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熱門
關燈
小
中
大
痛,能降能消,能軟能燥,同香附末姜汁調服。
療急疳蝕、口鼻盡欲死,燒灰,臘豬脂和塗之。
凡修事一兩,用漿水煮一時,後以地骨皮、柏葉各二兩,又煮一時,取出東流水淘三遍拭幹,火研粉用,不入湯藥。
蜀漆為使,惡狗膽、甘遂、芫花。
海蛤無毒。
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療陰痿,利大小腸。
《液》雲:蛤粉鹹能走腎,可以勝水,故治十二水氣浮腫,治項下瘿瘤。
餘同文蛤。
魁蛤,形圓,長似槟榔,兩頭有孔,外有縱橫文理。
味甘平。
無毒。
主痿痹、洩痢、便膿血。
《食療》雲:潤五髒,止消渴,開關節,服丹石人食之免有熱毒瘡腫。
以上治下焦熱藥。
竹葉 竹葉氣寒味辛甘,主虛煩熱清心痰,除喘咳渴與嘔血,痙痹喉風腫堪。
竹、淡竹為上,苦竹次之,餘不入藥。
竹堅而節促,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即水白竹也。
味辛平。
無毒。
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主除虛煩,清心經,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止消渴、嘔吐、吐血,熱毒風痰,筋急風痙喉痹。
壓丹石毒,利小水,通淋閉,消惡瘍腫毒,殺小蟲。
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
汁主風痙。
實生于竹林茂盛蒙密之中,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
味甘。
主通神明,益氣輕身,令人心膈清涼,鳳凰所食也。
淡竹肉薄,節間有粉。
味甘平。
無毒。
治同竹葉。
根,大下心肺五髒熱毒氣,消痰,治熱狂煩悶。
苦竹有白有紫,味苦平。
無毒。
心雲:除虛煩,緩皮而益氣,治不睡,療口瘡眼痛喑啞,利九竅,解酒毒。
作瀝功同。
竹茹 竹茹微寒治虛煩,清肺痿衄與血崩,更治嘔哕通噎膈,傷寒勞複益陰筋。
即刮去竹青皮也,淡、竹皆好。
味甘無毒。
主下熱壅,虛煩不眠,溫氣寒熱。
止肺痿唾血,鼻衄吐血崩中。
嘔哕噎膈,傷寒勞複,陰筋腫縮腹痛。
兼治五痔,及妊娠因驚心痛,小兒痫口噤,體熱。
大青 大青無毒大苦寒,主療天行口渴幹,大熱頭疼腰脊強,解金石毒風疹丹。
花浸水,晝夜色甚青翠,故名。
主天行瘟疫熱毒,寒熱口幹作渴,頭疼心煩,身強腰脊痛時疾藥多用。
又治金石藥毒及小兒身熱、風疹、丹毒。
春生青紫莖,花似馬蓼花,四月采莖葉陰幹。
草蒿 草蒿寒苦祛痨熱,能止痢洩與汗血,開胃補中和心腹,金瘡惡疥痛可劫。
蒿,高也,至秋而高即青蒿,可雜香菜食之。
無毒。
主骨蒸勞熱,冷熱久痢,洩瀉盜汗最妙。
開胃明目,補中益氣,駐顔色,黑毛發。
止心痛熱黃,及鬼氣屍疰伏連婦人血氣、腹内滿。
療惡瘡疥癬,風疹殺蟲。
生搗敷金瘡,止血生肉止痛。
燒灰淋汁,和鍛石煎膏,去惡肉。
根莖子葉并入藥,四者慎勿同用,若同用成痼疾。
春夏采苗,秋冬采子,以童便浸七日夜,取出曬幹用。
蘆根 蘆根甘寒清胃熱,時行熱疫大煩渴,止霍亂及小便多,孕婦心煩更可活。
蘆,疏也,條長而節疏也。
在處有之,生下濕坡中,狀似竹,無枝葉,抱莖而生,花白作穗,即蘆茅也。
無毒。
主清胃中客熱及寒熱時疾,煩悶大熱,消渴五噎膈氣,幹嘔霍亂,吐逆不下食,止小便利,及孕婦心熱煩悶。
又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脹發熱妄語,及食馬肉魚蟹中毒,并水煮服之。
二八月采,逆流水肥濃根,去節須并土,日幹用。
馬蘭花 馬蘭花甘氣亦平,除胃中熱咽喉疼,風寒濕痹并疝痛,帶下崩中血妄行。
一名蠡實,生河東川谷。
葉似薤而長濃,開紫碧花,結實如麻,赤色有棱,根可為刷,其葉才出土便硬,故牛馬不食。
無毒。
主喉痹腫痛,喘息不通,去白蟲,敷鼻。
賦雲:治疝有益。
多服令人溏洩,入藥醋炒。
實,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心煩滿。
除風寒濕痹,堅筋骨,長肌膚,令人嗜食。
治婦人血氣煩悶,産後血暈并經脈不止,崩中帶下。
止鼻洪吐血,通小腸,利大小二便。
解酒毒,消一切瘡疖腫毒金瘡。
治黃病,敷蟲咬,殺簟毒,莖葉功同。
根,治中蠱毒,下血如雞肝欲死者,取為末,水下寸匕,随吐效。
三月采花,五月采實,陰幹。
川楝子 川楝子苦寒微毒,傷寒大熱痛心腹,利疝氣又補血精,皮洗遊風根殺。
子,可浣衣練絹,即金鈴子。
陰中之陽也,入心經。
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利水道,止上下部腹痛,心暴痛,非此不除。
治腎髒氣傷,膀胱連小腸氣痛。
東垣雲:治疝氣而補精血是也。
又治髒毒下血,殺三蟲疥瘍、酒浸濕蒸軟去皮核,取肉曬幹。
皮、葉治遊風疹瘡疥癞,小兒壯熱,煎湯浸洗。
根,殺諸蟲,利大腸,以醋磨汁塗疥甚良。
俗名苦楝樹,今人端午佩葉以辟惡。
處處有之,川産者佳,入藥當用結子雌樹。
凡雌樹根皮一兩,入糯米五十粒煎煮,殺毒,瀉多以冷粥止,不瀉以熱蔥粥發。
其不結子雄樹,能吐瀉殺人。
王瓜 王瓜寒苦除邪熱,愈聾止渴清諸血,利疸腫兮消癰毒,帶溺不禁尤堪齧。
王,大也,獨生于諸瓜之前,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一名土瓜根。
處處有之,生田野及人家垣牆間,藤蔓,葉圓無缺,有刺如毛,閩人謂之毛桃。
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如栝蒌,小如栀子,無棱,色黃,根如葛,細而多粘。
三月采根,陰幹。
無毒。
主諸邪氣熱結,及天行熱疾,愈耳聾益氣。
止消渴,内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
破癖,落胎。
逐四肢骨節中水。
散癰腫留血鼠,療馬骨刺入瘡,婦人帶下及小便遺溺不禁。
又治黃膽變黑疸,生搗汁頓服,當有黃水随小便出。
汁和酒服,吐蠱毒;為末酒下,下乳汁。
子,潤心肺,治黃病生用;肺痿、吐血、腸風下血、赤白痢疾炒用。
地龍 地龍鹹寒治熱狂,蠱毒蛇瘕服之良,更醫腎風注腳胫,糞治痢丹及犬傷。
即蚯蚓。
無毒。
丹溪雲:屬土而有水與木,性寒。
大解諸熱毒,行濕病及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膽。
殺伏屍鬼疰蠱毒蛇瘕,去三蟲長蟲。
治腎髒風,下注腳風不可缺也,仍須鹽湯為使。
又治中風痫疾喉痹,小便不通,及交接勞複陰縮,并絞汁服之。
中蠱吐下血若豬肝欲死者,取十枚,以苦酒漬汁飲之。
一方将地龍入蔥葉中,緊捏兩頭,頻搖動即化成水,塗蜘蛛咬,點耳中,治耳聾及蜒蚰入耳。
糞,主赤白熱痢,取無砂者炒令煙盡,水沃濾汁服之。
治熱瘡丹毒蛇犬傷,并鹽搗敷之。
入藥炒用。
取白頸自死者,去土,鹽水洗微炙。
雷公用糯米泔浸一宿取出,又用酒浸一日取出焙幹。
凡制二兩,入川椒、糯米各一分同熬,令糯米熟,去椒米用。
若人被其毒,以鹽湯飲之。
并洗傷處即解。
石決明 石決明鹹寒又平,去皮鹽水瓦瓶烹,善除肝肺經風熱,更治青光内障盲。
出南海,附石而生,形似蛤,大如掌,小如指,明耀五色,内亦含珠,生七孔九孔者良。
凡用先磨去粗皮,用鹽水入瓦罐中煮一伏時,取出為末如粉。
無毒。
主肝肺風熱,骨蒸勞極,及青盲目障翳痛,水飛點之。
五淋水調服,服後永不得吃山桃,犯之令人喪明。
珍珠 珍珠氣寒除煩渴,鎮心墜痰細作末,點翳膜兮催死胎,小兒驚風亦可活。
珍,珍重也;珠,圓明也。
生南海,采老蚌剖珠充貢。
無毒。
主手足皮膚逆胪,鎮心墜痰止洩。
為粉點目中,主膚翳障膜,用綿裹塞耳主聾,敷面令潤澤好顔色。
合知母療煩熱消渴,合左纏銀治小兒麸瘡入眼,為末酒下,治難産下胞衣及子死腹中。
小兒驚熱藥中多用之。
取新完未經鑽綴者研極細方可餌服,不爾傷人髒腑。
禹餘糧 禹餘糧殼味甘寒,大熱煩滿不自安,咳逆瘕并痞痢,崩帶赤白鎮之安。
大禹行山乏食,采以棄糧而棄其餘。
無毒。
主大熱邪氣,咳逆寒熱煩滿,血閉瘕,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及婦人崩中帶下赤白。
《本經》雲:重可以去怯,禹餘糧之重為鎮固之劑也。
又治小腹痛結及骨節煩疼,四肢不仁,痔等疾。
久服益脾,安五髒,耐寒暑,輕身延年。
形如鴨卵,外有殼重疊,輕敲則碎,中有黃細末如蒲黃者佳。
如卵内有子一塊者,不堪用,令人腸幹。
火醋淬七次,研末水飛,用杜仲、牡丹為使,畏貝母、菖蒲、鐵落。
又有一種石中黃,即禹餘糧殼中未成糧黃濁水也,功同上,去殼研用。
食鹽 食鹽入腎味鹹寒,能除寒熱吐痰頑,止心腹痛殺蠱疰,瘡齒血亦能幹。
即所食之鹽。
鹽,淹也,淹物久留不壞。
無毒,能引藥入腎。
主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殺鬼邪蠱疰毒及下部瘡,堅齒,止齒縫出血。
又炒鹽青布裹熨婦人陰痛及火灼瘡。
化湯洗蚯蚓毒。
小兒卒不尿,鹽灸臍中。
空心鹽揩齒吐水,洗眼夜見小字。
陶隐君雲:五味惟鹽不可缺。
然淡為五味之本,北方人食不欲鹹而顔完少病,古有終身不服鹽而壽高須發不白者。
蓋鹽能傷肺走血損筋,令人膚黑,病嗽及水腫者全禁。
炒赤,或水飛過,不可多用,漏蘆為使。
鹽黑丸:食鹽一升研末,入瓦瓶内築實,黃泥封固,火令透,候冷取出,入豆豉一升熬焦,桃仁一兩麸熬令熟,巴霜二兩,各研末和勻,蜜丸梧子大。
每三丸,平旦時服,未吐利,更服二丸,天行時氣,豉汁及茶下,服後多吃茶汁以行藥力。
心痛酒下,血痢飲下,鬼瘧茶飲下,骨熱白蜜湯下。
忌冷漿水。
凡服藥後吐利勿怪,服藥二日,忌口二日。
吐利苦多煎黃連汁服之。
其藥宜冬月修合,瓷盒收貯,勿令洩氣,惟小兒女子不可服多。
青鹽 青鹽鹹寒去痰熱,明目固齒烏須發,除諸血疾腹心疼,滋腎鎮心塗瘡烏。
即戈鹽,出北方西羌,一名胡鹽。
四海皆有鹽,北青南赤。
食鹽以河東鮮州精白者為勝,入藥以北海青黑色、形塊方棱、明瑩者佳。
無毒。
主煩熱痰滿,治目痛瘀赤昏澀、牙疼。
固齒烏須,止吐血溺血、齒舌出血,去蠱毒心腹痛,除五髒結積聚。
補下元,助水髒,益精氣,堅筋骨,益氣鎮心。
敷癰腫瘰疥癬瘡疖。
水飛過用。
鹵鹽 鹵鹽苦鹹寒無毒,主大煩熱渴欲狂,消痰磨積滌腸垢,去濕熱喘滿相當。
鹵,水也,可煎鹽者,即石堿。
主大熱消渴狂煩,消痰磨積塊,滌五髒腸胃留熱結氣,去濕熱,消心下堅、食已嘔逆喘滿,除邪氣,下蠱毒,柔肌膚明目,治目痛。
量虛實用之,過服損人。
銀屑 銀屑辛平除邪熱,驚悸癫狂腰痛折,能安五髒定心神,丹毒磨水忌諸血。
銀,限也,天地所産有限,禀氣西方辛陰之神,服之則傷肝,生者仍有毒。
主邪熱癫狂、驚悸發痫、恍惚谵語,夜卧不安,除邪氣鬼祟,明目定志,安五髒,鎮心神,治妊娠卒腰背痛如折。
水煎飲之。
小兒諸熱丹毒,并冷水磨服。
入藥多用銀器,或銀箔。
畏磁石鐵,忌一切血。
外科用末,當以文銀锉末,用水銀研令消也,或用銀箔以水銀消之。
入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乃佳。
金屑 金屑辛平除風熱,善止驚痫鎮心神,止咳血渴退蒸勞,堅髓利髒生殺人。
金,禁也,剛嚴而禁制也;屑,砂中生末也。
金生于土,故從土。
禀氣中央陰已之魂,生者殺人,熱者服之亦傷肌。
雷公雲:凡金銀銅鐵器,借氣以生藥力而已。
入藥用則消人脂,有毒。
主風熱癫痫,除邪毒氣,鎮心神,安魂魄,吐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作渴,骨蒸勞,堅骨髓,利五髒,調和血脈。
又主小兒驚傷五髒,風痫失志。
入藥多用金器,水煎取汁,或金箔。
畏水銀,惡錫。
誤中生金毒者,惟鹧鹕肉可解。
臘雪 臘雪甘寒解諸毒,善祛天行大熱疫,酒後暴熱或發黃,小兒狂痫可溫服。
雨下遇寒,氣凝而為雪,春雪不堪收,十二月者佳。
無毒。
主解一切毒。
治天行時氣瘟疫熱疾,及丹石發動酒後暴熱黃膽。
小兒熱痫狂啼,仍小
療急疳蝕、口鼻盡欲死,燒灰,臘豬脂和塗之。
凡修事一兩,用漿水煮一時,後以地骨皮、柏葉各二兩,又煮一時,取出東流水淘三遍拭幹,火研粉用,不入湯藥。
蜀漆為使,惡狗膽、甘遂、芫花。
海蛤無毒。
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療陰痿,利大小腸。
《液》雲:蛤粉鹹能走腎,可以勝水,故治十二水氣浮腫,治項下瘿瘤。
餘同文蛤。
魁蛤,形圓,長似槟榔,兩頭有孔,外有縱橫文理。
味甘平。
無毒。
主痿痹、洩痢、便膿血。
《食療》雲:潤五髒,止消渴,開關節,服丹石人食之免有熱毒瘡腫。
以上治下焦熱藥。
竹葉 竹葉氣寒味辛甘,主虛煩熱清心痰,除喘咳渴與嘔血,痙痹喉風腫堪。
竹、淡竹為上,苦竹次之,餘不入藥。
竹堅而節促,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即水白竹也。
味辛平。
無毒。
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
主除虛煩,清心經,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止消渴、嘔吐、吐血,熱毒風痰,筋急風痙喉痹。
壓丹石毒,利小水,通淋閉,消惡瘍腫毒,殺小蟲。
根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消毒。
汁主風痙。
實生于竹林茂盛蒙密之中,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
味甘。
主通神明,益氣輕身,令人心膈清涼,鳳凰所食也。
淡竹肉薄,節間有粉。
味甘平。
無毒。
治同竹葉。
根,大下心肺五髒熱毒氣,消痰,治熱狂煩悶。
苦竹有白有紫,味苦平。
無毒。
心雲:除虛煩,緩皮而益氣,治不睡,療口瘡眼痛喑啞,利九竅,解酒毒。
作瀝功同。
竹茹 竹茹微寒治虛煩,清肺痿衄與血崩,更治嘔哕通噎膈,傷寒勞複益陰筋。
即刮去竹青皮也,淡、竹皆好。
味甘無毒。
主下熱壅,虛煩不眠,溫氣寒熱。
止肺痿唾血,鼻衄吐血崩中。
嘔哕噎膈,傷寒勞複,陰筋腫縮腹痛。
兼治五痔,及妊娠因驚心痛,小兒痫口噤,體熱。
大青 大青無毒大苦寒,主療天行口渴幹,大熱頭疼腰脊強,解金石毒風疹丹。
花浸水,晝夜色甚青翠,故名。
主天行瘟疫熱毒,寒熱口幹作渴,頭疼心煩,身強腰脊痛時疾藥多用。
又治金石藥毒及小兒身熱、風疹、丹毒。
春生青紫莖,花似馬蓼花,四月采莖葉陰幹。
草蒿 草蒿寒苦祛痨熱,能止痢洩與汗血,開胃補中和心腹,金瘡惡疥痛可劫。
蒿,高也,至秋而高即青蒿,可雜香菜食之。
無毒。
主骨蒸勞熱,冷熱久痢,洩瀉盜汗最妙。
開胃明目,補中益氣,駐顔色,黑毛發。
止心痛熱黃,及鬼氣屍疰伏連婦人血氣、腹内滿。
療惡瘡疥癬,風疹殺蟲。
生搗敷金瘡,止血生肉止痛。
燒灰淋汁,和鍛石煎膏,去惡肉。
根莖子葉并入藥,四者慎勿同用,若同用成痼疾。
春夏采苗,秋冬采子,以童便浸七日夜,取出曬幹用。
蘆根 蘆根甘寒清胃熱,時行熱疫大煩渴,止霍亂及小便多,孕婦心煩更可活。
蘆,疏也,條長而節疏也。
在處有之,生下濕坡中,狀似竹,無枝葉,抱莖而生,花白作穗,即蘆茅也。
無毒。
主清胃中客熱及寒熱時疾,煩悶大熱,消渴五噎膈氣,幹嘔霍亂,吐逆不下食,止小便利,及孕婦心熱煩悶。
又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脹發熱妄語,及食馬肉魚蟹中毒,并水煮服之。
二八月采,逆流水肥濃根,去節須并土,日幹用。
馬蘭花 馬蘭花甘氣亦平,除胃中熱咽喉疼,風寒濕痹并疝痛,帶下崩中血妄行。
一名蠡實,生河東川谷。
葉似薤而長濃,開紫碧花,結實如麻,赤色有棱,根可為刷,其葉才出土便硬,故牛馬不食。
無毒。
主喉痹腫痛,喘息不通,去白蟲,敷鼻。
賦雲:治疝有益。
多服令人溏洩,入藥醋炒。
實,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心煩滿。
除風寒濕痹,堅筋骨,長肌膚,令人嗜食。
治婦人血氣煩悶,産後血暈并經脈不止,崩中帶下。
止鼻洪吐血,通小腸,利大小二便。
解酒毒,消一切瘡疖腫毒金瘡。
治黃病,敷蟲咬,殺簟毒,莖葉功同。
根,治中蠱毒,下血如雞肝欲死者,取為末,水下寸匕,随吐效。
三月采花,五月采實,陰幹。
川楝子 川楝子苦寒微毒,傷寒大熱痛心腹,利疝氣又補血精,皮洗遊風根殺。
子,可浣衣練絹,即金鈴子。
陰中之陽也,入心經。
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利水道,止上下部腹痛,心暴痛,非此不除。
治腎髒氣傷,膀胱連小腸氣痛。
東垣雲:治疝氣而補精血是也。
又治髒毒下血,殺三蟲疥瘍、酒浸濕蒸軟去皮核,取肉曬幹。
皮、葉治遊風疹瘡疥癞,小兒壯熱,煎湯浸洗。
根,殺諸蟲,利大腸,以醋磨汁塗疥甚良。
俗名苦楝樹,今人端午佩葉以辟惡。
處處有之,川産者佳,入藥當用結子雌樹。
凡雌樹根皮一兩,入糯米五十粒煎煮,殺毒,瀉多以冷粥止,不瀉以熱蔥粥發。
其不結子雄樹,能吐瀉殺人。
王瓜 王瓜寒苦除邪熱,愈聾止渴清諸血,利疸腫兮消癰毒,帶溺不禁尤堪齧。
王,大也,獨生于諸瓜之前,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一名土瓜根。
處處有之,生田野及人家垣牆間,藤蔓,葉圓無缺,有刺如毛,閩人謂之毛桃。
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如栝蒌,小如栀子,無棱,色黃,根如葛,細而多粘。
三月采根,陰幹。
無毒。
主諸邪氣熱結,及天行熱疾,愈耳聾益氣。
止消渴,内痹瘀血,月閉寒熱酸疼。
破癖,落胎。
逐四肢骨節中水。
散癰腫留血鼠,療馬骨刺入瘡,婦人帶下及小便遺溺不禁。
又治黃膽變黑疸,生搗汁頓服,當有黃水随小便出。
汁和酒服,吐蠱毒;為末酒下,下乳汁。
子,潤心肺,治黃病生用;肺痿、吐血、腸風下血、赤白痢疾炒用。
地龍 地龍鹹寒治熱狂,蠱毒蛇瘕服之良,更醫腎風注腳胫,糞治痢丹及犬傷。
即蚯蚓。
無毒。
丹溪雲:屬土而有水與木,性寒。
大解諸熱毒,行濕病及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膽。
殺伏屍鬼疰蠱毒蛇瘕,去三蟲長蟲。
治腎髒風,下注腳風不可缺也,仍須鹽湯為使。
又治中風痫疾喉痹,小便不通,及交接勞複陰縮,并絞汁服之。
中蠱吐下血若豬肝欲死者,取十枚,以苦酒漬汁飲之。
一方将地龍入蔥葉中,緊捏兩頭,頻搖動即化成水,塗蜘蛛咬,點耳中,治耳聾及蜒蚰入耳。
糞,主赤白熱痢,取無砂者炒令煙盡,水沃濾汁服之。
治熱瘡丹毒蛇犬傷,并鹽搗敷之。
入藥炒用。
取白頸自死者,去土,鹽水洗微炙。
雷公用糯米泔浸一宿取出,又用酒浸一日取出焙幹。
凡制二兩,入川椒、糯米各一分同熬,令糯米熟,去椒米用。
若人被其毒,以鹽湯飲之。
并洗傷處即解。
石決明 石決明鹹寒又平,去皮鹽水瓦瓶烹,善除肝肺經風熱,更治青光内障盲。
出南海,附石而生,形似蛤,大如掌,小如指,明耀五色,内亦含珠,生七孔九孔者良。
凡用先磨去粗皮,用鹽水入瓦罐中煮一伏時,取出為末如粉。
無毒。
主肝肺風熱,骨蒸勞極,及青盲目障翳痛,水飛點之。
五淋水調服,服後永不得吃山桃,犯之令人喪明。
珍珠 珍珠氣寒除煩渴,鎮心墜痰細作末,點翳膜兮催死胎,小兒驚風亦可活。
珍,珍重也;珠,圓明也。
生南海,采老蚌剖珠充貢。
無毒。
主手足皮膚逆胪,鎮心墜痰止洩。
為粉點目中,主膚翳障膜,用綿裹塞耳主聾,敷面令潤澤好顔色。
合知母療煩熱消渴,合左纏銀治小兒麸瘡入眼,為末酒下,治難産下胞衣及子死腹中。
小兒驚熱藥中多用之。
取新完未經鑽綴者研極細方可餌服,不爾傷人髒腑。
禹餘糧 禹餘糧殼味甘寒,大熱煩滿不自安,咳逆瘕并痞痢,崩帶赤白鎮之安。
大禹行山乏食,采以棄糧而棄其餘。
無毒。
主大熱邪氣,咳逆寒熱煩滿,血閉瘕,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及婦人崩中帶下赤白。
《本經》雲:重可以去怯,禹餘糧之重為鎮固之劑也。
又治小腹痛結及骨節煩疼,四肢不仁,痔等疾。
久服益脾,安五髒,耐寒暑,輕身延年。
形如鴨卵,外有殼重疊,輕敲則碎,中有黃細末如蒲黃者佳。
如卵内有子一塊者,不堪用,令人腸幹。
火醋淬七次,研末水飛,用杜仲、牡丹為使,畏貝母、菖蒲、鐵落。
又有一種石中黃,即禹餘糧殼中未成糧黃濁水也,功同上,去殼研用。
食鹽 食鹽入腎味鹹寒,能除寒熱吐痰頑,止心腹痛殺蠱疰,瘡齒血亦能幹。
即所食之鹽。
鹽,淹也,淹物久留不壞。
無毒,能引藥入腎。
主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殺鬼邪蠱疰毒及下部瘡,堅齒,止齒縫出血。
又炒鹽青布裹熨婦人陰痛及火灼瘡。
化湯洗蚯蚓毒。
小兒卒不尿,鹽灸臍中。
空心鹽揩齒吐水,洗眼夜見小字。
陶隐君雲:五味惟鹽不可缺。
然淡為五味之本,北方人食不欲鹹而顔完少病,古有終身不服鹽而壽高須發不白者。
蓋鹽能傷肺走血損筋,令人膚黑,病嗽及水腫者全禁。
炒赤,或水飛過,不可多用,漏蘆為使。
鹽黑丸:食鹽一升研末,入瓦瓶内築實,黃泥封固,火令透,候冷取出,入豆豉一升熬焦,桃仁一兩麸熬令熟,巴霜二兩,各研末和勻,蜜丸梧子大。
每三丸,平旦時服,未吐利,更服二丸,天行時氣,豉汁及茶下,服後多吃茶汁以行藥力。
心痛酒下,血痢飲下,鬼瘧茶飲下,骨熱白蜜湯下。
忌冷漿水。
凡服藥後吐利勿怪,服藥二日,忌口二日。
吐利苦多煎黃連汁服之。
其藥宜冬月修合,瓷盒收貯,勿令洩氣,惟小兒女子不可服多。
青鹽 青鹽鹹寒去痰熱,明目固齒烏須發,除諸血疾腹心疼,滋腎鎮心塗瘡烏。
即戈鹽,出北方西羌,一名胡鹽。
四海皆有鹽,北青南赤。
食鹽以河東鮮州精白者為勝,入藥以北海青黑色、形塊方棱、明瑩者佳。
無毒。
主煩熱痰滿,治目痛瘀赤昏澀、牙疼。
固齒烏須,止吐血溺血、齒舌出血,去蠱毒心腹痛,除五髒結積聚。
補下元,助水髒,益精氣,堅筋骨,益氣鎮心。
敷癰腫瘰疥癬瘡疖。
水飛過用。
鹵鹽 鹵鹽苦鹹寒無毒,主大煩熱渴欲狂,消痰磨積滌腸垢,去濕熱喘滿相當。
鹵,水也,可煎鹽者,即石堿。
主大熱消渴狂煩,消痰磨積塊,滌五髒腸胃留熱結氣,去濕熱,消心下堅、食已嘔逆喘滿,除邪氣,下蠱毒,柔肌膚明目,治目痛。
量虛實用之,過服損人。
銀屑 銀屑辛平除邪熱,驚悸癫狂腰痛折,能安五髒定心神,丹毒磨水忌諸血。
銀,限也,天地所産有限,禀氣西方辛陰之神,服之則傷肝,生者仍有毒。
主邪熱癫狂、驚悸發痫、恍惚谵語,夜卧不安,除邪氣鬼祟,明目定志,安五髒,鎮心神,治妊娠卒腰背痛如折。
水煎飲之。
小兒諸熱丹毒,并冷水磨服。
入藥多用銀器,或銀箔。
畏磁石鐵,忌一切血。
外科用末,當以文銀锉末,用水銀研令消也,或用銀箔以水銀消之。
入硝石及鹽研為粉,燒出水銀,淘去鹽石,為粉極細,用之乃佳。
金屑 金屑辛平除風熱,善止驚痫鎮心神,止咳血渴退蒸勞,堅髓利髒生殺人。
金,禁也,剛嚴而禁制也;屑,砂中生末也。
金生于土,故從土。
禀氣中央陰已之魂,生者殺人,熱者服之亦傷肌。
雷公雲:凡金銀銅鐵器,借氣以生藥力而已。
入藥用則消人脂,有毒。
主風熱癫痫,除邪毒氣,鎮心神,安魂魄,吐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作渴,骨蒸勞,堅骨髓,利五髒,調和血脈。
又主小兒驚傷五髒,風痫失志。
入藥多用金器,水煎取汁,或金箔。
畏水銀,惡錫。
誤中生金毒者,惟鹧鹕肉可解。
臘雪 臘雪甘寒解諸毒,善祛天行大熱疫,酒後暴熱或發黃,小兒狂痫可溫服。
雨下遇寒,氣凝而為雪,春雪不堪收,十二月者佳。
無毒。
主解一切毒。
治天行時氣瘟疫熱疾,及丹石發動酒後暴熱黃膽。
小兒熱痫狂啼,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