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用藥賦(十)
關燈
小
中
大
rong>
縮泉丸烏藥、益智仁等分為末,酒煮山藥,糊丸梧子大。
每七十丸,臨卧鹽酒下。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或加雞。
桑螵蛸散螵蛸、遠志、龍骨、菖蒲、茯神、鹿茸、牡蛎、當歸等分為末。
每二錢,臨卧人參湯調服。
治勞傷心腎,小便頻數如泔水,能安神定志。
秘元丹白龍骨二兩,诃子十枚,砂仁、辰砂各一兩,為末,糯米粥丸芡實大。
空心酒下二丸,臨卧熟水下三丸。
忌蔥、茶、韭。
助陽消陰,正氣溫中,治冷氣攻心,腹疼洩瀉,自汗遺溺,陽衰足冷,真氣不足,一切内虛裡寒等證。
脫肛收澀,縮砂皮選用; 縮砂散砂仁、黃連、木賊為末。
每二錢米飲下。
治大腸虛而夾熱,脫肛紅腫。
皮散皮、鼈甲各炙焦一個,磁石五錢,辣桂三錢,為末。
每二錢米飲下,仍用草鞋底炙熱按入。
治脫肛不收。
單磁石散為末,每一錢空心米飲下,然此亦鎮墜之劑,不可多服。
脫肛敷洗,香荊熊鼈雷同。
洗藥通用:香附、荊芥、砂仁等分為末,每三錢水煎熱洗,或服之亦可,或用陳壁土泡湯熏洗。
有虛寒及用力太過,小兒叫呼,久瀉脫者、用五倍子五錢,枯礬、蛇床子少許,為末,水煎洗之,後用赤石脂末少許摻芭蕉葉上,頻用托入。
如脫出尺許者,以兩凳相并,中空一尺,以瓶盛藥水,令滿與凳相平,令患者仰卧凳上,所脫浸于瓶中,逐日浸換,以縮為度。
如積冷年久不收者,用鍛石炒熱,以帛包裹,肛坐其上,冷則别換,仍以海螵蛸末敷之。
如大腸本虛,風毒熱邪乘之,緻令脫肛紅腫者,用單鐵粉入白蔹末和勻敷之,即按入。
有熱者,用熊膽五分,兒茶二分,冰片一分,為末,人乳調搽肛上,熱汁自出,而肛收矣,痔瘡亦妙,或用鼈魚一個,水煮食之,留湯熏洗,留骨燒灰,敷上即愈。
如肛門腫痛及酒客病此者,用木鼈子去殼搗爛刺湯熏洗,另用少許塗之。
如肛門作癢者,及腹中有蟲,用生艾、苦楝根煎湯熏洗,仍以幹艾、生姜煎服。
凡登廁後須用水洗,又不可用包裹湯藥雜物舊紙。
噫!水不勝火身中賊,熱不能煩心上工。
五髒資脾以生,萬物從口而入。
輕為宿食藥易消,重為積聚方難執。
内傷補中(益氣湯)大有減加,挾外邪六經見證,詳傷寒用藥賦。
挾痰及肥白人喘滿吐痰,脈滑身熱加竹瀝、姜汁、半夏。
痰火盛者加茯苓、黃連,倍陳皮,去升柴,恐升動痰為而生别證。
挾熱,合火郁湯。
心胸瞀悶,身與手足心熱,脈洪數,大便久不快者,加煨大黃;如大便澀滞,一二日一見,緻食少食不下者,乃血少血中伏火而不潤,加歸、地、麻仁、桃仁;如大便不利,三五日一見者,非血結血閉不通,乃熱則生風,病患必顯風證,宜服人參黃湯加防風、羌活,大便通,一帖即止。
内傷病退後餘熱在髒,燥渴不解者,隻用參、、甘草水煎,入姜汁少許冷服,或單人參湯加幹葛,引胃氣上行以潤口幹;憂思過者,加木香、砂仁、白豆蔻;氣滞加青皮。
犯房者,陽虛去升柴,更加桂、附;陰虛去升柴,加熟地、山茱萸、山藥;有熱加牡丹皮。
如夢寐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宿食加山楂、麥芽;食不知味加神曲;饑餓日久去柴胡加幹山藥。
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腹痞脹加枳實、濃樸、木香、砂仁,天寒加幹姜;心下痞而又覺中寒加附子、黃連;不能食心下痞者,加生姜、陳皮;能食心下痞者,加黃連、枳實。
胃脘當心痛去苦寒藥,加草豆蔻;或脅痛縮急加柴胡;腹痛加白芍;寒涼時加半夏、益智;冷痛加中桂;臍痛加熟地;洩加白芍、茯苓。
此方惟上焦痰嘔,中焦濕熱及傷食膈滿者不宜。
詳見内傷總方。
調脾生胃(丹)專去寒濕。
人參、白術補氣,茯苓滲濕,各二兩;麥芽、砂仁消食,半夏曲、南星燥濕痰,陳皮、青皮利氣,白豆蔻、荜澄茄開膈,石蓮肉清心,各一兩;木香調氣三錢;内南星三兩,用姜汁浸一霄,調黃泥包煨半日去泥;為末,用粟米四兩作飯焙幹,乘熱用姜汁和濕再焙,如是制七次,搗爛為丸綠豆大。
每五十丸,姜湯下。
生胃消痰、開胸膈、進飲食、肥白寒濕者宜。
每七十丸,臨卧鹽酒下。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或加雞。
桑螵蛸散螵蛸、遠志、龍骨、菖蒲、茯神、鹿茸、牡蛎、當歸等分為末。
每二錢,臨卧人參湯調服。
治勞傷心腎,小便頻數如泔水,能安神定志。
秘元丹白龍骨二兩,诃子十枚,砂仁、辰砂各一兩,為末,糯米粥丸芡實大。
空心酒下二丸,臨卧熟水下三丸。
忌蔥、茶、韭。
助陽消陰,正氣溫中,治冷氣攻心,腹疼洩瀉,自汗遺溺,陽衰足冷,真氣不足,一切内虛裡寒等證。
脫肛收澀,縮砂皮選用; 縮砂散砂仁、黃連、木賊為末。
每二錢米飲下。
治大腸虛而夾熱,脫肛紅腫。
皮散皮、鼈甲各炙焦一個,磁石五錢,辣桂三錢,為末。
每二錢米飲下,仍用草鞋底炙熱按入。
治脫肛不收。
單磁石散為末,每一錢空心米飲下,然此亦鎮墜之劑,不可多服。
脫肛敷洗,香荊熊鼈雷同。
洗藥通用:香附、荊芥、砂仁等分為末,每三錢水煎熱洗,或服之亦可,或用陳壁土泡湯熏洗。
有虛寒及用力太過,小兒叫呼,久瀉脫者、用五倍子五錢,枯礬、蛇床子少許,為末,水煎洗之,後用赤石脂末少許摻芭蕉葉上,頻用托入。
如脫出尺許者,以兩凳相并,中空一尺,以瓶盛藥水,令滿與凳相平,令患者仰卧凳上,所脫浸于瓶中,逐日浸換,以縮為度。
如積冷年久不收者,用鍛石炒熱,以帛包裹,肛坐其上,冷則别換,仍以海螵蛸末敷之。
如大腸本虛,風毒熱邪乘之,緻令脫肛紅腫者,用單鐵粉入白蔹末和勻敷之,即按入。
有熱者,用熊膽五分,兒茶二分,冰片一分,為末,人乳調搽肛上,熱汁自出,而肛收矣,痔瘡亦妙,或用鼈魚一個,水煮食之,留湯熏洗,留骨燒灰,敷上即愈。
如肛門腫痛及酒客病此者,用木鼈子去殼搗爛刺湯熏洗,另用少許塗之。
如肛門作癢者,及腹中有蟲,用生艾、苦楝根煎湯熏洗,仍以幹艾、生姜煎服。
凡登廁後須用水洗,又不可用包裹湯藥雜物舊紙。
噫!水不勝火身中賊,熱不能煩心上工。
五髒資脾以生,萬物從口而入。
輕為宿食藥易消,重為積聚方難執。
内傷補中(益氣湯)大有減加,挾外邪六經見證,詳傷寒用藥賦。
挾痰及肥白人喘滿吐痰,脈滑身熱加竹瀝、姜汁、半夏。
痰火盛者加茯苓、黃連,倍陳皮,去升柴,恐升動痰為而生别證。
挾熱,合火郁湯。
心胸瞀悶,身與手足心熱,脈洪數,大便久不快者,加煨大黃;如大便澀滞,一二日一見,緻食少食不下者,乃血少血中伏火而不潤,加歸、地、麻仁、桃仁;如大便不利,三五日一見者,非血結血閉不通,乃熱則生風,病患必顯風證,宜服人參黃湯加防風、羌活,大便通,一帖即止。
内傷病退後餘熱在髒,燥渴不解者,隻用參、、甘草水煎,入姜汁少許冷服,或單人參湯加幹葛,引胃氣上行以潤口幹;憂思過者,加木香、砂仁、白豆蔻;氣滞加青皮。
犯房者,陽虛去升柴,更加桂、附;陰虛去升柴,加熟地、山茱萸、山藥;有熱加牡丹皮。
如夢寐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宿食加山楂、麥芽;食不知味加神曲;饑餓日久去柴胡加幹山藥。
心下痞悶加芍藥、黃連;腹痞脹加枳實、濃樸、木香、砂仁,天寒加幹姜;心下痞而又覺中寒加附子、黃連;不能食心下痞者,加生姜、陳皮;能食心下痞者,加黃連、枳實。
胃脘當心痛去苦寒藥,加草豆蔻;或脅痛縮急加柴胡;腹痛加白芍;寒涼時加半夏、益智;冷痛加中桂;臍痛加熟地;洩加白芍、茯苓。
此方惟上焦痰嘔,中焦濕熱及傷食膈滿者不宜。
詳見内傷總方。
調脾生胃(丹)專去寒濕。
人參、白術補氣,茯苓滲濕,各二兩;麥芽、砂仁消食,半夏曲、南星燥濕痰,陳皮、青皮利氣,白豆蔻、荜澄茄開膈,石蓮肉清心,各一兩;木香調氣三錢;内南星三兩,用姜汁浸一霄,調黃泥包煨半日去泥;為末,用粟米四兩作飯焙幹,乘熱用姜汁和濕再焙,如是制七次,搗爛為丸綠豆大。
每五十丸,姜湯下。
生胃消痰、開胸膈、進飲食、肥白寒濕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