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中,重湯熱,入芝麻,紮緊,隻用一蔥管孔插入磁瓶口內,引鼻吸其氣。
左則薰左,右亦如之。
虛寒用燒酒,虛熱用好米醋代之。
內服對病方藥。
郁證 紀華山先生雅自負,數奇,更無子,時悒悒不快,漸至痞脹,四年肌肉盡削,自分死矣。
姑蘇張漣水診而戲之曰:公那須藥,一第便當霍然。
以當歸(六錢),韭菜子(一兩),香附(童便炒,八錢)下之。
紀有難色,不得已,減其半。
張曰:作二劑耶。
一服,夜夢遺,舉家慟哭。
張拍案曰:吾正欲其通爾。
仍以前半劑進,胸膈間若勇士猛力一擁,解黑糞數升,尋啜粥二碗。
再明日,中櫛起見客矣。
逾年,生一子,即表弟汝占也。
治筋骨疼甚,如夾闆狀,痛不可忍者。
(李景渠中丞傳。
將騾子修下蹄爪,燒灰存性,研末,或酒、白湯調服立愈。
癇症方(名補心寧志丸)。
天竺黃(另研如面,五錢) 沉香(另研如面,三錢) 天門冬(去心,酒洗蒸,二兩) 白芍藥(酒炒,三兩) 白茯神(去心,四兩) 遠志肉(甘草汁浸蒸,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炙甘草(六錢) 旋覆花(一兩五錢) 真蘇子(研,一兩) 香附(醋浸,曬乾,童便拌,瓦上炒,三兩) 半夏(薑汁拌,以明礬末少許同浸,二兩) 皂角莢(不注者,去黑皮,酥炒,去子,取末,二兩) 為末,和勻,懷山藥粉糊丸如豌豆大,硃砂一兩研如法為衣。
每服三錢,用竹瀝點湯下。
風癲病神方 好生犀角(四兩),銼末,每用一兩,加清水十碗,入砂鍋內熬至一碗,濾淨,再加水十碗,熬至二酒杯,加淡竹葉(四兩),水六碗,煎二碗,去渣,加犀角汁同服。
盡四劑即愈。
治火上升,有痰留滯,喉間如有核,上法宜降氣清火。
真蘇子(研,二錢) 廣橘紅(三錢) 貝母(三錢) 栝蔞根(三錢) 白茯苓(三錢) 麥門冬(五錢) 白芍藥(三錢,酒炒) 黑連翹(一錢五分) 黃柏(蜜炙,一錢五分) 五味子(一錢,打碎) 水煎,加竹瀝服。
施靈脩有一裡人善酒,臥床褥者三年。
靈脩憐而索方於仲淳。
仲淳親診之,知其酒病也。
夫酒濕熱之物,多飲者濕熱之邪貫於陽明,濕熱勝則下客於腎而為骨痿。
昔人治痿病取陽明,以五味子為君,黃連為臣,麥門冬、乾葛、白扁豆為佐服之。
治血痞沉香丸 沉香 血竭 辰砂(各二錢五分) 木香(一錢三分) 真麝香(一錢三分) 琥珀(五分) 當歸尾(二錢五分) 牡丹皮(二錢五分) 延胡索(一錢五分) 為細末,用磁器煎甘草湯打糯米糊為丸。
凡氣痛,酒磨,蔥湯亦可。
產後血枯,酒磨服。
烏須神方 女貞實(一鬥) 如法去皮,每鬥用馬料黑豆(一鬥),揀淨,淘洗曬乾,同蒸透,九蒸九曬。
先將女貞實為末,加生薑自然汁三兩,好川椒,去閉口者及蒂,為末,三兩,同黑豆末和勻,蜜丸如梧子大。
先食服四五錢,白湯或酒吞。
又方 將鱧腸草採鮮者二三十斤,搗汁,入九蒸九曬過女貞實末,再曬乾,如前為丸亦佳。
但服之腹痛作洩,不若椒末、薑汁為佳。
蒸女貞實先將上好老酒浸一宿,次日用黑豆蒸,如此者九,以其性寒故也。
更服八珍丸以實根本。
又方(舊傳女貞實、旱蓮草二方試之甚驗,苦於腹痛作洩,仲淳再為更定涼血兼理脾)。
何首烏(勿去皮,烏豆同牛膝蒸制如常法,最後用人乳浸曬三四十次,赤白各二斤) 女貞實(酒拌九蒸九曬,二斤) 旱蓮草(熬膏,十二兩) 烏飯子膏(即南竺枝子也,十二兩) 茅山術(米泔浸蒸曬三次,去皮切片,十二兩) 真川椒紅(十二兩,去白膜,閉口勿用) 沒石子(十兩) 為細末,以旱蓮草膏、烏飯子膏,同煉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五錢,空心飢時各一服,白湯吞。
碧霞丹(治內障、外障、暴赤眼、眵淚、昏花、翳膜)。
當歸 沒藥(各二錢) 血竭 白丁香 硼砂 冰片 麝香(各一錢) 馬牙硝 乳香(各五分) 俱極細末,比飛面更細三五倍,以川黃連去須切片三錢熬成膏子,和前藥為丸如豆大,用銅綠一兩五錢為衣。
每用一丸,以新汲水半盞浸磁盒內,日洗五六次,一丸可洗七日。
重者半月,輕者七日,迎風冷淚三日見效。
(賀知忍傳)。
洗眼方(仲淳立,予親試驗)。
皮硝(一兩) 杏仁(去皮尖) 銅綠 明礬(各三分) 側柏葉(三錢) 甘菊花(三錢) 桑白皮(五錢) 河水五碗,煎至二大碗,置銅盆內,洗眼及眉稜骨、兩太陽,涕出即爽然矣。
日夜不拘次數。
一服冬可半月,夏十日。
牙痛方(鄧定宇先生傳)。
經霜西瓜皮,燒灰敷患處牙縫內,立效。
擦牙散(章泰宇傳)。
石膏(半斤,火煨熟) 白蒺藜(去刺,四兩) 為極細末,每日擦牙漱口。
牙痛時頻頻擦之,立愈。
又方(陳筠翁傳自江陰,雲旱蓮草開紅花者,與此地不類)。
旱蓮草以青鹽醃一二宿,曬乾,為極細末,置磁罐內,擦牙,以沸湯漱口嚥下。
久久兼能烏須種子。
治胃火牙疼。
馬藺頭葉,並放水溝內青苔,搗爛,以絲綿卷之。
左齒痛塞左耳,右亦然。
治聾。
(王槐亭服之驗)。
白蒺藜(炒去刺) 為末,蜜丸,空心服。
(沈四明相公專服此方,延年益壽)。
治耳中腫痛,或出水出膿。
金絲荷葉(即名虎耳草)。
搗汁,滴入耳中。
如有膿,可加枯礬末及幹胭脂末各少許。
又方 用鮮薄荷葉同蝸牛搗汁,滴耳中,亦妙。
顧奉常女,臂患紫雲風。
仲淳用豨薟、蒼耳、雄黃末之,醇漆為丸。
或疑漆有毒,競沮之。
然竟以此藥收功。
(制漆用生蟹黃攪和,可化作水入藥)。
豨薟丸 治爛風及風疹作癢,如神。
豨薟草取末,調吞,治癱瘓甚驗。
初時以人參、蘇木等分熬膏,和酒吞,傷損皆除。
曾有八十老人試過。
五七九月採,近根處剝開,有小蟲一條,能治小兒疳症。
解牛肉毒。
取蝦蟆一隻,置滾酒內數沸,去蝦蟆,飲酒,一吐即愈。
又方(馬銘鞠傳)。
用甘菊花連根葉搗爛,和酒服,一兩碗,立愈。
治疝氣痛方(顧沖吾司馬傳,表兄李瀛洲試之,神驗)。
六味地黃丸(古方)。
加北五味(三兩) 肉桂(二兩,味甘者真) 枸杞子(去蒂,四兩) 車前子(米泔浸蒸,三兩) 將糯米一鬥炊飯,乘熱下白酒藥,並前藥料和勻,如常制白酒法,三兩日後,漿來,用上好鏡面燒酒五十斤,連酒漿並糟入大甕內,泥封固,一月開,去糟濾清,酒味甘香異常。
空心或飢時隨量飲,飲多不渴。
疝攻上作痛秘方(陳敬泉親驗)。
牛蒡子根,有葉時用根葉,搗爛絞汁,和好酒服之,覆被出汗,永不發。
木腎方 用豆田中菟絲子草(一名黃絲草),煎濃湯洗之,時以手搓之,隨消。
治便紅或因酒毒發者。
(南昌鄧思濟傳)。
先用川黃連(去須,切片,酒炒) 細末,一服三錢,空心白酒調下。
忌葷腥一日。
服連末後,必腹痛去血愈多,復用白芍藥(一兩),白朮(五錢),甘草(三錢),同炒,揀開。
先用白芍藥煎湯服,腹痛自止;後以白朮、甘草同煎服,遂愈。
又一法:以粳米(三分),糯米(七分),煮粥,空腹服,遂愈。
此無他,補胃氣則陽明調,所以便紅自除也。
腸風 黃耆(蜜炙,三錢) 白芍藥(酒炒,三錢) 炙甘草(一錢) 麥門冬(去心,五錢) 生地(酒洗,四錢) 當歸(酒洗,二錢) 荊芥(一錢,炒) 白芷(一錢) 柴胡(五分) 地榆(酒洗,三錢) 人參(一錢) 五味子(八分,去枯者,打碎,蜜蒸) 河水二盅,煎八分,空腹飢時服。
治腸風。
(因飲酒過多得之者,效甚。
) 專服北五味,打碎,蜜蒸,為細末,蜜丸。
每清晨服三錢,服至半年。
因味酸甚,服後喉中覺吞酸,加熟地黃等分為丸。
服久,腸風頓止。
治猘犬傷。
野葡萄根,搗汁,酒服。
治蜈蚣傷。
用舊竹箸,火中將頭上燒黑,取下少許,研細,敷患處,立愈。
又方(馬銘鞠傳)。
一法:取蜒蝣塗上,其痛立止,屢試神驗。
治蛇傷。
雄黃 雌黃(等分) 極細末。
先以白芷磨菜油,調塗患處,以溫火薰之,滴盡黃水為度,水出腫漸消。
又方 明礬 麝香 二味為末,摻上,以艾灸之,隨灸隨消。
又方 慎火草(即牆頭草,色綠極脆)。
搗汁,同酒飲;一面搗敷咬傷處:立愈。
一婦人於壁上取雞翎卷耳,適蜈蚣生子在翎上,帶入耳中,生小蜈蚣,穿腦內,且痛且癢,百藥莫效。
夢神人傳一方,令炒雞肉,熱置一器內,留一小孔,蓋上,令病者以耳受之,雞氣薰入,蜈蚣悉攢雞肉上,其病立愈。
跌打秘方 用露天糞窖中磚瓦塊多年者,或碗架濁水長流處磚瓦塊,火煅紅,研極細。
跌打傷者,酒調服五分,立愈。
未打服之可不痛。
不宜多服,令人骨軟。
金瘡並跌打破損出血方 煉過雲母粉,菜油調敷,立止痛,更不作膿。
金瘡止血方 真番降香(紫糖色者真,切如豆大,炒略焦,研,再炒) 五味子(一兩) 二味共研,敷上。
又方 舊氈帽檐,燒灰,敷上。
舊網巾灰,亦好。
金石湯火跌損方 用花蕊石(舊家有用為幾上小屏風者)。
取三錢,為極細末,真麻油調敷患處。
當日者立愈,隔日敷之痛輕,易收口。
亦治產後瘀血攻心血暈,神丹。
桃花散 治跌損、刀傷、狗咬、爛腳。
用陳年風化石灰(一官升),錦紋大黃(一兩,焙燥研末),並石灰炒桃花色存性,真麻油調敷患處。
當日敷之更妙。
火傷兼治湯泡方 大松樹皮 川大黃 二味等分,為細末,生桐油調敷,立愈。
又方 用大黃一味,為細末,砂糖調敷,立愈。
火燒爛神方 將好煮酒一二甕,入浴缸內,令患者浸酒中。
極重不死。
又方 用鼠初生者,以真麻油浸之,入磁瓶內封固。
患者將油搽上痛處,即愈。
湯火神驗方 豬毛煅存性,研細末,加輕粉、白硼砂少許,麻油調和敷之,立效,無斑痕。
治水淹。
(出《說海》)。
凡遇溺水者,視其心坎尚溫,以圓器覆地,下置門一扇於上,令溺者仰臥,以鴨血灌之口中,或大小便出水,即蘇。
臨杖預服藥(湖州司獄司內杖單神效)。
胎元(一個,煅存性) 黑犬對前腳上邊頂骨(一副,酥炙存性) 川麻皮(煅存性) 麝香(五分) 乳香 沒藥(各五錢) 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錢,酒吞。
杖後煎劑 紅花 紅曲(各一錢) 延胡索 牛膝(各三錢) 牡丹皮 五靈脂 赤芍藥 番降香(各二錢) 炙甘草(七分) 桃仁(七分) 肉桂(五分) 水酒煎。
若傷重出虛汗,加參、耆。
杖丹 風化石灰(君) 真番降香末(上) 半夏末(上) 黃芩 黃連 黃柏 大黃(俱中) 為細末,麻油調敷患處。
杖丹散血 龍鬚草(二兩) 大黃(三兩) 二味為末,用麻油一斤,煎大黃焦色,濾淨去渣,加後藥:樟腦(一兩五錢) 麝香(四錢) 冰片(四錢) 降香末(一兩) 乳香 沒藥(各五錢) 自然銅(燒紅醋淬九次,研細如煙,六錢) 共熬成膏藥,先劃碎杖處,用軟帛攤成膏,紮於杖處,蒸熟熱韭菜熨之,黑血出盡愈。
杖丹長肉 臘月豬油(一斤) 白占 黃占(各二兩) 黃連(四兩) 以豬油熬黃連轉焦色,去渣,下占熬。
敷上,帛紮緊自愈。
湯洗 用蔥頭煮爛,揩洗杖瘡傷。
治杖夾神方 狗胎(封固煅,五分) 遠年糞缸內瓦片(醋淬七次,二錢) 雄黃(一分) 硃砂(一分) 木香(五分) 麝香(三釐) 細末和勻,用芊芊活(最能活血)。
搗爛絞汁和丸,金箔為衣。
酒磨下。
杖傷丸方 乳香 沒藥 血竭 孩兒茶 自然銅(煅) 川木鱉 人中白 孩兒胎(如無,以狗胎代之,倍加) 地龍 土木鱉 無名異 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
杖過,酒服百丸。
杖癬方 水銀(五分) 輕粉 乳香 象牙末(各一錢) 細茶(二錢) 木香(五分) 麝(少許) 為細末,雞子、黃蠟、羊油調搽。
杖丹 如遇打擊,即將松香四兩溶化,又將蔥一握,搗入松香內,攪勻,攤一膏藥貼患處,外以綿帛掩上紮定,五六日愈。
又方(朱南溪傳)。
杖傷及跌磕者,用落得打草(似孩兒菊,對節生枝)。
不拘多少,搗爛,酒服。
如伏天杖傷出蛆,真麻油澆之立盡。
附海上單方: 癲犬咬方 先用蓑衣草紮住患處兩頭,以眾人熱小便撚洗去血水;次用胡桃殼半個,以本人熱糞裝滿蓋患處,艾火灸七壯。
如本人不欲大便,傍人者亦可。
急取斑貓七個,去頭足並翅,酒洗,和濕糯米,銅杓內炒米熟為度,隨將二物研成細末,加六一散三兩,分作七服。
每清晨一服,白滾湯調下。
本人頭頂心必有紅髮一根,要不時尋覓拔去。
劉襟湖驗過癲犬咬方 防風(五錢) 黑牽牛(三錢) 雄黃(三錢) 斑蝥(一錢,占米炒) 真麝香(三分) 錦紋大黃(三錢) 上為末,溫滾水調下,空心每日服二錢。
先將斑貓去頭翅足,一兩,和白黏米半升,共炒,去斑貓,食米二撮許,後服前藥。
其斑貓即合入前藥內,服一料後,斑貓不可用。
外加雄黃一錢,或蜜或米粉丸藥,再服,即間二三日服亦可,每服三分。
茄子茄地切不可踐食,即茄漿水亦須忌之;二三年後,不必忌也。
此劉友自患癲犬咬,三日內即服此方,小便下血塊有形,得以全愈。
有一人患犬咬,六日服此方,小便下血塊,竟似犬狀,亦終不救矣。
然劉友所傷,不曾破皮,或毒輕而得愈,總不如前方歷試屢驗。
且犬咬之毒,入心經則以益元散為引經之藥,甚為有理。
山鄉一時無處買藥,多畜斑貓,預製益元散以救人,大是恩德。
治酒疸。
用苜蓿煎湯,漸飲之愈。
治刀瘡。
化屍場取燒過人骨(不化者更佳)。
研細末,敷刀瘡患處,立愈。
治小兒疳症方 用天南竺煎湯飲,神效。
(以上二方,俱馮權奇傳)。
治蛔結丸方 胡黃連(八錢) 白芍藥(一兩五錢) 檳榔(八錢) 粉草(五錢) 廣陳皮(二兩) 肉豆蔻(不油不蛀者,五錢) 史君子肉(五錢) 為細末,白糖調服。
左則薰左,右亦如之。
虛寒用燒酒,虛熱用好米醋代之。
內服對病方藥。
郁證 紀華山先生雅自負,數奇,更無子,時悒悒不快,漸至痞脹,四年肌肉盡削,自分死矣。
姑蘇張漣水診而戲之曰:公那須藥,一第便當霍然。
以當歸(六錢),韭菜子(一兩),香附(童便炒,八錢)下之。
紀有難色,不得已,減其半。
張曰:作二劑耶。
一服,夜夢遺,舉家慟哭。
張拍案曰:吾正欲其通爾。
仍以前半劑進,胸膈間若勇士猛力一擁,解黑糞數升,尋啜粥二碗。
再明日,中櫛起見客矣。
逾年,生一子,即表弟汝占也。
治筋骨疼甚,如夾闆狀,痛不可忍者。
(李景渠中丞傳。
將騾子修下蹄爪,燒灰存性,研末,或酒、白湯調服立愈。
癇症方(名補心寧志丸)。
天竺黃(另研如面,五錢) 沉香(另研如面,三錢) 天門冬(去心,酒洗蒸,二兩) 白芍藥(酒炒,三兩) 白茯神(去心,四兩) 遠志肉(甘草汁浸蒸,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炙甘草(六錢) 旋覆花(一兩五錢) 真蘇子(研,一兩) 香附(醋浸,曬乾,童便拌,瓦上炒,三兩) 半夏(薑汁拌,以明礬末少許同浸,二兩) 皂角莢(不注者,去黑皮,酥炒,去子,取末,二兩) 為末,和勻,懷山藥粉糊丸如豌豆大,硃砂一兩研如法為衣。
每服三錢,用竹瀝點湯下。
風癲病神方 好生犀角(四兩),銼末,每用一兩,加清水十碗,入砂鍋內熬至一碗,濾淨,再加水十碗,熬至二酒杯,加淡竹葉(四兩),水六碗,煎二碗,去渣,加犀角汁同服。
盡四劑即愈。
治火上升,有痰留滯,喉間如有核,上法宜降氣清火。
真蘇子(研,二錢) 廣橘紅(三錢) 貝母(三錢) 栝蔞根(三錢) 白茯苓(三錢) 麥門冬(五錢) 白芍藥(三錢,酒炒) 黑連翹(一錢五分) 黃柏(蜜炙,一錢五分) 五味子(一錢,打碎) 水煎,加竹瀝服。
施靈脩有一裡人善酒,臥床褥者三年。
靈脩憐而索方於仲淳。
仲淳親診之,知其酒病也。
夫酒濕熱之物,多飲者濕熱之邪貫於陽明,濕熱勝則下客於腎而為骨痿。
昔人治痿病取陽明,以五味子為君,黃連為臣,麥門冬、乾葛、白扁豆為佐服之。
治血痞沉香丸 沉香 血竭 辰砂(各二錢五分) 木香(一錢三分) 真麝香(一錢三分) 琥珀(五分) 當歸尾(二錢五分) 牡丹皮(二錢五分) 延胡索(一錢五分) 為細末,用磁器煎甘草湯打糯米糊為丸。
凡氣痛,酒磨,蔥湯亦可。
產後血枯,酒磨服。
烏須神方 女貞實(一鬥) 如法去皮,每鬥用馬料黑豆(一鬥),揀淨,淘洗曬乾,同蒸透,九蒸九曬。
先將女貞實為末,加生薑自然汁三兩,好川椒,去閉口者及蒂,為末,三兩,同黑豆末和勻,蜜丸如梧子大。
先食服四五錢,白湯或酒吞。
又方 將鱧腸草採鮮者二三十斤,搗汁,入九蒸九曬過女貞實末,再曬乾,如前為丸亦佳。
但服之腹痛作洩,不若椒末、薑汁為佳。
蒸女貞實先將上好老酒浸一宿,次日用黑豆蒸,如此者九,以其性寒故也。
更服八珍丸以實根本。
又方(舊傳女貞實、旱蓮草二方試之甚驗,苦於腹痛作洩,仲淳再為更定涼血兼理脾)。
何首烏(勿去皮,烏豆同牛膝蒸制如常法,最後用人乳浸曬三四十次,赤白各二斤) 女貞實(酒拌九蒸九曬,二斤) 旱蓮草(熬膏,十二兩) 烏飯子膏(即南竺枝子也,十二兩) 茅山術(米泔浸蒸曬三次,去皮切片,十二兩) 真川椒紅(十二兩,去白膜,閉口勿用) 沒石子(十兩) 為細末,以旱蓮草膏、烏飯子膏,同煉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五錢,空心飢時各一服,白湯吞。
碧霞丹(治內障、外障、暴赤眼、眵淚、昏花、翳膜)。
當歸 沒藥(各二錢) 血竭 白丁香 硼砂 冰片 麝香(各一錢) 馬牙硝 乳香(各五分) 俱極細末,比飛面更細三五倍,以川黃連去須切片三錢熬成膏子,和前藥為丸如豆大,用銅綠一兩五錢為衣。
每用一丸,以新汲水半盞浸磁盒內,日洗五六次,一丸可洗七日。
重者半月,輕者七日,迎風冷淚三日見效。
(賀知忍傳)。
洗眼方(仲淳立,予親試驗)。
皮硝(一兩) 杏仁(去皮尖) 銅綠 明礬(各三分) 側柏葉(三錢) 甘菊花(三錢) 桑白皮(五錢) 河水五碗,煎至二大碗,置銅盆內,洗眼及眉稜骨、兩太陽,涕出即爽然矣。
日夜不拘次數。
一服冬可半月,夏十日。
牙痛方(鄧定宇先生傳)。
經霜西瓜皮,燒灰敷患處牙縫內,立效。
擦牙散(章泰宇傳)。
石膏(半斤,火煨熟) 白蒺藜(去刺,四兩) 為極細末,每日擦牙漱口。
牙痛時頻頻擦之,立愈。
又方(陳筠翁傳自江陰,雲旱蓮草開紅花者,與此地不類)。
旱蓮草以青鹽醃一二宿,曬乾,為極細末,置磁罐內,擦牙,以沸湯漱口嚥下。
久久兼能烏須種子。
治胃火牙疼。
馬藺頭葉,並放水溝內青苔,搗爛,以絲綿卷之。
左齒痛塞左耳,右亦然。
治聾。
(王槐亭服之驗)。
白蒺藜(炒去刺) 為末,蜜丸,空心服。
(沈四明相公專服此方,延年益壽)。
治耳中腫痛,或出水出膿。
金絲荷葉(即名虎耳草)。
搗汁,滴入耳中。
如有膿,可加枯礬末及幹胭脂末各少許。
又方 用鮮薄荷葉同蝸牛搗汁,滴耳中,亦妙。
顧奉常女,臂患紫雲風。
仲淳用豨薟、蒼耳、雄黃末之,醇漆為丸。
或疑漆有毒,競沮之。
然竟以此藥收功。
(制漆用生蟹黃攪和,可化作水入藥)。
豨薟丸 治爛風及風疹作癢,如神。
豨薟草取末,調吞,治癱瘓甚驗。
初時以人參、蘇木等分熬膏,和酒吞,傷損皆除。
曾有八十老人試過。
五七九月採,近根處剝開,有小蟲一條,能治小兒疳症。
解牛肉毒。
取蝦蟆一隻,置滾酒內數沸,去蝦蟆,飲酒,一吐即愈。
又方(馬銘鞠傳)。
用甘菊花連根葉搗爛,和酒服,一兩碗,立愈。
治疝氣痛方(顧沖吾司馬傳,表兄李瀛洲試之,神驗)。
六味地黃丸(古方)。
加北五味(三兩) 肉桂(二兩,味甘者真) 枸杞子(去蒂,四兩) 車前子(米泔浸蒸,三兩) 將糯米一鬥炊飯,乘熱下白酒藥,並前藥料和勻,如常制白酒法,三兩日後,漿來,用上好鏡面燒酒五十斤,連酒漿並糟入大甕內,泥封固,一月開,去糟濾清,酒味甘香異常。
空心或飢時隨量飲,飲多不渴。
疝攻上作痛秘方(陳敬泉親驗)。
牛蒡子根,有葉時用根葉,搗爛絞汁,和好酒服之,覆被出汗,永不發。
木腎方 用豆田中菟絲子草(一名黃絲草),煎濃湯洗之,時以手搓之,隨消。
治便紅或因酒毒發者。
(南昌鄧思濟傳)。
先用川黃連(去須,切片,酒炒) 細末,一服三錢,空心白酒調下。
忌葷腥一日。
服連末後,必腹痛去血愈多,復用白芍藥(一兩),白朮(五錢),甘草(三錢),同炒,揀開。
先用白芍藥煎湯服,腹痛自止;後以白朮、甘草同煎服,遂愈。
又一法:以粳米(三分),糯米(七分),煮粥,空腹服,遂愈。
此無他,補胃氣則陽明調,所以便紅自除也。
腸風 黃耆(蜜炙,三錢) 白芍藥(酒炒,三錢) 炙甘草(一錢) 麥門冬(去心,五錢) 生地(酒洗,四錢) 當歸(酒洗,二錢) 荊芥(一錢,炒) 白芷(一錢) 柴胡(五分) 地榆(酒洗,三錢) 人參(一錢) 五味子(八分,去枯者,打碎,蜜蒸) 河水二盅,煎八分,空腹飢時服。
治腸風。
(因飲酒過多得之者,效甚。
) 專服北五味,打碎,蜜蒸,為細末,蜜丸。
每清晨服三錢,服至半年。
因味酸甚,服後喉中覺吞酸,加熟地黃等分為丸。
服久,腸風頓止。
治猘犬傷。
野葡萄根,搗汁,酒服。
治蜈蚣傷。
用舊竹箸,火中將頭上燒黑,取下少許,研細,敷患處,立愈。
又方(馬銘鞠傳)。
一法:取蜒蝣塗上,其痛立止,屢試神驗。
治蛇傷。
雄黃 雌黃(等分) 極細末。
先以白芷磨菜油,調塗患處,以溫火薰之,滴盡黃水為度,水出腫漸消。
又方 明礬 麝香 二味為末,摻上,以艾灸之,隨灸隨消。
又方 慎火草(即牆頭草,色綠極脆)。
搗汁,同酒飲;一面搗敷咬傷處:立愈。
一婦人於壁上取雞翎卷耳,適蜈蚣生子在翎上,帶入耳中,生小蜈蚣,穿腦內,且痛且癢,百藥莫效。
夢神人傳一方,令炒雞肉,熱置一器內,留一小孔,蓋上,令病者以耳受之,雞氣薰入,蜈蚣悉攢雞肉上,其病立愈。
跌打秘方 用露天糞窖中磚瓦塊多年者,或碗架濁水長流處磚瓦塊,火煅紅,研極細。
跌打傷者,酒調服五分,立愈。
未打服之可不痛。
不宜多服,令人骨軟。
金瘡並跌打破損出血方 煉過雲母粉,菜油調敷,立止痛,更不作膿。
金瘡止血方 真番降香(紫糖色者真,切如豆大,炒略焦,研,再炒) 五味子(一兩) 二味共研,敷上。
又方 舊氈帽檐,燒灰,敷上。
舊網巾灰,亦好。
金石湯火跌損方 用花蕊石(舊家有用為幾上小屏風者)。
取三錢,為極細末,真麻油調敷患處。
當日者立愈,隔日敷之痛輕,易收口。
亦治產後瘀血攻心血暈,神丹。
桃花散 治跌損、刀傷、狗咬、爛腳。
用陳年風化石灰(一官升),錦紋大黃(一兩,焙燥研末),並石灰炒桃花色存性,真麻油調敷患處。
當日敷之更妙。
火傷兼治湯泡方 大松樹皮 川大黃 二味等分,為細末,生桐油調敷,立愈。
又方 用大黃一味,為細末,砂糖調敷,立愈。
火燒爛神方 將好煮酒一二甕,入浴缸內,令患者浸酒中。
極重不死。
又方 用鼠初生者,以真麻油浸之,入磁瓶內封固。
患者將油搽上痛處,即愈。
湯火神驗方 豬毛煅存性,研細末,加輕粉、白硼砂少許,麻油調和敷之,立效,無斑痕。
治水淹。
(出《說海》)。
凡遇溺水者,視其心坎尚溫,以圓器覆地,下置門一扇於上,令溺者仰臥,以鴨血灌之口中,或大小便出水,即蘇。
臨杖預服藥(湖州司獄司內杖單神效)。
胎元(一個,煅存性) 黑犬對前腳上邊頂骨(一副,酥炙存性) 川麻皮(煅存性) 麝香(五分) 乳香 沒藥(各五錢) 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錢,酒吞。
杖後煎劑 紅花 紅曲(各一錢) 延胡索 牛膝(各三錢) 牡丹皮 五靈脂 赤芍藥 番降香(各二錢) 炙甘草(七分) 桃仁(七分) 肉桂(五分) 水酒煎。
若傷重出虛汗,加參、耆。
杖丹 風化石灰(君) 真番降香末(上) 半夏末(上) 黃芩 黃連 黃柏 大黃(俱中) 為細末,麻油調敷患處。
杖丹散血 龍鬚草(二兩) 大黃(三兩) 二味為末,用麻油一斤,煎大黃焦色,濾淨去渣,加後藥:樟腦(一兩五錢) 麝香(四錢) 冰片(四錢) 降香末(一兩) 乳香 沒藥(各五錢) 自然銅(燒紅醋淬九次,研細如煙,六錢) 共熬成膏藥,先劃碎杖處,用軟帛攤成膏,紮於杖處,蒸熟熱韭菜熨之,黑血出盡愈。
杖丹長肉 臘月豬油(一斤) 白占 黃占(各二兩) 黃連(四兩) 以豬油熬黃連轉焦色,去渣,下占熬。
敷上,帛紮緊自愈。
湯洗 用蔥頭煮爛,揩洗杖瘡傷。
治杖夾神方 狗胎(封固煅,五分) 遠年糞缸內瓦片(醋淬七次,二錢) 雄黃(一分) 硃砂(一分) 木香(五分) 麝香(三釐) 細末和勻,用芊芊活(最能活血)。
搗爛絞汁和丸,金箔為衣。
酒磨下。
杖傷丸方 乳香 沒藥 血竭 孩兒茶 自然銅(煅) 川木鱉 人中白 孩兒胎(如無,以狗胎代之,倍加) 地龍 土木鱉 無名異 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
杖過,酒服百丸。
杖癬方 水銀(五分) 輕粉 乳香 象牙末(各一錢) 細茶(二錢) 木香(五分) 麝(少許) 為細末,雞子、黃蠟、羊油調搽。
杖丹 如遇打擊,即將松香四兩溶化,又將蔥一握,搗入松香內,攪勻,攤一膏藥貼患處,外以綿帛掩上紮定,五六日愈。
又方(朱南溪傳)。
杖傷及跌磕者,用落得打草(似孩兒菊,對節生枝)。
不拘多少,搗爛,酒服。
如伏天杖傷出蛆,真麻油澆之立盡。
附海上單方: 癲犬咬方 先用蓑衣草紮住患處兩頭,以眾人熱小便撚洗去血水;次用胡桃殼半個,以本人熱糞裝滿蓋患處,艾火灸七壯。
如本人不欲大便,傍人者亦可。
急取斑貓七個,去頭足並翅,酒洗,和濕糯米,銅杓內炒米熟為度,隨將二物研成細末,加六一散三兩,分作七服。
每清晨一服,白滾湯調下。
本人頭頂心必有紅髮一根,要不時尋覓拔去。
劉襟湖驗過癲犬咬方 防風(五錢) 黑牽牛(三錢) 雄黃(三錢) 斑蝥(一錢,占米炒) 真麝香(三分) 錦紋大黃(三錢) 上為末,溫滾水調下,空心每日服二錢。
先將斑貓去頭翅足,一兩,和白黏米半升,共炒,去斑貓,食米二撮許,後服前藥。
其斑貓即合入前藥內,服一料後,斑貓不可用。
外加雄黃一錢,或蜜或米粉丸藥,再服,即間二三日服亦可,每服三分。
茄子茄地切不可踐食,即茄漿水亦須忌之;二三年後,不必忌也。
此劉友自患癲犬咬,三日內即服此方,小便下血塊有形,得以全愈。
有一人患犬咬,六日服此方,小便下血塊,竟似犬狀,亦終不救矣。
然劉友所傷,不曾破皮,或毒輕而得愈,總不如前方歷試屢驗。
且犬咬之毒,入心經則以益元散為引經之藥,甚為有理。
山鄉一時無處買藥,多畜斑貓,預製益元散以救人,大是恩德。
治酒疸。
用苜蓿煎湯,漸飲之愈。
治刀瘡。
化屍場取燒過人骨(不化者更佳)。
研細末,敷刀瘡患處,立愈。
治小兒疳症方 用天南竺煎湯飲,神效。
(以上二方,俱馮權奇傳)。
治蛔結丸方 胡黃連(八錢) 白芍藥(一兩五錢) 檳榔(八錢) 粉草(五錢) 廣陳皮(二兩) 肉豆蔻(不油不蛀者,五錢) 史君子肉(五錢) 為細末,白糖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