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更以小大薊、地骨皮湯洗淨敷之,效更良。

     又方 蟬退(七分) 真白殭蠶(紫蘇葉包蜜炙,七個) 杏仁(七粒,去皮尖) 芭蕉根(五錢,搗爛) 獨核肥皂仁(七粒) 雪裡紅(一把,打爛) 土茯苓(白色者,去皮,二兩) 白蘚皮(一錢) 牛膝(二錢) 黃柏(一錢) 木通(七分) 皂莢核(七粒) 薏苡仁(二錢) 連翹(一錢) 漢防己(酒浸,六分) 甘草節(一錢) 石斛(三錢) 柴胡(六分) 萆薢(二錢) 地骨皮(二錢) 水三大碗煎。

    不拘時飢則服,日三服。

    氣虛脾弱,加蜜炙黃耆三錢;血虛,加生地三錢。

     又極秘神方(治一切極痛下疳,仲淳屢用甚效)。

     鮮小薊 鮮地骨皮(各五兩) 煎濃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

     治蛀疳服藥 珍珠(生研細) 牙末 牛黃 冰片(各一錢) 真白殭蠶 皂角(各二錢) 滴乳石(一兩,研細如飛面) 細末。

    每服九釐,土茯苓湯吞下,以乾物壓之。

     蛀疳摻方 橄欖燒灰,研細末,摻上。

     治痔瘡出血過多。

    (東垣名黑地黃丸。

    臧晉叔試之效)。

     懷生地(一斤,酒洗淨,用水煮,連汁磨為末,重湯熬成膏,聽用) 茅山蒼朮(一斤,切片,用真麻油浸一日夜,去油,曬乾為末) 北五味(半斤,曬乾為末) 炒黑乾薑(淨末,八錢) 用黑棗肉半斤去皮,入前藥搗丸。

    空心白湯每服三錢。

     治痔瘡。

    (歸安陳汝良傳)。

     用荔枝草,即天明精,一名地菘,煎湯洗,仍以草手搓軟,塞患處。

     治漏。

     鉛花(四兩,研如面) 黃牛腮邊合扇骨(二兩,酥炙燥為末) 雄豬前腳跲(二兩,酥炙燥,為末) 青黛(二兩) 槐花(二兩) 人中白(鍛過,五錢) 將藥總置陽城罐內,用鐵油盞鹽泥封好,置淘濕大米數粒於盞上,四面用火煅,以米熟為度。

    取出研細,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五錢,空心、下午各進一服,淡鹽湯吞。

    水白酒二杯,以豬蹄下酒,醋、紫蘇略吃些亦可。

     坐闆瘡方(丁右武親驗有效)。

     松香(五錢,研細) 雄黃(一錢,研細) 如濕癢加蒼朮(三錢)。

     各末,和勻,以綿紙包裹撚成紙撚二條,臘月豬油浸透,點火燒著,取滴下油搽上,立效。

     治臀癰。

     一人患臀癰,用五爪龍連枝搗汁酒漉服,日進四五次,膿從大便出,未成膿者內消。

    如有頭,以渣敷上立散。

    治魚口極效。

     治下部火丹。

    (馬銘鞠傳)。

     用蠶沙、山梔、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寒水石,共末,水調敷上,立愈。

    (切勿用芭蕉根)。

     又方 川黃連末,蜜和,雞子清調敷。

    馬銘鞠雲:若遇抱頭火丹,必砭去惡血方效。

    每用此法治人,其不肯砭者多誤事。

    予家兒輩試之,甚驗。

     煎方 牛膝(三錢) 木瓜(二錢) 石斛(三錢) 生地(五錢) 連翹(三錢) 黃柏(二錢) 甘草(一錢) 金銀花(五錢) 地榆(三錢) 茜草(三錢) 赤芍藥(二錢) 水煎服。

     治懸癰。

    (一名鸛口疽,生在陰囊後穀道前,療之不早,變為漏則難治矣。

    一僕試之,立消)。

     大粉甘草一斤,每根劈作四片或二片,用泉水二碗,輪流蘸炙,以水盡為度。

    切片。

    河水十碗,熬至一碗,空心服盡即愈。

    (此孫真人方)。

     談公武患跨馬癰,外勢不腫,毒內攻,膿多,瘡口甚小,突出如指大一塊,觸之痛不可忍。

    多飲寒劑,外敷涼藥,毒內攻,胃氣俱損。

    銘鞠盡去圍藥,洗淨瘡口,但用一膏藥以護其風,用大劑黃耆、山藥、懷生地、白芷、牛膝、米仁、金銀花,雜以健脾藥。

    十餘劑,膿盡;再數劑,肉長突出者平矣。

    後服六味丸斤許,精神始復。

     江都尹奉麓乃尊,斃於腿癰。

    其子九歲亦患之,就醫彌月,勢漸甚。

    銘鞠按之堅如石,幸兒氣厚,可內消。

    用牛膝、薏苡、地榆、生地、鼠黏子、金銀花、連翹、粉草,皆仲淳常用法也。

    初劑加利藥微利之,即稍寬。

    過兩劑加汗藥微汗之,勢益寬。

    至數劑,取穿山甲末(五錢),半入煎,半調藥送下。

    兒善飲,令兒一醉,自此頓消,半月地下行矣。

    初一醫欲開刀,遇銘鞠中止。

    凡外科宜以開刀為戒。

     梁溪一男子生癤膝下,楚甚。

    仲淳適至,即於席間作劑服之,飲酒數杯,癤立破,出鮮血愈。

    連翹(二錢) 白芷(二錢) 粉甘草(水炙,三錢) 金銀花(五錢) 牛膝(三錢) 懷生地(三錢) 地榆(四錢) 皂角刺(一錢) 鼠黏子(酒炒研,一錢)。

     陸封公養質患腿癰,瘍醫用忍冬花、角刺、連翹、白芷、貝母、天花粉、陳皮、乳香、沒藥,治之不效。

    仲淳即前方加棉地榆、炙甘草、紫花地丁,服三四劑愈。

     治鶴膝風。

    (一人患此五年,敷藥三日即愈。

    王心涵傳)。

     乳香 沒藥(各一錢五分) 地骨皮(三錢) 無名異(五錢) 麝香(一分) 各為末,用車前草搗汁,入老酒少許,調敷患處。

     臁瘡方(章宇泰傳,六郎乳母試之,神效)。

     松香(一兩) 輕粉(三錢) 乳香(五錢) 細茶(五錢) 四味共打成膏,先將蔥頭、花椒煎濃湯,薰洗淨,用布攤膏,厚貼患處,以絹縛定,黃水流盡,爛肉生肌。

     又方(曹和尚傳)。

     松香(四兩) 好韶粉(二兩) 先將松香投入滾水中,一撈即起,另研如飛面,後加韶粉研勻,入真麻油,勿令太薄,調如極稠糊,用箸挑起,以不斷絲為度,仍用極緊細松江布攤成膏,貼於瘡上,將寸許闊絹條紮緊,勿使洩氣,一日收緊三次,三日一換膏藥,半月必愈。

     臁瘡久不愈方 黃占 白占 輕粉 韶粉 臘月豬闆油、麻油各半化勻,調和前藥,用薄油紙攤貼瘡上。

    血風瘡久不結痂亦妙。

    (入芝麻油、乳香更妙)。

     足指疔毒。

     生甘菊(一兩五錢) 紫花地丁(八錢) 金銀花藤(一兩) 穿山甲(三片,土炒研細) 木瓜(二錢) 牛膝(五錢) 薏苡(一兩) 生地(五錢) 連翹(三錢) 白及(三錢) 夏枯草(六兩) 李行甫患黴瘡,(俗呼廣瘡)。

    誤用水銀、番磽等藥搓五心,三日間舌爛、齒脫、喉潰,穢氣滿室,吐出腐肉如豬肝色,湯水不入,腹脹,二便不通。

    醫皆謝去,獨用治喉藥吹喉,痰壅愈甚,痛難忍,幾死。

    銘鞠按其腹不痛,雖脹滿未堅,猶未及心,知水銀毒入腹未深,法宜以鉛收之。

    急用黑鉛斤餘,分作百餘塊,加大劑甘桔湯料,金銀花、粉草各用四五兩,水二三十碗,鍋內濃煎,先取三四碗,入湯注中徐灌之,任其自流,逾時舌漸轉動,口亦漱淨,即令恣飲數盞。

    另取渣再煎,連前濃汁,頻濯手足。

    次日二便去黑水無算,始安。

    方用吹口藥,及敗毒托裡藥數劑而愈。

    後賈僕有顏孝者,亦患黴瘡,誤用水銀薰條,其證亦如行甫,即以前法治之,次日立起。

     治黴瘡。

     豬胰脂(二兩) 金銀花(二錢) 皂角刺(一錢) 芭蕉根(一兩) 雪裡紅(五錢) 五加皮(二錢) 土茯苓(白色者,二兩) 皂莢子(七粒,打碎) 獨核肥皂仁(七粒,切片) 白殭蠶(炙,七分) 木瓜(一錢) 白蘚皮(一錢) 蟬退(一錢)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五錢),甘草節(二錢),綿黃耆(三錢),懷生地(二錢),人參(二錢)。

    久不愈,加胡黃連(三錢),胡麻仁(二錢),全蠍(七枚)。

     水三大碗,煎一碗,不拘時,飢則服。

     又方 棉花子仁一味,研如泥,入細槐花末,和丸如綠豆大。

    每四錢,空心及飢時服。

     治結毒 獨核肥皂仁(七粒) 千年矮(即雪裡紅,一兩) 皂莢子(七粒) 甘草節(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五分) 蟬退(一錢) 青木香(一錢) 土茯苓(白色者,二兩) 綿黃耆(鹽水炒,三錢) 白殭蠶(蜜炙炒研,七分) 鱉蝨胡麻仁(炒研,三錢) 白芷(一錢) 何首烏(三錢) 金銀花(三錢) 連翹(一錢) 水三大碗,煎一碗,不拘時,飢則服。

     結毒丸方 鐘乳石(研如飛面,水飛,一兩五錢) 真牛黃(研如飛面,三錢) 珍珠(研如飛面,四錢) 豬牙皂角(去皮膜,為極細末,七錢) 樺皮灰(存性,研如飛面,四錢) 百草霜(莊家鍋底者佳,七錢) 牛黃丸(神效)。

     牛黃(真者,研細,三錢) 象牙末(三錢) 白殭蠶(二錢) 紅鉛(二錢) 冰片(五分) 明礬(二錢) 極細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分。

    土茯苓(白色者,木槌打碎,三兩) 砂鍋內煮汁吞丸藥,空心上下午飢時,日三次。

     洗方 五倍子(四兩) 地骨皮(四兩) 皮硝(五錢) 甘草(二兩) 苦參(四兩) 蔥頭(十個) 河水煎濃湯一鍋,於無風處,乘熱蘸日浴三次。

    浴時先吃飽,或服煎藥一帖。

    忌食茶、醋、牛肉、麩、河魨、火酒。

     摻方 粉霜(一錢五分,甘草汁飛過) 真冰片(三分,另研) 二味和勻,洗淨摻上,立瘥。

     浸酒方 防風 當歸 羌活 白芷 白蘚皮 五加皮 蒼朮 牛膝(各二兩) 荊芥 薏苡 蔓荊子 木瓜 白蒺藜(去刺,各一兩) 生地黃(三兩) 烏梢蛇(出吳江尹山方額者佳,一尾) 好酒(十斤),浸煮三炷香,臥時服丸亦可。

     治頭面結毒。

     蘄艾(去筋膜,一兩) 川椒(去核,八錢) 麻黃(去節,二錢) 川芎(二錢) 豬頭天靈蓋(火煅存性,五錢) 白茯苓(二兩) 極細末,蒸餅丸如綠豆大,飯後白湯送下,每服三錢,服後二三日,瘡口乾燥不臭,是其效也。

    服至瘡口平復方住。

    忌牛羊魚腥、房欲。

    患久者宜間服十全大補湯十數劑。

    (川椒出桃花洞者佳,嚼半粒口辣不能言者真)。

     又治結毒方,兼治積年虛勞痰火,健脾進食。

     極末,一名十大功勞,一名貓兒殘(俗呼光菰櫪),黑子者是。

    紅子者名櫙木,亦可用,取其葉,或泡湯,或為末,不住服。

     譚公亮患結毒,醫用五寶丹餌之,三年不效。

    仲淳雲:五寶丹非完方也。

    無紅鉛、靈柴不能奏功。

    時無紅鉛,姑以松脂、鉛粉,麻油調敷,應手而減。

    公亮先用喬伯圭所贈乳香膏,止痛生肌甚捷,及用此二味,功效彌良。

    乃知方藥中病,不在珍貴之劑也。

     又方 銀硃(三錢) 輕粉(二錢) 白占(三錢) 黃占(三錢) 用麻油三兩,先將二占化勻,調前藥末,攤成膏貼之。

    戒房事,必效。

     凡父母正患黴瘡時育兒,鮮有免者。

    其證渾身破爛,自頂至踵,兩目外幾無完膚,日夜號泣,或吐或瀉,似瘧似驚,變態百出。

    父母不知,見有他證,別作治療,十無一生。

    治法以牛黃為君,另加犀角、羚羊角、硃砂、冰、麝。

    和入土茯苓粉,生蜜調服,使兒日日利去惡毒。

    見有他證,隨宜治之,母亦隨宜用藥,加以散毒劑,不住口服。

    其外,用大粉草、金銀花為極細末二三升,破爛處洗淨,大握敷之,半月後,方易神效敷藥,再敷數日自愈。

    愈後一兩月,當復發,再後兩三月,當再復發,發漸輕,仍如法治之自愈。

    愈後或口角、眉角,或肛門,存三三餘毒,不必治矣。

    其混身或癬或瘡,忽聚忽散,敷之便愈。

    大抵年餘,始得除根。

    若母不禁口,或兒漸大不能禁口,有延至二三年者,然不斃足矣。

    胎中之毒,徹骨入髓,焉能旦夕除哉?(馬銘鞠傳)。

     升藥五靈散(馬銘鞠傳)。

     膽礬(治筋而滋肝,其色青,應東方木) 辰砂(養血而益心,其色赤,應南方火) 雄黃(長肉而補脾,其色黃,應中央土) 明礬(理脂膏而助肺,其色白,應西方金) 磁石(榮骨液而壯腎,其色黑,應北方水) 此方見《焦氏筆乘》。

    喜其不用水銀,制而用之,功效遲緩。

    後因加水銀一兩,與前五味等分和勻,入陽城罐內,打火三香取出,加敷藥中,用之效如神。

     神效敷藥方(馬銘鞠傳)。

     夜合花(白者良,陰乾) 象皮(用黃砂炒,候軟切片,再炒候脆,方研) 降香(炒研) 乳香 沒藥(各去汗) 血竭 孩兒茶(濕紙包煨) 花蕊石 五倍子(色帶紅者良,半生半煅,各一兩) 白占(八錢) 珍珠(五錢) 冰片(一錢) 各極細末,方入白占,研勻,最後入冰片。

    如欲去腐,每兩加五靈散(二錢)。

    欲生肌,每兩加前散三分或五分。

    如治痘後膿水淋漓、下疳等瘡,隻加一二分。

    治湯火傷,每兩加絲綿灰(二錢),剔牙松牙(煅存性,五六錢),韶粉(煅黃,五六錢),或乾摻,或香油調,一切外症俱效。

     附海上單方: 裡中有周七者,少年曾患毒左腋下,得一異方,用糯米炊飯,乘熱入鹽塊夾蔥管少許,搗極爛如膏,貼患處輒消。

    至中年,腰間忽生一毒,熱如火,闆硬,痛不可忍,佝僂局蹐,自分必死,屢藥不效,急思前方,如法貼之,未幾,大便去糞如宿垢甚多,硬者漸軟,數日而起。

     雜證 腦漏 腦者諸陽之會,而為髓之海。

    其位高,其氣清,忽下濁者,其變也。

    東垣雲:上焦元氣不足,則腦為之不滿。

    經雲:膽移熱於腦為鼻淵。

    夫髓者至精之物,為水之屬。

    腦者至陽之物,清氣所居。

    今為濁氣邪熱所幹,遂下臭濁之汁,是火能消物,腦有所傷也。

    治法先宜清肅上焦氣道,繼以鎮墜心火,補養水源,此其大略耳。

    藥多取夫辛涼者,辛為金而入肺,有清肅之義,故每用以引散上焦之邪,如薄荷、荊芥、甘菊、連翹、升麻、鼠黏、天麻之屬。

    鎮墜心火,補養水源,如犀角、人參、天冬、麥冬、五味、硃砂、甘草,山藥、生地、茯苓、牡丹皮之屬。

    然須兼理乎肺肝,蓋鼻乃肺之竅,而為腦氣宣通之路,又治乎上焦而行清肅之令。

    膽為春升少陽之氣,與厥陰為表裡,而上屬於腦。

    戴人有雲:膽與三焦尋火治。

    《內經》謂膽熱所幹,義亦明矣。

    理肺用桑皮、鼠黏、桔梗、二冬、花粉、竹瀝。

    清肝膽以柴胡、白芍、羚羊、竹茹、棗仁、川芎。

    或者又謂世人多用辛溫辛熱之藥取效。

    此義何居?蓋辛熱甘溫,多能宣通發散,故病之微者亦能奏效耳。

    此後治劫法,非不易常經,明者察之。

     頭風神方(沈觀頤中丞傳自一道人,子僕婦患此,痛甚欲自縊,服二劑,數年不發。

     土茯苓(忌鐵,四兩) 金銀花(三錢) 蔓荊子(一錢) 玄參(八分) 防風(一錢) 明天麻(一錢) 辛夷花(五分) 川芎(五分) 黑豆(四十九粒) 燈心(二十根) 芽茶(五錢) 河水,井水各一盅半,煎一盅服。

     治半邊頭痛。

    (屬火證者用之妙)。

     大黃末(三分) 黃芩末(一錢) 二味和生白酒一碗,頓熱調勻,服之即愈。

     又方 用芝麻炒熟舂碎,乘熱將好燒酒入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