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門(蔬)

關燈
血,勿與小兒食,不能克化。

    石耳,甘,寒,無毒。

    清心養胃,止血。

    蘑菇,甘,平,無毒。

    河南産者佳。

     可食,無甚益損。

     芋 園圃莳者佳。

    味辛,平,有毒。

    主寬腸胃,充肌膚,滑口,令人肥曰,産後煮食破宿血,去死肌。

    汁,止血、渴,和魚煮甚下氣,調中補虛,治煩止渴。

    多食動宿冷,滞氣困脾,虛勞無力。

    煮汁浴身上浮風,及洗膩衣白如玉。

    葉,冷,無毒。

    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

    又鹽搗敷蛇蟲咬,箭毒并癰瘡腫毒止痛。

     梗,擦蜂螫甚效。

    野芋,生溪澗,非人所種,根葉相似。

    有大毒。

    入口殺人,飲地漿、糞汁解之。

    其根醋摩敷蟲瘡疥癬。

     蕨 葉似老蕨,根如紫草。

    粉,味甘,寒,滑。

    土之津也,最難克化。

    脾土盛者服之,則脾氣愈盛。

    五髒有補,解暴熱,利水道。

    胃弱者服之,氣壅經絡筋骨間,冷中腹脹,令人腳弱不能行,消陽事,眼暗鼻塞,發落多睡。

    其嫩莖山間人作菇食之。

    昔有獵土折食一枝,心中淡淡成疾,後吐一小蛇,漸幹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

     薇,生水傍,葉似萍。

    味甘,寒,無毒。

    久食不饑,調中潤大小腸,利水道,下浮腫。

     甜瓜 甘,寒,有毒。

    多食令人陰下濕癢,生瘡,動宿冷病,發虛熱破腹,腳手無力;少食除煩止渴,利小便,通三焦間壅塞氣,兼主口鼻瘡。

    《衍義》雲:貧士暑月多食避暑,至深秋作痢難治,為其損陽氣故也。

    葉,治人無發,搗汁塗之即生。

    子,止女子月經太過。

    去油,為末,水調服之。

    野甜瓜,又名馬剝兒。

    味酸,似家甜瓜,治噎膈有功。

     胡瓜 亦呼為黃瓜。

    味甘,寒,有毒。

    冷中不益,治熱水腫,敷蛇傷。

    多食動寒熱疰瘧、腳氣百病,發瘡疥,損陰血,天行後尤不可食。

    小兒食之,滑中生疳蟲。

    不與醋同食,宜姜、蒜佐之。

    葉,苦平,小毒。

    主小兒閃癖,一歲服一葉,生搗汁得吐下瘥。

    其根搗敷狐刺毒。

     西瓜 甘,寒,無毒。

    消暑熱,解煩渴,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病熱口瘡者食之立愈。

     絲瓜 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并乳疽疔瘡等病,隻用老苦絲瓜連皮、筋、子全者,燒存性為末,才生此等疾起,便用末三錢,白蜜調服,日二夜一,則腫消毒散,不緻内攻毒人。

     豆角菜 味甘,溫,無毒。

    開胃解暑。

    多食久食滞氣困脾。

     胡蘿蔔 味甘,辛,無毒。

    寬中下氣,散胃中宿食邪滞。

     菜 味甘,寒,無毒。

    主消渴,熱痹,熱疸,濃腸胃,安下焦,補大小腸虛氣,逐水,解百藥毒,蠱毒。

     合鲋魚為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

    久食損齒、發。

    昔張翰思鲈魚羹以下氣也。

     菠菜 性冷,微毒。

    利五髒,通腸胃熱,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

    多食冷大小腸,久食令人腳弱不能行,發腰痛。

     平,微毒。

    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髒冷氣。

    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莖燒灰淋汁洗衣白如玉。

     同蒿 平,主安心氣,養脾胃,消水飲。

    又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不可多食。

     苦菜 即小滿節後苦菜秀者是也。

    莖似苦苣而細,折之白汁出,常常點瘊子自落。

    花黃似菊,淩冬不死。

     味苦,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厭谷胃痹,腸渴熱,中疾惡瘡,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卧。

    三月三日采,陰幹。

     菜 甘,甜,大寒。

    葉似紫菊而大,花白。

    食之宜婦人。

    開胃通心膈,治天行疫疠,解風熱毒、暑毒、痢毒。

    夏月作粥最良,南人蒸食大香美。

     蕹萊 味甘,平,無毒。

    主解野葛毒,煮食之。

     苜蓿 甘,苦,平,無毒。

    北人甚重,江南不甚食之,以無味故也。

    去髒腹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治酒疸。

    多食令人吐利,少食則安。

    根名土黃,安中利五髒。

     鹿角菜 出海州海中,性大寒,無毒。

    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勞熱。

    丈夫不可久食,發痼疾,損經絡血氣,令人腳冷痹,損腰腎,少顔色。

    服丹石人食之下石力也。

    又能解面熱。

     石花菜 大寒,無毒。

    去上焦浮熱,發下部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