于上,浮火滞結而成。
内宜服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外用玉容散,早晚擦洗自愈。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玉容散(見前面塵。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形如黴點,小者如豆,比皮膚高起一線。
有自幼生者,有中年生者,系經絡之血,滞于衛分自落。
須戒醬醋,愈後無根。
點痣膏(一名水晶膏。
) 礦子鍛石五錢為末,濃堿水大半茶鐘浸之,以堿水高灰二指為度。
取糯米五十粒,撒于灰上破,挑少許點之,點多恐傷好肉。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間生核,初如豆,日久漸大如桃,宜養肝血,清肝熱,益元氣,用逍遙散、犀黃丸,日服消之。
外以生南星末,蔥汁調敷。
逍遙散(通用十五。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叢生細瘡如疥作膿,破流黃水結痂,小兒多患之。
用穿山甲前膊上甲炙焦為末,入輕粉少許研勻,菜油調搽即愈。
又方:用蒜瓣燒灰,燈盞油調搽。
一、眉毛脫下,用橄榄核火存性研細,麻油調,火上微熱,以指頭蘸油,于兩眉不住揩抹。
又方:垂楊柳葉陰幹為末,用姜汁于鐵器中調之,夜夜摩抹俱效。
一、眉毛不生,用白芥子,半夏等分為末,生姜自然汁調搽數次即生。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屬肝,肝脈從目系上額,肝膽相表裡,足少陽風熱與痰,則眉棱骨痛。
用加味逍遙散,加一、有眼不能開,晝靜夜劇,是濕痰,則用二陳湯,加蒼術、枳殼、蘇子。
一、有肝虛血少,才見天明,眉棱骨疼。
用四物湯加甘菊、鮮首烏;挾風加羌活、防風;有熱加丹皮、黃芩。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二陳湯(通用十七。
)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跳者,眉毛搖動,目瞪不能視,喚之不應,但能飲食,乃奇證也。
用蒜三兩取汁,酒調服。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落下颏,乃氣虛之故,不能約束機關也。
令患者平身正坐,以兩手托住下颏,左右大指入口,半時許去之即愈。
又方:用烏梅一枚含咽,亦可自上。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紅熱微癢痛,破津黃水,頗類黃水瘡。
但疙瘩如攢耳。
系脾胃濕熱,宜服芩栀平胃湯,外搽碧玉散。
芩栀平胃湯蒼術(二錢,炒)甘草(五分)濃樸(一錢二分)陳皮(一錢二分)黃芩(一錢五分) 山栀仁(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碧玉散黃柏末紅棗肉(焙幹存性為末) 上等分,加枯礬減半共研細末,香油調敷。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凡面皮跌破及抓破,用人乳頻塗,立結靥,即日愈。
或生姜自然汁,輕粉末和塗。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筋脈 睛窠,(一名目胞,即兩目外衛之胞也。
)血之精,為目窠之總絡。
瞳神,(俗名瞳人,)屬腎,為骨之精。
腎水虧損,英華不斂,則瞳神散大無光。
黑珠,(瞳人黑輪。
)屬肝,為筋之精,内連目系。
(内廉深處目睛入腦之系。
)肝火上沖,則兩輪赤痛。
白珠,(黑輪外四圍白處。
)屬肺,為氣之精。
肺火上騰,則白珠有紅筋。
目綱,(即上下目胞之兩睑,又名曰睫。
)屬脾,為肌肉之精,足太陽膀胱細筋散于目上網;足陽明胃細筋散于目下,為目下網。
兩,(近鼻之眼角為内,亦名大。
近鬓之眼角為銳,亦稱外。
)屬心,為血之精。
足少陽膽脈起銳,筋亦結内。
睫毛,脾胃主之。
淚,肝主之。
肝風動則淚出,淚熱肝實,淚冷肝虛。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目有專科,諸書多略之。
然有他證兼患目者,治目之道,安可不明。
夫五髒六腑之精氣,雖皆上注于目,大要則在三經:肝開竅于目,故論目必首肝。
然有心神散亂,卒見非常之怪,或精散視歧,觀一物為兩,則心又為目之大關,蓋諸脈皆屬目,心主脈者也;而脾又為諸陰之矣。
細辨虛實,再辨虛實之在氣、在血。
暴發在表為實,久病在裡為虛。
虛者,昏暗黑花瞳散,在氣則澀,視物不明;在血則酸、幹枯少潤,治宜養肝血安心神,尤必先理脾胃。
實者,赤腫脹痛,翳膜眵淚,治宜除風散濕,涼血平肝,此治目大要也。
點洗之方,隻宜辛平,若用寒涼阻逆之,緻邪熱内攻,反成翳障,及妄将冷水冷藥冷物洗,緻昏瞎者有之,不可不慎。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目為肝竅,目病宜歸肝。
凡紅赤腫痛及少壯暫得之病,皆作肝實血熱治。
肝為相火,治當益閱坊書眼科多用苦寒辛散等藥,非所宜。
予因治複目湯一方,藥雖平淡,而屢用屢效。
蓋目為一、有時火暴甚而赤痛異常者,用雞子黃連膏點眼,勿令緊閉,等熱淚湧出,數次即愈。
一、凡年及中衰,或酒色過度,目無腫痛,但羞明昏暗,瞪視無力,珠痛如摳等證,則皆屬肝腎之不足也。
治參内障條。
一、損目破睛,用牛口涎點之,如睛突出者,急揉進。
日點二次,須避風,即黑睛破者,亦有可愈。
一、眼目被打傷青腫者,用生半夏為末,水調敷之。
複目湯當歸(二錢)赤芍(二錢)大熟地(五、七錢,或用生地)黃芩(一錢五分,酒炒)薄荷(二錢)甘菊(二錢)甘草(五分)川芎(一錢) 上水煎,食後卧時稍熱服。
癢加蟬蛻、防風各一錢五分。
腫加羌活、木通各一錢。
痛加酒連目珠夜痛,加夏枯草、香附各二錢。
目中赤脈,加密蒙花二錢。
白眼上紅不退,加桑白皮三錢。
兩瞳痛,去川芎加澤瀉一錢五分、鹽炒黃柏一錢。
肝虛淚多,加鮮首烏五、七錢或一兩。
紅腫而不羞明者,加山萸肉、杜仲各二錢。
腫痛兩眼如桃,合而為一,痛不可忍者,先用防風通聖散下之,然後服此方加連翹、蔓荊子各一錢五分。
丹砂散(此李時珍方也。
)點治諸眼皆妙。
海螵蛸(去殼皮)爐甘石(上好者,淬,童便浸七次飛用。
)硼砂(各一兩)辰砂(水飛五錢,用此則不枯。
) 上研極細末如灰,瓷瓶收貯。
臨用少加冰片研點。
二百味草花膏羯羊膽(一枚)白蜜(五錢,要真白蜜,未用上白洋糖兌過者。
) 上将膽汁同蜜和勻碗盛,蒸稠如膏,瓶收。
每用少許點之,如日久藥幹,用人乳潤之。
雞子黃連膏雞子(一枚)黃連(粗末一錢) 上将雞子開一小竅,取雞子清,以瓷碗将黃連末子摻于雞子清上,用箸徹底速攪打數百,使成浮沫,約得半碗許,傾出清汁,用點眼,勿得緊閉眼胞擠出其藥,待熱淚湧出,數次即愈。
内加冰片少許尤妙。
(按此方治火眼,暴赤疼痛熱在膚腠,淺而易解者,點數次可愈。
如熱由内發,火在陰分者,不宜用此寒涼,非惟不能去内熱,而且閉其火邪也。
)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内障與不病之眼相似,并無腫痛翳膜,惟睛昏黑無光,若有所障,然内實無障也。
其珠色青内障等名,總由血少神勞,肝腎虧損,精竭視昏,神竭視黑。
治當專補腎水,兼補其氣,用加味明目地黃丸,或八珍湯加甘菊、淮山藥、牛膝、山萸肉、枸杞子、谷精草、五味子、夏枯草、天冬、麥冬等藥酌用之。
一、目珠痛,至夜更甚,連眉棱骨及頭半邊腫痛,以苦寒藥點服反甚者,用夏枯草、香附(炒)各二兩、甘草四錢共為末。
每用三錢,清茶調服,四、五服可愈。
一、目中見禽蟲飛走紛紛不已者,肝膽病也。
用酸棗仁(炒)、羌活、青葙子、元明粉各一兩為末,每水一盞藥末二錢,煎,和渣服,日二次。
加味明目地黃丸生地黃(一斤,酒炒)人參(四兩)五味子(三兩)牛膝(二兩)麥冬(六兩,去心) 歸身(五兩)甘枸杞(五兩)甘菊(八兩) 上研極細末,煉蜜為丸。
八珍湯(通用二十五。
)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外障者,眼生翳膜,如圓翳、(色白或大或小。
)冰翳、(如冰凍堅白。
)滑翳、(如水銀珠子。
)浮翳、(白色環繞瞳人。
)沉翳、(藏精深處。
)偃月翳、(形如月牙。
)棗花翳、(周遭如鋸齒。
)白翳黃心、(生小頭,四邊白,中心一點黃。
)黑花翳、(青色。
)星月聚散翳,(黑珠上四、五點白心。
)斑瘡入眼,肉攀睛。
此
二、甑上熱氣熏面腫痛者,用炊布燒存性,敷之。
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皮(醋炒)陳皮(炒)枳殼(炒)黃柏(酒炒)黃連(吳茱萸湯炒)莪術(以上各五錢醋煮)三棱(五錢,醋炒)大黃(一兩,酒浸)香附黑牽牛(各二兩) 上用芒硝水丸,每服一錢或二、三錢,量虛實服。
八珍湯(通用二十五) 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 防風通聖散(通用七) 四君子湯(通用二十)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亦名面發毒) 生面上頰車骨,初起一個,漸發數個,形如赤豆,色紅,腫疼痛,堅硬似疔,時浸黃水,十片,水煎熱服。
外取柳葉湯洗面,土瓜根汁塗之。
或杏仁研如泥,雞子白調敷之。
一、有瘡如水痘,延蔓遍生者,用黃柏一塊,豬胰塗,炙酥為末,濕者幹摻,幹者麻油調搽。
二、婦人面起細瘡,名粉花瘡。
用定粉五錢,菜油調泥碗内,以艾葉燒煙熏之,候煙盡覆地上一夜,取出搽之,且無瘡迹。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又名含腮)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又名汗毒) 患生于腮,有曰腮,有曰發頤,當分别治之。
腮内酸痛者,腮也,以赤豆散敷之。
病後,服醒消丸三錢即愈。
赤小豆散赤小豆(一味,研細末,米醋調敷立愈。
) 醒消丸(通用四十七。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面上起紫,名瘡,系肝火。
用四物湯加胡黃連、柴胡、甘草、膽草、黃芩、人參煎服。
外取鹿角尖磨濃汁濃塗之。
一、生紫塊疙瘩,大如錢,或滿面俱有,漸成麻風。
用牛舌草根四兩取汁,穿山甲十片燒存風物。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初起面目浮腫,燥癢起皮,如白屑風狀,次漸癢極,延及耳項,有時痛如針刺。
濕熱盛者浸十餘日取效。
外用生豬脂頻潤抹之,或用鳗鲡魚汁取油塗之。
養血潤膚飲當歸(三錢)熟地生地黃(各四錢)天冬(去心)麥冬(各二錢去心)升麻片芩(各一錢)桃仁泥紅花(各六分)天花粉(一錢五分) 上水煎,溫服。
如大便燥結,加火麻仁、郁李仁各五錢。
如風盛癢甚,加明天麻一錢五分。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又名黧黑斑,又名黧黑。
) 面色如塵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澤。
或起大小黑斑,與面膚相平。
由憂思抑郁,血弱不化。
散一方,方理頗佳,附錄備用。
一、有好食斑鸠而緻者,初面生黑斑數點,日久面俱黑。
蓋斑鸠常食半夏苗,以中其毒故也女貞散黃丹(水飛去鹽砂,炒透,攤地出火氣用。
)紫菀(真者。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日兩服,陳酒下。
玉容散甘松山柰茅香(各五錢)白僵蠶白芨白蔹白附子天花粉綠豆粉(各一兩)防風零陵香本(各三錢)肥皂(三錢去皮弦)香白芷(一兩) 上為細末,每日早晚蘸末擦面。
附方存驗。
羊胫骨上為細末,雞子白調敷。
日以白梁米泔洗之,三日效。
加味歸脾湯(通用三十二。
)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生面部,碎點無數,其色淡黃或淡黑,乃腎水不榮于上,浮火滞結而成。
内宜服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
外用玉容散,早晚擦洗自愈。
六味地黃丸(通用四十三。
) 玉容散(見前面塵。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形如黴點,小者如豆,比皮膚高起一線。
有自幼生者,有中年生者,系經絡之血,滞于衛分自落。
須戒醬醋,愈後無根。
點痣膏(一名水晶膏。
) 礦子鍛石五錢為末,濃堿水大半茶鐘浸之,以堿水高灰二指為度。
取糯米五十粒,撒于灰上破,挑少許點之,點多恐傷好肉。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間生核,初如豆,日久漸大如桃,宜養肝血,清肝熱,益元氣,用逍遙散、犀黃丸,日服消之。
外以生南星末,蔥汁調敷。
逍遙散(通用十五。
) 犀黃丸(通用四十八。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叢生細瘡如疥作膿,破流黃水結痂,小兒多患之。
用穿山甲前膊上甲炙焦為末,入輕粉少許研勻,菜油調搽即愈。
又方:用蒜瓣燒灰,燈盞油調搽。
一、眉毛脫下,用橄榄核火存性研細,麻油調,火上微熱,以指頭蘸油,于兩眉不住揩抹。
又方:垂楊柳葉陰幹為末,用姜汁于鐵器中調之,夜夜摩抹俱效。
一、眉毛不生,用白芥子,半夏等分為末,生姜自然汁調搽數次即生。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屬肝,肝脈從目系上額,肝膽相表裡,足少陽風熱與痰,則眉棱骨痛。
用加味逍遙散,加一、有眼不能開,晝靜夜劇,是濕痰,則用二陳湯,加蒼術、枳殼、蘇子。
一、有肝虛血少,才見天明,眉棱骨疼。
用四物湯加甘菊、鮮首烏;挾風加羌活、防風;有熱加丹皮、黃芩。
加味逍遙散(通用十六。
) 二陳湯(通用十七。
) 四物湯(通用二十三。
)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眉跳者,眉毛搖動,目瞪不能視,喚之不應,但能飲食,乃奇證也。
用蒜三兩取汁,酒調服。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落下颏,乃氣虛之故,不能約束機關也。
令患者平身正坐,以兩手托住下颏,左右大指入口,半時許去之即愈。
又方:用烏梅一枚含咽,亦可自上。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紅熱微癢痛,破津黃水,頗類黃水瘡。
但疙瘩如攢耳。
系脾胃濕熱,宜服芩栀平胃湯,外搽碧玉散。
芩栀平胃湯蒼術(二錢,炒)甘草(五分)濃樸(一錢二分)陳皮(一錢二分)黃芩(一錢五分) 山栀仁(一錢五分) 上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碧玉散黃柏末紅棗肉(焙幹存性為末) 上等分,加枯礬減半共研細末,香油調敷。
面部證治(計十六證) 癰疽就簡 凡面皮跌破及抓破,用人乳頻塗,立結靥,即日愈。
或生姜自然汁,輕粉末和塗。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筋脈 睛窠,(一名目胞,即兩目外衛之胞也。
)血之精,為目窠之總絡。
瞳神,(俗名瞳人,)屬腎,為骨之精。
腎水虧損,英華不斂,則瞳神散大無光。
黑珠,(瞳人黑輪。
)屬肝,為筋之精,内連目系。
(内廉深處目睛入腦之系。
)肝火上沖,則兩輪赤痛。
白珠,(黑輪外四圍白處。
)屬肺,為氣之精。
肺火上騰,則白珠有紅筋。
目綱,(即上下目胞之兩睑,又名曰睫。
)屬脾,為肌肉之精,足太陽膀胱細筋散于目上網;足陽明胃細筋散于目下,為目下網。
兩,(近鼻之眼角為内,亦名大。
近鬓之眼角為銳,亦稱外。
)屬心,為血之精。
足少陽膽脈起銳,筋亦結内。
睫毛,脾胃主之。
淚,肝主之。
肝風動則淚出,淚熱肝實,淚冷肝虛。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目有專科,諸書多略之。
然有他證兼患目者,治目之道,安可不明。
夫五髒六腑之精氣,雖皆上注于目,大要則在三經:肝開竅于目,故論目必首肝。
然有心神散亂,卒見非常之怪,或精散視歧,觀一物為兩,則心又為目之大關,蓋諸脈皆屬目,心主脈者也;而脾又為諸陰之矣。
細辨虛實,再辨虛實之在氣、在血。
暴發在表為實,久病在裡為虛。
虛者,昏暗黑花瞳散,在氣則澀,視物不明;在血則酸、幹枯少潤,治宜養肝血安心神,尤必先理脾胃。
實者,赤腫脹痛,翳膜眵淚,治宜除風散濕,涼血平肝,此治目大要也。
點洗之方,隻宜辛平,若用寒涼阻逆之,緻邪熱内攻,反成翳障,及妄将冷水冷藥冷物洗,緻昏瞎者有之,不可不慎。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目為肝竅,目病宜歸肝。
凡紅赤腫痛及少壯暫得之病,皆作肝實血熱治。
肝為相火,治當益閱坊書眼科多用苦寒辛散等藥,非所宜。
予因治複目湯一方,藥雖平淡,而屢用屢效。
蓋目為一、有時火暴甚而赤痛異常者,用雞子黃連膏點眼,勿令緊閉,等熱淚湧出,數次即愈。
一、凡年及中衰,或酒色過度,目無腫痛,但羞明昏暗,瞪視無力,珠痛如摳等證,則皆屬肝腎之不足也。
治參内障條。
一、損目破睛,用牛口涎點之,如睛突出者,急揉進。
日點二次,須避風,即黑睛破者,亦有可愈。
一、眼目被打傷青腫者,用生半夏為末,水調敷之。
複目湯當歸(二錢)赤芍(二錢)大熟地(五、七錢,或用生地)黃芩(一錢五分,酒炒)薄荷(二錢)甘菊(二錢)甘草(五分)川芎(一錢) 上水煎,食後卧時稍熱服。
癢加蟬蛻、防風各一錢五分。
腫加羌活、木通各一錢。
痛加酒連目珠夜痛,加夏枯草、香附各二錢。
目中赤脈,加密蒙花二錢。
白眼上紅不退,加桑白皮三錢。
兩瞳痛,去川芎加澤瀉一錢五分、鹽炒黃柏一錢。
肝虛淚多,加鮮首烏五、七錢或一兩。
紅腫而不羞明者,加山萸肉、杜仲各二錢。
腫痛兩眼如桃,合而為一,痛不可忍者,先用防風通聖散下之,然後服此方加連翹、蔓荊子各一錢五分。
丹砂散(此李時珍方也。
)點治諸眼皆妙。
海螵蛸(去殼皮)爐甘石(上好者,淬,童便浸七次飛用。
)硼砂(各一兩)辰砂(水飛五錢,用此則不枯。
) 上研極細末如灰,瓷瓶收貯。
臨用少加冰片研點。
二百味草花膏羯羊膽(一枚)白蜜(五錢,要真白蜜,未用上白洋糖兌過者。
) 上将膽汁同蜜和勻碗盛,蒸稠如膏,瓶收。
每用少許點之,如日久藥幹,用人乳潤之。
雞子黃連膏雞子(一枚)黃連(粗末一錢) 上将雞子開一小竅,取雞子清,以瓷碗将黃連末子摻于雞子清上,用箸徹底速攪打數百,使成浮沫,約得半碗許,傾出清汁,用點眼,勿得緊閉眼胞擠出其藥,待熱淚湧出,數次即愈。
内加冰片少許尤妙。
(按此方治火眼,暴赤疼痛熱在膚腠,淺而易解者,點數次可愈。
如熱由内發,火在陰分者,不宜用此寒涼,非惟不能去内熱,而且閉其火邪也。
)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内障與不病之眼相似,并無腫痛翳膜,惟睛昏黑無光,若有所障,然内實無障也。
其珠色青内障等名,總由血少神勞,肝腎虧損,精竭視昏,神竭視黑。
治當專補腎水,兼補其氣,用加味明目地黃丸,或八珍湯加甘菊、淮山藥、牛膝、山萸肉、枸杞子、谷精草、五味子、夏枯草、天冬、麥冬等藥酌用之。
一、目珠痛,至夜更甚,連眉棱骨及頭半邊腫痛,以苦寒藥點服反甚者,用夏枯草、香附(炒)各二兩、甘草四錢共為末。
每用三錢,清茶調服,四、五服可愈。
一、目中見禽蟲飛走紛紛不已者,肝膽病也。
用酸棗仁(炒)、羌活、青葙子、元明粉各一兩為末,每水一盞藥末二錢,煎,和渣服,日二次。
加味明目地黃丸生地黃(一斤,酒炒)人參(四兩)五味子(三兩)牛膝(二兩)麥冬(六兩,去心) 歸身(五兩)甘枸杞(五兩)甘菊(八兩) 上研極細末,煉蜜為丸。
八珍湯(通用二十五。
) 眼部證治(計二十三證) 治目大要 外障者,眼生翳膜,如圓翳、(色白或大或小。
)冰翳、(如冰凍堅白。
)滑翳、(如水銀珠子。
)浮翳、(白色環繞瞳人。
)沉翳、(藏精深處。
)偃月翳、(形如月牙。
)棗花翳、(周遭如鋸齒。
)白翳黃心、(生小頭,四邊白,中心一點黃。
)黑花翳、(青色。
)星月聚散翳,(黑珠上四、五點白心。
)斑瘡入眼,肉攀睛。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