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癰(附臀蛆瘡) 便毒 路岐 懸癰(附谷道中瘡) 痔漏 陰瘡 陰囊癰(附小兒陰囊
關燈
小
中
大
枚,生瘡陷入;腸痔,結核腸内,脫肛出血;血痔,大便清血,随下如射線;脈痔,腸口頻頻發,出血且痛且癢。
五痔散主之。
又有氣痔,肛門腫痛便難,強力則肛出不收,加味香蘇散;酒痔,飲酒則發,幹葛湯;蟲痔,侵淫濕爛,歲積月累,蝕腸穿穴,皮丸、黑玉丹。
凡毒深者,大如雞冠、蓮花、核桃;毒淺者,小如松子、牛乳、雞心,鼠乳、櫻桃,雖種種不同,皆三陰虛也。
濕熱風燥毒歸腸; 痔非外邪,乃髒内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蘊久流入大腸而成毒。
有腸頭腫塊者,濕也;肛腫後墜,濕兼熱也;出膿血水者,熱勝血也;痛極者,火熱也;痛癢者,風熱也;大便秘者,燥熱也;小便澀者,肝火濕熱也。
又瘡頭向上或硬者,熱多;向下或軟者,濕多。
涼血和氣清濕熱,潤燥疏風止痛癢; 痔以涼血為主。
蓋熱則傷血,血滞則氣亦不運,而大腸下墜作痛。
大要以槐花、槐角、生地涼血;芎、歸、桃仁和血生血;枳殼行氣寬腸;芩、連、山栀清熱;黃柏、防己、澤瀉行濕;麻仁、大黃潤燥;秦艽、荊芥疏風。
風邪陷下久者,防風、升麻提之;氣弱者,人參、黃補之;氣不順者,木香、槟榔和之。
古方:熱痔,黃連阿膠丸、清心丸、槐角丸、槐膽丹;濕熱,加味連殼丸,或四物湯合敗毒散:風濕,秦艽湯;燥痔,四順清涼飲;下血者,芎歸丸、苦參丸;痛者,止痛丸;癢者,黑玉丹;腫硬者,豚胃丸。
外法割剔終有害, 刀割線剔,損髒傷命;藥點藥敷,閉毒變漏。
初起隻宜蒜灸,已成者,防風、荊芥、槐花、木鼈、樸硝煎湯熏洗,滑脫蓋文蛤、蓮蓬,洗後用古熊膽膏、融松油塗之。
内痔,宜用生肌丸,忌茶、藥。
斷根滋補忌寒涼。
體實屬肺與大腸風熱者,加味槐角丸、加味地黃丸、三神丸,斷根更易;體薄屬肝脾腎三經陰精損者,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以滋化源,更節嗜欲、謹起居,方可斷根。
又有兼下疳瘡者;有莖中出白津者,有兼疝者,皆肝腎不足變出,勿專服寒涼瀉火。
蜈蚣油:端午取大蜈蚣一條,竹簽陰幹,臨發剪一寸,存性,桐油調塗,輕則不發,重則次年對周日又發,再剪一寸,塗斷根。
又法:用生蜈蚣數條,浸麻油内,俟生黴,略熬化,塗痔及諸瘡、癬。
九漏須知初與久, 凡癰疽久則宿膿腐肉,停蓄其間,穿孔必深,風冷外侵,涓涓穢膿流出,如缸甕之有漏孔。
九漏:肝主野狼漏,胃主鼠漏,大腸主蝼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蛴螬漏,膽主浮蛆漏,腎主瘰漏,小腸主轉筋漏。
原因氣血壅滞,染觸蠢動含靈之毒而名,其因治則一也。
在痔則有穿腸、穿腎、穿陰者。
又有無痔,肛門左右别生一竅,流出膿血,名為漏,竅在皮膚者易愈,髒腑損者難治。
又有原有痔漏,肛邊别生一塊,作膿就在痔孔出者,乃食積注下也,宜連魏散。
初濕熱兮久濕寒; 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血,初是濕熱,久是濕寒。
初起淡紅,微腫小核,宜涼血清熱燥濕,牽牛酒、加味槐角丸、髒頭丸、古枳巴丸、連歸丸。
久則内如缟白,外如黑腐,淫蟲惡臭,宜澀竅、殺蟲、溫補,黑玉丹、釣腸丸、芎歸丸、苦參丸、蠟礬丸。
又有初起,因風冷者,久則虛而挾濕熱者。
大補氣血兼艾灸,熏洗平肌塞竅端。
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黃六一湯主之。
丹溪用參、術、黃、芎,歸為君,佐以皮、蛇蛻、牛角腮、蜂房之類服之;外用津唾調附子末作餅,如錢濃,放瘡上,漏大炷大,漏小炷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
幹則易新餅,再灸。
如倦,暫止,次日又灸,直至肉平為度。
外用雲母膏貼之。
畏灸者,内生肌丸最妙。
他如熏洗方、齒發散、蜂房散,平肌塞竅,取膿取蟲諸方,粗實者酌用,清貴者慎之。
陰瘡三等屬腎肝,濕瘡風濕癢如癬;
五痔散主之。
又有氣痔,肛門腫痛便難,強力則肛出不收,加味香蘇散;酒痔,飲酒則發,幹葛湯;蟲痔,侵淫濕爛,歲積月累,蝕腸穿穴,皮丸、黑玉丹。
凡毒深者,大如雞冠、蓮花、核桃;毒淺者,小如松子、牛乳、雞心,鼠乳、櫻桃,雖種種不同,皆三陰虛也。
濕熱風燥毒歸腸; 痔非外邪,乃髒内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蘊久流入大腸而成毒。
有腸頭腫塊者,濕也;肛腫後墜,濕兼熱也;出膿血水者,熱勝血也;痛極者,火熱也;痛癢者,風熱也;大便秘者,燥熱也;小便澀者,肝火濕熱也。
又瘡頭向上或硬者,熱多;向下或軟者,濕多。
涼血和氣清濕熱,潤燥疏風止痛癢; 痔以涼血為主。
蓋熱則傷血,血滞則氣亦不運,而大腸下墜作痛。
大要以槐花、槐角、生地涼血;芎、歸、桃仁和血生血;枳殼行氣寬腸;芩、連、山栀清熱;黃柏、防己、澤瀉行濕;麻仁、大黃潤燥;秦艽、荊芥疏風。
風邪陷下久者,防風、升麻提之;氣弱者,人參、黃補之;氣不順者,木香、槟榔和之。
古方:熱痔,黃連阿膠丸、清心丸、槐角丸、槐膽丹;濕熱,加味連殼丸,或四物湯合敗毒散:風濕,秦艽湯;燥痔,四順清涼飲;下血者,芎歸丸、苦參丸;痛者,止痛丸;癢者,黑玉丹;腫硬者,豚胃丸。
外法割剔終有害, 刀割線剔,損髒傷命;藥點藥敷,閉毒變漏。
初起隻宜蒜灸,已成者,防風、荊芥、槐花、木鼈、樸硝煎湯熏洗,滑脫蓋文蛤、蓮蓬,洗後用古熊膽膏、融松油塗之。
内痔,宜用生肌丸,忌茶、藥。
斷根滋補忌寒涼。
體實屬肺與大腸風熱者,加味槐角丸、加味地黃丸、三神丸,斷根更易;體薄屬肝脾腎三經陰精損者,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以滋化源,更節嗜欲、謹起居,方可斷根。
又有兼下疳瘡者;有莖中出白津者,有兼疝者,皆肝腎不足變出,勿專服寒涼瀉火。
蜈蚣油:端午取大蜈蚣一條,竹簽陰幹,臨發剪一寸,存性,桐油調塗,輕則不發,重則次年對周日又發,再剪一寸,塗斷根。
又法:用生蜈蚣數條,浸麻油内,俟生黴,略熬化,塗痔及諸瘡、癬。
九漏須知初與久, 凡癰疽久則宿膿腐肉,停蓄其間,穿孔必深,風冷外侵,涓涓穢膿流出,如缸甕之有漏孔。
九漏:肝主野狼漏,胃主鼠漏,大腸主蝼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蛴螬漏,膽主浮蛆漏,腎主瘰漏,小腸主轉筋漏。
原因氣血壅滞,染觸蠢動含靈之毒而名,其因治則一也。
在痔則有穿腸、穿腎、穿陰者。
又有無痔,肛門左右别生一竅,流出膿血,名為漏,竅在皮膚者易愈,髒腑損者難治。
又有原有痔漏,肛邊别生一塊,作膿就在痔孔出者,乃食積注下也,宜連魏散。
初濕熱兮久濕寒; 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血,初是濕熱,久是濕寒。
初起淡紅,微腫小核,宜涼血清熱燥濕,牽牛酒、加味槐角丸、髒頭丸、古枳巴丸、連歸丸。
久則内如缟白,外如黑腐,淫蟲惡臭,宜澀竅、殺蟲、溫補,黑玉丹、釣腸丸、芎歸丸、苦參丸、蠟礬丸。
又有初起,因風冷者,久則虛而挾濕熱者。
大補氣血兼艾灸,熏洗平肌塞竅端。
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黃六一湯主之。
丹溪用參、術、黃、芎,歸為君,佐以皮、蛇蛻、牛角腮、蜂房之類服之;外用津唾調附子末作餅,如錢濃,放瘡上,漏大炷大,漏小炷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
幹則易新餅,再灸。
如倦,暫止,次日又灸,直至肉平為度。
外用雲母膏貼之。
畏灸者,内生肌丸最妙。
他如熏洗方、齒發散、蜂房散,平肌塞竅,取膿取蟲諸方,粗實者酌用,清貴者慎之。
陰瘡三等屬腎肝,濕瘡風濕癢如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