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

     真甘枸杞(一斤,去蒂) 真懷生地黃(一斤,極肥大者,酒洗淨) 河水砂鍋內熬膏,以無味為度,去渣,重湯煮,滴水成珠,便成膏也。

    每膏一斤,入煉蜜六兩,空心白湯化下。

     又丸方(仲淳立)。

    真甘枸杞(一斤) 甘菊花(去蒂,一斤) 白蒺藜(炒去刺,一斤) 細末,煉蜜丸梧子大。

    每四五錢,空心白湯吞。

    入地黃斤許更妙。

     黃學諭潛白患風淚眼,每出則流淚盈頰。

    仲淳疏一方寄之。

    穀精草為君,蒺藜和枸杞之屬佐之,羊肝為丸。

    不終劑愈。

     治不眠。

    (以清心火為第一義)。

     麥門冬(五錢) 茯神 丹參 沙參(各三錢) 竹茹(二錢) 炙甘草(一錢) 竹葉(六十片) 石斛(酒蒸,三錢) 遠志(一錢) 生地(四錢) 棗仁(炒,五錢) 五味子(八分) 有痰者,加竹瀝。

     烏須明目丸(脾胃不和者,去槐角子。

    仲淳立)。

     女貞實(酒拌九蒸九曬,淨末,一斤) 甘菊花(十二兩) 何首烏(赤白各半,淨二斤,如法蒸曬) 桑葉(一斤) 牛膝(酒蒸,一斤) 懷生地(酒洗,淨二斤) 甘枸杞(去枯者,一斤) 乳拌茯苓酥(一斤) 麥門冬(去心,一斤半) 槐角子(十兩) 蒼朮(蜜酒浸蒸曬,十二兩) 人參(一斤,人乳拌烘乾) 山茱萸肉(酒蒸,十二兩) 烏飯子之嫩者取汁熬膏,每斤加煉蜜半斤,丸如梧子大。

    每日二服,服五錢,白湯吞。

    忌白萊菔、牛肉、牛乳、蒜、桃、李、雀、蛤。

     補心腎,久服輕身延年。

    (仲淳定。

    有熱人宜之)。

     頭桑葉(九蒸九曬,一斤) 黑芝麻(九蒸九曬,一斤) 甘菊花去蒂,八兩) 何首烏(一斤) 甘枸杞(一斤) 白蒺藜(炒去刺,另末,一斤) 女貞實(酒拌九蒸九曬,一斤) 細末,煉蜜丸梧子大。

    白湯或酒服。

     補虛丸方(許廓如丈傳,服之有奇驗)。

     棉花子仁(一斤) 補骨脂(四兩) 白茯苓(二兩) 沒藥(二兩) 煉蜜丸如梧子。

    空心淡鹽湯服。

     涼血去濕補陰益氣丸(予服之甚驗,仲淳立)。

     真茅山蒼朮(二斤) 懷生地(酒洗,一斤) 甘菊花(一斤) 車前子(米泔浸,八兩) 人參(八兩) 牛膝(八兩) 白茯苓(八兩,人乳拌,積粉至一斤) 天門冬熬膏和丸。

     治虛弱陰精不足。

     白茯苓(粉一斤,拌人乳,曬至一斤半) 另將童便重湯燉溫,取壯盛女子月經布一二個洗入便內,拌入茯苓粉,曬乾,將茯苓粉再磨,加鹿角膠四兩,酒化,同煉蜜丸如梧子大。

    空心服,白湯吞三錢。

    服久,痰從大便出。

     又方 前方加熟地黃(半斤) 蒼朮(八兩) 鹿角膠(四兩) 黃柏(四兩) 菟絲子(半斤) 砂仁(三兩) 養陰涼血補心滋腎丸(予長兒久服此神驗)。

     麥門冬(六兩) 鱉甲(六兩) 五味子(六兩) 懷生地黃(八兩) 山茱萸(四兩) 牡丹皮(三兩) 白茯苓(三兩,拌人乳曬至六兩) 天門冬(四兩) 杜仲(去皮切片,酥炙,四兩) 黃柏(四兩) 砂仁二兩) 甘草(一兩) 懷山藥(四兩) 柏子仁(揀淨,八兩,酒蒸,另研細如泥) 車前子(三兩) 菟絲子(淨末,八兩) 枸杞子(去枯者,八兩) 遠志肉(三兩) 牛膝(四兩) 煉蜜為丸,空心白湯服五錢。

    (仲淳定)。

     集靈方(出內府。

    補心腎,益氣血,延年益壽)。

     人參 枸杞 牛膝(酒蒸)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懷生地黃 懷熟地黃(七味各一斤) 河水砂鍋熬膏如法,加煉蜜,白湯或酒調服。

     通真延齡丹 五味子(三斤) 山茱萸(二斤) 菟絲子(二斤) 砂仁(一斤) 車前子(一斤) 巴戟天(一斤) 甘菊花(二斤) 枸杞子(三斤) 生地黃(三斤) 熟地黃(三斤) 狗腎(四斤) 懷山藥(二斤) 天門冬(一斤) 麥門冬(三斤) 柏子仁(二斤) 鹿角霜(二斤) 鹿角膠(四斤) 人參(二斤) 黃柏(一斤半) 杜仲(一斤半) 肉蓯蓉(三斤) 覆盆子(一斤) 沒食子(一斤) 紫河車(十具) 何首烏(四斤) 牛膝(三斤) 補骨脂(一斤) 胡桃肉(二斤) 鹿茸(一斤) 沙苑蒺藜(四斤,二斤炒磨入藥,二斤磨粉打糊) 為末,同柏子仁、胡桃肉泥、蒺藜糊、酒化鹿角膠,煉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錢,空心飢時各一服,龍眼湯吞。

    有火者不可服。

     夢遺封髓丹 黃柏(去皮蜜炙,半斤) 砂仁(四兩,最後炒入藥末中) 甘草(二兩) 山藥糊為丸。

    加遠志肉(甘草汁煮去骨,二兩) 豬苓(一兩) 白茯苓(一兩五錢) 蓮鬚(二兩) 山茱萸(三兩) 北五味(去枯者,一兩五錢) 名大封髓丹,出《醫壘元戎》。

    仲淳屢用之驗。

     種子方(鴻一兄傳自高中白)。

     沙苑蒺藜(八兩,粗者四兩為末,粗者四兩為膏) 川續斷(酒蒸,二兩) 菟絲子(三兩,煮三日) 山茱萸肉(生用) 芡實粉(生用) 蓮鬚(各四兩,生用) 覆盆子(生用) 甘枸杞子(各二兩) 前末,以蒺藜膏同煉蜜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錢,空腹鹽湯下。

    有火者宜服此,兼治夢遺。

     又方(此方仲淳傳自江右鄧醫官)。

     真合州補骨脂(沉實者,二斤,以食鹽四兩入滾湯,乘熱浸一宿,曬乾;次用杜仲去皮,酒炒去絲,四兩,煎濃湯,浸一宿,曬乾;次用厚黃柏去皮蜜炙,四兩,煎濃湯,浸一宿,曬乾)別用魚膠(四兩,剪碎,以蛤粉炒成珠),同補骨脂炒香,磨細末,將胡桃肉搗如泥,盛以錫盆蒸之,取油和末。

    量加蜜搗和丸如梧子大。

    空心用三錢,白湯或淡鹽湯吞,晚間或飢時更一服。

    老年人及陽虛無火者宜此,有火者忌之。

     種子奇方 柏子仁(去油者,好酒浸一宿,砂鍋上蒸,搗爛如泥) 鮮鹿茸(火燎去毛淨,酥炙透,如帶血者,須慢火防其皮破血走也,切片為末,等分) 和柏子仁泥搗極勻,加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空心三錢,淡鹽湯吞。

     補腎健脾益氣方(朱鶴山老年久患腰痛,日服一劑,強健再生子,八十未艾)。

     白茯苓(三錢) 枸杞子(一兩) 懷生地(二錢) 麥門冬(五錢) 人參(二錢) 陳皮(三錢) 白朮(三錢) 河水二盅,煎八分。

     高存之長郎患腹痛。

    仲淳問曰:按之痛更甚否?曰:按之則痛緩。

    仲淳曰:此虛症也。

    即以人參等藥飲之,數劑不愈,但藥入口則痛止。

    其痛每以卯時發,得藥漸安,至午痛復發。

    又進再煎而安,近晚再發。

    又進三劑而安,睡則不復痛矣。

    如是者月餘,存之疑之。

    更他醫藥則痛愈甚,藥入痛不止矣。

    以是服仲淳方不疑,一年後漸愈。

    服藥六百劑,全愈。

     人參(三錢) 白芍藥(三錢) 炙甘草(一錢) 橘紅(一錢五分) 後加木瓜(一錢) 麥門冬(三錢) 當歸身(二錢) 又重定方 人參(四錢) 白芍藥(三錢) 麥門冬(三錢) 甘草(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枸杞子(三錢) 山茱萸肉(二錢) 木瓜(二錢) 黃柏(一錢五分) 鱉甲(二錢) 又以鹿角膠間服。

    又以飲食少、時噁心,去當歸、黃柏,加牛膝(三錢),秦艽(一錢五分),石斛(二錢),酸棗仁(三錢),延胡索(一錢)。

     丸方 鱉甲 北五味 白芍藥(各四兩) 當歸身(五錢) 麥門冬 牛膝 黃柏(蜜炙) 枸杞(各四兩) 炙甘草(二兩) 川續斷(酒洗,三兩) 杜仲(酥炙,三兩) 懷熟地(五兩) 山茱萸肉(四兩) 白茯苓(三兩) 車前子(二兩五錢) 懷山藥(炒,三兩) 人參(人乳浸,四兩) 天門冬(酒洗,去心) 鹿角膠(各四兩) 煉蜜丸。

    每服四錢。

     高存之長郎,兩年腹痛愈後,又患臂痛。

    每發一處,輒於手臂指屈伸之間腫痛不可忍,三四日方愈,痛時在手,即不能動。

    仲淳曰:此即前病之餘,虛火移走為害也。

    立丸方,凡四五更,定服至此方,全愈。

     治臂痛方 懷生地黃(一斤) 牡丹皮(闊而厚者良,酒蒸,六兩) 山茱萸肉(八兩) 白茯苓(為末,水澄去筋膜,蒸曬再磨,以人乳拌曬數次,六兩) 山藥(八兩,切片炒) 澤瀉(米泔浸,切片炒,六兩) 天門冬(去心,酒蒸,烘燥,六兩) 麥門冬(去心,烘燥,八兩) 五味子(如法烘乾,八兩) 牛膝(酒蒸,八兩) 黃柏(切片,蜜拌炒褐色,八兩) 枸杞子(去枯者及蒂,八兩) 砂仁(二兩,炒) 甘菊花(八兩) 何首烏(一斤) 虎前脛骨(二對,酒蒸三日,酥炙透) 白蒺藜(炒去刺,十兩) 菟絲子(三兩) 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錢,空心白湯下。

     高存之婿浦生,氣上逆,每飯下一二口,輒噯氣數十口,再飯再噯,食頃,三四作。

    仲淳曰:此氣不歸元,中焦不運也。

    每劑須人參二錢。

    不信,服他醫快氣藥愈甚。

    逾二三月,仲淳雲:今須參四錢矣。

    不信。

    又逾二三月,仲淳雲:今須參六錢矣。

    不信。

    又逾月,飲食不下,每嘔,冷氣如團而出,上下氣不屬,分必死。

    存之坐其家,迫令服仲淳藥。

    服首劑不動,服再煎不動,然亦不如他湯藥輒嘔也。

    服三煎,忽心口下如爆一聲,上則噯氣,下則小遺無算,上下洞然,即索粥,頓食三四碗,不上逆也。

    服五六劑,減參二錢,噯逆復作,復用六錢而安。

    一月後,方減參二錢,服半年全愈。

     人參(六錢) 麥門冬(三錢) 五味子(二錢) 橘紅(一錢) 砂仁(一錢) 白芍藥(二錢) 角沉香(五分) 益智仁(一錢五分) 山茱萸肉(三錢) 真蘇子(二錢) 枇杷葉(三大片) 水煎,臨服加沉香汁十五匙,逆水蘆根汁一大盞。

    又十倍為末,山藥糊丸,空心白湯吞。

     陸祚先乃正,咳嗽,飽脹,痰喘,水火不通,眠食俱廢。

    人參(君) 白芍藥(君) 蘇子(炒研極細,佐) 枇杷葉(三大片) 白茯苓(佐) 二服得眠,大小便通,啖粥。

     顧仲恭心腎不交,先因失意久郁,及平日勞心,緻心血耗散。

    去歲十月晨起,尚未離床,忽左足五趾麻冷,倏已至膝,便不省人事,良久而蘇,乍醒乍迷,一日夜十餘次。

    醫者鹹雲痰厥。

    仲淳雲:純是虛火。

    服丸藥一劑,今春覺體稍健,至四月後,丸藥不繼,而房事稍過,至六月初十,偶出門,前症復發,扶歸,良久方醒。

    是日止發一次,過六日,天雨,稍感寒氣,前症又發二次。

    見今兩足無力,畏寒之甚,自腹以上不畏寒。

    仲淳雲:人之五臟,各有緻病之由,謹而察之,自不爽也。

    夫志意不遂則心病,房勞不節則腎病,心腎交病則陰陽將離,離則大病必作,以二臟不交故也。

    法當清熱補心、降氣豁痰以治其上,益精強腎、滋陰增志以治其下,則病本必拔,以心藏神,腎藏精與志故也。

    平居應獨處曠野,與道流韻士討論離欲之道,根極性命之源,使心境清寧,暫離愛染,則情念不起,真精自固,陰陽互攝而形神調適矣。

     暫服湯液方 貝母(三錢) 白茯苓(三錢) 遠志肉(一錢五分) 酸棗仁(五錢) 蘇子(二錢) 石斛(三錢) 麥門冬(五錢) 甘草(炙,五分) 木瓜(三錢) 牛膝(八錢) 石菖蒲(一錢,人乳和童便浸,忌鐵) 水二盅,煎八分,調入牛黃末一分,天竺黃末二分,竹瀝一大杯,臨臥飢時各一服。

    三劑後,加人參(五錢),枇杷葉(三片),調入牛黃一分,天竺黃三分,霞天膏(五錢)。

     丸方 遠志肉 天門冬 麥門冬 白茯神 白茯苓(人乳拌曬,各六兩) 棗仁(八兩) 杜仲(四兩) 懷生地(八兩) 白芍藥(六兩) 甘草(蜜炙,三兩五錢) 川黃柏(六兩) 牛膝(十兩)五味子(六兩) 蜜丸如梧子大。

    每空心服五錢,臨臥六錢,石斛湯加竹瀝送下。

    忌豬牛羊肉、羊血、面、蒜、胡椒、鯉魚、牛乳、白萊菔。

     一人年三十三歲,因努力即發心腹飽滿疼痛,直至臍下皆闆,兩脅空松不可言,腹寒即欲就火,火至稍睡痛止,大便不通,小便短縮似宿茶,日夜不臥,至五周時,飲食漸加,時常舉發,大約性嗜酒、善怒、勞碌所緻。

    仲淳為之疏方,用當歸身(五錢),牛膝(四錢),麥門冬(五錢),白芍藥(五錢,酒炒),炙甘草(七分),五味子(一錢),廣橘紅(二錢),茅根(打碎,一錢五分),懷生地(三錢)。

    宜多食韭菜、童便、胡桃肉。

     婁東王官壽患遺精,聞婦人聲即洩,瘠甚欲死。

    醫告術窮。

    仲淳之門人,以遠志為君,蓮鬚、石蓮子為臣,龍齒、茯神、沙苑蒺藜、牡蠣為佐使,丸服,稍止,然終不斷。

    仲淳以前方加鰾膠一味,不終劑而愈。

     治腰痛。

     錢晉吾文學,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