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門
關燈
小
中
大
勻,火焰中急燎去毛盡,微炙用。
有小蟲,不可鼻嗅。
麻勃為使。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解角;夏至一陰生,鹿解角。
故麋茸補陽,鹿茸補陰。
鹿峻,乃牝牡相感之精。
其法用初生牡鹿三五隻,苑囿馴養,每日以人參煎湯,同一切料草任其飲食,久之以硫黃細末和入,從少至多,燥則漸減,過而複始,大約三年之内,一旦毛脫筋露,氣勝陽極,别以牝鹿隔苑誘之,欲交不得,或洩精于外,或令其一交,即設法取其精置瓷器内,香粘如饧,随人所宜補藥,如補陰丸、固本丸之類,以此加煉蜜三分之一,同和為丸,或和鹿角霜為丸。
空心鹽酒下,起虛羸瘵疾危症甚捷。
鹿角 鹿角鹹溫仍秘精,止尿血與小腹疼,逐瘀強筋祛邪惡,瘡腫磨敷可複平。
鹿者,仙獸。
常自能樂性雲泉,至六十年,必懷瓊于角下,角有斑痕紫點,蓋鹿載玉而角斑。
無毒。
東垣雲: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止尿血、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急痛,治折傷惡血,強筋骨,補絕傷,除邪惡氣,治婦人夢與鬼交及胞中餘血不盡欲死。
諸惡瘡、癰腫、熱毒,醋磨敷之。
或醋煮锉碎為末,或磨水,或燒灰,或炙黃色。
杜仲為使。
鹿角膠 鹿角膠甘溫而平,虛羸失血四肢疼,女崩無子安胎孕,淋露折傷用最靈,霜味鹹能補腎氣,壯陽專止夢遺精。
即白膠。
無毒。
主傷中虛羸、勞絕氣衰、多汗、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四肢酸疼,腰痛、女人崩中不止、血閉無子,服之令有子,安胎止痛,淋露,折跌傷損。
久服益髓長肌悅顔色,令人肥健輕身延年。
凡腫已潰、未潰者,以白膠一片漬軟貼之,頭上開孔,有膿即出,無膿自消。
鹿角霜,味鹹,溫,無毒。
治五勞七傷羸瘦,補腎益氣固精壯陽,強骨髓,止夢遺。
煎膠霜法:取鮮角鋸半寸長,置長流水中浸三日,削去黑皮,入砂鍋内以清水浸過不露角,桑柴火煮。
從子至戌時止,旋旋添水,勿令火歇,如是者,三日角軟,取出曬幹成霜。
另用無灰酒入罐内,再煎成膠,陰幹,或炒成珠,或酒化服,或入補藥為丸服,功同麋角。
得火良,畏大黃。
有入藥及黃蠟同煎者,非古法也。
蒲黃 蒲黃無毒味甘平,止血用熟行用生,心腹膀胱寒熱去,澀腸止瀉又止精。
産于香蒲之上而色黃,即花中澀屑也。
隔紙炒黃,蒸半日,焙幹。
熟用補血、止血,治女子崩中帶下不止,止痢血、衄血、尿血、腸風下血,墜胎血暈,産後諸血病。
兼治脫肛,澀腸止瀉,止遺精。
生用破血消腫,去心腹膀胱熱,利小水,通經脈,破瘀血,婦人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血兒枕急痛。
又治打撲血悶,排膿瘡疖,遊風腫毒,敷重舌舌上生瘡及陰下濕癢,産後妒乳、癰腫,又用蜜調,作餅食之,解心髒虛熱,甚益小兒。
多食令自利虛人。
香蒲,即蒲黃苗。
主五髒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輕身。
柏實 柏實甘辛平潤心,滋腎興陽腰痛深,利膀胱中冷膿水,安髒除風濕痹侵,葉苦澀溫止諸血,益脾斂肺補真陰。
萬木向陽,惟柏西向,故字從白,禀金之正氣,木之最堅者也。
無毒。
主養心神,潤心血,止汗定驚。
又滋腎水,興陽道,療虛損、曆節、腰中重痛、腰腎中冷膿宿水。
兼安五髒,益氣血,除風濕痹,去頭風,治百邪鬼魅,小兒驚痫。
久服令人肌潤聰明,不饑,延年。
幹州者佳。
去殼取佳,微炒去油。
牡蛎、肉桂為使。
畏菊花、羊蹄、諸石、面曲。
側柏葉,無毒。
主吐血、衄血、血痢、崩中赤白、尿血及七情嘔血、胸中疼痛、冷風曆節疼痛、大風眉發脫落。
久服去濕痹,耐寒暑,止饑,益氣輕身。
丹溪雲:性善守多燥,大益脾土,澀肺補陰之要藥也。
又止小兒洩痢,殺五髒蟲。
為末和油塗頭,生發。
炙熱凍瘡,鼠,腫核。
凡采葉随月建方,以取得月令之氣也。
去梗,糯米泔浸七日,炒。
墳墓上者不可用。
柏白皮,主中熱,油及火灼爛瘡,長毛發。
為末,豬脂煎塗。
柏枝節煮以釀酒,治風痹,曆節風,燒汁塗疥癞瘡。
槐實 槐實苦酸鹹氣寒,濕熱腸風痔痢寬,疏五内邪清頭目,疝痛陰瘡胎産難,皮主牙疳根喉痹,枝治風痿崩帶安。
槐木,虛星之精,葉大則黑,晝合夜開,故從鬼。
又名守宮實,即莢中子,大如豆,堅而色紫,俗名槐角。
無毒。
主濕熱腸風下痢、五痔,疏導五内邪氣,風熱煩悶。
兼明目,除熱淚,頭腦風眩,心頭吐涎如醉,漾漾如立舟車上者。
又治疝痛及男婦陰瘡濕癢,婦人乳瘕,子髒急痛,堕胎催生,吞七粒即效。
本草雲:補絕傷益氣,亦治中帶補之劑也。
微炒用。
槐白皮,味苦。
主口齒風疳血,漿水煎含之。
陰疝、卵腫、氣瘤及痔有蟲,或下膿血,煎湯淋洗槐根皮,平。
主喉痹寒熱,中風強直,皮膚不仁。
煎湯洗五痔并一切惡瘡,婦人産門癢痛及湯火瘡。
煎膏,消癰腫,止痛長肉。
槐枝,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甚效。
崩中,帶下赤白,燒灰,酒調服。
九種心痛,水煎服。
又煎湯洗瘡及陰囊下濕癢。
炭揩齒,去蟲,燒瀝塗癬,和麻油磨濃點赤眼。
與槐葉平,煎湯,治小兒驚痫壯熱,疥癬疔腫,鼻氣窒塞。
槐花 槐花苦平清肺湯,腸風痔痢最為良,心痛眼赤俱炒用,殺腹蟲治皮膚瘡,膠化風涎治口噤,四肢頑痹與破傷。
槐花,又名槐鵝。
無毒。
陰也。
潤肺髒,涼大腸。
治風腸下血,五痔便血,血痢,甚佳,不可過劑。
又治心痛、眼赤,殺腹髒蟲,治皮膚風熱,微炒用。
槐膠,主一切風,化涎。
治肝髒風、筋脈抽掣及急風口噤,或四肢不收、頑痹,或毒風周身如蟲行,或破傷風、口眼偏斜、腰背強硬。
任作湯、散、丸、煎,雜諸藥用之,亦可水煮和藥為丸。
槐樹上菌,又名槐耳。
無毒。
主五痔脫肛下血,心痛,婦人陰中瘡痛。
桃仁 桃仁無毒苦甘平,破血通腸利月經,兼除咳逆心胸滿,疝瘕腰痛殺蟲精,花悅顔色醫淋腫,奴散氣血肺心清。
桃者,逃也,能令鬼邪逃循,五木之精也。
無毒。
沉而降,陰也。
入手、足厥陰經。
主瘀血、血閉、血結、血熱、血證、血瘕及卒暴擊血、心痛、骨蒸、偏風、半身不遂,潤大腸,通月水。
兼主上氣咳嗽、喘急、胸膈痞滿,止疝痛、腰疼,殺蟲及屍疰邪祟。
又小兒卵、婦人陰癢,搗泥敷之。
心雲:苦以瀉滞血,甘以生新血。
血結實者可用,血燥虛者慎之。
凡使,湯泡去皮尖,炒赤,研如泥用。
桃花,除百病,悅顔色。
治水種、石淋,利大小便。
三月采,陰幹,千葉者不用。
桃奴,即幹實着樹上經冬不落者。
微溫。
治伏梁氣在心下結聚不散。
燒灰存性,治肺氣吐血,諸藥不止及胎下血不止。
正月采,酒拌蒸軟,銅刀切取肉,焙幹用。
莖白皮,除中惡腹痛,去胃中熱。
桃枝,戊子日取作枕,補心虛健忘、耳目聰明。
煎膏塗口瘡及下部瘡,煎湯洗天行疫疠。
桃葉,出瘡中蟲,治霍亂腹痛,大小腸不通,小兒寒熱客忤,多用作湯導藥。
桃實,味酸,無毒。
多食令人發熱。
有味辛者,肺病宜食。
食桃訖,入水浴成淋。
桃膠,主保中不饑,忍風寒,下石淋,破血,愈百病。
桑灰汁煮三次,陰幹用。
桃寄生,主小兒中蠱毒令腹内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
花、葉、枝、莖等俱能辟不祥,殺邪魅,療中惡蠱疰,今人用桃作符着門上者,亦取其厭邪也。
杏仁 杏仁有毒苦甘溫,潤肺止嗽及奔豚,消食治腫通氣閉,祛風發汗出聲言。
杏,文從木、從甘,實大而甘也。
沉而降,陰也。
入手太陰經。
潤肺,燥熱在胸膈間,急滿喘促,咳嗽上氣,喉鳴及奔豚氣逆。
消宿食,殺狗肉積毒。
治浮腫腹痹,大腸氣閉不通。
又解肌發汗,散肺風寒咳嗽,頭面風邪,眼鼻塞,冷淚,喉痹生瘡,時行頭痛,風氣來去,中風半身不遂,失音卒啞。
兼治腳氣、驚痫、産乳、金瘡、五痔下血不止、撲損瘀血、卒不得小便。
蓋杏仁雖下氣,少用亦能活血,多服令人血溢出、血不止,或瀉,或臍中出物。
古今有單服杏仁而得效者,必壯實、痰氣壅滞及聲不亮、目不明者乃宜。
東垣雲:杏仁治氣,桃仁治血,俱治年高碩便秘燥,當以氣血分用,佐以陳皮。
此正論也。
凡使,湯泡去皮尖,麸炒黃色,去油,有火有汗者,童便浸三日,又燒令煙未盡,研如泥。
綿裹納女子陰中,治蟲疽。
惡黃芩、黃、葛根,畏草。
解錫、胡粉毒,得火良。
雙仁者殺人,可毒狗。
杏花,味苦,無毒。
主補不足,女子傷中,寒熱痹,厥逆。
杏實,味酸,熱,有毒。
食多傷筋骨,損神氣,令人目盲。
小兒尤不可食,多緻癰瘡及上膈熱。
郁李仁 郁李仁味苦酸平,破血潤燥二便行,消腫攻癖通關格,根主牙風腫且疼。
郁,盛貌,即《詩》所謂棠棣之花,李木之子也。
無毒。
陰中陽也。
破血,潤燥,滑大腸,利小便、水道,洩五髒、膀胱急痛,宣腰跨冷膿,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消宿食,下氣,破癖氣,治卒心痛及腸中結氣、關格不通。
凡使,湯浸去皮尖,生蜜浸一宿,研如膏用,根,涼。
主風蟲牙、齲齒、齒龈腫痛,去白蟲,濃煎含之。
火麻子 火麻子甘無毒平,潤腸能破積血凝,治痹寬膨止消渴,催産下乳救脈停,花性大同卻有毒,食久令人見鬼精。
又名麻子仁,四棱,處處有之,皮可為布及履。
東海者大如蓮實,北地者大如豆,南地者子小。
入足太陰、手陽明經。
主大腸風熱結燥,小便淋閉。
破積血,治皮膚頑痹,風癞骨髓疼痛,風水腹大,臍腰重痛。
止消渴。
治妊娠心痛腹疼、逆生倒産、産後惡露不盡、腹脹。
古方脈代用之者,以其能複血脈而益中氣也。
兼治小兒赤白痢。
長肌肉,益毛發,但多食反損血脈,滑精,痿陽,發帶病。
凡使,以布包沸湯中浸,湯冷取出,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曬幹,新瓦上挪去殼用。
花名麻贲,又名麻勃,即麻花上勃勃者。
主利五髒,下血破積,止痹散膿。
久食,令人見鬼狂走。
胡麻 胡麻甘平潤五髒,治癞風落發無量,巨勝子專補髓精,調肺鎮心虛家尚。
即胡地黑脂麻,又名壁虱胡麻。
無毒。
調肺氣,潤五髒,暴食利大小腸,久食即痞。
去陳留新,逐風濕氣、遊風、頭風,合蒼耳子治風癞,長毛發。
治溫瘧、大吐扣虛羸,催生堕胎,金瘡止血。
巨勝子,即胡麻中七棱、兩頭尖,色赤,味酸澀者。
八谷中最為大勝。
主傷中虛羸,補五内,益氣力,填髓腦,堅筋益精,補肺氣,止心驚。
久服輕身,耐饑渴寒暑,有益于男子者也。
凡使,湯淘去浮者,酒蒸半日,曬幹,舂去粗皮微炒。
服食家九蒸九曬,蜜丸服,名靜神丸,除一切痼疾。
油,微寒。
主天行熱秘,腸内結熱,利大小腸,下胞衣,生者殺蟲,摩瘡腫,生秃發。
苗名青,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血,補腦髓,堅筋骨。
作湯沐,潤毛發,滑皮膚。
油麻 油麻甘寒炒則熱,通血行氣腸胃滑,去浮風疾潤肌膚,油能解毒療瘡疖。
子可榨油。
生則寒,炒則熱。
通血脈,行風氣,去頭浮風,滑腸胃,潤肌膚。
久食抽人肌肉。
麻油,又名香油。
殺五黃,下三焦熱毒,通大小腸,治蛔心痛,敷一切瘡疖疥癬。
煎膏,生肌止痛,消癰腫,補皮裂,治瘡。
食物須逐日熬熟用,經宿即動氣,有牙齒并脾胃冷止,消渴、精滑者,切不可吃。
況煎煉服之與火無異,人家積油百石則生火。
油麻亦有二種,白者潤肺,黑者潤腎。
葵子 葵子甘寒滑小腸,催生下乳穿瘡瘍,根主瘡淋解椒毒,葉堪作菜莫多嘗。
葵,揆也。
《左傳》能衛其足者,知也。
惟知所以能揆,此即常食葵菜。
覆養經冬,至春作子,故謂之冬葵子。
無毒。
性滑利。
宣導熱壅,利小腸,通癃閉及卒關格、二便不通、支滿欲死、妊娠患淋,或卒下血、倒産難産、子死腹中,或乳難内閉、乳汁不通,并微炒搗碎煮濃汁服之。
一切瘡腫疖毒未出膿者,水吞三四粒,即作竅出膿。
根主惡瘡、淋閉、利小便,止消渴,解蜀椒
有小蟲,不可鼻嗅。
麻勃為使。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解角;夏至一陰生,鹿解角。
故麋茸補陽,鹿茸補陰。
鹿峻,乃牝牡相感之精。
其法用初生牡鹿三五隻,苑囿馴養,每日以人參煎湯,同一切料草任其飲食,久之以硫黃細末和入,從少至多,燥則漸減,過而複始,大約三年之内,一旦毛脫筋露,氣勝陽極,别以牝鹿隔苑誘之,欲交不得,或洩精于外,或令其一交,即設法取其精置瓷器内,香粘如饧,随人所宜補藥,如補陰丸、固本丸之類,以此加煉蜜三分之一,同和為丸,或和鹿角霜為丸。
空心鹽酒下,起虛羸瘵疾危症甚捷。
鹿角 鹿角鹹溫仍秘精,止尿血與小腹疼,逐瘀強筋祛邪惡,瘡腫磨敷可複平。
鹿者,仙獸。
常自能樂性雲泉,至六十年,必懷瓊于角下,角有斑痕紫點,蓋鹿載玉而角斑。
無毒。
東垣雲: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止尿血、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急痛,治折傷惡血,強筋骨,補絕傷,除邪惡氣,治婦人夢與鬼交及胞中餘血不盡欲死。
諸惡瘡、癰腫、熱毒,醋磨敷之。
或醋煮锉碎為末,或磨水,或燒灰,或炙黃色。
杜仲為使。
鹿角膠 鹿角膠甘溫而平,虛羸失血四肢疼,女崩無子安胎孕,淋露折傷用最靈,霜味鹹能補腎氣,壯陽專止夢遺精。
即白膠。
無毒。
主傷中虛羸、勞絕氣衰、多汗、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四肢酸疼,腰痛、女人崩中不止、血閉無子,服之令有子,安胎止痛,淋露,折跌傷損。
久服益髓長肌悅顔色,令人肥健輕身延年。
凡腫已潰、未潰者,以白膠一片漬軟貼之,頭上開孔,有膿即出,無膿自消。
鹿角霜,味鹹,溫,無毒。
治五勞七傷羸瘦,補腎益氣固精壯陽,強骨髓,止夢遺。
煎膠霜法:取鮮角鋸半寸長,置長流水中浸三日,削去黑皮,入砂鍋内以清水浸過不露角,桑柴火煮。
從子至戌時止,旋旋添水,勿令火歇,如是者,三日角軟,取出曬幹成霜。
另用無灰酒入罐内,再煎成膠,陰幹,或炒成珠,或酒化服,或入補藥為丸服,功同麋角。
得火良,畏大黃。
有入藥及黃蠟同煎者,非古法也。
蒲黃 蒲黃無毒味甘平,止血用熟行用生,心腹膀胱寒熱去,澀腸止瀉又止精。
産于香蒲之上而色黃,即花中澀屑也。
隔紙炒黃,蒸半日,焙幹。
熟用補血、止血,治女子崩中帶下不止,止痢血、衄血、尿血、腸風下血,墜胎血暈,産後諸血病。
兼治脫肛,澀腸止瀉,止遺精。
生用破血消腫,去心腹膀胱熱,利小水,通經脈,破瘀血,婦人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血兒枕急痛。
又治打撲血悶,排膿瘡疖,遊風腫毒,敷重舌舌上生瘡及陰下濕癢,産後妒乳、癰腫,又用蜜調,作餅食之,解心髒虛熱,甚益小兒。
多食令自利虛人。
香蒲,即蒲黃苗。
主五髒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輕身。
柏實 柏實甘辛平潤心,滋腎興陽腰痛深,利膀胱中冷膿水,安髒除風濕痹侵,葉苦澀溫止諸血,益脾斂肺補真陰。
萬木向陽,惟柏西向,故字從白,禀金之正氣,木之最堅者也。
無毒。
主養心神,潤心血,止汗定驚。
又滋腎水,興陽道,療虛損、曆節、腰中重痛、腰腎中冷膿宿水。
兼安五髒,益氣血,除風濕痹,去頭風,治百邪鬼魅,小兒驚痫。
久服令人肌潤聰明,不饑,延年。
幹州者佳。
去殼取佳,微炒去油。
牡蛎、肉桂為使。
畏菊花、羊蹄、諸石、面曲。
側柏葉,無毒。
主吐血、衄血、血痢、崩中赤白、尿血及七情嘔血、胸中疼痛、冷風曆節疼痛、大風眉發脫落。
久服去濕痹,耐寒暑,止饑,益氣輕身。
丹溪雲:性善守多燥,大益脾土,澀肺補陰之要藥也。
又止小兒洩痢,殺五髒蟲。
為末和油塗頭,生發。
炙熱凍瘡,鼠,腫核。
凡采葉随月建方,以取得月令之氣也。
去梗,糯米泔浸七日,炒。
墳墓上者不可用。
柏白皮,主中熱,油及火灼爛瘡,長毛發。
為末,豬脂煎塗。
柏枝節煮以釀酒,治風痹,曆節風,燒汁塗疥癞瘡。
槐實 槐實苦酸鹹氣寒,濕熱腸風痔痢寬,疏五内邪清頭目,疝痛陰瘡胎産難,皮主牙疳根喉痹,枝治風痿崩帶安。
槐木,虛星之精,葉大則黑,晝合夜開,故從鬼。
又名守宮實,即莢中子,大如豆,堅而色紫,俗名槐角。
無毒。
主濕熱腸風下痢、五痔,疏導五内邪氣,風熱煩悶。
兼明目,除熱淚,頭腦風眩,心頭吐涎如醉,漾漾如立舟車上者。
又治疝痛及男婦陰瘡濕癢,婦人乳瘕,子髒急痛,堕胎催生,吞七粒即效。
本草雲:補絕傷益氣,亦治中帶補之劑也。
微炒用。
槐白皮,味苦。
主口齒風疳血,漿水煎含之。
陰疝、卵腫、氣瘤及痔有蟲,或下膿血,煎湯淋洗槐根皮,平。
主喉痹寒熱,中風強直,皮膚不仁。
煎湯洗五痔并一切惡瘡,婦人産門癢痛及湯火瘡。
煎膏,消癰腫,止痛長肉。
槐枝,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甚效。
崩中,帶下赤白,燒灰,酒調服。
九種心痛,水煎服。
又煎湯洗瘡及陰囊下濕癢。
炭揩齒,去蟲,燒瀝塗癬,和麻油磨濃點赤眼。
與槐葉平,煎湯,治小兒驚痫壯熱,疥癬疔腫,鼻氣窒塞。
槐花 槐花苦平清肺湯,腸風痔痢最為良,心痛眼赤俱炒用,殺腹蟲治皮膚瘡,膠化風涎治口噤,四肢頑痹與破傷。
槐花,又名槐鵝。
無毒。
陰也。
潤肺髒,涼大腸。
治風腸下血,五痔便血,血痢,甚佳,不可過劑。
又治心痛、眼赤,殺腹髒蟲,治皮膚風熱,微炒用。
槐膠,主一切風,化涎。
治肝髒風、筋脈抽掣及急風口噤,或四肢不收、頑痹,或毒風周身如蟲行,或破傷風、口眼偏斜、腰背強硬。
任作湯、散、丸、煎,雜諸藥用之,亦可水煮和藥為丸。
槐樹上菌,又名槐耳。
無毒。
主五痔脫肛下血,心痛,婦人陰中瘡痛。
桃仁 桃仁無毒苦甘平,破血通腸利月經,兼除咳逆心胸滿,疝瘕腰痛殺蟲精,花悅顔色醫淋腫,奴散氣血肺心清。
桃者,逃也,能令鬼邪逃循,五木之精也。
無毒。
沉而降,陰也。
入手、足厥陰經。
主瘀血、血閉、血結、血熱、血證、血瘕及卒暴擊血、心痛、骨蒸、偏風、半身不遂,潤大腸,通月水。
兼主上氣咳嗽、喘急、胸膈痞滿,止疝痛、腰疼,殺蟲及屍疰邪祟。
又小兒卵、婦人陰癢,搗泥敷之。
心雲:苦以瀉滞血,甘以生新血。
血結實者可用,血燥虛者慎之。
凡使,湯泡去皮尖,炒赤,研如泥用。
桃花,除百病,悅顔色。
治水種、石淋,利大小便。
三月采,陰幹,千葉者不用。
桃奴,即幹實着樹上經冬不落者。
微溫。
治伏梁氣在心下結聚不散。
燒灰存性,治肺氣吐血,諸藥不止及胎下血不止。
正月采,酒拌蒸軟,銅刀切取肉,焙幹用。
莖白皮,除中惡腹痛,去胃中熱。
桃枝,戊子日取作枕,補心虛健忘、耳目聰明。
煎膏塗口瘡及下部瘡,煎湯洗天行疫疠。
桃葉,出瘡中蟲,治霍亂腹痛,大小腸不通,小兒寒熱客忤,多用作湯導藥。
桃實,味酸,無毒。
多食令人發熱。
有味辛者,肺病宜食。
食桃訖,入水浴成淋。
桃膠,主保中不饑,忍風寒,下石淋,破血,愈百病。
桑灰汁煮三次,陰幹用。
桃寄生,主小兒中蠱毒令腹内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
花、葉、枝、莖等俱能辟不祥,殺邪魅,療中惡蠱疰,今人用桃作符着門上者,亦取其厭邪也。
杏仁 杏仁有毒苦甘溫,潤肺止嗽及奔豚,消食治腫通氣閉,祛風發汗出聲言。
杏,文從木、從甘,實大而甘也。
沉而降,陰也。
入手太陰經。
潤肺,燥熱在胸膈間,急滿喘促,咳嗽上氣,喉鳴及奔豚氣逆。
消宿食,殺狗肉積毒。
治浮腫腹痹,大腸氣閉不通。
又解肌發汗,散肺風寒咳嗽,頭面風邪,眼鼻塞,冷淚,喉痹生瘡,時行頭痛,風氣來去,中風半身不遂,失音卒啞。
兼治腳氣、驚痫、産乳、金瘡、五痔下血不止、撲損瘀血、卒不得小便。
蓋杏仁雖下氣,少用亦能活血,多服令人血溢出、血不止,或瀉,或臍中出物。
古今有單服杏仁而得效者,必壯實、痰氣壅滞及聲不亮、目不明者乃宜。
東垣雲:杏仁治氣,桃仁治血,俱治年高碩便秘燥,當以氣血分用,佐以陳皮。
此正論也。
凡使,湯泡去皮尖,麸炒黃色,去油,有火有汗者,童便浸三日,又燒令煙未盡,研如泥。
綿裹納女子陰中,治蟲疽。
惡黃芩、黃、葛根,畏草。
解錫、胡粉毒,得火良。
雙仁者殺人,可毒狗。
杏花,味苦,無毒。
主補不足,女子傷中,寒熱痹,厥逆。
杏實,味酸,熱,有毒。
食多傷筋骨,損神氣,令人目盲。
小兒尤不可食,多緻癰瘡及上膈熱。
郁李仁 郁李仁味苦酸平,破血潤燥二便行,消腫攻癖通關格,根主牙風腫且疼。
郁,盛貌,即《詩》所謂棠棣之花,李木之子也。
無毒。
陰中陽也。
破血,潤燥,滑大腸,利小便、水道,洩五髒、膀胱急痛,宣腰跨冷膿,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消宿食,下氣,破癖氣,治卒心痛及腸中結氣、關格不通。
凡使,湯浸去皮尖,生蜜浸一宿,研如膏用,根,涼。
主風蟲牙、齲齒、齒龈腫痛,去白蟲,濃煎含之。
火麻子 火麻子甘無毒平,潤腸能破積血凝,治痹寬膨止消渴,催産下乳救脈停,花性大同卻有毒,食久令人見鬼精。
又名麻子仁,四棱,處處有之,皮可為布及履。
東海者大如蓮實,北地者大如豆,南地者子小。
入足太陰、手陽明經。
主大腸風熱結燥,小便淋閉。
破積血,治皮膚頑痹,風癞骨髓疼痛,風水腹大,臍腰重痛。
止消渴。
治妊娠心痛腹疼、逆生倒産、産後惡露不盡、腹脹。
古方脈代用之者,以其能複血脈而益中氣也。
兼治小兒赤白痢。
長肌肉,益毛發,但多食反損血脈,滑精,痿陽,發帶病。
凡使,以布包沸湯中浸,湯冷取出,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曬幹,新瓦上挪去殼用。
花名麻贲,又名麻勃,即麻花上勃勃者。
主利五髒,下血破積,止痹散膿。
久食,令人見鬼狂走。
胡麻 胡麻甘平潤五髒,治癞風落發無量,巨勝子專補髓精,調肺鎮心虛家尚。
即胡地黑脂麻,又名壁虱胡麻。
無毒。
調肺氣,潤五髒,暴食利大小腸,久食即痞。
去陳留新,逐風濕氣、遊風、頭風,合蒼耳子治風癞,長毛發。
治溫瘧、大吐扣虛羸,催生堕胎,金瘡止血。
巨勝子,即胡麻中七棱、兩頭尖,色赤,味酸澀者。
八谷中最為大勝。
主傷中虛羸,補五内,益氣力,填髓腦,堅筋益精,補肺氣,止心驚。
久服輕身,耐饑渴寒暑,有益于男子者也。
凡使,湯淘去浮者,酒蒸半日,曬幹,舂去粗皮微炒。
服食家九蒸九曬,蜜丸服,名靜神丸,除一切痼疾。
油,微寒。
主天行熱秘,腸内結熱,利大小腸,下胞衣,生者殺蟲,摩瘡腫,生秃發。
苗名青,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邪氣、風寒濕痹,益氣血,補腦髓,堅筋骨。
作湯沐,潤毛發,滑皮膚。
油麻 油麻甘寒炒則熱,通血行氣腸胃滑,去浮風疾潤肌膚,油能解毒療瘡疖。
子可榨油。
生則寒,炒則熱。
通血脈,行風氣,去頭浮風,滑腸胃,潤肌膚。
久食抽人肌肉。
麻油,又名香油。
殺五黃,下三焦熱毒,通大小腸,治蛔心痛,敷一切瘡疖疥癬。
煎膏,生肌止痛,消癰腫,補皮裂,治瘡。
食物須逐日熬熟用,經宿即動氣,有牙齒并脾胃冷止,消渴、精滑者,切不可吃。
況煎煉服之與火無異,人家積油百石則生火。
油麻亦有二種,白者潤肺,黑者潤腎。
葵子 葵子甘寒滑小腸,催生下乳穿瘡瘍,根主瘡淋解椒毒,葉堪作菜莫多嘗。
葵,揆也。
《左傳》能衛其足者,知也。
惟知所以能揆,此即常食葵菜。
覆養經冬,至春作子,故謂之冬葵子。
無毒。
性滑利。
宣導熱壅,利小腸,通癃閉及卒關格、二便不通、支滿欲死、妊娠患淋,或卒下血、倒産難産、子死腹中,或乳難内閉、乳汁不通,并微炒搗碎煮濃汁服之。
一切瘡腫疖毒未出膿者,水吞三四粒,即作竅出膿。
根主惡瘡、淋閉、利小便,止消渴,解蜀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