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治門(谷)

關燈
痿,為内痔,為鼓脹,為失明,為哮喘,為勞嗽,為癫痫,為痰膈,為吐血,尤有為難名之病。

    陶隐居雲:多飲傷神損壽,不可撙節以衛生乎?諸米酒有毒,酒漿照人無影者不可飲。

    合乳汁令人氣結;合牛肉食,令腹内生蟲。

    酒後不得卧。

    凡酒忌諸甜物。

    酒毒,葛花、紅豆解之。

    酒類甚多,惟糯米面曲造者,可入藥用。

    甜糟,味鹹、溫,無毒。

    主溫中冷氣,消食殺腥,去一切菜蔬毒;藏物不敗,糅物能軟,潤皮膚,調髒腑。

    三年以下有酒,以物承之,摩風瘙,止嘔哕,禦風寒,撲損瘀血,浸洗凍瘡及敷蛇蜂叮毒。

    紅曲酒,大熱,有毒。

    發腳氣、腸風、痰喘諸疾。

    惟破血殺毒,辟山岚寒氣,療打撲傷則尤妙也。

     醋 醋斂咽瘡消癰腫,治疸散水破食,産後血暈堪熏鼻,燒酒肉毒吐如傾。

     醋,措也,能措五味以适中也。

    味酸,無毒。

    主斂咽瘡,消癰腫,治黃膽,散水氣,消食,破塊堅積。

     治婦人血氣心痛及産後血虛發暈,用炭燒紅,投入醋中,令鼻中常得醋氣為佳,酸益血故也。

    過食燒酒、菜魚肉毒成病者,即飲醋一杯吐之。

    兼治傷損金瘡,殺邪毒。

    摩雄黃塗蜂虿,取其收而不散也。

    多食損顔色,傷肌髒,損齒及筋骨,不益男子。

    有米醋、麥醋、棗醋,入藥多用米醋,谷氣全也。

    陳久者佳。

    但南方炒米為醋,最酽。

    入藥須以一分醋,二分水和之方可。

    江北造醋,用晚米一鬥為飯,青蒿三日出黃,每飯一碗,冷水二碗,燒酒曲四兩,入甕封固,一七後用柳木棍每早攪之。

    四十九日後,去渣煮熟,其醋不甚酽,初甚苦,故謂苦酒。

     醬 醬味鹹酸雖冷利,将和五髒有名義,除熱止煩解藥傷,火燒蜂虿痛掣指。

     醬,将也。

    将和五味,以安五髒,故聖人不得不食。

    以豆作陳久者良。

    無毒。

    除熱止煩滿,殺百藥、湯火灼毒,及一切蛇蟲、蜂虿、魚肉、蔬菌毒發,小兒無辜。

    又有肉醬、魚醬,皆呼為酰,不入藥用。

    榆仁醬亦辛美,殺諸蟲,利大小便,心腹惡氣,不宜多食。

    蕪荑醬,功力強于榆醬,多食落發,孕婦合雀食,令兒面黑。

     饴糖 饴糖甘溫補肺虛,止渴消痰咳自除,溫胃進食更消瘀,脹嘔濕熱休含諸。

     以糯米煮粥,候冷入麥芽,澄清者再熬如琥珀紫色。

    軟者謂之膠饴,建中湯多用之。

    其牽白凝強者謂之饴糖,不入藥用。

    諸米皆可作饴,惟糯米者佳。

    無毒,入足太陰經。

    補虛乏,潤肺止渴,消痰止嗽,斂汗;又補中氣,健脾胃,進飲食;去留血,止吐血,又打損瘀血,熬焦和酒服之,能下惡血:骨鲠喉中及誤吞錢環,服之便出。

    惟中滿及嘔吐忌之。

    丹溪雲:屬土而成于火,大發濕中之熱。

    《衍義》謂動脾風,是言其末也。

     砂糖 砂糖經煉性亦溫,心肺大腸虛熱論,助胃和中止煩渴,食過生蟲損齒根。

     此即甘蔗汁煎煉成者。

    味甘,無毒。

    潤心肺,去心肺大腸熱,助脾和中,消煩止渴。

    小兒多食生蛲蟲,消肌損齒發疳。

    丹溪雲:生胃之火,損齒之因也。

    非土制水,乃熱土生火熱也。

    又雲:甘生濕,濕生火也。

     食棗多者,齒病齲,亦此意也。

    中滿家不宜用,以甘故也。

    又與鲫魚同食成疳蟲;與葵同食生流;與筍同食,筍不消成,身重不能行也。

    乳糖,出浙中,用砂糖、牛乳相和煎,煉成塊,可作餅,黃色,又謂之撚糖,易消化。

    味甘,寒,性冷利,無毒。

    主心腹熱脹、口渴,明目,治目中熱膜。

    又和棗肉、巨勝子為丸,每食後含化一兩丸,潤肺氣,助五髒津。

     蜂蜜 蜂蜜甘平喜入脾,補中止痛痢痫奇,消煩除渴潤便燥,目赤口齒諸瘡宜。

     有木中作者,有土中作者,有石上作者,有人家養者,其蜜一也。

    但土蜜味堿;家養者取之數,而氣味不足;山蜜多石中、古木中,經一二年得者,氣味純濃。

    《衍義》雲:蠟取新,蜜取陳也。

    新收者稀黃,經久則白而砂。

    無毒。

    甘苦入脾,故能養脾氣,補中諸不足,止腹痛,治腸、赤白痢,諸驚痫,除心煩悶不能飲食,潤肺燥、消渴、便難及肛門腫塞。

    又治目生珠管、膚翳、赤腫,口舌生瘡,牙齒疳。

    火燒、湯泡、熱油燒,丹毒,陰頭生瘡,諸惡瘡癞,俱外敷之。

     兼和百藥,解諸毒,安五髒,久服強志不老。

    惟中寒有濕者禁用。

    孫真人雲:七月勿食生蜜,令暴下發霍亂,多食亦生諸風。

    凡煉蜜必須用火熬開,以紙覆經宿,紙上去蠟盡,再熬變色,大約一斤隻得十二兩為佳,不可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