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門(蔬)
關燈
小
中
大
馬齒苋臨月常食,令滑胎易産。
赤苋,莖純紫,味辛,寒,無毒。
主赤痢,氣痢,射工砂虱蟲毒。
馬齒苋 馬齒苋味酸大寒,散血涼肝退翳漫,止渴利便攻赤痢,風熱癰瘡搗汁餐。
形如馬齒,兼治馬疥,故名。
無毒。
能涼肝血,治目盲白翳,退寒熱,止煩渴,破瘕,殺蟲,利大小便,治大人血痢,小兒疳痢,産後血痢。
又治諸淋,腳氣,心腹脹滿,頭面浮腫,反胃。
治三十六種風結瘡,七十二等癰腫毒。
生搗汁,服一碗,即下所積惡物細蟲,外又煎膏塗之。
此藥雖寒滑,能行血調氣,肥腸,亦美劑也。
燒灰和陳醋渣,先灸疔腫以封,即根出。
馬汗毒瘡有蟲,内服外敷。
凡使,勿用大葉者,當用葉小節間有水銀者,每幹之十斤中,得水銀八兩者佳。
然至難燥,當捶碎曬兩三日即幹。
入藥去莖節。
子,主青盲目翳。
明目,除邪氣,去寒熱。
為末,每一錢煮蔥、豉、五味粥和食之,效。
莴苣根 莴苣根寒治骨蒸,更醫二痢面黃凝,疔腫用汁莖中取,欲治蛇傷葉止疼。
苣,大也。
莖葉大而味苦,又名苦苣,即野苣也。
人家常食者為白苣。
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常植野苣以供廚馔,無毒。
根主骨蒸,赤白痢,并煮服之,更除面目及舌下黃,又折取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取汁滴癰上立潰碎。
莖葉,蛇觸之則目盲、故敷蛇咬有驗。
今人種為菜,生食之開胃強力,利五髒,調十二經脈,多食輕身少睡。
霍亂後胃氣逆煩,生搗汁飲之。
雖冷甚益人,惟同血食作痔疾。
《衍義》雲:敷疔腫甚效。
青苗陰幹,以備冬月為末,水調敷。
白苣,苦,平,補筋骨,利五髒,開胸膈壅氣,通經脈,去口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常食之。
惟患冷氣及産後食之寒中。
苦 苦無毒性亦涼,壯力能治面目黃,尿血單煎酒水服,拔疔爛蠶敷蛇傷。
強力止困,治面目黃,汁敷疔腫即出根,又敷蛇蟲咬。
蠶蛾出時切不可取拗,令蠶青爛。
蠶婦亦忌食。
野苦,五六回拗後,味甘,滑于家。
單苦菜飲,治尿血,酒與水煎服之,效。
荠 荠味甘溫能和中,疏利五髒尤涼肝,子治目痛青盲翳,根葉燒灰痢疾安。
荠,齊也,好也。
《詩》雲:其甘如荠。
葉作菹羹,味佳。
無毒。
和中,利五髒及肝氣。
凡患氣及服丹石人食之動痼疾。
又與面同食令人背悶,子,亦呼為菥子。
味甘,平。
主目痛青盲翳膜,解熱毒,補五髒不足。
四月八日收之良。
根葉燒灰為末,蜜湯下,治赤白痢極效。
根汁點暴赤眼痛。
煮荠法:取荠一二升許,淨洗,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二指大,生油一蚬殼,不用鹽醋,又不須攪動,俟羹熟取食,能引血歸肝明目,治瘡,與夜讀服熊膽之意同。
此幽人山居之祿,不可忽也。
葫蘆 葫蘆味甘平微毒,利水消浮止渴煩,瓠雖稍苦性無異,虛脹冷人切莫吞。
葫蘆,亦瓠也。
《詩》謂之壺,枯者可為壺,嫩者可為茹。
有甘有苦,苦如膽者堪渡水,不堪食與入藥。
主大水面目浮腫,下水令人吐,除煩止渴,治心熱,利小腸,潤心肺,下石淋,吐蛔蟲,療蠱毒,吐血。
又患腳氣及虛脹冷氣人不可食,惟服丹石人相宜。
花,日幹為末,敷鼠。
茄 茄味甘寒能緩火,大治風熱腰腳跛,化痰逐瘀消乳癰,發痼發瘡非相左,腸風口糜蒂燒灰,根洗凍瘡煎數朵。
茄者,連莖之名。
有數種,入藥多用黃茄。
無毒。
治大風熱痰,取黃茄不計多少,以新瓶盛貯,埋土中經年,盡化為水,取出,入苦參末為丸,食後臨卧酒下三十丸,甚效。
又治腰腳風血積冷,筋急拘攣疼痛,取茄子五十斤細切洗淨,以水五鬥煮濃去渣,再煎至一升,入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更入麝香、朱砂末,為丸梧子大,每旦及近暮,酒下三十丸,一月乃瘥,男女通用。
此膏又可敷發背乳癰惡瘡,冷如冰雪。
又治撲損肌膚青腫,用老黃茄種切片,瓦上焙為末,臨卧酒下二錢,惡血散而痛腫止,一夜消盡無痕。
本草又雲,久冷人不可多食,損人動氣,發瘡,發痼疾,不與煎膏敷瘡之說相左耶!蓋熱瘡塗之則愈,體冷服之生瘡,夏月當時食之猶可。
蒂燒灰和蜜調敷口瘡、牙痛,酒調服治腸
赤苋,莖純紫,味辛,寒,無毒。
主赤痢,氣痢,射工砂虱蟲毒。
馬齒苋 馬齒苋味酸大寒,散血涼肝退翳漫,止渴利便攻赤痢,風熱癰瘡搗汁餐。
形如馬齒,兼治馬疥,故名。
無毒。
能涼肝血,治目盲白翳,退寒熱,止煩渴,破瘕,殺蟲,利大小便,治大人血痢,小兒疳痢,産後血痢。
又治諸淋,腳氣,心腹脹滿,頭面浮腫,反胃。
治三十六種風結瘡,七十二等癰腫毒。
生搗汁,服一碗,即下所積惡物細蟲,外又煎膏塗之。
此藥雖寒滑,能行血調氣,肥腸,亦美劑也。
燒灰和陳醋渣,先灸疔腫以封,即根出。
馬汗毒瘡有蟲,内服外敷。
凡使,勿用大葉者,當用葉小節間有水銀者,每幹之十斤中,得水銀八兩者佳。
然至難燥,當捶碎曬兩三日即幹。
入藥去莖節。
子,主青盲目翳。
明目,除邪氣,去寒熱。
為末,每一錢煮蔥、豉、五味粥和食之,效。
莴苣根 莴苣根寒治骨蒸,更醫二痢面黃凝,疔腫用汁莖中取,欲治蛇傷葉止疼。
苣,大也。
莖葉大而味苦,又名苦苣,即野苣也。
人家常食者為白苣。
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常植野苣以供廚馔,無毒。
根主骨蒸,赤白痢,并煮服之,更除面目及舌下黃,又折取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取汁滴癰上立潰碎。
莖葉,蛇觸之則目盲、故敷蛇咬有驗。
今人種為菜,生食之開胃強力,利五髒,調十二經脈,多食輕身少睡。
霍亂後胃氣逆煩,生搗汁飲之。
雖冷甚益人,惟同血食作痔疾。
《衍義》雲:敷疔腫甚效。
青苗陰幹,以備冬月為末,水調敷。
白苣,苦,平,補筋骨,利五髒,開胸膈壅氣,通經脈,去口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常食之。
惟患冷氣及産後食之寒中。
苦 苦無毒性亦涼,壯力能治面目黃,尿血單煎酒水服,拔疔爛蠶敷蛇傷。
強力止困,治面目黃,汁敷疔腫即出根,又敷蛇蟲咬。
蠶蛾出時切不可取拗,令蠶青爛。
蠶婦亦忌食。
野苦,五六回拗後,味甘,滑于家。
單苦菜飲,治尿血,酒與水煎服之,效。
荠 荠味甘溫能和中,疏利五髒尤涼肝,子治目痛青盲翳,根葉燒灰痢疾安。
荠,齊也,好也。
《詩》雲:其甘如荠。
葉作菹羹,味佳。
無毒。
和中,利五髒及肝氣。
凡患氣及服丹石人食之動痼疾。
又與面同食令人背悶,子,亦呼為菥子。
味甘,平。
主目痛青盲翳膜,解熱毒,補五髒不足。
四月八日收之良。
根葉燒灰為末,蜜湯下,治赤白痢極效。
根汁點暴赤眼痛。
煮荠法:取荠一二升許,淨洗,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二指大,生油一蚬殼,不用鹽醋,又不須攪動,俟羹熟取食,能引血歸肝明目,治瘡,與夜讀服熊膽之意同。
此幽人山居之祿,不可忽也。
葫蘆 葫蘆味甘平微毒,利水消浮止渴煩,瓠雖稍苦性無異,虛脹冷人切莫吞。
葫蘆,亦瓠也。
《詩》謂之壺,枯者可為壺,嫩者可為茹。
有甘有苦,苦如膽者堪渡水,不堪食與入藥。
主大水面目浮腫,下水令人吐,除煩止渴,治心熱,利小腸,潤心肺,下石淋,吐蛔蟲,療蠱毒,吐血。
又患腳氣及虛脹冷氣人不可食,惟服丹石人相宜。
花,日幹為末,敷鼠。
茄 茄味甘寒能緩火,大治風熱腰腳跛,化痰逐瘀消乳癰,發痼發瘡非相左,腸風口糜蒂燒灰,根洗凍瘡煎數朵。
茄者,連莖之名。
有數種,入藥多用黃茄。
無毒。
治大風熱痰,取黃茄不計多少,以新瓶盛貯,埋土中經年,盡化為水,取出,入苦參末為丸,食後臨卧酒下三十丸,甚效。
又治腰腳風血積冷,筋急拘攣疼痛,取茄子五十斤細切洗淨,以水五鬥煮濃去渣,再煎至一升,入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更入麝香、朱砂末,為丸梧子大,每旦及近暮,酒下三十丸,一月乃瘥,男女通用。
此膏又可敷發背乳癰惡瘡,冷如冰雪。
又治撲損肌膚青腫,用老黃茄種切片,瓦上焙為末,臨卧酒下二錢,惡血散而痛腫止,一夜消盡無痕。
本草又雲,久冷人不可多食,損人動氣,發瘡,發痼疾,不與煎膏敷瘡之說相左耶!蓋熱瘡塗之則愈,體冷服之生瘡,夏月當時食之猶可。
蒂燒灰和蜜調敷口瘡、牙痛,酒調服治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