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濕門
關燈
小
中
大
生令人吐,熟令人下,故《局方》多用熟者。
但本草雲:生微寒,熟溫。
宜生者,姜佐熟煎可也。
凡諸血症及自汗渴者禁用。
丹溪雲:燥而耗津,雖少陽病,渴者亦忌。
惟氣症因動火上盛,用半夏調其氣而動火伏,而渴自止。
臘月熱水泡洗,置露天冰過又泡其七次。
留久極妙。
如虛證及孕婦惡阻用曲,免緻損血堕胎。
射幹、柴胡為使。
惡皂莢,畏雄黃、生幹姜、秦皮、龜甲,反烏頭,忌海藻、羊肉、羊血、饴糖。
造曲法:先将半夏湯泡九次,曬幹為末,随病用藥,或煎膏,或絞汁,調末為丸如彈子大,用楮葉或紙包裹,以稻草上下七日生毛,取出懸風煙之上,愈久愈良。
如治諸痰,用生姜自然汁;風痰用牙皂煎膏,甚者少加麝香;寒痰青,濕痰白,用老姜煎濃汁,少加白礬三分之一;火痰黑、老痰膠,用竹瀝或荊瀝,少入姜汁;皮裡膜外痰核,用白芥子、竹瀝;虛勞熱痰,用麻油浸三五日,炒為末,面糊為曲。
治癫痫,一切健忘,舌強等似風痿症,用臘月黃牛膽汁,略入熟蜜;小兒驚風,加南星等分,用甘草煎膏;脾虛慢驚及郁痰,用香附、蒼術、川芎等分煎膏;中風卒厥,傷寒,并諸瘡瘍内結不便,一切宜下之病,用皮硝、白粉霜十分之三,共享河水煮透,為末,以大黃煎膏,痰積沉痼,取二兩,入海粉一兩,雄黃五錢,為末蜜丸;一切沉痼痰病,用黃牛肉煮成膏,造曲日幹。
橘皮 橘皮辛溫利膀胱,主除痰氣逆胸膛,消導脾胃止嘔瀉,發表寒濕佐生姜。
橘,色如,上有文。
無毒。
味濃。
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
主胸中痰熱,逆氣客氣,消痰止氣嗽,潤肺。
和胃健脾,輕則水谷不化,沖胸作嘔,或下洩,或氣痢,或霍亂;重則瘕積滞,皆能消導。
兼去白蟲,解酒毒。
治下焦冷氣,髒間虛冷氣,腳氣沖心。
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丹溪雲:與白術、半夏同用,則滲濕而健脾胃;與甘草、白術同用,少用則補脾胃,無甘草、白術而多用、獨用,則瀉脾胃;與蒼術、濃樸同用,去中脘以上至胸膈之邪;再加生姜、蔥白、麻黃之類,則能散肉分至皮表有餘之邪。
陳久者良,隔年者亦可用。
留白略炒,健脾胃和中;去白日橘紅,消痰瀉肺發表;入下焦用鹽水浸,肺燥者,童便浸曬。
白檀為使。
又有一種曰柚,比橘差大,不堪入藥。
青橘葉,導胸脅逆氣,行肝氣乳腫痛及脅癰,藥中用之以行經。
橘核,治腎注腰疼,膀胱疝痛,腎冷,炒去殼為末,酒調服。
青皮 青皮苦寒破滞氣,入肝膽又利脾胃,膈脅小腹痛且膨,疝積愈低愈能治。
與橘皮一種。
大而色紅已成熟者,曰橘皮;小而色青未成熟者,曰青皮。
無毒。
沉而降,陰中陽也。
入手少陽經,厥陰引經藥。
主破滞氣,利脾胃,消飲食,除積結膈氣,止小腹脹痛須用之。
又瀉肝氣,治脅痛,疝氣,及伏膽家動火驚症,用二三分可也。
橘皮治高,青皮治低。
故東垣雲:破滞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
氣虛弱者少用。
蓋有滞氣則破滞氣,無滞氣則損真氣。
氣短者全禁。
去瓤用,消積定痛,醋炒。
枳殼 枳殼微寒味苦酸,逐水消痰胸膈寬,止嘔瀉痢攻堅積,散痔利風利竅關。
枳,即橘屬,去瓤用殼。
無毒。
浮升而微降,陰中陽也。
逐心下停水,去胃中濕,消脹滿,瀉肺痰氣、勞氣咳嗽,背膊悶倦,胸膈痞結,腹脅滿痛。
東垣雲:消心下痞塞之痰,洩腹中滞塞之氣是也。
止嘔逆,反胃,霍亂及五膈氣,瀉痢,消宿食,破瘕、痰癖、老積,腸風下血,痔腫,本草所謂安胃是也。
治遍身風疹癢,麻痹痛。
《藥性》雲:主皮毛之病是也。
兼通關節,利大小腸,瘦胎催生。
氣血虛弱者禁用。
水浸軟去瓤,麸炒香熟。
枳實 枳實比殼性更酷,主治大同下脅腹,更消脾瘀破堅,溏瀉陰痿莫誤服。
與枳殼一種。
大而色黃紫多瓤曰殼,小而色青中實少瓤曰實。
無毒。
浮而降,純陰。
逐停水,消痰飲,寬胸脅,安胃氣,止喘逆,破積聚,利五髒,除寒熱結,功同枳殼。
但枳殼性祥而緩,枳實性酷而速。
更能去脾間瘀血,瘀血去而痞自消。
去日久稠痰,消年深堅積。
丹溪雲:脾胃濕熱生痰有積者,入白術中四分之一。
脾用枳實,有推牆倒壁之功,故治下,主血在心腹之分;胃用枳殼,損至高之氣,故治高,主氣在胸膈之分。
皆疏通決瀉滑竅破結實之劑。
本草雲:止溏洩,益氣明目,亦謂積去而脾健神清也。
《藥性論》雲:腎内傷冷,陰痿而有氣,加而用之,借以達下耳。
要之實證可用,虛而久病慎不可誤服。
海藏雲:益氣佐以參、術、幹姜,破氣佐以牽牛、硝、黃,其善用枳實者乎!又與黃等分糊丸服,治腸風下血;單用蜜丸服,治五痔;為末飲調服,治胸痹氣壅,心膈不利及小兒久痢淋瀝,水谷不調;炒熟熨婦人陰腫痛。
殼、實俱宜商州陳久者,水浸軟去瓤,麸炒。
濃樸 濃樸苦溫除痰濕,最散心腹脹痛急,霍亂積痢并頭疼,治痹消瘀通經翕。
皮濃,質樸。
味苦、辛。
無毒。
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消痰下氣,除胃濕,逐結水,瀉膀胱,洩五髒一切氣。
治心腹煩痛脹滿,散結之神藥也。
療霍亂轉筋,胃中冷逆,胸中吐不止,或嘔酸水,消宿食,濃腸胃,走積年冷氣,腹内腸鳴,止瀉止痢。
又治中風傷寒頭疼寒熱,氣血痹,死肌,調關節,破宿血。
通婦人月經,及産前後腹髒不安。
兼定驚悸,下淋露,去三蟲。
《本經》雲: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洩實滿而解熱脹,是消痰下氣也;與橘皮、蒼術同用,則能除濕滿而平胃氣,是溫中益氣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洩利藥同用,則濃腸胃。
大抵用苦則洩,用溫則補。
胃弱氣虛者終不敢用,以其味苦而辛,能散人元氣也。
此丹溪謂平胃散用之,不使胃土太過而複其平,以緻于和而已,非溫補之謂也。
籲!竹瀝、山藥,涼而能補;橘皮、濃樸,熱而能洩,用者悟之。
肉濃色紫者佳。
去粗皮。
入湯藥,用生姜汁炒;入丸藥,用醋炙或酥炙。
幹姜為使。
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忌豆。
射幹 射幹苦寒消食熱,寬膨下氣逐老血,破癖通經治兒疝,便毒喉風痰核結。
形如射鳥之竿。
有小毒。
開胃下食,除飲食大熱,散胸中熱氣,腹中邪逆,胸腹脹滿,肺氣喘嗽,咳逆上氣。
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破結、癖、瘀血,通女人月閉,治小兒疝氣發時腫痛如刺,散結氣,消腫毒,去胃癰,治便毒。
足厥陰濕氣因疲勞而發,取三寸同生姜煎服,利兩三行即效。
又治咽痛水漿難入,不得消息,咽汁立瘥。
丹溪雲:屬金而有木與火水。
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
久服令人虛。
即烏扇根,紫花者是,紅花者非。
三月采。
米泔浸一宿,日幹。
旋複花 旋複花鹹甘冷烈,逐水消痰止嘔噎,寬胸脅清頭目風,治痹又利腸髒結。
花如菊,淡黃綠,繁茂圓而複下,俗名金沸草。
有小毒。
治心脅痰水及膀胱留飲,寒熱水腫,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開胃,止嘔逆不下食;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堅,噫氣不止及結氣脅下滿,去頭面風、目中眵、風氣濕痹、皮間死肌,利大腸,去五髒間寒熱結氣。
兼通血脈,除驚,補中下氣。
《衍義》雲:走散之藥,稍涉虛者禁用。
去梗葉,蒸熟曬幹。
入煎藥,用絹濾過,免傷人肺。
葉,治金瘡止血,搗敷之。
根,治破斫斷筋,急取搗汁滴瘡中,仍用渣封瘡上,過半月斷筋自續。
又有一種旋花,性治大同,今少識者,故不錄入。
大腹皮 大腹皮辛溫無毒,消腫寬膨定喘促,止霍亂通大小腸,痰膈醋心氣攻腹。
腹大而平者名大腹,尖者名槟榔。
大腹皮消腫寬脹,定喘,止霍亂,通大小腸,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毒癰,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
入疏氣藥良,下一切氣,調中開脾健胃。
丹溪雲:性溫,疏通脾胃有餘之氣,虛者不可用。
鸩鳥多栖此樹,宜先以酒洗,後以大豆汁洗,火焙赤。
京三棱 京山棱苦辛平澀,消積散功可立,又治心腹脹且疼,破血通經下乳汁。
京,當作荊,楚地所出也,葉似茭蒲,莖皆三棱。
無毒。
陰中陽也,治老癖,瘕、積塊。
快氣寬胸,氣脹鼓滿最宜。
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通月經,産後腹痛,血暈宿血及氣滞乳汁不行。
兼治小兒痫熱,無辜癖。
撲損瘀血亦用。
色白屬氣。
破血中之氣,真氣虛者勿用。
生細根屈如爪者,名雞爪三棱,又名草三棱;不生細根,形如烏梅者,名黑三棱;根黃白色,形如钗股者,名石三棱;色黃體重,狀若鲫魚而小者,名京三棱,為上。
其實一物,但力有剛柔耳。
入藥醋煮熟锉,焙幹或火炮用。
蓬莪 蓬莪(茂)苦辛能逐水,治心脾病破氣痞,定霍亂又止奔豚,消瘀調經益婦女。
蓬蓬然茂盛,即莪術。
氣溫。
無毒。
消水行氣,破積為最。
主心腹痛,中惡疰忤鬼氣,癖冷氣,霍亂吐酸,飲食不消,開胃化食。
治一切氣,丈夫奔豚,婦人血氣心痛。
通月經,消瘀血,婦人藥中多用。
兼止撲損下血及内損惡血,解諸毒。
色黑屬血,破氣中之血。
入氣藥能發諸香,雖為洩劑,亦能益氣。
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及滑洩小便數,莪術、金鈴肉各一兩,硼砂一錢,為末,空心鹽湯下二錢,名茂鈴
但本草雲:生微寒,熟溫。
宜生者,姜佐熟煎可也。
凡諸血症及自汗渴者禁用。
丹溪雲:燥而耗津,雖少陽病,渴者亦忌。
惟氣症因動火上盛,用半夏調其氣而動火伏,而渴自止。
臘月熱水泡洗,置露天冰過又泡其七次。
留久極妙。
如虛證及孕婦惡阻用曲,免緻損血堕胎。
射幹、柴胡為使。
惡皂莢,畏雄黃、生幹姜、秦皮、龜甲,反烏頭,忌海藻、羊肉、羊血、饴糖。
造曲法:先将半夏湯泡九次,曬幹為末,随病用藥,或煎膏,或絞汁,調末為丸如彈子大,用楮葉或紙包裹,以稻草上下七日生毛,取出懸風煙之上,愈久愈良。
如治諸痰,用生姜自然汁;風痰用牙皂煎膏,甚者少加麝香;寒痰青,濕痰白,用老姜煎濃汁,少加白礬三分之一;火痰黑、老痰膠,用竹瀝或荊瀝,少入姜汁;皮裡膜外痰核,用白芥子、竹瀝;虛勞熱痰,用麻油浸三五日,炒為末,面糊為曲。
治癫痫,一切健忘,舌強等似風痿症,用臘月黃牛膽汁,略入熟蜜;小兒驚風,加南星等分,用甘草煎膏;脾虛慢驚及郁痰,用香附、蒼術、川芎等分煎膏;中風卒厥,傷寒,并諸瘡瘍内結不便,一切宜下之病,用皮硝、白粉霜十分之三,共享河水煮透,為末,以大黃煎膏,痰積沉痼,取二兩,入海粉一兩,雄黃五錢,為末蜜丸;一切沉痼痰病,用黃牛肉煮成膏,造曲日幹。
橘皮 橘皮辛溫利膀胱,主除痰氣逆胸膛,消導脾胃止嘔瀉,發表寒濕佐生姜。
橘,色如,上有文。
無毒。
味濃。
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利小便。
主胸中痰熱,逆氣客氣,消痰止氣嗽,潤肺。
和胃健脾,輕則水谷不化,沖胸作嘔,或下洩,或氣痢,或霍亂;重則瘕積滞,皆能消導。
兼去白蟲,解酒毒。
治下焦冷氣,髒間虛冷氣,腳氣沖心。
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丹溪雲:與白術、半夏同用,則滲濕而健脾胃;與甘草、白術同用,少用則補脾胃,無甘草、白術而多用、獨用,則瀉脾胃;與蒼術、濃樸同用,去中脘以上至胸膈之邪;再加生姜、蔥白、麻黃之類,則能散肉分至皮表有餘之邪。
陳久者良,隔年者亦可用。
留白略炒,健脾胃和中;去白日橘紅,消痰瀉肺發表;入下焦用鹽水浸,肺燥者,童便浸曬。
白檀為使。
又有一種曰柚,比橘差大,不堪入藥。
青橘葉,導胸脅逆氣,行肝氣乳腫痛及脅癰,藥中用之以行經。
橘核,治腎注腰疼,膀胱疝痛,腎冷,炒去殼為末,酒調服。
青皮 青皮苦寒破滞氣,入肝膽又利脾胃,膈脅小腹痛且膨,疝積愈低愈能治。
與橘皮一種。
大而色紅已成熟者,曰橘皮;小而色青未成熟者,曰青皮。
無毒。
沉而降,陰中陽也。
入手少陽經,厥陰引經藥。
主破滞氣,利脾胃,消飲食,除積結膈氣,止小腹脹痛須用之。
又瀉肝氣,治脅痛,疝氣,及伏膽家動火驚症,用二三分可也。
橘皮治高,青皮治低。
故東垣雲:破滞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
氣虛弱者少用。
蓋有滞氣則破滞氣,無滞氣則損真氣。
氣短者全禁。
去瓤用,消積定痛,醋炒。
枳殼 枳殼微寒味苦酸,逐水消痰胸膈寬,止嘔瀉痢攻堅積,散痔利風利竅關。
枳,即橘屬,去瓤用殼。
無毒。
浮升而微降,陰中陽也。
逐心下停水,去胃中濕,消脹滿,瀉肺痰氣、勞氣咳嗽,背膊悶倦,胸膈痞結,腹脅滿痛。
東垣雲:消心下痞塞之痰,洩腹中滞塞之氣是也。
止嘔逆,反胃,霍亂及五膈氣,瀉痢,消宿食,破瘕、痰癖、老積,腸風下血,痔腫,本草所謂安胃是也。
治遍身風疹癢,麻痹痛。
《藥性》雲:主皮毛之病是也。
兼通關節,利大小腸,瘦胎催生。
氣血虛弱者禁用。
水浸軟去瓤,麸炒香熟。
枳實 枳實比殼性更酷,主治大同下脅腹,更消脾瘀破堅,溏瀉陰痿莫誤服。
與枳殼一種。
大而色黃紫多瓤曰殼,小而色青中實少瓤曰實。
無毒。
浮而降,純陰。
逐停水,消痰飲,寬胸脅,安胃氣,止喘逆,破積聚,利五髒,除寒熱結,功同枳殼。
但枳殼性祥而緩,枳實性酷而速。
更能去脾間瘀血,瘀血去而痞自消。
去日久稠痰,消年深堅積。
丹溪雲:脾胃濕熱生痰有積者,入白術中四分之一。
脾用枳實,有推牆倒壁之功,故治下,主血在心腹之分;胃用枳殼,損至高之氣,故治高,主氣在胸膈之分。
皆疏通決瀉滑竅破結實之劑。
本草雲:止溏洩,益氣明目,亦謂積去而脾健神清也。
《藥性論》雲:腎内傷冷,陰痿而有氣,加而用之,借以達下耳。
要之實證可用,虛而久病慎不可誤服。
海藏雲:益氣佐以參、術、幹姜,破氣佐以牽牛、硝、黃,其善用枳實者乎!又與黃等分糊丸服,治腸風下血;單用蜜丸服,治五痔;為末飲調服,治胸痹氣壅,心膈不利及小兒久痢淋瀝,水谷不調;炒熟熨婦人陰腫痛。
殼、實俱宜商州陳久者,水浸軟去瓤,麸炒。
濃樸 濃樸苦溫除痰濕,最散心腹脹痛急,霍亂積痢并頭疼,治痹消瘀通經翕。
皮濃,質樸。
味苦、辛。
無毒。
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消痰下氣,除胃濕,逐結水,瀉膀胱,洩五髒一切氣。
治心腹煩痛脹滿,散結之神藥也。
療霍亂轉筋,胃中冷逆,胸中吐不止,或嘔酸水,消宿食,濃腸胃,走積年冷氣,腹内腸鳴,止瀉止痢。
又治中風傷寒頭疼寒熱,氣血痹,死肌,調關節,破宿血。
通婦人月經,及産前後腹髒不安。
兼定驚悸,下淋露,去三蟲。
《本經》雲: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洩實滿而解熱脹,是消痰下氣也;與橘皮、蒼術同用,則能除濕滿而平胃氣,是溫中益氣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洩利藥同用,則濃腸胃。
大抵用苦則洩,用溫則補。
胃弱氣虛者終不敢用,以其味苦而辛,能散人元氣也。
此丹溪謂平胃散用之,不使胃土太過而複其平,以緻于和而已,非溫補之謂也。
籲!竹瀝、山藥,涼而能補;橘皮、濃樸,熱而能洩,用者悟之。
肉濃色紫者佳。
去粗皮。
入湯藥,用生姜汁炒;入丸藥,用醋炙或酥炙。
幹姜為使。
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忌豆。
射幹 射幹苦寒消食熱,寬膨下氣逐老血,破癖通經治兒疝,便毒喉風痰核結。
形如射鳥之竿。
有小毒。
開胃下食,除飲食大熱,散胸中熱氣,腹中邪逆,胸腹脹滿,肺氣喘嗽,咳逆上氣。
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破結、癖、瘀血,通女人月閉,治小兒疝氣發時腫痛如刺,散結氣,消腫毒,去胃癰,治便毒。
足厥陰濕氣因疲勞而發,取三寸同生姜煎服,利兩三行即效。
又治咽痛水漿難入,不得消息,咽汁立瘥。
丹溪雲:屬金而有木與火水。
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
久服令人虛。
即烏扇根,紫花者是,紅花者非。
三月采。
米泔浸一宿,日幹。
旋複花 旋複花鹹甘冷烈,逐水消痰止嘔噎,寬胸脅清頭目風,治痹又利腸髒結。
花如菊,淡黃綠,繁茂圓而複下,俗名金沸草。
有小毒。
治心脅痰水及膀胱留飲,寒熱水腫,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開胃,止嘔逆不下食;治傷寒汗吐下後心下痞堅,噫氣不止及結氣脅下滿,去頭面風、目中眵、風氣濕痹、皮間死肌,利大腸,去五髒間寒熱結氣。
兼通血脈,除驚,補中下氣。
《衍義》雲:走散之藥,稍涉虛者禁用。
去梗葉,蒸熟曬幹。
入煎藥,用絹濾過,免傷人肺。
葉,治金瘡止血,搗敷之。
根,治破斫斷筋,急取搗汁滴瘡中,仍用渣封瘡上,過半月斷筋自續。
又有一種旋花,性治大同,今少識者,故不錄入。
大腹皮 大腹皮辛溫無毒,消腫寬膨定喘促,止霍亂通大小腸,痰膈醋心氣攻腹。
腹大而平者名大腹,尖者名槟榔。
大腹皮消腫寬脹,定喘,止霍亂,通大小腸,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毒癰,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
入疏氣藥良,下一切氣,調中開脾健胃。
丹溪雲:性溫,疏通脾胃有餘之氣,虛者不可用。
鸩鳥多栖此樹,宜先以酒洗,後以大豆汁洗,火焙赤。
京三棱 京山棱苦辛平澀,消積散功可立,又治心腹脹且疼,破血通經下乳汁。
京,當作荊,楚地所出也,葉似茭蒲,莖皆三棱。
無毒。
陰中陽也,治老癖,瘕、積塊。
快氣寬胸,氣脹鼓滿最宜。
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通月經,産後腹痛,血暈宿血及氣滞乳汁不行。
兼治小兒痫熱,無辜癖。
撲損瘀血亦用。
色白屬氣。
破血中之氣,真氣虛者勿用。
生細根屈如爪者,名雞爪三棱,又名草三棱;不生細根,形如烏梅者,名黑三棱;根黃白色,形如钗股者,名石三棱;色黃體重,狀若鲫魚而小者,名京三棱,為上。
其實一物,但力有剛柔耳。
入藥醋煮熟锉,焙幹或火炮用。
蓬莪 蓬莪(茂)苦辛能逐水,治心脾病破氣痞,定霍亂又止奔豚,消瘀調經益婦女。
蓬蓬然茂盛,即莪術。
氣溫。
無毒。
消水行氣,破積為最。
主心腹痛,中惡疰忤鬼氣,癖冷氣,霍亂吐酸,飲食不消,開胃化食。
治一切氣,丈夫奔豚,婦人血氣心痛。
通月經,消瘀血,婦人藥中多用。
兼止撲損下血及内損惡血,解諸毒。
色黑屬血,破氣中之血。
入氣藥能發諸香,雖為洩劑,亦能益氣。
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及滑洩小便數,莪術、金鈴肉各一兩,硼砂一錢,為末,空心鹽湯下二錢,名茂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