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門(果)

關燈
謂之柿霜。

    紅柿,解酒毒,止口渴,除胃熱。

    與蟹同食令腹痛大瀉。

    蒸熱與小兒食,治秋痢。

    柿蒂,澀。

    主呃逆嘔哕,單煮服之。

    一雲,凡使,須極小柿蒂,故謂之丁香柿蒂。

    柿實皮,甘。

    補脾濃胃澀腸,和米粉蒸糕,與小兒食之妙。

     柿幹 柿幹性平潤肺心,化痰止咳又止血,耳聾鼻塞氣可通,建胃濃腸止痢洩,火幹稍緩性亦同,服藥欲吐者堪齧。

     日幹者性平,療肺痿心熱,化痰止咳,止吐血,潤喉聲。

    丹溪雲:屬金而有土,為陰,有收之義。

    止血治嗽可為助也。

    耳聾鼻塞者,幹柿三枚和粳米、豆豉煮粥食之,即通其氣。

    又健脾濃胃,消瘀澀中,治腸不足,止瀉止痢,殺腹中蟲,多食去面,及金瘡火瘡生肌止痛。

    單方:幹柿二斤,用蜜半斤,酥一斤煎之,每日食三五枚,療男婦脾虛肚薄,食不消化。

    又産後咳逆氣亂,水煮熱呷之。

    火幹者性暖,功用大同。

    服藥口苦欲吐者,食少許立止。

    一種柿色青,性冷甚于柿。

    味甘,無毒。

    主壓石藥發熱,利水解酒熱,去胃熱,止渴潤心肺,除腹髒冷熱。

    久食寒中,不入藥用,惟油堪作漆。

     橙皮 橙皮味辛甘且芳,能消惡氣滿胃腸,醒酒化食祛風氣,瓤主惡心去汁良。

     橙大于橘而香,皮濃而皺,氣平無毒。

    散腸胃惡氣,醒酒消食,去胃中浮風氣,療瘿氣,殺魚蟲毒發,虛熱瘰。

    瓤,味酸,多食傷肝氣。

    又洗去酸汁細切,和鹽蜜煎成膏食之,治惡心,胃中浮風。

     橘肉 橘肉甘者能潤肺,酸者聚痰不足貴,諸柑醒酒渴最佳,髒虛寒人莫貪味。

     橘肉甘者,潤肺止渴,開胃寬胸,畏冷者或煨或蒸食之。

    柑有密陀柑、木柑、黃柑、乳柑、石柑、沙柑、朱橘、乳橘、山橘、金橘之類,大同小異。

    味皆甘酸而寒。

    解熱止渴,潤燥生津,多食戀膈生痰,滞肺傷脾,冷中作洩,病者忌之。

     櫻桃 櫻桃甘溫百果先,益脾悅志顔色鮮,止痢澀精扶陽氣,多食發熱吐風涎。

     以其形肖桃,故曰櫻桃。

    三四月初間最先百果而熟,得正陽之氣。

    無毒。

    主調中益氣,悅神美志,令人好顔色,止水谷痢、洩精,回陽氣。

    丹溪雲:屬火而有土。

    性大熱而發濕,多食發虛熱吐痰。

    舊有熱病、嗽喘及喑風人忌之。

    葉搗敷蛇毒;絞汁服,防蛇毒内攻。

    東行根,殺寸白、蛔蟲。

     楊梅幹 楊梅幹酸溫微毒,善止酒嘔消宿食,化痰和髒滌胃腸,刀斧傷時無痕迹。

     生者酸甚,聚痰發熱,損齒及筋。

    幹作屑,臨飲酒時服方寸匕,止吐酒,消宿食,化痰,和五髒,蕩滌腸胃煩愦惡氣;燒灰服能斷下痢。

    根皮煎湯,洗惡瘡疥癬,忌生蔥。

    魯班方:治一切刀斧傷損瘡不合者,用鹽楊梅不拘數,連核杵如泥,捏成餅子,收竹筒中,遇損破即填補之。

    止血生肌,無瘢痕,絕神。

     李子 李子苦甘治肝病,骨間勞熱須臾淨,核仁消瘀通小腸,根皮止痢奔豚定。

     無毒。

    肝病宜食。

    去骨節間勞熱,除痼熱,調中。

    久食令人虛熱,臨水食發痰瘧。

    又不可與白蜜、雀肉同食。

    核仁,苦,平,無毒。

    主僵仆跻,瘀血骨痛内傷,利小腸,下水氣,除腫滿及女子小腹脹滿。

    入藥泡去皮尖。

    根白皮,大寒。

    主消渴,止心煩逆氣,奔豚腳氣,熱毒煩躁,女子卒赤白下,男子赤白痢。

    去粗皮,炙黃色,水煮服之。

    花,平。

    主小兒壯熱痼疾,驚痫,作湯浴之。

     榛子 榛子味甘無毒平,益人氣力健人行,若令多食難饑餓,濃胃寬腸四體輕。

     榛,盛也:一雲,從秦,生于秦地也。

    主益氣力,寬腸胃,調中開胃,令人不饑健行,軍行食之以當糧。

     榧實 榧實甘平進飲食,能通榮衛助筋力,五痔三蟲是主方,啖多引火傷肺極。

     榧,文木也。

    《爾雅翼》雲:有美實而材光文彩如柏,斐然成章也。

    無毒。

    主消谷,令人能食,行榮衛,助筋骨,明目輕身。

    五痔人常如果食之,愈。

    東坡詩雲:驅除三彭蟲,已我心腹疾。

    治寸白蟲,日食七顆,七日滿,其蟲皆化為水。

    兼治蠱毒鬼疰。

    丹溪雲:屬土與金而有火,多啖引火入肺,大腸受傷作洩。

     銀杏 俗名白果。

    味甘,寒,有毒。

    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多食昏神殺人。

     柰子 味苦,寒,無毒。

    補中焦諸不足,和脾益心,治飽食多肺壅氣脹,病患忌多食。

     林檎 樹似柰,實比柰差圓。

    六七月熟。

    亦有甘酸二種,甘者早熟而味肥美,酸者差晚,須熟爛乃堪啖。

     氣溫,無毒。

    主消渴,下氣,消痰,止痢,洩精,霍亂肚痛。

    多食發熱,澀氣,好睡,發冷痰,生瘡疖,脈閉不行。

     茨菰 葉似箭镞,根黃似芋而小,煮熟可啖,本草名烏芋。

    味苦、甘,微寒,無毒。

    主消渴,胸痹,胃熱,溫中益氣,消黃膽風毒,開胃下食,明耳目。

    不可多食。

     臍 苗似龍須,草青色,根黑如指大,皮濃有毛,味甘,可生啖。

    下石淋,服丹石人相宜,以其能解毒也。

    若作粉食之,濃腸胃,令人不饑。

    但此二物,皆非美味,多食發百病,生瘡疖,小兒食之臍下痛,孕婦食之動胎。

    得生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