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證
關燈
小
中
大
原因初出之時,煩渴引飲太過,以緻靥不能齊者,六一散以解其标;若不因飲水者,保元湯加苓、術主之。
将靥全白瀉難熬; 将靥時全白色,如豆殼者,仍因初時飲水過多,故靥不能齊,亦曰倒靥。
大便秘則通大便;小便秘則通小便,連翹散、小柴胡湯加枳殼、四順清涼飲。
如洩瀉者,危。
傷冷瘡陷傷熱爛, 凡痘瘡解毒已清,至收靥時,或因觸冒以緻陷伏、斑爛、癢塌、不靥者,異功散。
如寒戰切牙,手足顫掉,及腹脹,足冷過膝者危。
亦宜此救之。
凡痘過服寒熱表藥,以緻痘爛不結痂者,小柴胡湯、豬乳膏,麥門冬煎湯下,外用敗草散敷之。
有臭爛深坑不收口者,用豬膽汁調芒硝末敷。
如遍身臭爛如餅搭不可近,目中無神者死。
陰囊靥起命三朝。
陰囊及足上先靥起者,死。
十一(日)漿老痂已結, 或有雜證一二,保元湯随證加減。
忌用峻寒、峻熱,恐緻内損之患。
腳根紫者還是熱; 将成熟之際,腳根色紅紫者屬熱,用涼藥解其毒,升麻葛根湯,或犀角地黃湯加酒炒芩、連、連翹之類,蓋犀角、升麻,善解熱毒。
氣衰頂陷漿濕幹, 收靥注屎,尖圓結實,佳。
如頂陷若茱萸,漿濕盈盈不斂者危,保元湯加苓、術以救之。
如痂結剝幹不潤,内無血者亦危,八物湯加黃救之。
遍身靥盡留一節。
遍身皆靥,惟數顆不靥,亦能殺人,猶蛇蛻皮,雖一節被傷不能退者亦死。
若原貫膿充滿,毒氣盡出,不生異證者,無妨。
十二(日)痂落從頭妙, 從頭上至胸膈、手、腹、腰、足,節節緩緩靥下者妙。
痂未易落色宜耀; 痂難脫,外見熱證,瘡色紅紫,因原貫膿不滿,渾身臭爛,膿血不幹,所以難脫。
根腳未散,飲食壯健者,連翹飲。
身上痂不落者,加地骨皮;頭面痂不落者,加白芷。
外剪去頭發,以烏油搽之。
若見諸虛證,及有潮熱者,必危。
靥瘢疊凸紅色佳,若無血色還堪吊; 靥後瘢紅者吉,白無血色者,過後亦死。
須養脾胃氣血藥以預防之。
痂落瘢黯,或凹或凸者,用韶粉一兩,輕粉一字,研勻,豬油調塗瘢上。
痂落不宜早見風,好事瘢痕需藥療。
痂剝之後,見風太早,以緻成瘢痕者,用密陀僧為末水調;或炒白蒺藜為末,雞子清調敷;或馬齒苋絞汁,熬膏塗之;或用人精調鷹屎白敷之,其痕自滅。
如欲不作瘢痕者,須于才結痂後,即以真酥潤之,用手抓破,或剝去又潤之。
稍遲則幹硬深入肌肉,經久方脫,遂成瘢痕。
凡痘後肌肉尚嫩,不可洗浴,亦不宜食炙爆、五辛、五味,并有毒之物,恐熱毒熏于肝膈,眼目多生翳障。
必過百日,乃可萬全。
瘥證無非是餘毒,毒盛痘再發如初: 痘疹愈而再發者亦輕,因愈後失于解利,毒氣未淨,治宜保元湯,加解毒藥,量體增減。
餘毒仍當分虛實,虛證坐立仗人扶。
瘥後雜證,熱多虛少。
但亦有禀弱,及服涼藥,以緻愈後坐立振搖,須人扶策,宜雙和散、保元湯。
吐瀉熱渴補脾胃, 中氣暴虛不食者,參苓白術散、胃愛散;虛熱口渴不食者,四君子湯加陳皮、山楂、黃連。
吐瀉,理中湯、丸,益黃散,異功散,久不止者危。
身熱自汗者,補中益氣湯;壯熱經日者,二參湯。
飲食調和漸自如; 輕者,但以飲食調和,久則氣血自複。
純陽之體,痘毒之餘,慎不可服峻藥。
實證能食何須藥,能食便秘當預圖。
痘愈能食便調者,脾實無害。
惟胃中蘊熱,善消谷食,大便秘硬,将來必口齒、咽喉、吐衄、驚風之證,或發為瘡疽癰毒,宜量體清解。
如曾服熱藥過多者,必用三黃丸利之;便秘口渴身熱者,大黃散;胃熱嘔吐,口舌生瘡,下部亦有瘡,而下利膿血,單黃連湯;煩渴溺少者,五苓散;作煩渴者,單黃連湯,或燈心一把,鼈甲二兩,水煎服。
濕熱齒痛或腫者,甘露飲;口牙出血者,五福化毒丹;咽痛者,抱龍丸,或甘桔湯加牛蒡子、麥門冬竹葉。
肝熱多怒,叫不得眠者,柴胡清肝湯。
下血疼痛者,薤白湯,三黃熟艾湯。
心痛不可忍者,用乳香二錢,或加沒藥、當歸、赤芍,水煎服。
身熱不退者,小柴胡湯、竹葉石膏湯。
中風身青實可駭, 愈後忽遍身青色,或黑色,手足厥冷,口噤涎流,聲如拽鋸,甚則手足微搐,此因裡虛被地風所吹,名曰中風,宜消風散二錢,入蟬蛻末一錢,分三服。
入生姜、薄荷汁及酒少許,溫湯浸之,連進二三服。
當随時少進,或作瘾疹,或作膚疹而愈。
或小續命湯去桂、附,加荊芥亦可。
發搐咳血更難除; 愈後非時發搐,目撺面赤,飲食居處喜冷,乃心熱有痰,宜導赤散、抱龍丸,或小柴胡湯加生地。
又有病後胃弱,食積發搐,潮熱,大便酸臭不調,或嘔吐腹疼,宜紫霜丸、小承氣湯選用。
症惡者死。
咳嗽有觸冒風寒者,參蘇飲加減;喘滿者,前胡枳殼湯。
若毒攻肺。
喘急咳臭膿血者,死。
入眼翳膜皆忌點, 愈後目翳,但宜活血解毒,則五髒和而疼痛自止,翳膜自去,則不緻凹凸損陷。
不宜點者,毒氣自髒達外,點藥攻逼,反以為害。
但翳膜已成者,隻用生鳝魚刺血點入翳上,更服兔屎湯最妙。
若無翳,但眼目無光者,過百日後,氣血複,自明。
但曾過服熱藥,熱食,風毒盛者,須内服藥清解,或曾過服利藥,及所禀怯弱,以緻痘愈眼昏不明,仍當量補肝腎脾胃。
熱眼,丹溪方:山栀、決明、赤芍、當歸、黃連、防風、連翹、升麻、桔梗,作小劑,煎服。
治痘瘡傷眼。
熱翳,地黃散:生地、熟地、當歸各一分,防風、羌活、犀角、蟬蛻、木賊、谷精草、白蒺藜、大黃各一錢,玄參五分,木通、甘草各一錢半(一方有黃連),為末。
每五分,量兒大小,用羊肝煮汁調服,忌口将息。
治痘瘡入眼,心肝壅熱,目赤腫痛,或生赤脈,或白膜遮睛。
四邊散漫者易治,若暴遮黑暗,多緻失明,宜速用此。
大人亦宜。
風腫翳膜者,蟬殼散:蟬蛻、地骨皮、牡丹皮、黃連,白術、菊花、蒼術各一兩,龍膽草五錢,甜瓜子半盞,為末。
每一錢半,荊芥煎湯調下。
食後、臨卧各一服。
兼治時疾後餘毒上攻眼目,甚效。
忌油、面、煎炒、醋、醬等物。
熱極生風,上攻眼痛,紅絲遮睛,便秘者,洗肝散加芩、連、芒硝下之。
昏暗,加石膏、羌活、石決明、谷精草、菊花、綠豆;翳膜、加蟬蛻,倍石決明、白蒺藜。
若未靥前,痘瘡入眼者,洗肝散去大黃。
瘾澀多淚,生翳者,柴胡散、撥雲散,或神翳散加黑豆皮。
虛眼,熟地黃丸、滋陰地黃丸、益氣聰明湯。
如肝腎俱虛者,羚虎丸:羚羊角、虎胫骨、生地、酸棗仁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各五分,為末蜜丸,皂子大。
每一丸,溫水化下。
虛翳,用羊肝煮汁,入蟬蛻末二錢服之。
通用,眼痛不可忍者,浮萍散:浮萍為末,每二錢,用羊肉半斤,以竹杖刺破,投水半盞絞汁調服。
傷者亦效。
眼睛番白,氣虛危證,保元湯加陳黃米救之;神昏不醒者死。
食毒物眼睛凸出者,二仙散:仙靈脾、威靈仙等分,水煎服。
久不愈者,古蟬豬散:豬懸蹄甲二兩(瓦罐内盛泥固濟,燒存性),蟬蛻二兩,羚羊角一分,為末。
每一字或五分,或二錢,量兒大小,溫水調服。
治痘瘡入眼,半年已過者,一月取效。
惟過一年者,難治。
外治腫突如桃者,護眼膏;如腫不開者,用黃連為末,雞子清調,塗兩太陽穴及兩足心。
風毒腫痛,癢澀眵淚,昏暗羞明者,秦皮散:滑石、黃連三味等分,水煎乘熱洗。
受風流淚者,用田中豆莢搗汁,滴入眼中。
已成翳膜者,塞耳丹:水銀一錢,黃丹五錢,搗勻作六丸,入砂鍋内,圓瓦蓋定,濕紙封固,以香爐盛炭火燒一日即出,以薄綿裹之,痘瘡在左塞左耳,在右塞右耳,立見逐下。
一方用輕粉、黃丹等分為末,竹筒吹入耳内,左眼有翳吹右耳,右眼有翳吹左耳,即退。
牙疳殺人鼻若朱。
餘毒攻齒龈,腐爛生疳,殺人最速。
牙龈腫痛動搖者,甘露飲,外以韭根、茶葉濃煎,洗去腐肉見血,以溺白散敷之,日三次。
如爛至喉中者,用竹管吹入,紅白黃水出者,可治;鼻梁發紅點如朱者,不治。
其色似幹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故名曰走馬疳,宜與前五疳條參治之。
痘癰四體脾經毒, 血熱引毒流傳經絡,故于肌肉虛處,或關節動搖處偏盛而成癰。
又有愈後,餘毒不攻髒腑、皮膚而為諸雜病,乃注脈絡而為癰。
輕者,結核腫痛瘡疖而已,甚者頭頂、胸脅、手足肢節腫而作痛。
毒氣流于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并膝膑腫痛,宜清毒飲、升麻葛根湯;虛者,十六味流氣飲加附子。
外用馬齒苋搗汁,入豬脂、蜂蜜熬膏,塗腫處,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養五日,旋取此水洗手面,漸生肌肉無痕。
肺經手内穴俞; 毒氣流于肺經,則内并手腕腫,流為赤癰毒,宜消毒飲、如聖湯、五福化毒丹,或用郁金、雄黃各一錢半,巴霜四十粒,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二三丸,量兒大小,熱茶清下,以利之。
如氣血虛者,内托十宣散加枳、梗、犀角;咽喉不利,或腫痛者,甘桔湯加麥門冬、牛蒡子、薄荷;口齒流涎,血臭氣者,用生地黃自然汁,化五福化毒丹一丸,以雞翎刷入口中。
如肺毒流入大腸,秘結或便膿血,見前雜證便血條下。
三陽背腮項結核, 毒氣流于三陽經,則背、腮、項結核腫痛,宜小柴胡湯加生地最妙。
熱盛腫痛者,敗毒散加荊,防;腫甚者,消毒飲加忍冬藤;虛者,内托十宣散減肉桂。
通用赤芍、連翹為君,桔梗、甘草為臣,貝母、忍冬藤、白芷、栝蒌根為佐,上用升麻、葛根為使,下用槟榔、牛膝為使。
大便閉,加大黃;發寒熱,加芩、柏。
不問膿已成未成,體實者宜服。
虛者通用保元湯加酒炒芩、連少許。
久者,上體宜保元湯加引經藥;下體宜獨活寄生湯,或内托十宣散加減。
三豆飲,不拘虛熱常服。
外護筋骨免偏枯。
凡痘癰不問發于何經,初起紅腫時,卻用黑豆、綠豆、赤豆等分,酸醋研漿,時時以鵝翎刷之,一切癰痘疖毒,不用針刀自潰。
如膿已熟者,用披針燒紅刺之,内服消毒飲,在腮項,加金銀花。
若不早治,必緻潰爛筋骨。
金華散:黃丹、黃柏、黃連、大黃、黃、輕粉、麝香,為末,幹糁。
瘡幹,豬油調塗。
治痘後肥瘡、疳瘡、癬疥,收水涼肌解毒。
斂肌散:地骨皮、黃連、五倍子、黃柏、甘草,為末,幹糁。
兼治疳蝕不斂,并痘後膿血雜滲不收等瘡。
礬繭散:用白礬為末,塞入蠶繭内,令滿,以炭火燒,令礬汁盡,取出為末,幹糁。
治痘後身上及肢節上生疳蝕,膿水不絕。
逃痘方是後人巧,信者縱出亦稀疏; 太古無痘疹,周末秦初乃有之。
初生,用生地黃自然汁,服三蚬殼許,利下惡污,亦可稀痘。
每遇冬月溫暖,恐春發痘,宜預服三豆飲:黑豆、赤豆、綠豆各等分,甘草減半,水煮熟,任意飲之。
凡天行痘瘡,鄉鄰盛發,宜先服七日,痘永不出。
小兒陽盛,無陰以制,令頭發豎直,飲食減少,此伏熱之兆,便宜服油劑:麻油一盞,逐日飲盡,永不出痘。
更服升麻葛根湯、三豆飲以預防之。
消毒保嬰丹:纏豆藤(即毛豆梗上纏繞細紅藤,八月間采,陰幹)一兩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牛蒡子、生地、辰砂各一兩,升麻、連翹各七錢半,荊芥、防風、獨活、甘草、當歸、赤芍、黃連、桔梗各五錢,經霜絲瓜長五寸者二個(燒存性)。
前藥須預辦精料。
遇春分、秋分、上元、七夕、忌婦人、貓、犬,誠心修制為末和勻,淨砂糖為丸,李核大。
每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
凡小兒未出痘者,每遇春分、秋分時,各服一丸,其痘毒能漸消化。
若隻服一二次,亦得減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盡能消化,必無虞矣。
錢劉陳魏皆堪法,得要還羨丹溪書。
錢、劉以痘本胎毒,毒解而氣血自伸陳魏以痘雖内毒,毒出則虛。
丹溪随表裡虛實,溫補解毒兼用。
但見熱證,便用清肌解毒,甚則硝、黃;但見虛證,便用溫中托裡,甚則姜、附。
噫!法無不善,用貴得宜。
痘本外科傷寒之一,兼内傷雜病、婦女胎産、小兒驚積,痘非醫之統要矣乎!
将靥全白瀉難熬; 将靥時全白色,如豆殼者,仍因初時飲水過多,故靥不能齊,亦曰倒靥。
大便秘則通大便;小便秘則通小便,連翹散、小柴胡湯加枳殼、四順清涼飲。
如洩瀉者,危。
傷冷瘡陷傷熱爛, 凡痘瘡解毒已清,至收靥時,或因觸冒以緻陷伏、斑爛、癢塌、不靥者,異功散。
如寒戰切牙,手足顫掉,及腹脹,足冷過膝者危。
亦宜此救之。
凡痘過服寒熱表藥,以緻痘爛不結痂者,小柴胡湯、豬乳膏,麥門冬煎湯下,外用敗草散敷之。
有臭爛深坑不收口者,用豬膽汁調芒硝末敷。
如遍身臭爛如餅搭不可近,目中無神者死。
陰囊靥起命三朝。
陰囊及足上先靥起者,死。
十一(日)漿老痂已結, 或有雜證一二,保元湯随證加減。
忌用峻寒、峻熱,恐緻内損之患。
腳根紫者還是熱; 将成熟之際,腳根色紅紫者屬熱,用涼藥解其毒,升麻葛根湯,或犀角地黃湯加酒炒芩、連、連翹之類,蓋犀角、升麻,善解熱毒。
氣衰頂陷漿濕幹, 收靥注屎,尖圓結實,佳。
如頂陷若茱萸,漿濕盈盈不斂者危,保元湯加苓、術以救之。
如痂結剝幹不潤,内無血者亦危,八物湯加黃救之。
遍身靥盡留一節。
遍身皆靥,惟數顆不靥,亦能殺人,猶蛇蛻皮,雖一節被傷不能退者亦死。
若原貫膿充滿,毒氣盡出,不生異證者,無妨。
十二(日)痂落從頭妙, 從頭上至胸膈、手、腹、腰、足,節節緩緩靥下者妙。
痂未易落色宜耀; 痂難脫,外見熱證,瘡色紅紫,因原貫膿不滿,渾身臭爛,膿血不幹,所以難脫。
根腳未散,飲食壯健者,連翹飲。
身上痂不落者,加地骨皮;頭面痂不落者,加白芷。
外剪去頭發,以烏油搽之。
若見諸虛證,及有潮熱者,必危。
靥瘢疊凸紅色佳,若無血色還堪吊; 靥後瘢紅者吉,白無血色者,過後亦死。
須養脾胃氣血藥以預防之。
痂落瘢黯,或凹或凸者,用韶粉一兩,輕粉一字,研勻,豬油調塗瘢上。
痂落不宜早見風,好事瘢痕需藥療。
痂剝之後,見風太早,以緻成瘢痕者,用密陀僧為末水調;或炒白蒺藜為末,雞子清調敷;或馬齒苋絞汁,熬膏塗之;或用人精調鷹屎白敷之,其痕自滅。
如欲不作瘢痕者,須于才結痂後,即以真酥潤之,用手抓破,或剝去又潤之。
稍遲則幹硬深入肌肉,經久方脫,遂成瘢痕。
凡痘後肌肉尚嫩,不可洗浴,亦不宜食炙爆、五辛、五味,并有毒之物,恐熱毒熏于肝膈,眼目多生翳障。
必過百日,乃可萬全。
瘥證無非是餘毒,毒盛痘再發如初: 痘疹愈而再發者亦輕,因愈後失于解利,毒氣未淨,治宜保元湯,加解毒藥,量體增減。
餘毒仍當分虛實,虛證坐立仗人扶。
瘥後雜證,熱多虛少。
但亦有禀弱,及服涼藥,以緻愈後坐立振搖,須人扶策,宜雙和散、保元湯。
吐瀉熱渴補脾胃, 中氣暴虛不食者,參苓白術散、胃愛散;虛熱口渴不食者,四君子湯加陳皮、山楂、黃連。
吐瀉,理中湯、丸,益黃散,異功散,久不止者危。
身熱自汗者,補中益氣湯;壯熱經日者,二參湯。
飲食調和漸自如; 輕者,但以飲食調和,久則氣血自複。
純陽之體,痘毒之餘,慎不可服峻藥。
實證能食何須藥,能食便秘當預圖。
痘愈能食便調者,脾實無害。
惟胃中蘊熱,善消谷食,大便秘硬,将來必口齒、咽喉、吐衄、驚風之證,或發為瘡疽癰毒,宜量體清解。
如曾服熱藥過多者,必用三黃丸利之;便秘口渴身熱者,大黃散;胃熱嘔吐,口舌生瘡,下部亦有瘡,而下利膿血,單黃連湯;煩渴溺少者,五苓散;作煩渴者,單黃連湯,或燈心一把,鼈甲二兩,水煎服。
濕熱齒痛或腫者,甘露飲;口牙出血者,五福化毒丹;咽痛者,抱龍丸,或甘桔湯加牛蒡子、麥門冬竹葉。
肝熱多怒,叫不得眠者,柴胡清肝湯。
下血疼痛者,薤白湯,三黃熟艾湯。
心痛不可忍者,用乳香二錢,或加沒藥、當歸、赤芍,水煎服。
身熱不退者,小柴胡湯、竹葉石膏湯。
中風身青實可駭, 愈後忽遍身青色,或黑色,手足厥冷,口噤涎流,聲如拽鋸,甚則手足微搐,此因裡虛被地風所吹,名曰中風,宜消風散二錢,入蟬蛻末一錢,分三服。
入生姜、薄荷汁及酒少許,溫湯浸之,連進二三服。
當随時少進,或作瘾疹,或作膚疹而愈。
或小續命湯去桂、附,加荊芥亦可。
發搐咳血更難除; 愈後非時發搐,目撺面赤,飲食居處喜冷,乃心熱有痰,宜導赤散、抱龍丸,或小柴胡湯加生地。
又有病後胃弱,食積發搐,潮熱,大便酸臭不調,或嘔吐腹疼,宜紫霜丸、小承氣湯選用。
症惡者死。
咳嗽有觸冒風寒者,參蘇飲加減;喘滿者,前胡枳殼湯。
若毒攻肺。
喘急咳臭膿血者,死。
入眼翳膜皆忌點, 愈後目翳,但宜活血解毒,則五髒和而疼痛自止,翳膜自去,則不緻凹凸損陷。
不宜點者,毒氣自髒達外,點藥攻逼,反以為害。
但翳膜已成者,隻用生鳝魚刺血點入翳上,更服兔屎湯最妙。
若無翳,但眼目無光者,過百日後,氣血複,自明。
但曾過服熱藥,熱食,風毒盛者,須内服藥清解,或曾過服利藥,及所禀怯弱,以緻痘愈眼昏不明,仍當量補肝腎脾胃。
熱眼,丹溪方:山栀、決明、赤芍、當歸、黃連、防風、連翹、升麻、桔梗,作小劑,煎服。
治痘瘡傷眼。
熱翳,地黃散:生地、熟地、當歸各一分,防風、羌活、犀角、蟬蛻、木賊、谷精草、白蒺藜、大黃各一錢,玄參五分,木通、甘草各一錢半(一方有黃連),為末。
每五分,量兒大小,用羊肝煮汁調服,忌口将息。
治痘瘡入眼,心肝壅熱,目赤腫痛,或生赤脈,或白膜遮睛。
四邊散漫者易治,若暴遮黑暗,多緻失明,宜速用此。
大人亦宜。
風腫翳膜者,蟬殼散:蟬蛻、地骨皮、牡丹皮、黃連,白術、菊花、蒼術各一兩,龍膽草五錢,甜瓜子半盞,為末。
每一錢半,荊芥煎湯調下。
食後、臨卧各一服。
兼治時疾後餘毒上攻眼目,甚效。
忌油、面、煎炒、醋、醬等物。
熱極生風,上攻眼痛,紅絲遮睛,便秘者,洗肝散加芩、連、芒硝下之。
昏暗,加石膏、羌活、石決明、谷精草、菊花、綠豆;翳膜、加蟬蛻,倍石決明、白蒺藜。
若未靥前,痘瘡入眼者,洗肝散去大黃。
瘾澀多淚,生翳者,柴胡散、撥雲散,或神翳散加黑豆皮。
虛眼,熟地黃丸、滋陰地黃丸、益氣聰明湯。
如肝腎俱虛者,羚虎丸:羚羊角、虎胫骨、生地、酸棗仁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各五分,為末蜜丸,皂子大。
每一丸,溫水化下。
虛翳,用羊肝煮汁,入蟬蛻末二錢服之。
通用,眼痛不可忍者,浮萍散:浮萍為末,每二錢,用羊肉半斤,以竹杖刺破,投水半盞絞汁調服。
傷者亦效。
眼睛番白,氣虛危證,保元湯加陳黃米救之;神昏不醒者死。
食毒物眼睛凸出者,二仙散:仙靈脾、威靈仙等分,水煎服。
久不愈者,古蟬豬散:豬懸蹄甲二兩(瓦罐内盛泥固濟,燒存性),蟬蛻二兩,羚羊角一分,為末。
每一字或五分,或二錢,量兒大小,溫水調服。
治痘瘡入眼,半年已過者,一月取效。
惟過一年者,難治。
外治腫突如桃者,護眼膏;如腫不開者,用黃連為末,雞子清調,塗兩太陽穴及兩足心。
風毒腫痛,癢澀眵淚,昏暗羞明者,秦皮散:滑石、黃連三味等分,水煎乘熱洗。
受風流淚者,用田中豆莢搗汁,滴入眼中。
已成翳膜者,塞耳丹:水銀一錢,黃丹五錢,搗勻作六丸,入砂鍋内,圓瓦蓋定,濕紙封固,以香爐盛炭火燒一日即出,以薄綿裹之,痘瘡在左塞左耳,在右塞右耳,立見逐下。
一方用輕粉、黃丹等分為末,竹筒吹入耳内,左眼有翳吹右耳,右眼有翳吹左耳,即退。
牙疳殺人鼻若朱。
餘毒攻齒龈,腐爛生疳,殺人最速。
牙龈腫痛動搖者,甘露飲,外以韭根、茶葉濃煎,洗去腐肉見血,以溺白散敷之,日三次。
如爛至喉中者,用竹管吹入,紅白黃水出者,可治;鼻梁發紅點如朱者,不治。
其色似幹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故名曰走馬疳,宜與前五疳條參治之。
痘癰四體脾經毒, 血熱引毒流傳經絡,故于肌肉虛處,或關節動搖處偏盛而成癰。
又有愈後,餘毒不攻髒腑、皮膚而為諸雜病,乃注脈絡而為癰。
輕者,結核腫痛瘡疖而已,甚者頭頂、胸脅、手足肢節腫而作痛。
毒氣流于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并膝膑腫痛,宜清毒飲、升麻葛根湯;虛者,十六味流氣飲加附子。
外用馬齒苋搗汁,入豬脂、蜂蜜熬膏,塗腫處,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養五日,旋取此水洗手面,漸生肌肉無痕。
肺經手内穴俞; 毒氣流于肺經,則内并手腕腫,流為赤癰毒,宜消毒飲、如聖湯、五福化毒丹,或用郁金、雄黃各一錢半,巴霜四十粒,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二三丸,量兒大小,熱茶清下,以利之。
如氣血虛者,内托十宣散加枳、梗、犀角;咽喉不利,或腫痛者,甘桔湯加麥門冬、牛蒡子、薄荷;口齒流涎,血臭氣者,用生地黃自然汁,化五福化毒丹一丸,以雞翎刷入口中。
如肺毒流入大腸,秘結或便膿血,見前雜證便血條下。
三陽背腮項結核, 毒氣流于三陽經,則背、腮、項結核腫痛,宜小柴胡湯加生地最妙。
熱盛腫痛者,敗毒散加荊,防;腫甚者,消毒飲加忍冬藤;虛者,内托十宣散減肉桂。
通用赤芍、連翹為君,桔梗、甘草為臣,貝母、忍冬藤、白芷、栝蒌根為佐,上用升麻、葛根為使,下用槟榔、牛膝為使。
大便閉,加大黃;發寒熱,加芩、柏。
不問膿已成未成,體實者宜服。
虛者通用保元湯加酒炒芩、連少許。
久者,上體宜保元湯加引經藥;下體宜獨活寄生湯,或内托十宣散加減。
三豆飲,不拘虛熱常服。
外護筋骨免偏枯。
凡痘癰不問發于何經,初起紅腫時,卻用黑豆、綠豆、赤豆等分,酸醋研漿,時時以鵝翎刷之,一切癰痘疖毒,不用針刀自潰。
如膿已熟者,用披針燒紅刺之,内服消毒飲,在腮項,加金銀花。
若不早治,必緻潰爛筋骨。
金華散:黃丹、黃柏、黃連、大黃、黃、輕粉、麝香,為末,幹糁。
瘡幹,豬油調塗。
治痘後肥瘡、疳瘡、癬疥,收水涼肌解毒。
斂肌散:地骨皮、黃連、五倍子、黃柏、甘草,為末,幹糁。
兼治疳蝕不斂,并痘後膿血雜滲不收等瘡。
礬繭散:用白礬為末,塞入蠶繭内,令滿,以炭火燒,令礬汁盡,取出為末,幹糁。
治痘後身上及肢節上生疳蝕,膿水不絕。
逃痘方是後人巧,信者縱出亦稀疏; 太古無痘疹,周末秦初乃有之。
初生,用生地黃自然汁,服三蚬殼許,利下惡污,亦可稀痘。
每遇冬月溫暖,恐春發痘,宜預服三豆飲:黑豆、赤豆、綠豆各等分,甘草減半,水煮熟,任意飲之。
凡天行痘瘡,鄉鄰盛發,宜先服七日,痘永不出。
小兒陽盛,無陰以制,令頭發豎直,飲食減少,此伏熱之兆,便宜服油劑:麻油一盞,逐日飲盡,永不出痘。
更服升麻葛根湯、三豆飲以預防之。
消毒保嬰丹:纏豆藤(即毛豆梗上纏繞細紅藤,八月間采,陰幹)一兩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牛蒡子、生地、辰砂各一兩,升麻、連翹各七錢半,荊芥、防風、獨活、甘草、當歸、赤芍、黃連、桔梗各五錢,經霜絲瓜長五寸者二個(燒存性)。
前藥須預辦精料。
遇春分、秋分、上元、七夕、忌婦人、貓、犬,誠心修制為末和勻,淨砂糖為丸,李核大。
每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
凡小兒未出痘者,每遇春分、秋分時,各服一丸,其痘毒能漸消化。
若隻服一二次,亦得減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盡能消化,必無虞矣。
錢劉陳魏皆堪法,得要還羨丹溪書。
錢、劉以痘本胎毒,毒解而氣血自伸陳魏以痘雖内毒,毒出則虛。
丹溪随表裡虛實,溫補解毒兼用。
但見熱證,便用清肌解毒,甚則硝、黃;但見虛證,便用溫中托裡,甚則姜、附。
噫!法無不善,用貴得宜。
痘本外科傷寒之一,兼内傷雜病、婦女胎産、小兒驚積,痘非醫之統要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