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白殭蠶(炙研,六分) 白芨(二錢五分) 皂角刺(一錢) 貝母(去心,二錢) 栝蔞根(三錢) 穿山甲(土炒研,一錢) 鼠黏子(炒研,一錢) 蟬退(去翅爪,一錢)
先用夏枯草五兩,河水五大碗,煎三碗,入前藥同煎,至一碗,不拘時服。
陰症去後五味,加人參(三錢),麥門冬(五錢)。
潰後服藥 人參(三錢) 麥門冬(五錢) 綿黃耆(蜜炒,五錢或一兩) 甘草(炙,二錢) 五味子(蜜蒸,一錢) 白芍藥(酒炒,三錢) 金銀花(三錢) 山藥(三錢,炒) 水二盅,煎一盅。
難得收口,加肉桂。
胃氣弱,加生薑三五片,大棗三枚。
癰疽潰瘍,忌術。
腫瘍,忌當歸。
替針散 繭殼一個,煅存性,為末,酒調下。
不可多服。
去爛肉方 用巴豆炒煙起,焦黑為度,碾極細末,敷上。
去舊生新。
長肉方 用無人見處自死竹,蘸菜油燒,滴下油,用磁碟盛之。
搽上即生肉,神驗。
護膜礬蠟丸 白礬(明亮者,研,二兩) 黃蠟(一兩,熔化提起,待稍冷,入礬末,不住手攪勻,加蜜五六錢和勻) 眾手丸如梧子大。
蠟冷不能丸,以滾湯燖之便軟。
硃砂為衣。
每二十九,漸加至三四十丸,白湯或酒吞。
此藥護膜,防毒氣內攻,未破即內消,已破即便合。
一日之中,服百粒方有功。
終始服過半斤,必萬全。
病愈後,服之尤佳。
又方 白礬(生研末,四兩) 真黃蠟(二兩半) 加煉蜜(七八錢),硃砂(研如飛面,水飛如法,六錢),攪勻,急須眾手為丸如梧子大。
每四錢,白酒吞。
治癰疽,對口,疔瘡,發背一切無名惡腫毒。
方名無敵大將軍。
桑柴灰(將柴另燒,取其炭火,置一大缸內,待其自化成白灰,取一鬥,綿紙襯入淘籮內,清滾水淋下汁,磁缸盛貯,淋至汁味不苦澀鹹則止,將汁入磁碗中,重湯燖濃如稀糊為度) 茄杆燒灰(淋制如前法,用一鬥) 礦灰(即石灰,須柴燒者佳,一鬥,淋汁如前法) 三味熬調和勻,名三仙膏。
亦可點癰疽之稍輕者。
再和鹼水(熬膏一兩),加入後開細藥,則成全方。
每三仙膏(五兩),真正自收蟾酥(三錢五分,酒化令勻),梅花冰片(二錢),真正牛黃(一錢),珍珠(二錢,三味俱研如飛面),透明雄黃(二錢),明礬(三錢),硃砂(一錢五分),白硼砂(二錢),八味另研如飛面方妙。
真麝香(須用當門子,即麝香最上乘者,一錢,碾勻),銅青(一錢五分),硇砂(二分五釐),火硝(三錢),輕粉(二錢),乳香(二錢,打碎,人乳浸爛,研勻),沒藥(一錢五分,製法同前)。
各藥研細末,和勻,再碾數千下,將前膏加入,攪得極勻,入磁罐內,罐須小口者妙,以烏金紙塞口,封以好黃蠟,勿令一毫氣走。
每遇毒,取少許塗其頂,幹則以米醋和蜜少許潤之。
其毒黑血或毒水爆出,即時鬆解,切忌不可著在好肉上。
或用蕎麥麵調。
若系疔瘡,加鐵鏽黃(一分),研如面和入。
多塗其頂,信宿,其根爛出。
內服紫金錠一錠,須內府者方效。
若系癰疽等症,另服蠟礬丸及托裡解毒之劑,此藥有奪命之功,難以盡述。
倘一時無許多好藥,即制半料,亦救人無算矣。
治疔丸 蟾酥(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七分) 真白殭蠶(一錢五分) 明礬(三錢) 牛黃(一錢) 硃砂(一錢五分) 黃白占溶成油,須令軟,冷定加前藥末和丸如麻子大。
每七分,蔥頭白酒吞下,取汗。
汗後即以半枝蓮為君,連翹(上)、赤芍藥、甘草、白芨、白蘞、金銀花(俱中)、紫花地丁(各五錢),生甘菊(二兩),河水二盅,煎一盅。
下大黃,隨病勢加之,一滾即起,服後必行。
然須察病人胃氣壯者可用。
行後方用敗毒托裡之藥調理之,可不死矣。
大抵治疔毒在急,急則毒氣未走。
若走黃多不可治。
走黃後發狂咬人,便能發疔。
汗下時其穢氣觸人,亦能發疔。
宜謹避之。
看瘡瘍疔毒須飲酒,以麻油塗鼻。
治疔膏(金太初傳,神驗)。
以透明松香、瀝青(各五錢),麻子肉(二錢,如冬季加五分)三味,大青石上以鐵錘錘細,錘至前藥黏在錘上,拈起如清水一般為度。
又加飛丹一錢,再錘數百下,取收小磁杯內。
如遇初起疔毒,以新青布照疔瘡一般大小攤膏藥貼之,痛即止。
少頃,毒水漸漸流盡,疔根如燈芯一條拔出,仍用原舊膏貼上,至重者再換一膏藥,全痊矣。
攤膏藥小磁杯,隔湯燖化,竹箸攤膏,約一文錢厚。
疔毒神驗方 用陳年露天鐵鏽,碾如飛面,將金銀簪腳挑破毒處一孔,納鐵鏽末於內,仍將皮蓋好。
少頃,黑水流盡,中有白絲如細線,慢慢抽盡,此疔根也,盡即立愈。
又方 用甘菊花並根葉搗汁,以酒下之,立消。
顧聖符幼弟患髭疔,醫者先用火針圍藥,腫脹至目與鼻俱隱入肉,牙關緊急。
馬銘鞠用患者耳垢、齒垢,刮手足指甲屑,和勻如豆大,放茶匙內,燈火上炙少許,取作丸,令洗淨圍藥,將銀簪挑開疔頭,抹入,外用綿紙一層,津濕覆之,痛立止。
半日腫半消,目可開,次日,服仙方活命飲二劑愈。
此法兼可治紅絲疔。
長洲華承溪,指節間患之,得此而痊。
又雲可治面白疔,未試也。
(此方傳自道人)。
顧博士伯欽內人,左耳患疔,時方孕。
仲淳先以白藥子末,雞子清調塗腹上護胎;次以夏枯草、甘菊、貝母、忍冬、地丁之屬,大劑飲之。
一服痛止,疔立拔,胎亦無恙。
白藥子療馬病者也。
治耳邊發腫連太陽,腮齒俱痛不可忍。
大黃(一兩) 青木香(三錢) 薑黃(三錢) 檳榔(三錢) 為末,醋蜜調勻,貼患處,中留一孔出氣。
治乳蛾。
芒硝(研細,一錢五分) 膽礬(八分) 雄黃(八分) 明礬(八分) 俱研細,和勻,吹入喉中。
又方 用蛤蚆草(即土牛膝,葉如荔枝)。
搗汁,灌鼻內。
右蛾灌左鼻內,左蛾灌右,一吐而愈。
或急不及藥,以針或蘆管刺喉,令出黑血;復以蜒蚰加烏梅少許搗爛,取亂髮裹箸上,塗前藥,攪患處,去其膩痰則愈矣。
蜒蚰不能卒辦,梅雨時取貯磁瓶內,封固,久而不壞。
纏喉風方(即喉痹,仲淳試過有驗)。
明礬(三錢) 巴豆(去殼,七粒) 溶礬,入巴豆,燒至礬枯,去巴豆,研細。
吹入喉中,流出熱涎,立開。
治喉癬內熱。
貝母(去心,三錢) 鼠黏子(酒炒研,二錢) 玄參(二錢五分) 射幹(二錢,不辣者是) 甘草(二錢五分) 栝蔞根(二錢) 懷生地(三錢) 白殭蠶(一錢,略炒研) 連翹(二錢) 竹葉(二十片) 水二盅,煎八分,飢時服。
倪仲昭患喉癬,邑中治喉者遍矣。
喉漸漸腐去,飲食用粉面之爛者,必仰口而咽,每咽泣數行下。
馬銘鞠曰:此非風火毒也,若少年曾患黴瘡乎?曰:未也。
父母曾患黴瘡乎?曰:然。
愈三年而得我。
銘鞠以為此必誤服升藥之故。
凡患此瘡者,中寒涼輕粉之毒,毒發於身。
升藥之毒,毒發於愈後所生子女,毒深者且延及於孫若甥。
倘不以治結毒之法治之,必死。
以甘桔湯為君,少入山豆根、草龍膽、射幹,每劑用土茯苓(半斤),濃煎,送下牛黃(二分)。
半月而痊,竟不用吹藥。
既而詢之,雲:父母病時果服丸藥而痊,痊後曾口碎,非升藥而何?今醫家恬然用之,不曉其中毒之深,故特明其說。
喉痹 雄黃 芒硝(各一錢) 研細,以鵝毛管吹少許,數吹立散。
但待其腫甚而吹為妙。
又方 用半枝蓮搗汁吃立散。
其渣須藏於家中,勿令見風。
吹喉方(治雙蛾、單蛾神效)。
火硝(一錢五分) 官硼砂(五分) 片腦(三釐即冰片) 雄黃(一分,不用亦可) 鵝管、蘆管、銀管共可盛吹前藥,用三匙吹上喉,即吐痰涎愈。
從鼻孔中吹入,亦效。
瘰癧丸方 貝母(去心,二兩) 天花粉(一兩五錢) 玄參(一兩五錢) 甘草(一兩五錢) 斑貓(占米炒去頭足,聽用) 肥皂(二斤,每一肥皂去核,入斑貓四個,線縛蒸,取出,去斑貓並肥皂皮筋,淨肉十兩) 前藥為末,共搗如泥,丸如梧子大。
每服一錢,白滾湯吞。
服後腹疼,勿慮,此藥力追毒之故。
又方 取過冬青(即荔枝草,正名天明精,五六枝),同鯽魚入鍋煮熟,去草及魚,食汁數次,即愈。
朱文學鏕患癧,仲淳為灸肩井、肘尖兩穴各數壯而愈。
治瘰癧。
(回蒸膏,仲淳試之有效)。
真芝麻油(二斤) 胎髮(四兩,如無,以童男發洗淨代之) 穿山甲(五錢) 白礬(飛過,一兩) 黃蠟(四兩) 飛丹(二兩) 松香(六兩) 輕粉(五錢研) 乳香 沒藥(各五錢,另研) 燕窩泥(朝北者,二兩,微炒) 五靈脂(淘淨,五錢) 麝香(另研,五錢) 密陀僧(五錢) 將穿山甲、五靈脂煎數沸,下胎髮熬溶,濾去渣,稱淨熟油二十四兩,仍入鍋內,下白礬,煎二三沸,下黃蠟、黃丹,煎一沸,下松香、官粉(六兩),再煎一沸,下燕土,如沉香色,滴水成珠,住火,方下乳香、沒藥,攪勻,少頃,下輕粉,桃柳枝攪,溫可入手,然後投麝香攪勻,水浸去火毒七日。
用貼瘰癧,未破者軟,已潰者幹。
內服夏枯草湯。
夏枯草湯 金銀花(五錢) 夏枯草(二兩) 柴胡(七分) 貝母(二錢) 土茯苓(白色者,二兩) 鼠黏子(一錢,微炒) 鱉蝨胡麻仁(二錢,微炒) 酸棗仁(二錢) 栝蔞仁(二錢,略炒) 陳皮(一錢) 皂角子(一錢) 白芍藥(酒炒,一錢) 當歸身(二錢) 粉甘草(一錢) 荊芥穗(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何首烏(五錢) 漏蘆(二錢) 水煎,食後服。
又方 夏枯草 蛇苗草 紫背天葵 紫花地丁 金銀花 九龍草 或汁者汁,或末者末,俱要以好酒調服。
又方(藻星膏,兼治魚口,一切等瘡)。
巴豆(一兩,炒黃色,復以紙條點火燒之,候黑色用) 海藻(二錢,炒) 昆布(一錢,炒,產海中) 天南星(一錢,切碎,醋浸二日.炒) 升麻(五分) 天花粉(五分,炒) 各為極細末,以香油和成稀膏,用文火熬,候燒乾,入巴豆。
下巴豆後,略熬退火。
冬月加巴豆(五錢),南星(一錢)。
夏月減南星(五分),加天花粉(一錢)。
治熱癤。
(廖憲副夢衡傳)。
黃梅水時,取新出蝦蟆(黑而細者是)。
置瓶內,木蓋口,蠟封,埋地下,久化成清水,取出蘸抹之,兼可治疔疽。
治對口癤。
(試之神效)。
鮮茄蒂(七個) 鮮何首烏(輕重等分) 水二盅,煎八分。
一服出膿,再服收口。
又方 金銀花(一兩,淨) 木槿樹根皮(一兩,切片) 酒水各一碗煎。
食後服。
面上疔,加白芷一錢,蒲公英(即直下根)。
和黃蜆打爛,患處以真麻布包之,三日立愈。
梁溪一女子,頦下發一硬塊而不痛,有似石癭。
仲淳疏方服十劑全消。
貝母(去心,三錢) 連翹(二錢) 鼠黏子(酒炒研,一錢五分) 栝蔞根(二錢) 金銀花(五錢) 何首烏(去皮,竹刀切片,三錢) 白芨(二錢) 蒼耳子(研細,一錢五分) 生甘菊(五錢) 青木香(一錢五分) 紫花地丁(五錢) 先用夏枯草(五兩),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納前藥,同煎至一碗。
敷藥方 南星(三兩) 海藻 昆布 檳榔 薑黃 白蘞 豬牙皂角(各一兩) 細末,醋調敷。
梁溪一婦人生癤臂上,服此半日,立出血膿愈。
連翹(二錢) 白芷(二錢) 甘菊(一兩) 紫花地丁(五錢) 白芨(二錢) 粉甘草(三錢) 金銀花(五錢) 生地(三錢) 地榆(四錢) 皂角刺(一錢) 栝蔞根(二錢) 茜草(三錢) 鼠黏子(一錢) 治肺癰。
(馬銘鞠傳)。
其法:用百年芥菜滷,久窨地中者,數匙,立起。
此滷嘉興府城中大家多藏之,目擊神效。
又方 魚腥草水煮,不住口食之。
治肺癰吐膿血,神方也。
正名蕺菜。
兼治魚口。
又方 金絲荷葉搗汁,同生白灑數飲,立效。
乳癖乳痛方(神驗)。
用活鯽魚(一個) 山藥(一段,如魚長) 同搗汁,敷乳上,以紙蓋之,立愈。
乳癖方(張王屋屠後江孟修兄驗過)。
白芷(一錢) 雄鼠糞(一錢) 二種曬乾為末,用好酒調服,必多飲,取一醺睡而愈。
雄鼠糞,尖者是。
又方 顧文學又善內人,患左乳岩。
仲淳立一方:夏枯草、蒲公英為君;金銀花、漏蘆為臣;貝母、橘葉、甘菊花、雄鼠糞、連翹、白芷、紫花地丁、山茨菇、炙甘草、栝蔞、茜根、陳皮、乳香、沒藥為佐使。
另用夏枯草煎濃汁丸之。
服斤許而消。
三年後,右乳復患,用舊存餘藥服之,亦消。
後以此方治數人,俱效。
裡中婦沈姓者患乳癧,潰爛經年,不見臟腑者一膜爾。
馬銘鞠用鼠糞(三錢),土楝樹子(三錢,經霜者佳,川楝不用),俱鍛存性,各取淨末,和勻。
每服三錢,酒下,間兩日一服,痛即止,不數日膿盡收斂。
(此方傳自江西販糖客,因治祝氏喉症得之)。
圍藥 白芨(一兩),研末,水調,敷乳癖處,候乾,再以水潤,二三次愈。
會膿散(治腹中腫毒)。
穿山甲(炙) 白殭蠶(炒,去絲嘴) 白芷(各五錢) 大黃(二兩) 乳香 沒藥 五靈脂(各五錢) 為末。
每服五錢,酒服。
膿從大便出。
幼者用三錢。
治脅癰。
(杜武服之,甚驗)。
金銀花(五錢) 貝母(二錢) 皂角刺(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穿山甲(三錢) 赤芍藥(三錢) 白芷(一錢五分) 地榆(五錢) 甘草節(一錢) 當歸(二錢) 夏枯草(一兩,煎汁和藥復煎) 鼠黏子(一錢五分) 紫花地丁(一兩) 生甘菊花根(二兩) 搗汁,和藥內服。
一人患腸癰,傴僂,痛不能伸。
有道人教以飲純黃犬血二碗,和白酒服。
其人遂飲至四碗,次日下膿血盡而瘳。
治便毒。
(仲淳親試之甚驗,加穿山甲,同患處者二片,土炒,引經更妙)。
棉地榆(四兩),白酒三碗,煎一碗,空心服,雖有膿者亦愈。
又方 全蠍 生礬 貫眾(等分),為末,空心調下。
又方 棉地榆(四兩) 粉甘草(一兩) 金銀花(一兩) 白芷(三錢) 皂角刺(二錢五分) 水二盅,煎一盅。
空心溫服。
治下疳。
仲淳治數友,下疳用黃柏、官粉、膩粉、杏仁、珠末、冰片敷之,無不愈者。
後去膩粉、杏仁,加黃芩,
陰症去後五味,加人參(三錢),麥門冬(五錢)。
潰後服藥 人參(三錢) 麥門冬(五錢) 綿黃耆(蜜炒,五錢或一兩) 甘草(炙,二錢) 五味子(蜜蒸,一錢) 白芍藥(酒炒,三錢) 金銀花(三錢) 山藥(三錢,炒) 水二盅,煎一盅。
難得收口,加肉桂。
胃氣弱,加生薑三五片,大棗三枚。
癰疽潰瘍,忌術。
腫瘍,忌當歸。
替針散 繭殼一個,煅存性,為末,酒調下。
不可多服。
去爛肉方 用巴豆炒煙起,焦黑為度,碾極細末,敷上。
去舊生新。
長肉方 用無人見處自死竹,蘸菜油燒,滴下油,用磁碟盛之。
搽上即生肉,神驗。
護膜礬蠟丸 白礬(明亮者,研,二兩) 黃蠟(一兩,熔化提起,待稍冷,入礬末,不住手攪勻,加蜜五六錢和勻) 眾手丸如梧子大。
蠟冷不能丸,以滾湯燖之便軟。
硃砂為衣。
每二十九,漸加至三四十丸,白湯或酒吞。
此藥護膜,防毒氣內攻,未破即內消,已破即便合。
一日之中,服百粒方有功。
終始服過半斤,必萬全。
病愈後,服之尤佳。
又方 白礬(生研末,四兩) 真黃蠟(二兩半) 加煉蜜(七八錢),硃砂(研如飛面,水飛如法,六錢),攪勻,急須眾手為丸如梧子大。
每四錢,白酒吞。
治癰疽,對口,疔瘡,發背一切無名惡腫毒。
方名無敵大將軍。
桑柴灰(將柴另燒,取其炭火,置一大缸內,待其自化成白灰,取一鬥,綿紙襯入淘籮內,清滾水淋下汁,磁缸盛貯,淋至汁味不苦澀鹹則止,將汁入磁碗中,重湯燖濃如稀糊為度) 茄杆燒灰(淋制如前法,用一鬥) 礦灰(即石灰,須柴燒者佳,一鬥,淋汁如前法) 三味熬調和勻,名三仙膏。
亦可點癰疽之稍輕者。
再和鹼水(熬膏一兩),加入後開細藥,則成全方。
每三仙膏(五兩),真正自收蟾酥(三錢五分,酒化令勻),梅花冰片(二錢),真正牛黃(一錢),珍珠(二錢,三味俱研如飛面),透明雄黃(二錢),明礬(三錢),硃砂(一錢五分),白硼砂(二錢),八味另研如飛面方妙。
真麝香(須用當門子,即麝香最上乘者,一錢,碾勻),銅青(一錢五分),硇砂(二分五釐),火硝(三錢),輕粉(二錢),乳香(二錢,打碎,人乳浸爛,研勻),沒藥(一錢五分,製法同前)。
各藥研細末,和勻,再碾數千下,將前膏加入,攪得極勻,入磁罐內,罐須小口者妙,以烏金紙塞口,封以好黃蠟,勿令一毫氣走。
每遇毒,取少許塗其頂,幹則以米醋和蜜少許潤之。
其毒黑血或毒水爆出,即時鬆解,切忌不可著在好肉上。
或用蕎麥麵調。
若系疔瘡,加鐵鏽黃(一分),研如面和入。
多塗其頂,信宿,其根爛出。
內服紫金錠一錠,須內府者方效。
若系癰疽等症,另服蠟礬丸及托裡解毒之劑,此藥有奪命之功,難以盡述。
倘一時無許多好藥,即制半料,亦救人無算矣。
治疔丸 蟾酥(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七分) 真白殭蠶(一錢五分) 明礬(三錢) 牛黃(一錢) 硃砂(一錢五分) 黃白占溶成油,須令軟,冷定加前藥末和丸如麻子大。
每七分,蔥頭白酒吞下,取汗。
汗後即以半枝蓮為君,連翹(上)、赤芍藥、甘草、白芨、白蘞、金銀花(俱中)、紫花地丁(各五錢),生甘菊(二兩),河水二盅,煎一盅。
下大黃,隨病勢加之,一滾即起,服後必行。
然須察病人胃氣壯者可用。
行後方用敗毒托裡之藥調理之,可不死矣。
大抵治疔毒在急,急則毒氣未走。
若走黃多不可治。
走黃後發狂咬人,便能發疔。
汗下時其穢氣觸人,亦能發疔。
宜謹避之。
看瘡瘍疔毒須飲酒,以麻油塗鼻。
治疔膏(金太初傳,神驗)。
以透明松香、瀝青(各五錢),麻子肉(二錢,如冬季加五分)三味,大青石上以鐵錘錘細,錘至前藥黏在錘上,拈起如清水一般為度。
又加飛丹一錢,再錘數百下,取收小磁杯內。
如遇初起疔毒,以新青布照疔瘡一般大小攤膏藥貼之,痛即止。
少頃,毒水漸漸流盡,疔根如燈芯一條拔出,仍用原舊膏貼上,至重者再換一膏藥,全痊矣。
攤膏藥小磁杯,隔湯燖化,竹箸攤膏,約一文錢厚。
疔毒神驗方 用陳年露天鐵鏽,碾如飛面,將金銀簪腳挑破毒處一孔,納鐵鏽末於內,仍將皮蓋好。
少頃,黑水流盡,中有白絲如細線,慢慢抽盡,此疔根也,盡即立愈。
又方 用甘菊花並根葉搗汁,以酒下之,立消。
顧聖符幼弟患髭疔,醫者先用火針圍藥,腫脹至目與鼻俱隱入肉,牙關緊急。
馬銘鞠用患者耳垢、齒垢,刮手足指甲屑,和勻如豆大,放茶匙內,燈火上炙少許,取作丸,令洗淨圍藥,將銀簪挑開疔頭,抹入,外用綿紙一層,津濕覆之,痛立止。
半日腫半消,目可開,次日,服仙方活命飲二劑愈。
此法兼可治紅絲疔。
長洲華承溪,指節間患之,得此而痊。
又雲可治面白疔,未試也。
(此方傳自道人)。
顧博士伯欽內人,左耳患疔,時方孕。
仲淳先以白藥子末,雞子清調塗腹上護胎;次以夏枯草、甘菊、貝母、忍冬、地丁之屬,大劑飲之。
一服痛止,疔立拔,胎亦無恙。
白藥子療馬病者也。
治耳邊發腫連太陽,腮齒俱痛不可忍。
大黃(一兩) 青木香(三錢) 薑黃(三錢) 檳榔(三錢) 為末,醋蜜調勻,貼患處,中留一孔出氣。
治乳蛾。
芒硝(研細,一錢五分) 膽礬(八分) 雄黃(八分) 明礬(八分) 俱研細,和勻,吹入喉中。
又方 用蛤蚆草(即土牛膝,葉如荔枝)。
搗汁,灌鼻內。
右蛾灌左鼻內,左蛾灌右,一吐而愈。
或急不及藥,以針或蘆管刺喉,令出黑血;復以蜒蚰加烏梅少許搗爛,取亂髮裹箸上,塗前藥,攪患處,去其膩痰則愈矣。
蜒蚰不能卒辦,梅雨時取貯磁瓶內,封固,久而不壞。
纏喉風方(即喉痹,仲淳試過有驗)。
明礬(三錢) 巴豆(去殼,七粒) 溶礬,入巴豆,燒至礬枯,去巴豆,研細。
吹入喉中,流出熱涎,立開。
治喉癬內熱。
貝母(去心,三錢) 鼠黏子(酒炒研,二錢) 玄參(二錢五分) 射幹(二錢,不辣者是) 甘草(二錢五分) 栝蔞根(二錢) 懷生地(三錢) 白殭蠶(一錢,略炒研) 連翹(二錢) 竹葉(二十片) 水二盅,煎八分,飢時服。
倪仲昭患喉癬,邑中治喉者遍矣。
喉漸漸腐去,飲食用粉面之爛者,必仰口而咽,每咽泣數行下。
馬銘鞠曰:此非風火毒也,若少年曾患黴瘡乎?曰:未也。
父母曾患黴瘡乎?曰:然。
愈三年而得我。
銘鞠以為此必誤服升藥之故。
凡患此瘡者,中寒涼輕粉之毒,毒發於身。
升藥之毒,毒發於愈後所生子女,毒深者且延及於孫若甥。
倘不以治結毒之法治之,必死。
以甘桔湯為君,少入山豆根、草龍膽、射幹,每劑用土茯苓(半斤),濃煎,送下牛黃(二分)。
半月而痊,竟不用吹藥。
既而詢之,雲:父母病時果服丸藥而痊,痊後曾口碎,非升藥而何?今醫家恬然用之,不曉其中毒之深,故特明其說。
喉痹 雄黃 芒硝(各一錢) 研細,以鵝毛管吹少許,數吹立散。
但待其腫甚而吹為妙。
又方 用半枝蓮搗汁吃立散。
其渣須藏於家中,勿令見風。
吹喉方(治雙蛾、單蛾神效)。
火硝(一錢五分) 官硼砂(五分) 片腦(三釐即冰片) 雄黃(一分,不用亦可) 鵝管、蘆管、銀管共可盛吹前藥,用三匙吹上喉,即吐痰涎愈。
從鼻孔中吹入,亦效。
瘰癧丸方 貝母(去心,二兩) 天花粉(一兩五錢) 玄參(一兩五錢) 甘草(一兩五錢) 斑貓(占米炒去頭足,聽用) 肥皂(二斤,每一肥皂去核,入斑貓四個,線縛蒸,取出,去斑貓並肥皂皮筋,淨肉十兩) 前藥為末,共搗如泥,丸如梧子大。
每服一錢,白滾湯吞。
服後腹疼,勿慮,此藥力追毒之故。
又方 取過冬青(即荔枝草,正名天明精,五六枝),同鯽魚入鍋煮熟,去草及魚,食汁數次,即愈。
朱文學鏕患癧,仲淳為灸肩井、肘尖兩穴各數壯而愈。
治瘰癧。
(回蒸膏,仲淳試之有效)。
真芝麻油(二斤) 胎髮(四兩,如無,以童男發洗淨代之) 穿山甲(五錢) 白礬(飛過,一兩) 黃蠟(四兩) 飛丹(二兩) 松香(六兩) 輕粉(五錢研) 乳香 沒藥(各五錢,另研) 燕窩泥(朝北者,二兩,微炒) 五靈脂(淘淨,五錢) 麝香(另研,五錢) 密陀僧(五錢) 將穿山甲、五靈脂煎數沸,下胎髮熬溶,濾去渣,稱淨熟油二十四兩,仍入鍋內,下白礬,煎二三沸,下黃蠟、黃丹,煎一沸,下松香、官粉(六兩),再煎一沸,下燕土,如沉香色,滴水成珠,住火,方下乳香、沒藥,攪勻,少頃,下輕粉,桃柳枝攪,溫可入手,然後投麝香攪勻,水浸去火毒七日。
用貼瘰癧,未破者軟,已潰者幹。
內服夏枯草湯。
夏枯草湯 金銀花(五錢) 夏枯草(二兩) 柴胡(七分) 貝母(二錢) 土茯苓(白色者,二兩) 鼠黏子(一錢,微炒) 鱉蝨胡麻仁(二錢,微炒) 酸棗仁(二錢) 栝蔞仁(二錢,略炒) 陳皮(一錢) 皂角子(一錢) 白芍藥(酒炒,一錢) 當歸身(二錢) 粉甘草(一錢) 荊芥穗(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何首烏(五錢) 漏蘆(二錢) 水煎,食後服。
又方 夏枯草 蛇苗草 紫背天葵 紫花地丁 金銀花 九龍草 或汁者汁,或末者末,俱要以好酒調服。
又方(藻星膏,兼治魚口,一切等瘡)。
巴豆(一兩,炒黃色,復以紙條點火燒之,候黑色用) 海藻(二錢,炒) 昆布(一錢,炒,產海中) 天南星(一錢,切碎,醋浸二日.炒) 升麻(五分) 天花粉(五分,炒) 各為極細末,以香油和成稀膏,用文火熬,候燒乾,入巴豆。
下巴豆後,略熬退火。
冬月加巴豆(五錢),南星(一錢)。
夏月減南星(五分),加天花粉(一錢)。
治熱癤。
(廖憲副夢衡傳)。
黃梅水時,取新出蝦蟆(黑而細者是)。
置瓶內,木蓋口,蠟封,埋地下,久化成清水,取出蘸抹之,兼可治疔疽。
治對口癤。
(試之神效)。
鮮茄蒂(七個) 鮮何首烏(輕重等分) 水二盅,煎八分。
一服出膿,再服收口。
又方 金銀花(一兩,淨) 木槿樹根皮(一兩,切片) 酒水各一碗煎。
食後服。
面上疔,加白芷一錢,蒲公英(即直下根)。
和黃蜆打爛,患處以真麻布包之,三日立愈。
梁溪一女子,頦下發一硬塊而不痛,有似石癭。
仲淳疏方服十劑全消。
貝母(去心,三錢) 連翹(二錢) 鼠黏子(酒炒研,一錢五分) 栝蔞根(二錢) 金銀花(五錢) 何首烏(去皮,竹刀切片,三錢) 白芨(二錢) 蒼耳子(研細,一錢五分) 生甘菊(五錢) 青木香(一錢五分) 紫花地丁(五錢) 先用夏枯草(五兩),河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渣,納前藥,同煎至一碗。
敷藥方 南星(三兩) 海藻 昆布 檳榔 薑黃 白蘞 豬牙皂角(各一兩) 細末,醋調敷。
梁溪一婦人生癤臂上,服此半日,立出血膿愈。
連翹(二錢) 白芷(二錢) 甘菊(一兩) 紫花地丁(五錢) 白芨(二錢) 粉甘草(三錢) 金銀花(五錢) 生地(三錢) 地榆(四錢) 皂角刺(一錢) 栝蔞根(二錢) 茜草(三錢) 鼠黏子(一錢) 治肺癰。
(馬銘鞠傳)。
其法:用百年芥菜滷,久窨地中者,數匙,立起。
此滷嘉興府城中大家多藏之,目擊神效。
又方 魚腥草水煮,不住口食之。
治肺癰吐膿血,神方也。
正名蕺菜。
兼治魚口。
又方 金絲荷葉搗汁,同生白灑數飲,立效。
乳癖乳痛方(神驗)。
用活鯽魚(一個) 山藥(一段,如魚長) 同搗汁,敷乳上,以紙蓋之,立愈。
乳癖方(張王屋屠後江孟修兄驗過)。
白芷(一錢) 雄鼠糞(一錢) 二種曬乾為末,用好酒調服,必多飲,取一醺睡而愈。
雄鼠糞,尖者是。
又方 顧文學又善內人,患左乳岩。
仲淳立一方:夏枯草、蒲公英為君;金銀花、漏蘆為臣;貝母、橘葉、甘菊花、雄鼠糞、連翹、白芷、紫花地丁、山茨菇、炙甘草、栝蔞、茜根、陳皮、乳香、沒藥為佐使。
另用夏枯草煎濃汁丸之。
服斤許而消。
三年後,右乳復患,用舊存餘藥服之,亦消。
後以此方治數人,俱效。
裡中婦沈姓者患乳癧,潰爛經年,不見臟腑者一膜爾。
馬銘鞠用鼠糞(三錢),土楝樹子(三錢,經霜者佳,川楝不用),俱鍛存性,各取淨末,和勻。
每服三錢,酒下,間兩日一服,痛即止,不數日膿盡收斂。
(此方傳自江西販糖客,因治祝氏喉症得之)。
圍藥 白芨(一兩),研末,水調,敷乳癖處,候乾,再以水潤,二三次愈。
會膿散(治腹中腫毒)。
穿山甲(炙) 白殭蠶(炒,去絲嘴) 白芷(各五錢) 大黃(二兩) 乳香 沒藥 五靈脂(各五錢) 為末。
每服五錢,酒服。
膿從大便出。
幼者用三錢。
治脅癰。
(杜武服之,甚驗)。
金銀花(五錢) 貝母(二錢) 皂角刺(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穿山甲(三錢) 赤芍藥(三錢) 白芷(一錢五分) 地榆(五錢) 甘草節(一錢) 當歸(二錢) 夏枯草(一兩,煎汁和藥復煎) 鼠黏子(一錢五分) 紫花地丁(一兩) 生甘菊花根(二兩) 搗汁,和藥內服。
一人患腸癰,傴僂,痛不能伸。
有道人教以飲純黃犬血二碗,和白酒服。
其人遂飲至四碗,次日下膿血盡而瘳。
治便毒。
(仲淳親試之甚驗,加穿山甲,同患處者二片,土炒,引經更妙)。
棉地榆(四兩),白酒三碗,煎一碗,空心服,雖有膿者亦愈。
又方 全蠍 生礬 貫眾(等分),為末,空心調下。
又方 棉地榆(四兩) 粉甘草(一兩) 金銀花(一兩) 白芷(三錢) 皂角刺(二錢五分) 水二盅,煎一盅。
空心溫服。
治下疳。
仲淳治數友,下疳用黃柏、官粉、膩粉、杏仁、珠末、冰片敷之,無不愈者。
後去膩粉、杏仁,加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