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癰(附臀蛆瘡) 便毒 路岐 懸癰(附谷道中瘡) 痔漏 陰瘡 陰囊癰(附小兒陰囊
關燈
小
中
大
臀癰太陽部位奧,雖然多血氣罕到;
臀居小腹之後,部位僻奧,雖曰多血,然氣既罕到,血亦罕來。
中年患此,誠為可慮。
陰虛濕熱是病根,内托固裡性無躁。
初起未成膿者,隔蒜灸,再用蔥熨法;欲作膿者,内托羌活湯;痛甚者,活命飲;腫硬痛者,托裡消毒散,微腫痛者,托裡散;脾虛不能消散,或食少不作膿者,六君子湯加芎、歸、黃,偏右臀腿者尤宜;腎虛不能消散,或作渴、溺淋者,腎氣丸。
有脾虛誤服消導藥,以緻氣陷下,腫痛甚者,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
潰後尤宜進此二藥,以固其裡。
兼節酒色,戒躁暴,乃可萬全。
臀蛆瘡痛癢者,摩風膏。
隻癢甚有蟲者,用硫黃一兩,人言一錢,為末,用醋調勻,慢火熬幹,複熬化,如火起,将醋灑數次,傾地下待冷成餅,用麻油磨濃,候瘡癢,抓破擦上,三日即愈。
便癰屬足厥陰肝, 欲雲便毒,實血疝也。
生于腿胯小腹之間,乃厥陰肝經,乃沖、任、督三脈隧道,乃精氣出入之路也。
房欲強精隻一端; 或入房忍精,或思色不遂,或當洩不洩,敗精凝滞為瘀,腫痛在胯腹之間,先用五苓散,利去敗精,便秘加大黃;有寒熱者,小柴胡湯加山栀、澤瀉,後用腎氣丸以補精,兼逐瘀血。
濕熱因勞或被冷,補瀉方詢便易難。
内有濕熱,外被寒邪相拒,敗瘀不得散,治宜清肝火,活瘀血,滲利腎經邪水。
體實二便難者,兩解湯、八正散;挾郁怒者,流氣飲子,或複元通氣散加天花粉、白芷、青木香;腫痛甚者,活命飲;濕熱壅滞者,龍膽瀉肝湯;體薄大便易,而小便澀者,小柴胡湯加芎、歸、知、柏、澤瀉,或神效栝蒌湯加柴胡、山栀;痛甚者,活命飲去大黃。
濕熱因勞倦氣滞者,補中益氣湯。
潰後俱宜托裡散、八物湯加柴胡,或十全大補湯。
久欲成漏者,蠟礬丸。
單方:用紫花地丁擂酒服最妙。
騎馬兩邊異名爾, 便毒左右兩邊俱發,或先有疳瘡而發,或卒然起核疼痛而發,用藥同前。
古方:初起宜國老膏,入皂角炭少許主之。
外用鳳尾草煎湯洗淨,以明松香為末,日三次幹糁自愈。
愈後仍戒房室行動。
路岐些小胯裆間。
腫痛者,内服單蜘蛛方;外用炒蔥熨三五次,後以消毒消腫藥加大黃、木鼈子、南星、草烏敷之;破者,用生肌散。
此證小兒患之,多因食積痰滞。
懸癰足三陰虧損, 生谷道前,陰囊之間,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漸如蓮子,日久如桃李,加以赤腫;若破則大小便從此中而出,不可救也。
輕則漏瀝重即殒; 輕則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内潰即死。
初起量與清濕熱,初起濕熱壅滞作痛,溺澀者,活命飲去大黃,或龍膽瀉肝湯。
大補氣血猶恐晚。
不成膿,不潰者,八物湯;膿已成者,急針之。
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腎氣丸: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術;氣虛者,四君子湯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久成漏者,十全大補湯、蠟礬丸。
此疾首尾常服國老膏,雖患亦輕,雖潰亦淺。
誤用寒涼,則不可救。
谷道中生瘡,用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次即愈。
五痔原因食色傷, 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為痔。
蓋飽食則脾不能運,食積停聚大腸,脾土一虛,肺金失養,則肝木寡畏,風邪乘虛下流,輕則腸風下血,重則變為痔漏。
或醉飽入房,精氣脫洩,熱毒乘虛下注;或淫極入房過甚傷、筋,忍精停毒,甚則以男交男,緻傷膀胱與腎肝筋脈。
蓋膀胱筋脈抵腰絡腎,貫臀走肝,環前後二陰,故痔乃筋脈病,發則面青痛甚,肝苦急也。
五痔:牡痔,肛邊如鼠乳;牝痔,肛邊一
中年患此,誠為可慮。
陰虛濕熱是病根,内托固裡性無躁。
初起未成膿者,隔蒜灸,再用蔥熨法;欲作膿者,内托羌活湯;痛甚者,活命飲;腫硬痛者,托裡消毒散,微腫痛者,托裡散;脾虛不能消散,或食少不作膿者,六君子湯加芎、歸、黃,偏右臀腿者尤宜;腎虛不能消散,或作渴、溺淋者,腎氣丸。
有脾虛誤服消導藥,以緻氣陷下,腫痛甚者,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
潰後尤宜進此二藥,以固其裡。
兼節酒色,戒躁暴,乃可萬全。
臀蛆瘡痛癢者,摩風膏。
隻癢甚有蟲者,用硫黃一兩,人言一錢,為末,用醋調勻,慢火熬幹,複熬化,如火起,将醋灑數次,傾地下待冷成餅,用麻油磨濃,候瘡癢,抓破擦上,三日即愈。
便癰屬足厥陰肝, 欲雲便毒,實血疝也。
生于腿胯小腹之間,乃厥陰肝經,乃沖、任、督三脈隧道,乃精氣出入之路也。
房欲強精隻一端; 或入房忍精,或思色不遂,或當洩不洩,敗精凝滞為瘀,腫痛在胯腹之間,先用五苓散,利去敗精,便秘加大黃;有寒熱者,小柴胡湯加山栀、澤瀉,後用腎氣丸以補精,兼逐瘀血。
濕熱因勞或被冷,補瀉方詢便易難。
内有濕熱,外被寒邪相拒,敗瘀不得散,治宜清肝火,活瘀血,滲利腎經邪水。
體實二便難者,兩解湯、八正散;挾郁怒者,流氣飲子,或複元通氣散加天花粉、白芷、青木香;腫痛甚者,活命飲;濕熱壅滞者,龍膽瀉肝湯;體薄大便易,而小便澀者,小柴胡湯加芎、歸、知、柏、澤瀉,或神效栝蒌湯加柴胡、山栀;痛甚者,活命飲去大黃。
濕熱因勞倦氣滞者,補中益氣湯。
潰後俱宜托裡散、八物湯加柴胡,或十全大補湯。
久欲成漏者,蠟礬丸。
單方:用紫花地丁擂酒服最妙。
騎馬兩邊異名爾, 便毒左右兩邊俱發,或先有疳瘡而發,或卒然起核疼痛而發,用藥同前。
古方:初起宜國老膏,入皂角炭少許主之。
外用鳳尾草煎湯洗淨,以明松香為末,日三次幹糁自愈。
愈後仍戒房室行動。
路岐些小胯裆間。
腫痛者,内服單蜘蛛方;外用炒蔥熨三五次,後以消毒消腫藥加大黃、木鼈子、南星、草烏敷之;破者,用生肌散。
此證小兒患之,多因食積痰滞。
懸癰足三陰虧損, 生谷道前,陰囊之間,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漸如蓮子,日久如桃李,加以赤腫;若破則大小便從此中而出,不可救也。
輕則漏瀝重即殒; 輕則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内潰即死。
初起量與清濕熱,初起濕熱壅滞作痛,溺澀者,活命飲去大黃,或龍膽瀉肝湯。
大補氣血猶恐晚。
不成膿,不潰者,八物湯;膿已成者,急針之。
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腎氣丸: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術;氣虛者,四君子湯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久成漏者,十全大補湯、蠟礬丸。
此疾首尾常服國老膏,雖患亦輕,雖潰亦淺。
誤用寒涼,則不可救。
谷道中生瘡,用水中荇葉細搗,綿裹納下部,日三次即愈。
五痔原因食色傷, 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為痔。
蓋飽食則脾不能運,食積停聚大腸,脾土一虛,肺金失養,則肝木寡畏,風邪乘虛下流,輕則腸風下血,重則變為痔漏。
或醉飽入房,精氣脫洩,熱毒乘虛下注;或淫極入房過甚傷、筋,忍精停毒,甚則以男交男,緻傷膀胱與腎肝筋脈。
蓋膀胱筋脈抵腰絡腎,貫臀走肝,環前後二陰,故痔乃筋脈病,發則面青痛甚,肝苦急也。
五痔:牡痔,肛邊如鼠乳;牝痔,肛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