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證
關燈
小
中
大
中湯、胃風湯,得便閉、瘡紅活者生。
若脹貫時便血而瘡壞無膿者,胃爛必死。
痘愈後便血,或下腸垢身熱者,升麻葛根湯加黃連、生地;身熱煩渴者,解毒湯;熱勢盛者,小承氣湯;下利者,黃連阿膠丸,小駐車丸。
内外毒蘊便不通,煩脹汗渴言谵杳。
《活人》謂首尾不可下者,蓋痘未出,有表無裡;痘既出,表盛裡虛,所以首尾忌下。
奈其間有因外感裡熱,及内傷熱食、熱藥、以緻熱毒蘊結,便秘煩躁,腹脹,手掌心并腋下有汗,作渴,谵語,實熱裡證悉俱,腸胃壅塞,脈絡凝滞,壅遏痘毒,不出不起不靥,必用下藥,通其榮衛,而後毒得起發,從權以下利藥中,加以升提,使邪熱去而痘毒升。
痘未出者,升麻葛根湯,消毒飲加大黃;熱甚者,涼膈散,以其有連翹、薄荷輕清,亦上升發也。
雖痘出不快,有此裡邪實熱者,亦宜。
痘已出或将靥,有熱毒便秘者,小柴胡湯加生地;或四順清涼飲、犀角地黃湯,俱加大黃。
尋常熱輕,而無煩躁狂谵,痘未出者,隻宜敗毒散、連翹飲、紫草飲、紫草木通湯;痘已出者,四物湯加芩、連、桃仁、麻仁,或麻子仁丸以潤之。
苟非外感邪入裡深極,内傷濕熱蘊結,與毒相拒,斷不敢下,惟瘥後餘毒,量體下之可也。
故曰痘疹下之早,則為陷伏倒靥,猶傷寒下之早,則結胸也。
又痘瘡利藥,忌用丸、丹及巴豆、水銀、輕粉,此三味但能去髒中驚涎積熱,非痘家所宜。
小便赤澀腹心膨,熱微熱甚有分曉; 小便赤澀,以緻心腹膨滿,由胃熱心火不降,陰氣不能升也。
痘未出者,紫草飲發出其毒即愈;痘已出者,四聖散加黃。
小便澀赤熱,并大便亦秘,不敢下者,五苓散、導赤散、紫草木通湯、連翹散以滲之。
如熱微,又不敢滲小便,恐損真氣者,隻宜獨聖散、紫草飲以解其毒。
古雲:大熱利小便,小熱和解是也。
又回漿内腑化毒,溺多則順,稍有閉者,宜善調之。
熱甚狂喘或發驚,誤投驚藥禍非小; 痘已出,狂叫多怒喘呼者,為熱甚而無陰以斂之也,犀角地黃湯,痘毒驚搐,雖亦由于心熱,肝風旺而脾土虛,則火炎為搐,宜瀉肝則風自去,利小便則熱不炎。
若概用驚風涼藥,如銀花、腦、麝、青黛、朱砂、硝石,令心寒而毒氣内伏,當出不出,已出未靥。
如先驚後痘者輕,先痘後驚者逆。
痘色粒分明,驚來即去者無害。
痘未出,因外感與内熱相搏發驚者,惺惺散、消毒飲、加減紅綿散、大青膏、紫草膏,兼服勻氣散,毒洩而心神自定,氣勻而痘瘡自出矣。
又有暑搐昏冒者,六一散;痰盛神昏不醒者,抱龍丸;或睡中手足常縮,将發驚搐者,急用導赤散利小便,或四聖散以解毒。
痘已出,虛者保元湯加芍藥最妙;熱者,五福化毒丹、瀉青丸、古牛蠶散;熱甚搐毒攻心,以緻黑陷者,從權以涼驚丸,或豬尾膏暫服可也。
抑考熱證谵語妄言屬心;搐搦驚痫屬肝;腫脹便秘屬脾;喘渴咳嗽屬肺,盡皆四髒所發。
虛證可以類推。
遍身作痛毒外行, 痛乃痘之善證,或遍身痛,或隻幾顆痛,有外邪所搏者,初見紅點時,宜參蘇飲加木香;輕者,消毒飲,或升麻葛根湯倍芍藥;甚者,更加蟬蛻、山楂、羌活。
有痘出身痛,肉皴痘密者,勻氣散、小活血散。
惟脹貫時作痛不忌。
熱癢清内虛實表。
諸痛為實,諸癢為虛,虛實于形色上分之。
色不灰陷,便難而癢者為實。
有因風寒者,消毒飲;有因食毒及食鹽者,四君子湯加酒芩、連,或大黃微潤之。
通用單蟬蛻湯,時時服之。
癢甚者,水楊湯浴之,或用食鹽和百草霜,水濕略炒過,置火内燒煙熏之,其癢立止,虛癢亦效。
或用蜜水調滑石末塗之,且令瘡痂易落無痕。
色淡甚則倒靥,便溏而癢者為虛,宜保元湯倍加黃實表,少加芍藥活血;癢甚遍身爪破,膿血淋瀝,不能坐卧者,内托十宣散去桂,倍黃,加白芷止癢,當歸和血,木香調氣,氣行血運,其癢自止,或小活血散合四君子湯,加黃、枳殼。
有毒氣陷内癢塌者,木香散加丁香攻裡,官桂實表以救之。
凡手足常搖動者,将發癢也。
虛證腹脹身必涼, 痘已出虛脹有二:有因内傷生冷、涼藥,與内熱毒相拒,不得發越,故令腹脹,宜蘿蔔子、紫蘇梗、陳皮各一錢,幹姜、甘草各五分,水煎服。
食減者,加白術;甚者,發寒肢厥,瘡白無血色,多緻不救,急用木香散,溫中逐冷,甚則異功散。
有毒氣陷伏作脹者,宜溫中解毒,人齒散、小活血散。
惟腹脹目閉口臭者死。
吐瀉痘出最難當; 初起吐瀉無妨,痘出脾胃冷者,胃愛散。
因外感者,寒月,理中湯、五積散、異功散;暑月,六和湯、胃苓湯。
因内傷者,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理中湯去參,加濃樸;宿食重者,感應丸。
痘出後極忌洩瀉,起脹尤忌。
有瀉皆屬虛冷,急用保元湯加桂、芍,或木香散。
洩滑者,用肉豆蔻一個,乳香一豆大,為末,米飲下,或固腸丸。
因洩頂陷者,内托十宣散、四聖散加減。
如吐瀉喘渴,蛔蟲已出,目直便流,利腸垢者死。
自汗氣弱難收靥,濕熱熏蒸神術方; 痘出後,切忌汗多,以緻氣虛必難作漿收靥,急用保元湯止之。
如初起濕熱熏蒸者,用白術二錢,黃連一錢,浮小麥煎服;若傷風自汗,量用桂枝、防風可也。
惟身寒,汗綴如珠,神昏者死。
痘出寒熱内虛甚,寒戰火郁必發癢。
已出痘而寒熱者屬内虛。
七日前後獨熱者,氣血與毒俱盛之過;七日前後獨寒者,氣血損而毒火内郁,難治。
寒戰切牙,足膝冷如冰,尻、耳反熱,脹貫靥時極忌,乃氣血虛極,宜保元湯加桂;甚者,異功散。
變證冷秘熱吐瀉, 髒腑熱則便秘,脾胃冷則吐瀉,常也。
有嘔吐不食,面青瘦者為冷秘;久不大便,而無裡急後重者為虛秘,俱宜内托十宣散。
氣虛者,四物湯、麻子仁丸。
又有能食,結澀下如粟塊者,為風秘;胸脅腰腹引痛者,為氣秘。
熱毒攻胃吐瀉,手掌心并腋下熱而有汗,臉赤渴欲飲乳,乳滿胸膈不化則吐,吐了又渴,急欲飲乳,是熱吐也;小便赤澀而渴者,熱瀉也,俱宜五苓散、竹葉石膏湯加陳皮。
痰壅吐食者,二陳湯;濕熱吐者,葛根竹茹湯加黃連;濕熱瀉下臭穢者,解毒湯加白術。
大吐身熱腹滿,二便赤澀,面赤喘悶者,當利小便,四苓湯、導赤散,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熱甚四肢仍發厥; 凡痘證身寒不治。
但其間有患熱證,而忽發厥肢冷者,猶傷寒伏熱深而厥亦深也,宜随證用清内解毒藥,毒出而身體自溫矣。
如痘未出,豬尾膏最妙。
大便不通小便血,遍身肌肉盡破裂。
初熱誤用熱藥,報痘又以胡荽、葡萄、人齒服之,虛者猶宜,實者令毒攻髒腑肢絡,灌注耳、目、口、鼻、咽喉閉塞,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為癰瘡肌膚破裂,皆陽盛無陰也。
宜豬尾膏、犀角地黃湯、解毒湯、三黃丸。
服後瘡出紅活者吉,倒靥者死。
暑月痘爛生蛆,乃熱毒盛也,内服清熱之藥,外以帶以柳枝鋪地卧之,或水楊湯沃之亦好。
痘變倒靥與陷伏, 痘色初出淡紅變白,白變黃者吉;初出鮮紅變紫,紫變黑者逆。
痘形陷伏倒靥,自其内傷氣虛,而不能起發而言,謂之陷伏。
宜溫中托裡,令脾胃暖而榮衛通也,甚至硫、附亦可暫服。
自其外感及穢污而言,謂之倒靥。
外感宜溫散寒邪,而榮衛複行;犯穢,宜熏解之。
凡當出不出,當脹不脹,當貫不貫,當靥不靥,俱以照原為氣血旺,退減均謂之倒靥陷伏。
惟有黑陷當詳究; 黑,乃北方寒水之色,然火熱反兼水化,色亦能黑,故變黑當究寒熱。
寒證變黑者,因風寒歸腎,宜溫散;因為虛毒陷,宜溫補。
熱證有毒盛火炎,宜涼心清解;有髒燥無陰,宜潤血化痰。
噫!痘變不過陷伏、倒靥、黑陷、斑爛四者,黑陷最危,可不究諸? 初出黑色狀如蚊,秘躁皆因瘀血蓄。
初出狀如蚊咬色黑者,因毒氣暴出,瘀熱搏之,故血凝不行,遂成黑陷。
大小便閉,腹脹喘急,煩躁,宜山栀仁湯、人齒散、加味四聖散、單蟬蛻湯加紫草;出不快者,宣毒膏、豬尾膏。
出不能快如炭焦,表分大熱還宜透; 表熱如炭,焦黑陷伏,見熱證者,透肌散加紅花、地骨皮,或單犀角磨水服之,或獨聖散、小活血散。
腹痛者,單蟬蛻湯。
幹枯倒陷甚者,單麻黃五錢,用蜜水拌炒,水煎去沫再煎,乘熱服之,其痘複起。
青幹紫黑身熱微,便秘急下去陳垢; 痘出不快,已出者青幹紫黑,身不大熱,大小便閉,是熱滞于内,毒氣無由發洩,宜宣風散;氣怯者,木香槟榔丸,俱令先下黑糞,次下褐糞,後以四君子湯,加濃樸、木香、陳米和胃,良久糞黃,瘡自出透。
若表大熱者,不可大下。
如青幹紫黑、睡昏、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二便閉者危。
入裡熱極身紫黃,喜瀉膿痂惡毒臭。
毒氣入裡,心神昏悶,或出不快,或難結痂,乃毒火燥盛,以緻黑陷者,豬尾膏,涼心通竅則氣和神疏,而痂自結矣。
痘出黑陷,反當結痂不結痂,便閉腹脹身黃,紫腫變黑,濕熱最重者,急以單大戟丸,利去膀胱邪水,猶傷寒木賊土敗,急下之,可保五死一生。
如所下水谷不消,身冷戰振多汗,尻、耳熱者,為水溢土崩,必死;若下後身熱氣溫飲水,尻、耳冷,或瀉膿血,瘡痂者,為毒氣盡去,胃氣猶強。
瀉後仍宜四君子湯,加濃樸、木香溫脾為妙。
髒燥至極已亡陰,痰盛發驚狂叫吼; 毒郁髒燥,無陰以守,狂叫喘呼,痰盛欲發驚風者,四齒散加蟬蛻,古牛蠶散以解毒;遂成黑陷者,犀角地黃湯以養陰,抱龍丸以降痰。
若發驚狂谵語者,砂辰六一散,用紫草、燈心煎湯,磨犀角、玳瑁汁調服,或護心散。
蓋涼血則不緻紅紫,解毒則免黑陷。
失治,不日聲啞而死。
果系虛寒二便清,脾腎兼補加诃蔻; 痘出裡虛,心煩惡熱,以緻黑陷者,八物湯去地黃,恐滞血;去芍藥,恐伐胃;加木香和脾胃,大補氣血。
蓋脾胃暢而不緻内陷,氣血盛而不緻癢塌。
寒冷多因乳母忍饑受冷,以緻芽兒寒冷歸腎,痘變黑陷。
寒月,木香散、異功散發之;天溫時;内托十宣散,去桂、木香,加紫草、蟬蛻。
帶紫為熱帶白虛,黑如烏羽猶可救; 帶紫者為血熱,四物湯加芩、連、紅花;帶白者為氣虛,保元湯去甘草,加紫草。
通用靈砂三五粒,磨酒服,能起黑陷。
凡痘變黑如烏羽光潤,不發寒而尻、耳冷者,為血活可救,紫草飲合小活血散。
外黑裡白赤者輕, 凡痘外黑裡白者輕,外黑裡赤者微重,外白裡黑者太重,瘡頂陷黑,中有眼如針孔紫黑者死。
輕甚一個大黑痘。
頭面上忽生三五個,或隻一個高碩紫黑,俨似疔痘者,名曰飛痘。
有此痘出最輕,或隻此一痘,再不出痘。
是知黑痘生死輕重迥殊,可不詳辨深究之乎! 遍身斑爛膿不幹, 痘當發散不發散,則毒氣閉塞,胸滿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強發散,則痘毒出盛,表虛難靥,以緻肌肉如爛,故曰爛斑,治宜調脾進食,令大便不秘不利,養榮衛以生肌解毒,則無目赤咽痛、口瘡、吐衄等證。
如大便不通,膿水不幹者,牛黃丹;斑爛膿汁不幹作痛者,敗草散,或幹黃土為末;幹糁。
輕者,用豬膽汁調芒硝末敷之,勿令動着,直候瘡痂自落。
瘡爛成片,欲不成瘢痕者,用幹牛糞火過,取白心入乳香為末藉之,甚者,麥麸襯卧;暑月熱盛,當藉之以芭蕉葉。
有因過汗内虛髒腑,自利斑爛,或因飲水多者,俱保元湯加防風、白芷,外敷敗草散。
敗草散:用蓋屋及牆背上遠年腐草,洗淨,焙或曬幹為末,帛裹撲之。
甚者,鋪床席,令兒卧之,甚妙。
此草經霜露久,善解痘毒。
作痛有如刀刻镂; 穢污觸犯而然,治見穢污。
要知痘變頂不變,陽存生意必然複。
報痘自頂上陽位起,且稠者固兇,如痘遍身變壞,獨頂額上不變則吉。
貫膿時變成水無膿,皮薄如紙,遍身擦之即破,惟額上不破者可治。
若陽位與心胸先破者死速。
收靥時,敗證悉見,惟額上、太陽、方廣、頂上未靥如舊者可生。
疔痘頭面胸背危,四肢點破毒可洩; 起脹時,有痘長大而紫黑者,名曰疔痘。
疔者,釘也,把住痘
若脹貫時便血而瘡壞無膿者,胃爛必死。
痘愈後便血,或下腸垢身熱者,升麻葛根湯加黃連、生地;身熱煩渴者,解毒湯;熱勢盛者,小承氣湯;下利者,黃連阿膠丸,小駐車丸。
内外毒蘊便不通,煩脹汗渴言谵杳。
《活人》謂首尾不可下者,蓋痘未出,有表無裡;痘既出,表盛裡虛,所以首尾忌下。
奈其間有因外感裡熱,及内傷熱食、熱藥、以緻熱毒蘊結,便秘煩躁,腹脹,手掌心并腋下有汗,作渴,谵語,實熱裡證悉俱,腸胃壅塞,脈絡凝滞,壅遏痘毒,不出不起不靥,必用下藥,通其榮衛,而後毒得起發,從權以下利藥中,加以升提,使邪熱去而痘毒升。
痘未出者,升麻葛根湯,消毒飲加大黃;熱甚者,涼膈散,以其有連翹、薄荷輕清,亦上升發也。
雖痘出不快,有此裡邪實熱者,亦宜。
痘已出或将靥,有熱毒便秘者,小柴胡湯加生地;或四順清涼飲、犀角地黃湯,俱加大黃。
尋常熱輕,而無煩躁狂谵,痘未出者,隻宜敗毒散、連翹飲、紫草飲、紫草木通湯;痘已出者,四物湯加芩、連、桃仁、麻仁,或麻子仁丸以潤之。
苟非外感邪入裡深極,内傷濕熱蘊結,與毒相拒,斷不敢下,惟瘥後餘毒,量體下之可也。
故曰痘疹下之早,則為陷伏倒靥,猶傷寒下之早,則結胸也。
又痘瘡利藥,忌用丸、丹及巴豆、水銀、輕粉,此三味但能去髒中驚涎積熱,非痘家所宜。
小便赤澀腹心膨,熱微熱甚有分曉; 小便赤澀,以緻心腹膨滿,由胃熱心火不降,陰氣不能升也。
痘未出者,紫草飲發出其毒即愈;痘已出者,四聖散加黃。
小便澀赤熱,并大便亦秘,不敢下者,五苓散、導赤散、紫草木通湯、連翹散以滲之。
如熱微,又不敢滲小便,恐損真氣者,隻宜獨聖散、紫草飲以解其毒。
古雲:大熱利小便,小熱和解是也。
又回漿内腑化毒,溺多則順,稍有閉者,宜善調之。
熱甚狂喘或發驚,誤投驚藥禍非小; 痘已出,狂叫多怒喘呼者,為熱甚而無陰以斂之也,犀角地黃湯,痘毒驚搐,雖亦由于心熱,肝風旺而脾土虛,則火炎為搐,宜瀉肝則風自去,利小便則熱不炎。
若概用驚風涼藥,如銀花、腦、麝、青黛、朱砂、硝石,令心寒而毒氣内伏,當出不出,已出未靥。
如先驚後痘者輕,先痘後驚者逆。
痘色粒分明,驚來即去者無害。
痘未出,因外感與内熱相搏發驚者,惺惺散、消毒飲、加減紅綿散、大青膏、紫草膏,兼服勻氣散,毒洩而心神自定,氣勻而痘瘡自出矣。
又有暑搐昏冒者,六一散;痰盛神昏不醒者,抱龍丸;或睡中手足常縮,将發驚搐者,急用導赤散利小便,或四聖散以解毒。
痘已出,虛者保元湯加芍藥最妙;熱者,五福化毒丹、瀉青丸、古牛蠶散;熱甚搐毒攻心,以緻黑陷者,從權以涼驚丸,或豬尾膏暫服可也。
抑考熱證谵語妄言屬心;搐搦驚痫屬肝;腫脹便秘屬脾;喘渴咳嗽屬肺,盡皆四髒所發。
虛證可以類推。
遍身作痛毒外行, 痛乃痘之善證,或遍身痛,或隻幾顆痛,有外邪所搏者,初見紅點時,宜參蘇飲加木香;輕者,消毒飲,或升麻葛根湯倍芍藥;甚者,更加蟬蛻、山楂、羌活。
有痘出身痛,肉皴痘密者,勻氣散、小活血散。
惟脹貫時作痛不忌。
熱癢清内虛實表。
諸痛為實,諸癢為虛,虛實于形色上分之。
色不灰陷,便難而癢者為實。
有因風寒者,消毒飲;有因食毒及食鹽者,四君子湯加酒芩、連,或大黃微潤之。
通用單蟬蛻湯,時時服之。
癢甚者,水楊湯浴之,或用食鹽和百草霜,水濕略炒過,置火内燒煙熏之,其癢立止,虛癢亦效。
或用蜜水調滑石末塗之,且令瘡痂易落無痕。
色淡甚則倒靥,便溏而癢者為虛,宜保元湯倍加黃實表,少加芍藥活血;癢甚遍身爪破,膿血淋瀝,不能坐卧者,内托十宣散去桂,倍黃,加白芷止癢,當歸和血,木香調氣,氣行血運,其癢自止,或小活血散合四君子湯,加黃、枳殼。
有毒氣陷内癢塌者,木香散加丁香攻裡,官桂實表以救之。
凡手足常搖動者,将發癢也。
虛證腹脹身必涼, 痘已出虛脹有二:有因内傷生冷、涼藥,與内熱毒相拒,不得發越,故令腹脹,宜蘿蔔子、紫蘇梗、陳皮各一錢,幹姜、甘草各五分,水煎服。
食減者,加白術;甚者,發寒肢厥,瘡白無血色,多緻不救,急用木香散,溫中逐冷,甚則異功散。
有毒氣陷伏作脹者,宜溫中解毒,人齒散、小活血散。
惟腹脹目閉口臭者死。
吐瀉痘出最難當; 初起吐瀉無妨,痘出脾胃冷者,胃愛散。
因外感者,寒月,理中湯、五積散、異功散;暑月,六和湯、胃苓湯。
因内傷者,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理中湯去參,加濃樸;宿食重者,感應丸。
痘出後極忌洩瀉,起脹尤忌。
有瀉皆屬虛冷,急用保元湯加桂、芍,或木香散。
洩滑者,用肉豆蔻一個,乳香一豆大,為末,米飲下,或固腸丸。
因洩頂陷者,内托十宣散、四聖散加減。
如吐瀉喘渴,蛔蟲已出,目直便流,利腸垢者死。
自汗氣弱難收靥,濕熱熏蒸神術方; 痘出後,切忌汗多,以緻氣虛必難作漿收靥,急用保元湯止之。
如初起濕熱熏蒸者,用白術二錢,黃連一錢,浮小麥煎服;若傷風自汗,量用桂枝、防風可也。
惟身寒,汗綴如珠,神昏者死。
痘出寒熱内虛甚,寒戰火郁必發癢。
已出痘而寒熱者屬内虛。
七日前後獨熱者,氣血與毒俱盛之過;七日前後獨寒者,氣血損而毒火内郁,難治。
寒戰切牙,足膝冷如冰,尻、耳反熱,脹貫靥時極忌,乃氣血虛極,宜保元湯加桂;甚者,異功散。
變證冷秘熱吐瀉, 髒腑熱則便秘,脾胃冷則吐瀉,常也。
有嘔吐不食,面青瘦者為冷秘;久不大便,而無裡急後重者為虛秘,俱宜内托十宣散。
氣虛者,四物湯、麻子仁丸。
又有能食,結澀下如粟塊者,為風秘;胸脅腰腹引痛者,為氣秘。
熱毒攻胃吐瀉,手掌心并腋下熱而有汗,臉赤渴欲飲乳,乳滿胸膈不化則吐,吐了又渴,急欲飲乳,是熱吐也;小便赤澀而渴者,熱瀉也,俱宜五苓散、竹葉石膏湯加陳皮。
痰壅吐食者,二陳湯;濕熱吐者,葛根竹茹湯加黃連;濕熱瀉下臭穢者,解毒湯加白術。
大吐身熱腹滿,二便赤澀,面赤喘悶者,當利小便,四苓湯、導赤散,不瘥者,宣風散下之。
熱甚四肢仍發厥; 凡痘證身寒不治。
但其間有患熱證,而忽發厥肢冷者,猶傷寒伏熱深而厥亦深也,宜随證用清内解毒藥,毒出而身體自溫矣。
如痘未出,豬尾膏最妙。
大便不通小便血,遍身肌肉盡破裂。
初熱誤用熱藥,報痘又以胡荽、葡萄、人齒服之,虛者猶宜,實者令毒攻髒腑肢絡,灌注耳、目、口、鼻、咽喉閉塞,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為癰瘡肌膚破裂,皆陽盛無陰也。
宜豬尾膏、犀角地黃湯、解毒湯、三黃丸。
服後瘡出紅活者吉,倒靥者死。
暑月痘爛生蛆,乃熱毒盛也,内服清熱之藥,外以帶以柳枝鋪地卧之,或水楊湯沃之亦好。
痘變倒靥與陷伏, 痘色初出淡紅變白,白變黃者吉;初出鮮紅變紫,紫變黑者逆。
痘形陷伏倒靥,自其内傷氣虛,而不能起發而言,謂之陷伏。
宜溫中托裡,令脾胃暖而榮衛通也,甚至硫、附亦可暫服。
自其外感及穢污而言,謂之倒靥。
外感宜溫散寒邪,而榮衛複行;犯穢,宜熏解之。
凡當出不出,當脹不脹,當貫不貫,當靥不靥,俱以照原為氣血旺,退減均謂之倒靥陷伏。
惟有黑陷當詳究; 黑,乃北方寒水之色,然火熱反兼水化,色亦能黑,故變黑當究寒熱。
寒證變黑者,因風寒歸腎,宜溫散;因為虛毒陷,宜溫補。
熱證有毒盛火炎,宜涼心清解;有髒燥無陰,宜潤血化痰。
噫!痘變不過陷伏、倒靥、黑陷、斑爛四者,黑陷最危,可不究諸? 初出黑色狀如蚊,秘躁皆因瘀血蓄。
初出狀如蚊咬色黑者,因毒氣暴出,瘀熱搏之,故血凝不行,遂成黑陷。
大小便閉,腹脹喘急,煩躁,宜山栀仁湯、人齒散、加味四聖散、單蟬蛻湯加紫草;出不快者,宣毒膏、豬尾膏。
出不能快如炭焦,表分大熱還宜透; 表熱如炭,焦黑陷伏,見熱證者,透肌散加紅花、地骨皮,或單犀角磨水服之,或獨聖散、小活血散。
腹痛者,單蟬蛻湯。
幹枯倒陷甚者,單麻黃五錢,用蜜水拌炒,水煎去沫再煎,乘熱服之,其痘複起。
青幹紫黑身熱微,便秘急下去陳垢; 痘出不快,已出者青幹紫黑,身不大熱,大小便閉,是熱滞于内,毒氣無由發洩,宜宣風散;氣怯者,木香槟榔丸,俱令先下黑糞,次下褐糞,後以四君子湯,加濃樸、木香、陳米和胃,良久糞黃,瘡自出透。
若表大熱者,不可大下。
如青幹紫黑、睡昏、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二便閉者危。
入裡熱極身紫黃,喜瀉膿痂惡毒臭。
毒氣入裡,心神昏悶,或出不快,或難結痂,乃毒火燥盛,以緻黑陷者,豬尾膏,涼心通竅則氣和神疏,而痂自結矣。
痘出黑陷,反當結痂不結痂,便閉腹脹身黃,紫腫變黑,濕熱最重者,急以單大戟丸,利去膀胱邪水,猶傷寒木賊土敗,急下之,可保五死一生。
如所下水谷不消,身冷戰振多汗,尻、耳熱者,為水溢土崩,必死;若下後身熱氣溫飲水,尻、耳冷,或瀉膿血,瘡痂者,為毒氣盡去,胃氣猶強。
瀉後仍宜四君子湯,加濃樸、木香溫脾為妙。
髒燥至極已亡陰,痰盛發驚狂叫吼; 毒郁髒燥,無陰以守,狂叫喘呼,痰盛欲發驚風者,四齒散加蟬蛻,古牛蠶散以解毒;遂成黑陷者,犀角地黃湯以養陰,抱龍丸以降痰。
若發驚狂谵語者,砂辰六一散,用紫草、燈心煎湯,磨犀角、玳瑁汁調服,或護心散。
蓋涼血則不緻紅紫,解毒則免黑陷。
失治,不日聲啞而死。
果系虛寒二便清,脾腎兼補加诃蔻; 痘出裡虛,心煩惡熱,以緻黑陷者,八物湯去地黃,恐滞血;去芍藥,恐伐胃;加木香和脾胃,大補氣血。
蓋脾胃暢而不緻内陷,氣血盛而不緻癢塌。
寒冷多因乳母忍饑受冷,以緻芽兒寒冷歸腎,痘變黑陷。
寒月,木香散、異功散發之;天溫時;内托十宣散,去桂、木香,加紫草、蟬蛻。
帶紫為熱帶白虛,黑如烏羽猶可救; 帶紫者為血熱,四物湯加芩、連、紅花;帶白者為氣虛,保元湯去甘草,加紫草。
通用靈砂三五粒,磨酒服,能起黑陷。
凡痘變黑如烏羽光潤,不發寒而尻、耳冷者,為血活可救,紫草飲合小活血散。
外黑裡白赤者輕, 凡痘外黑裡白者輕,外黑裡赤者微重,外白裡黑者太重,瘡頂陷黑,中有眼如針孔紫黑者死。
輕甚一個大黑痘。
頭面上忽生三五個,或隻一個高碩紫黑,俨似疔痘者,名曰飛痘。
有此痘出最輕,或隻此一痘,再不出痘。
是知黑痘生死輕重迥殊,可不詳辨深究之乎! 遍身斑爛膿不幹, 痘當發散不發散,則毒氣閉塞,胸滿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強發散,則痘毒出盛,表虛難靥,以緻肌肉如爛,故曰爛斑,治宜調脾進食,令大便不秘不利,養榮衛以生肌解毒,則無目赤咽痛、口瘡、吐衄等證。
如大便不通,膿水不幹者,牛黃丹;斑爛膿汁不幹作痛者,敗草散,或幹黃土為末;幹糁。
輕者,用豬膽汁調芒硝末敷之,勿令動着,直候瘡痂自落。
瘡爛成片,欲不成瘢痕者,用幹牛糞火過,取白心入乳香為末藉之,甚者,麥麸襯卧;暑月熱盛,當藉之以芭蕉葉。
有因過汗内虛髒腑,自利斑爛,或因飲水多者,俱保元湯加防風、白芷,外敷敗草散。
敗草散:用蓋屋及牆背上遠年腐草,洗淨,焙或曬幹為末,帛裹撲之。
甚者,鋪床席,令兒卧之,甚妙。
此草經霜露久,善解痘毒。
作痛有如刀刻镂; 穢污觸犯而然,治見穢污。
要知痘變頂不變,陽存生意必然複。
報痘自頂上陽位起,且稠者固兇,如痘遍身變壞,獨頂額上不變則吉。
貫膿時變成水無膿,皮薄如紙,遍身擦之即破,惟額上不破者可治。
若陽位與心胸先破者死速。
收靥時,敗證悉見,惟額上、太陽、方廣、頂上未靥如舊者可生。
疔痘頭面胸背危,四肢點破毒可洩; 起脹時,有痘長大而紫黑者,名曰疔痘。
疔者,釘也,把住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