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門

關燈
、丹石毒。

    小兒吞錢,煮汁飲之,立出。

    葉為百菜主,其心傷人,小兒發斑惡腫,絞汁飲之。

    性冷利,不可多食。

    又霜葵多食吐水,動五飲。

    四季食生葵令飲食不消,發宿疾,動風氣,天行病後食之喪明。

    合鯉魚食害人,又無蒜勿食。

    黃芩為使。

     蜀葵 蜀葵甘寒鈍人性,解熱利便根莖勝,葉消熱痢制石丹,子除水腫風疥病,花有五色能潤燥,赤白帶下偏相應。

     種出巴蜀,似葵,花有五色,如槿花。

    無毒。

    陰中陽也。

    久食鈍人性靈。

    根莖,主客熱,利小便,散膿血惡汁。

    葉,主熱毒下痢及丹石發熱結,煮食或搗汁服之。

    又燒灰敷金瘡,搗爛敷火瘡。

    子,主水腫淋澀,催生落胎,治一切瘡疥瘢疵土靥,小兒風疹。

    花,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氣燥;赤治赤帶,白治白帶,空心酒下。

    又白者治瘧,并陰幹用。

     黃蜀葵花 黃蜀葵花治便淋,用子催生待産臨,瘡家要藥惟敷傅,能消膿水久侵淫。

     近道處處有之。

    另是一種,非蜀葵中黃者,葉尖狹,多刻缺,夏末開花淡黃色,葉心下有紫檀色,六七月采。

    陰幹或日幹。

    治小便淋。

    難産催生,取子四十九粒,焙為末,溫水下;根煮濃汁冷服亦好。

    《衍義》雲:瘡家要藥。

    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

    又有一種龍葵,苦寒,無毒。

    北人謂之苦葵,葉圓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其子療疔腫,其根為末,入麝少許,敷發背癰疽甚瘥。

     蘇木 蘇木甘鹹平去瘀,風噤血癖氣凝聚,通經産後是靈丹,瘡損下痢與嘔吐。

     出蘇方國,故名,即今用染色者。

    無毒。

    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去瘀血和新血之劑。

    主男婦中風口噤不語,虛勞,血癖,氣滞,婦人氣血心腹痛,月候不調或經閉不通。

    産後惡露沖心,腹中絞痛,脹悶欲死及蓐勞,失音,血噤,血暈。

    消腫毒,排膿止痛,一切金瘡撲損并用。

    故東垣曰:除産後敗血,有此立驗;破瘡瘍死血,非此無功。

    兼治赤白痢後重急痛,霍亂嘔逆及常嘔吐。

    并用水煎破血,酒煮去風,佐以防風為妙。

    去皮節細锉,和梅枝蒸半日,陰幹用。

     紅藍花 紅藍花辛溫散血,胎死産暈口噤結,兼治諸風及痹喉,少用補血東垣訣,若作胭脂功又奇,小兒耳不可缺。

     色紅,葉如藍,即今染紅及作胭脂者,俗名紅花。

    無毒。

    陰中陽也。

    《衍義》雲:辛溫則血調和,故少用則能入心養血;過于辛溫則血走散,故多用則能破血。

    治胎死腹中及産後血暈口噤,腹内惡血不盡絞痛,經閉腹内血氣刺痛,并酒煮服,兼治三十六種風及産後中風,血熱煩渴,喉痹壅塞不通,一切腫毒及蠱毒下血,生絞汁或煎服之。

    東垣謂:補血虛者,佐補血藥而少用也。

    搓碎用。

    苗生搗碎,敷遊腫。

    子吞數粒主天行痘子不出。

    胭脂點小兒耳,滴耳中。

     以上滋血潤燥藥。

     茜根 茜根苦寒清心肺,逐瘀止血及崩帶,退黃治痹排膿瘡,中蠱作吐稱為最。

     茜,鮮也,可以染绛,西地最多。

    無毒。

    陰中微陽。

    主六極損傷,心肺停瘀,吐血、衄血、下血、尿血,崩中帶下。

    月經不止,産後血暈。

     又治黃膽、風寒濕痹,排膿,治瘡疖痔、折撲損瘀血,皆驗。

    中蠱吐如爛肝者,稱為最要。

    兼補中及膀胱不足,止遺洩亦美藥也。

    銅刀锉炒,勿犯鐵、鉛,畏鼠姑。

     茅根 茅根無毒性甘平,逐瘀止血治淋難,消除客熱醫煩渴,灸瘡血出用花安,針罨刀箭穿瘡孔,爛茅止血敷瘡斑。

     茅,冒也,毛也。

    冒然而生,為地之毛也。

    處處有之,春生苗,布地如針,夏開白花,六月采其根,潔白甘美,至秋則枯。

    主除瘀血,血閉寒熱,止諸血吐衄及婦人崩中漏下、月經不勻。

    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通血脈。

    勞傷中氣虛羸者,亦可服之。

    花,性溫,治吐血、衄血,及灸瘡出血不止。

    茅針,一名茅筍。

    性涼,可啖,甚益小兒。

    通小腸,止鼻衄及暴下血、溺血,罨刀箭金瘡,止血止痛。

    凡癰毒軟疖未潰不作頭膿,酒煮服之,一針一孔,二針二孔。

    爛茅,即茅屋上四角經霜久者。

    性平。

    止吐衄,酒煮服之。

    斑瘡蠶咬,和醬汁研敷。

    茅屋滴溜水,解雲母毒。

     薊根 薊根小大甘平論,破血還以養血元,大者能兼補下氣,治帶安胎消腫,小者專主九竅血,隻寬胸隔退熱煩。

     出北地薊門者勝。

    薊,冀也。

    熱則冀涼,冷則冀和,弱則冀強,亂則冀治。

    大薊,大有所冀也;小薊,小有所冀也。

    二薊無毒。

    俱治吐嘔衄血、暴下血、血崩及九竅出血,金瘡流血不止,乃破瘀血,止新血之劑。

    故經雲:養精保血。

    大薊,治血之外兼能補養下氣,治女子赤白沃帶、胎動下血,療癰惡瘡。

    古有陰冷囊腫、疼痛欲死、不眠,煮汁服之立瘥。

    葉,治腸癰腹髒瘀血、血暈、撲損,生擂酒并小便任服。

    小薊,力微,治血之外隻能開胃,寬胸膈,退熱煩及衄、鼻塞不能而已。

    大薊,高三四尺,葉皺;小薊,高一尺許,葉不皺為異,亦可為蔬。

    四月采苗,九月采根,洗淨陰幹,微焙,亦可生搗汁服。

     卷柏 卷柏無毒辛甘平,止血用炙破血生,血閉瘕淋陰内痛,咳逆風痿脫肛甯。

     生石上,處處有之。

    卷屈如雞足,青黃色,葉似柏。

    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主婦人經閉無子,瘕,淋結,陰中寒熱痛。

    兼治咳逆、頭中風眩、痿厥、脫肛、屍疰、五髒邪氣,強陰益精,和顔色。

    七月采,去近石沙土處,陰幹用之。

     茺蔚子 茺蔚子味甘辛溫,行血養血解心煩,逐水去風止損痛,女藥稱仙号返魂,莖可洗瘡花治帶,葉敷諸瘡可無痕。

     茺,充實也;蔚,盛貌。

    無毒。

    善行瘀血,養新血。

    治血逆心煩,益心力,逐水氣浮腫,去風熱瘡毒。

     治折傷内損有瘀,天陰則痛。

    兼能明目養精,除大熱頭痛。

    一名益母者,善救胎前因熱病子死腹中,難産,産後血脹血暈,産前諸疾,求嗣調經,無所不效,故曰婦人仙藥。

    單用煎膏,号曰返魂丹,詳七卷。

    莖,煎湯,洗瘾疹瘙癢;若初生小兒浴之,不生瘡疥。

    花,治婦人赤白帶下,每末二錢,空心溫湯下。

    葉,治小兒疳痢垂死、大人痔瘡,煮粥或取汁飲之。

    疔腫、乳痛、丹毒、諸惡瘡疖、蛇毒,已破未破,搗汁内服、外敷。

     面上風刺。

    為末,用面湯調,燒灰塗之。

    亦制硫黃。

    子、苗,入洗面藥,令光澤。

    小兒耳,取汁滴之。

    治馬咬,和醋炒為末封之。

    初春亦可取作菜食。

    治病,花、莖、子、葉同功。

     劉寄奴 劉寄奴溫苦味真,消瘀血治産餘屯,通經寬脹愈腹痛,湯火金瘡效若神。

     無毒。

    主破瘀血。

    治産後餘疾下血,止痛極效,更通婦人經脈,結,下氣,消水脹,止水洩,心腹疼痛。

    又治湯火瘡至妙,先用糯米飲刷患處,後用此為末糁之,不痛無痕。

    凡湯着處,先用鹽末摻之,護肉不爛,然後敷藥。

    所以名劉寄奴,宋高祖裕之小名也。

    俗用此止金瘡出血如神,但多服令人利。

    生江南,苗、莖似艾蒿,有四棱,高二三尺;葉青似柳,四月開小黃花,七月結實,似黍而細,一莖上有數穗互生;根紫大,七月采。

    苗、花、子通用。

    雷公雲:去莖、葉,隻用實。

    以布拭去上薄殼皮,酒拌蒸,日幹用。

     馬鞭草 馬鞭草涼味苦辛,活血行血利女人,通經破癖消膨脹,男子陰囊腫可伸。

     苗類益母而莖圓,抽穗如馬鞭梢,故名。

    無毒。

    活血行血,治婦人月經不通、氣血腹脹、月候不勻,破惡血瘕痞塊、肋脹欲死,并煎膏酒下。

    男子陰腫核痛,搗爛塗之。

    兼治水腫、久瘧,喉痹、臊腫連頰及食魚脍生肉住膈,結成瘕,并搗汁飲之。

     白頭翁 白頭翁苦溫無毒,鼻洪痢赤當先服,更止瘧狂消瘕疝,項下瘿瘤頭上秃。

     處處有之,葉似芍藥而大,有風則靜,無風則搖,近根處有白茸,狀似人白頭,故名。

    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治鼻衄血、赤毒痢、蠱痢腹痛極效。

    又治溫瘧、狂徉寒熱、陰疝偏墜、瘕積聚、瘿瘤瘰、頭秃膻腥。

     兼止金瘡血出及痛、一切風氣、百骨節痛,乃逐瘀解毒之劑也。

    七月采根,陰幹,得酒良。

    莖、葉同功同。

     雞冠花 雞冠花子涼無毒,瀉肝熱治腸髒風,更主血膿紅白痢,婦人帶下及崩中,花形似雞冠。

    子入藥,微炒。

     幹漆 幹漆辛溫毒而益,破久瘀血年深積,治痹止咳及心痛,利疝祛蟲通經脈。

     木汁如水滴下,可以漆物,陰幹如蜂房,孔孔隔者佳。

    有毒。

    降也。

    陽中陰也。

    東垣雲:破日久閉結之瘀血,削年深堅固之沉積。

    兼治五緩六急、風寒濕痹,止咳嗽及九種心痛、腹肋積滞氣、小腸膀胱疝痛,去蛔蟲,通經脈。

    丹溪雲:屬金而有水與火,性急能飛,補用之中節,積去後補性内行。

    故經曰:補中續筋填髓。

    《日華》雲:治傳屍,生者去長蟲。

    凡使,幹者須搗碎炒煙出,不爾,損人腸胃,濕者煎幹。

    素畏漆者忌服。

    或毒發,飲鐵漿及甘豆湯并蟹解之。

    半夏為使,畏雞子,忌油膩。

    驗漆以物蘸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又塗幹竹上陰之,速幹者得真。

    二聖丸:幹漆末一兩,濕漆一兩,熬食飯久,和丸如梧子大。

    每一丸,酒下無時。

    治婦人不曾生長氣血,髒腑痛甚,男子疝痛牙緊,灌下即安。

     棕榈子 棕榈子苦平無毒,止血養血須炒熟,瀉滑痢久可澀腸,皮又破燒灰服。

     棕,形如馬鬃,闾閻多植此為用。

    子如魚子,初生黃色者可淹為果,成熟黑色者入藥。

    炒用,上止鼻洪吐血,下止崩帶腸風便血,兼澀腸止瀉及赤白痢。

    皮入藥,燒灰存性,破止血與子同。

     衛矛 衛矛氣寒苦且澀,通經止崩下乳汁,破結除心腹疼,殺蟲祛風邪難入。

     在處有之。

    莖長四五尺許,其幹上三面如鋒刃箭羽,故又名鬼箭羽,人家多蟠之以衛祟。

    無毒。

    主通月經,止血崩帶下,能堕胎,下乳汁及産後血絞腹痛,破陳血結、蠱疰中惡,腰腹心胸脹滿,去白蟲,消皮膚風毒,令陰中解,殺百邪鬼魅。

    八月采,陰幹,隻用箭頭,拭去赤毛,酥炒用。

     虎杖 虎杖甘平破瘀血,通經能散暴結,止痛排膿利小便,暑渴煎令冰冷徹。

     在處有之。

    莖如竹筍狀,上有赤班點如虎斑紋,初生便分枝丫,根皮黑色,破開即黃,亦有高丈餘者。

     無毒。

    主破留血、月候不通、産後惡血不下、心腹脹滿、血暈暴結、瘕、撲損、腸痔,瘡疖、癰毒、惡瘡、排膿止痛。

    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

    夏月和甘草同煎為膏,如琥珀色,令冷徹如水,服之極解暑毒。

    兼破風毒結氣及風在骨節間,孕婦禁用。

    八月采,根和葉裹一宿,取出曬幹,或浸酒服之,效尤速。

     蜜蠟 蜜蠟甘溫煉去黃,止血益氣續絕傷,下痢胎漏金瘡妙,長肉生肌濃胃腸。

     蠟,獵也。

    蜂獵百花釀蜜,渣為蠟。

    初極香軟,經酒、醋煮煉便黃赤,再煎煉,水中烊十數過即白。

    無毒。

     主下痢膿血後重,妊孕胎動,漏血不絕欲死,金瘡出血,皆能止之。

    兼補中益氣,續絕傷,小兒尤宜。

    久服耐老不饑。

    惡芫花、文蛤。

    治雀目方:黃蠟溶化,入蛤粉相和得所,每二錢以豬肝二兩批開,糁藥在内紮定,煮熟取出,乘熱熏眼至溫冷,并肝食之,以平為度。

     蛴螬 蛴螬鹹溫在桑枯,瘀閉脅堅不可無,汁點眼翳開喉痹,木刺痛瘡碎搗敷。

     蛴,齊也,無頭尾之分;螬,曹也,曹曹踴動貌。

    無毒。

    主破惡瘀在胸腹不去、吐血,通月經血閉,下乳汁,破骨折、血在脅下、堅滿疼痛。

    汁點目中淫膚、青翳、白膜,點喉痹止痛消腫。

    竹木刺入肉,搗碎敷之立出。

    癰疽痔,赤白遊風,丹疹,取汁塗之。

    生桑柳樹中内外潔白者佳,生積糞中者,皮黃色暗,止可敷瘡疽。

     冬月或臨時采,陰幹,糯米同炒,米焦黑取出,去口畔并身上肉毛黑塵,作三四截研粉用。

    蜚蠊為使。

    治禾芒入目,以新布覆目上,持蛴螬從布上摩之,其芒自出。

     代赭石 代赭石寒甘且苦,養氣血精又善止,鎮肝健脾治驚疳,辟賊風邪及疰蠱。

     出代郡;赭,紅黑之間色也。

    無毒。

    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