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門(果)

關燈
桃、杏、枇杷、梅子、松子、木瓜、山楂、胡椒、川椒、食茱萸,以上俱見前卷。

     茶茗 茶茗苦消痰熱渴,爽神頭目自能清,消積止瀉利小便,更療腰痛卒心疼。

     早采為茶,晚采為茗。

    微寒,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主去痰熱煩渴,清頭目,悅神醒神,令人少睡,下氣消食,止瀉及赤白痢,利大小便;兼治氣壅腰疼,轉動不得,心痛不可忍,并濃煎熱服,冷則聚痰。

    《液》雲:陰證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與治伏陽大意相似。

    諸爛瘡及湯火瘡,細嚼敷之,或為末,香油調搽。

    瘰已破者,用細茶、蜈蚣等分,炙令香熟,為末,先煎甘草湯洗,後以此末敷之。

    目熱、赤澀痛,嚼爛貼目兩角,其痛即止。

    久食損人,去人脂令人瘦。

    《茶序》雲:釋滞消壅,一日之利暫佳;瘠氣侵精,終身之累斯大。

    又解炙炒毒甚妙。

     大棗 大棗甘溫和胃脾,腸癖氣故能醫,潤心肺令神液足,助十二經百藥宜,生棗甘辛動濕熱,令人脹洩瘦人肌。

     無毒。

    降也,陽也。

    養脾平胃,安中,補中益氣。

    治四肢重及腸下痢,腸胃間癖氣,一切心腹邪氣,更療心懸大驚煩悶。

    壯神潤肺,止嗽,補津液,補氣。

    珍雲:味甘,補經不足以緩陰血,血緩則脈生,故能助十二經脈,補五髒,通九竅,和百藥,殺烏頭毒,不但心、肺、脾三經劑也。

    惟心下痞,中滿嘔吐,有齒病者忌之。

    又不宜合生蔥食,多食動風,脾反受病,屬土而有火故也。

    入藥用紅棗,蒸去皮核。

    生棗動濕熱,多食令人氣滿脹,多寒熱注洩,羸瘦者勿食。

    葉溫,覆麻黃能令出汗,散服使人瘦,久即嘔吐,搗爛揩熱痱瘡,煎湯浴小兒壯熱。

    三年陳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氣,惡氣,疰忤,小兒患秋痢。

    與蟲棗食之良。

     胡桃 胡桃甘溫滋肺腎,潤肌黑發解腰病,通經活血治撲傷,多食動風痰火盛。

     出羌胡。

    生時外有青皮,形如桃也。

    無毒。

    滋肺止嗽,潤肌。

    治酒鼻赤,和橘核研酒服之。

    補腎,治腰痛,黑發,通經絡,活血脈,療壓打損傷,搗爛和酒頓服便瘥。

    多食動風,利小便,能脫人眉,生痰傷肺,助右腎相火。

    丹溪雲:屬土而有火,性熱也。

    單方:治瘰,取肉燒存性,和松脂研敷。

    湯泡去肉上薄皮,研去油用。

    夏至後不堪食。

     荔枝肉 荔枝肉散無形滞,治背勞悶消瘤贅,止心煩躁更清頭,健力生津通神智,核可燒灰調酒餐,專主心疼并疝氣。

     結實時枝柔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利取其枝,故名。

    又雲其實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離枝之名本此。

    味甘,平,無毒。

    屬陽。

    主散無形質之滞氣,故治背膊勞悶,瘿贅赤腫者亦用之。

     更止心躁煩渴頭重,健氣生津,通神益智,和悅顔色。

    多食亦能發虛熱熱瘡,亦以其屬陽而近火故也,飲蜜漿一杯即解。

    核,慢火燒存性,為末,溫酒調服,治心痛及小腸疝氣。

     龍眼 龍眼味甘平無毒,歸脾甯心益神智,五髒虛邪從此安,除蠱殺蟲核止涕。

     形如龍之眼也。

    味甘。

    歸脾而能益智甯心,去五髒邪氣、厭食,除蠱毒,去三蟲,久服聰明通神。

    核燒煙熏鼻,治流涕不止。

     栗 栗味鹹溫濃胃腸,耐肌益氣火煨良,生幹補腎堅腰腳,嚼能除箭刺瘡,栗楔專醫筋骨痛,鈎栗令人體健康。

     栗,立也。

    本草雲:人有腳弱,啖栗數升,遂能行立。

    此補腎之義也。

    無毒。

    主益氣濃腸胃,令人耐饑。

     凡食栗,于灰火中煨令汗出食之。

    下氣補益,熱則壅氣,生則發氣。

    若袋盛懸風幹食之,補腎氣,治腰腳無力,破冷癖。

    又生嚼惡刺,出箭頭及斷筋骨碎,瘀血腫痛,瘰腫毒,小兒疳瘡,熊虎爪傷,馬汗毒瘡,皆效。

    孫真人雲:味鹹,腎病宜食,惟小兒不可多食。

    生者難化,熟者滞氣,隔食生蟲,往往緻病。

    又患風水氣人不宜食者,味鹹故也。

    殼,煮汁飲之,止反胃,消渴,瀉血,療火丹毒腫。

    栗楔,凡栗一球三顆,其中心一枚,乃楔也。

    治腎虛腰腳無力,筋骨風痛。

    鈎栗,味甘,平。

    主不饑,濃腸胃,令人肥健。

    苦槠,味苦澀。

    止洩痢口渴,破惡血,食之不饑,令健行。

    其木皮、葉煮汁,與産婦飲之止血。

     橄榄 橄榄甘溫微澀酸,消酒食療毒魚肝,開胃止瀉又止渴,核仁研爛敷唇幹。

     無毒。

    醉飽者宜之。

    能開胃下氣,消酒止渴止瀉,解諸毒,療鲐魚毒。

    人誤食其肝迷悶者,煮汁飲之。

     魚硬者,嚼鹽榄含津咽之,立下。

    昔有舟人用榄木作漿,魚逐之則死,是以知榄能解諸魚毒也。

    蜜藏之味佳,多食能緻上壅。

    核中仁,研敷唇吻燥痛。

     葡萄 葡萄味甘平滲下,利便通淋水氣化,更治筋骨濕痹疼,釀酒調中味不亞,根止嘔哕達小腸,能安胎氣沖心罅。

     無毒。

    丹溪雲:屬土而有水木火,東南人食之多病煩熱眼暗,西北人禀氣濃,服之健力耐寒,蓋性能下走滲道也。

    故經雲:通小便,治淋澀,逐腸間水氣,主筋骨間濕痹。

    兼治痘疹不出,研和酒飲之。

    酒,甘溫,收其子汁釀之自成。

    除濕調中,利小便,多飲亦動痰火。

    魏文帝雲: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