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熱門
關燈
小
中
大
黃。
葛根 葛根甘平善解肌,陽明頭額痛乃宜,嘔渴瘧痢酒毒解,痹風脅痛亦能醫。
葛,革也,藤也可為絡也。
無毒。
浮而微降,陽中陰也,足陽明經藥。
善解肌發汗,目痛鼻幹,身前大熱,煩悶欲狂,頭額痛者陽明證也,可及時用之。
若太陽穴痛而用此,是引邪傳入陽明也。
止嘔吐幹嘔不息,生津止渴者,能升胃氣,除胃熱故也。
胃虛者少用。
治熱毒血痢,溫瘧往來,解酒毒、諸菜毒、諸藥毒、野葛巴豆毒。
諸風痹,風脅痛用之,胃陽升而邪自散也。
兼通小便,排膿破血止血,故金瘡家亦用之,着箭毒,敷蛇蟲咬,亦驗。
五月采入土深者,去皮曬幹用。
生根汁大寒,治天行時病,壯熱煩渴,熱毒吐血,及妊娠熱病心悶,小兒胎熱;葉主金瘡止血;葛殼,主下痢,十歲以上;花主消酒,并小豆花幹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葛粉甘寒,主壓丹石,解鸠毒,水調三合,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
取粉以冬月采生葛,于水中揉出粉,澄成片,擘塊,下沸湯中,以蜜生拌食,酒客渴炒。
又一種野葛,不可緝者,有毒,堕胎殺人。
石斛 石斛甘平平胃氣,皮間熱痛多生痱,定驚長肉益精神,内絕虛羸腳膝痹。
生石上,樹有鬥子,故名斛。
無毒。
平胃中虛熱,逐皮間邪熱痱痛,除驚定志,長肌肉,倍氣力,強陰益精,補腎内絕不足,五髒虛勞羸瘦,除腳膝冷痹軟痛。
酒洗蒸,惡凝水石。
巴豆,畏僵蠶、雷丸。
石膏 石膏甘辛瀉胃熱,止渴解肌頭痛裂,更清肺火與三焦,散風寒邪及中。
昔黃帝用封九鼎,膏粘太甚,命之曰石膏。
氣寒。
無毒。
沉而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
瀉胃火痰火,食積,或不食,或善食,口幹舌焦,齒痛咽腫。
以味甘,能緩脾生津止渴;以味辛,能解肌熱出汗,上行至頭;以氣寒,能清肺潤肺制火,除三焦大熱。
凡傷風、傷寒、時行,頭目昏眩,寒熱,氣逆喘急,腹痛,及中壯熱煩躁,日晡潮盛,小便卒數如淋,惟胃虛寒人禁服。
搗粉,甘草水飛曬幹,或火紅。
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石大者方尺,小者如拳,皮上有土及水苔色,破皆作棱,性燥,能去風熱耳。
石膏大如棋子,白瑩細理光澤者良,黃者令人淋。
雞子為使,惡莽草、巴豆,畏鐵。
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溫,清肺火邪解暑煩,消腫下氣兼止血,霍亂調中第一論。
薷,音柔;香辛而柔細也。
俗名香茹,言可作萊茹也。
無毒。
丹溪曰:屬金與水,而有徹上徹下之功。
上清肺氣,治暑除煩熱,使火不得爍金也。
又治肺郁,濁氣上升于胃而作口臭,止鼻衄。
舌上忽出血者,單服之亦可。
下利小便,消水腫,寬腸消食下氣。
霍亂腹痛轉筋要藥。
去梗,姜汁炒。
又有一種石香柔,生石上,香甚,治霍亂尤捷。
茵陳蒿 茵陳蒿苦辛微寒,主濕熱黃利便難,傷寒瘴瘧頭目痛,伏瘕痰滞亦能寬。
因隔歲陳莖而生,蒿草之高者。
無毒。
陰中微陽,入足太陽經。
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通身發黃,小便不利,以此為君,随證寒熱,用他藥為佐。
治傷寒大熱頭熱,頭風目痛瘴瘧,去瘕伏結,化痰利膈行滞氣,兼消遍身瘡疥。
去根土,細锉焙幹,勿令犯火。
滑石 滑石甘寒治濕熱,利便兼通髒腑結,行積逐瘀下乳難,膈熱身熱多煩渴。
石乃土之精,石滑而細膩也。
無毒。
性沉重而降,陰也,入足陽明經。
燥脾濕,降胃火,主小便癃閉淋瀝,通九竅六腑津液,上氣令下行,蕩胃中積聚食毒瘀血,而洩自止。
除隔上煩熱身熱燥渴,兼滑女子難産,下乳汁,妊娠小便轉脬。
白色者佳,餘色有毒。
研粉,或以牡丹水煮,飛過曬幹。
凡用必以甘草和之,石葦為使,惡曾青。
大黃 大黃大寒苦善洩,不問痰瘕積熱,陽明燥結脹難禁,上走胸頂假舟楫。
色黃大塊錦紋者佳。
無毒。
味極濃,性走不守,陰中之陰,降也,入手足陽明經。
主除痰實,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瘕積聚宿食濃味。
一切積熱,傷寒熱入裡深,土郁大便燥結,肚腹脹滿,服之推陳緻新,安和五髒,如戡禍亂以緻太平,故有将軍之号。
丹溪曰:生用則通腸胃壅熱,熟用則解諸瘡毒,瀉心火。
又雲: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衄用大黃、黃芩、黃連,名曰瀉心湯。
《衍義》謂邪熱因心氣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洩其熱,以苦補其心,兩全之。
然心之陰氣不足而陽火亢甚,肝肺各受其火而病作,故芩、連救肝肺,大黃瀉亢火,而血自歸經,非既瀉心而又補之謂也。
《液》雲:酒浸入太陽,酒洗入陽明,餘經不用酒。
蓋酒浸良久,稍薄其味,而藉酒上升巅頂至高之分,太陽經也。
酒洗亦不至峻下,故承氣湯俱用酒浸,惟小承氣生用。
是酒亦大黃之舟楫,不獨桔梗能載而浮至胸中,去濕熱結熱也。
古有生用者,熱去而患赤眼,河間謂其所用大黃未經酒制,而上熱不去也。
雜用量人虛實,或生,或面包煨熟,或酒浸蒸熟。
黃芩為使,無所畏。
所芍藥、黃芩、牡蛎、細辛、茯苓療驚恚怒心下悸氣,得消石、紫石英、桃仁療女子血閉。
樸硝 樸硝大寒辛苦鹹,能除大熱與停痰,食鲠積瘀排瘡毒,點眼入罐挂屋檐。
樸者,本體未化之義,其諸硝英芒,皆從此出。
無毒。
沉而降,陰也。
力堅性緊,可熟生牛馬皮,及治金銀有僞。
主百病寒熱邪氣,傷寒女勞複證,膀胱急,小腹脹滿,身黃額黑,足熱便黑;雜病喉痹口瘡,腹脹大小便秘,停痰痞滿,食物鲠胸不利,及積聚結痼留癖,胃中熱結。
破瘀血血閉,消瘡腫,排膿軟堅。
葛洪治風熱眼,用新罐先入熱水,次以樸硝投之,攪化挂屋檐下,俟硝出,掃之以人乳調一字點眼效。
凡入湯藥,先安盞内,俟藥熟乘熱攪服。
青白者佳,黃赤者傷人,此即隆冬掃地霜淋汁一煎而成者。
本草雲: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鹹能酸,入地千年不變色。
畏麥句姜。
單樸硝散,取末二錢,茴香煎湯調服,治小便不通,膀胱濕熱。
風化硝,即樸硝以沸湯浸化,用絹濾收瓦盆内,懸井中經宿,結成牙子,瑩白如水晶也用,否則再化再濾,直待瑩白為度。
卻取硝為末,置竹箕内,單紗掩之置通風處,兩月乃化,治一切痰火。
芒硝 芒硝即樸再煎成,潤燥軟堅一樣情,傷寒積熱方多用,下通淋破月經。
即樸硝取汁,煉之減半,投于盆中,經宿有棱如麥,故謂之芒硝,又謂之盆硝;有四五棱白瑩如白石英者,又謂之英硝,又謂之馬牙硝。
辛能潤燥,鹹能軟堅,除五髒積聚久熱,停痰瘀血,與樸硝一樣,但此經火性稍緩,故古方多用此以代樸硝。
下瘰黃膽,通月經,破五淋,推陳緻新之劑也。
石葦為之使、畏麥句姜。
硝石 硝石即芒下凝者,治同芒樸亦善瀉,通十二經療五淋,頭痛惡瘡真難舍。
即芒硝下凝結如石,狀如钗股,長五分者佳,能化諸石為水,故名硝石。
燒之成焰,能發煙火,故又曰焰硝。
三硝本一物,主治相同,但樸硝性緊,芒硝次之,硝石更緩。
《本草》雲:療五髒十二經脈中百二十疾,五種淋疾,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愈。
頭痛欲死,鼻内吹硝末即效。
、蝕瘡、發背、瘡腫、瘾疹初起,及服丹石發熱發瘡并宜用之。
惡苦參、苦菜,畏女菀。
玄明粉 玄明粉味甘辛寒,膈上虛煩熱燥寬,破積開痰除腸垢,漫說虛勞效百般。
《釋藥》雲:玄門中多用之。
以明瑩者為上,太陰之精華,水之子也,陰中有陽之藥也。
法以冬月取樸硝和蘿蔔各一斤同煮,蘿蔔熟為度,取出,以紙濾過,露一宿,結成青白塊子。
善退膈上虛熱,心中煩躁,頭昏目眩,口苦咽幹,背膊拘急,腸風痔漏淋,傷寒疫痢,腹脹便閉,一切痰火熱毒,風毒風瘡腫痛,并五髒宿食滞痰結,中酒中脍。
丹溪雲:諸硝善驅逐,以之治病緻用,病退即止。
若雲煉服輕身延年,補五勞七傷,豈理也哉!惟老弱虛人挾熱及傷寒妊娠,用此以代諸硝更緩。
或曰硝性堕胎,然仲景治傷寒妊娠可下者,用大黃為引,子母俱安。
《内經》雲:有故無殒是也。
犀角 犀角苦酸鹹氣涼,大治傷寒熱衄狂,中風驚痫殺百毒,化膿為水治諸瘡。
犀,明也,陰物受月之精,積于角尖,晦明之夕,光正赫然如炬。
主傷寒溫疫,頭痛煩悶,大熱發狂,吐血衄血及上焦蓄血發黃。
又治中風失音,小兒風熱驚痫,殺百毒蠱疰,邪鬼魇寐,解山溪瘴毒、鈎吻、鸠鳥、蛇毒。
又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為水,散痘疹餘毒。
丹溪曰:犀性走散,痘無餘毒而血虛發燥熱者禁用。
兼明目消痰止痢,乃清心鎮肝之劑也。
出武陵、交州、甯州近海山中,牛首豬腹,腳有三蹄似象,力敵千牛,有殺而得者,有自退者,無水陸二種。
惟犀角長,紋理斑白,有重七八斤者,可作器皿耳。
入藥用牯犀,烏黑色,肌粗皺裂,光潤,辟塵試毒,露之不濡者真,通天犀照百物,駭雞驚鳥破水,尤為難得。
凡修治取生角尖,未經藥水煮者,锉末以紙裹懷中一宿,令受人氣易研,故曰人氣粉。
尋常湯藥磨水刺服,多用令人煩,以麝香一字水調解之。
松脂為使,惡藿、茵、雷丸。
凡治一切角忌鹽。
抑論古方治血,多以升麻代犀角,惟血出于胃,則用升麻為君代之可也,若出他髒,但可為佐,不然,犀性走而降,升麻發而升,其性味亦不甚和合也。
羚羊角 羚羊角味苦鹹寒,主傷寒熱清肺肝,痛風毒痢皆能止,又消食噎辟邪幹。
羚,聆也,耳邊聽之有聲,然他角亦有聲,但取角節蹙圓繞攣中深銳,緊小有挂痕者真。
無毒。
入足厥陰經。
主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
清肺能止熱毒下痢血痢,清肝能治風毒伏骨疼痛蜷攣。
古法為末,酒調服之,催産難;燒灰服之,治産後血沖心煩,又治食噎不通。
雷公雲:角有神,能辟蠱毒夢魇驚狂,小兒驚痫,山岚瘴氣,故又曰羊,言有神靈也。
入藥勿令單用,須要不拆原對,以繩縛定,锉為末,勿令犯風,研極細入藥,免刮人腸。
?羊角 羊角鹹苦微寒,退心肝熱治驚痫,止血止洩清頭目,解蠱又令産後安。
牡羊角也,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無毒。
退心熱,治驚悸,小兒驚痫;退肝熱,止吐血止洩,療百節中諸風頭痛,青盲明目。
又解蠱毒瘴毒,燒之辟邪魅虎野狼與蛇。
又婦人産後瘀血煩悶,腹中餘痛,燒灰酒調服之。
青者佳。
取無時,勿使中濕,濕即有毒。
菟絲子為使。
以上治中焦熱藥。
黃柏 黃柏苦解五髒熱,疸痢痔崩諸瘡疖,安蛔除痿小腹疼,無非火瀉水不越。
柏,巨也。
木大而皮濃實鮮黃者佳,俗名黃柏。
氣寒,無毒。
沉而降,陰也。
足少陰手厥陰本藥,足太陽引經藥。
主五髒腸胃中結熱,黃膽,腸中痔,止洩痢,女子崩中,帶下赤白。
陰傷蝕瘡,男子莖上瘡,煮汁洗,更為末敷之。
蜜炙為末治口瘡,佐以細辛尤神。
又蜜炙入青黛、龍腦一字,治頰舌瘡,吐涎而愈。
眼赤、鼻、喉痹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亦用。
東垣雲:瀉下焦隐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哕之蛔蟲。
單制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
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火,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
兼治外感肌熱,内傷骨熱,失血遺精陰痿。
抑考黃連入心,栀、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潤燥,性利下而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
然《本經》謂其主五髒熱者,蓋相火狂越上沖,腸胃幹涸,五髒皆火。
以上諸證,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郁而成也。
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洩之患。
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
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
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
銅刀削去粗皮,生蜜水浸半日,取出炙幹,再塗蜜慢火炙之,每兩炙盡生蜜六錢為度。
入下部鹽酒炒,火盛者童便浸蒸。
惡幹漆
葛根 葛根甘平善解肌,陽明頭額痛乃宜,嘔渴瘧痢酒毒解,痹風脅痛亦能醫。
葛,革也,藤也可為絡也。
無毒。
浮而微降,陽中陰也,足陽明經藥。
善解肌發汗,目痛鼻幹,身前大熱,煩悶欲狂,頭額痛者陽明證也,可及時用之。
若太陽穴痛而用此,是引邪傳入陽明也。
止嘔吐幹嘔不息,生津止渴者,能升胃氣,除胃熱故也。
胃虛者少用。
治熱毒血痢,溫瘧往來,解酒毒、諸菜毒、諸藥毒、野葛巴豆毒。
諸風痹,風脅痛用之,胃陽升而邪自散也。
兼通小便,排膿破血止血,故金瘡家亦用之,着箭毒,敷蛇蟲咬,亦驗。
五月采入土深者,去皮曬幹用。
生根汁大寒,治天行時病,壯熱煩渴,熱毒吐血,及妊娠熱病心悶,小兒胎熱;葉主金瘡止血;葛殼,主下痢,十歲以上;花主消酒,并小豆花幹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葛粉甘寒,主壓丹石,解鸠毒,水調三合,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
取粉以冬月采生葛,于水中揉出粉,澄成片,擘塊,下沸湯中,以蜜生拌食,酒客渴炒。
又一種野葛,不可緝者,有毒,堕胎殺人。
石斛 石斛甘平平胃氣,皮間熱痛多生痱,定驚長肉益精神,内絕虛羸腳膝痹。
生石上,樹有鬥子,故名斛。
無毒。
平胃中虛熱,逐皮間邪熱痱痛,除驚定志,長肌肉,倍氣力,強陰益精,補腎内絕不足,五髒虛勞羸瘦,除腳膝冷痹軟痛。
酒洗蒸,惡凝水石。
巴豆,畏僵蠶、雷丸。
石膏 石膏甘辛瀉胃熱,止渴解肌頭痛裂,更清肺火與三焦,散風寒邪及中。
昔黃帝用封九鼎,膏粘太甚,命之曰石膏。
氣寒。
無毒。
沉而降,陰中陽也,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
瀉胃火痰火,食積,或不食,或善食,口幹舌焦,齒痛咽腫。
以味甘,能緩脾生津止渴;以味辛,能解肌熱出汗,上行至頭;以氣寒,能清肺潤肺制火,除三焦大熱。
凡傷風、傷寒、時行,頭目昏眩,寒熱,氣逆喘急,腹痛,及中壯熱煩躁,日晡潮盛,小便卒數如淋,惟胃虛寒人禁服。
搗粉,甘草水飛曬幹,或火紅。
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石大者方尺,小者如拳,皮上有土及水苔色,破皆作棱,性燥,能去風熱耳。
石膏大如棋子,白瑩細理光澤者良,黃者令人淋。
雞子為使,惡莽草、巴豆,畏鐵。
香薷 香薷味辛性微溫,清肺火邪解暑煩,消腫下氣兼止血,霍亂調中第一論。
薷,音柔;香辛而柔細也。
俗名香茹,言可作萊茹也。
無毒。
丹溪曰:屬金與水,而有徹上徹下之功。
上清肺氣,治暑除煩熱,使火不得爍金也。
又治肺郁,濁氣上升于胃而作口臭,止鼻衄。
舌上忽出血者,單服之亦可。
下利小便,消水腫,寬腸消食下氣。
霍亂腹痛轉筋要藥。
去梗,姜汁炒。
又有一種石香柔,生石上,香甚,治霍亂尤捷。
茵陳蒿 茵陳蒿苦辛微寒,主濕熱黃利便難,傷寒瘴瘧頭目痛,伏瘕痰滞亦能寬。
因隔歲陳莖而生,蒿草之高者。
無毒。
陰中微陽,入足太陽經。
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通身發黃,小便不利,以此為君,随證寒熱,用他藥為佐。
治傷寒大熱頭熱,頭風目痛瘴瘧,去瘕伏結,化痰利膈行滞氣,兼消遍身瘡疥。
去根土,細锉焙幹,勿令犯火。
滑石 滑石甘寒治濕熱,利便兼通髒腑結,行積逐瘀下乳難,膈熱身熱多煩渴。
石乃土之精,石滑而細膩也。
無毒。
性沉重而降,陰也,入足陽明經。
燥脾濕,降胃火,主小便癃閉淋瀝,通九竅六腑津液,上氣令下行,蕩胃中積聚食毒瘀血,而洩自止。
除隔上煩熱身熱燥渴,兼滑女子難産,下乳汁,妊娠小便轉脬。
白色者佳,餘色有毒。
研粉,或以牡丹水煮,飛過曬幹。
凡用必以甘草和之,石葦為使,惡曾青。
大黃 大黃大寒苦善洩,不問痰瘕積熱,陽明燥結脹難禁,上走胸頂假舟楫。
色黃大塊錦紋者佳。
無毒。
味極濃,性走不守,陰中之陰,降也,入手足陽明經。
主除痰實,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瘕積聚宿食濃味。
一切積熱,傷寒熱入裡深,土郁大便燥結,肚腹脹滿,服之推陳緻新,安和五髒,如戡禍亂以緻太平,故有将軍之号。
丹溪曰:生用則通腸胃壅熱,熟用則解諸瘡毒,瀉心火。
又雲: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衄用大黃、黃芩、黃連,名曰瀉心湯。
《衍義》謂邪熱因心氣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洩其熱,以苦補其心,兩全之。
然心之陰氣不足而陽火亢甚,肝肺各受其火而病作,故芩、連救肝肺,大黃瀉亢火,而血自歸經,非既瀉心而又補之謂也。
《液》雲:酒浸入太陽,酒洗入陽明,餘經不用酒。
蓋酒浸良久,稍薄其味,而藉酒上升巅頂至高之分,太陽經也。
酒洗亦不至峻下,故承氣湯俱用酒浸,惟小承氣生用。
是酒亦大黃之舟楫,不獨桔梗能載而浮至胸中,去濕熱結熱也。
古有生用者,熱去而患赤眼,河間謂其所用大黃未經酒制,而上熱不去也。
雜用量人虛實,或生,或面包煨熟,或酒浸蒸熟。
黃芩為使,無所畏。
所芍藥、黃芩、牡蛎、細辛、茯苓療驚恚怒心下悸氣,得消石、紫石英、桃仁療女子血閉。
樸硝 樸硝大寒辛苦鹹,能除大熱與停痰,食鲠積瘀排瘡毒,點眼入罐挂屋檐。
樸者,本體未化之義,其諸硝英芒,皆從此出。
無毒。
沉而降,陰也。
力堅性緊,可熟生牛馬皮,及治金銀有僞。
主百病寒熱邪氣,傷寒女勞複證,膀胱急,小腹脹滿,身黃額黑,足熱便黑;雜病喉痹口瘡,腹脹大小便秘,停痰痞滿,食物鲠胸不利,及積聚結痼留癖,胃中熱結。
破瘀血血閉,消瘡腫,排膿軟堅。
葛洪治風熱眼,用新罐先入熱水,次以樸硝投之,攪化挂屋檐下,俟硝出,掃之以人乳調一字點眼效。
凡入湯藥,先安盞内,俟藥熟乘熱攪服。
青白者佳,黃赤者傷人,此即隆冬掃地霜淋汁一煎而成者。
本草雲: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鹹能酸,入地千年不變色。
畏麥句姜。
單樸硝散,取末二錢,茴香煎湯調服,治小便不通,膀胱濕熱。
風化硝,即樸硝以沸湯浸化,用絹濾收瓦盆内,懸井中經宿,結成牙子,瑩白如水晶也用,否則再化再濾,直待瑩白為度。
卻取硝為末,置竹箕内,單紗掩之置通風處,兩月乃化,治一切痰火。
芒硝 芒硝即樸再煎成,潤燥軟堅一樣情,傷寒積熱方多用,下通淋破月經。
即樸硝取汁,煉之減半,投于盆中,經宿有棱如麥,故謂之芒硝,又謂之盆硝;有四五棱白瑩如白石英者,又謂之英硝,又謂之馬牙硝。
辛能潤燥,鹹能軟堅,除五髒積聚久熱,停痰瘀血,與樸硝一樣,但此經火性稍緩,故古方多用此以代樸硝。
下瘰黃膽,通月經,破五淋,推陳緻新之劑也。
石葦為之使、畏麥句姜。
硝石 硝石即芒下凝者,治同芒樸亦善瀉,通十二經療五淋,頭痛惡瘡真難舍。
即芒硝下凝結如石,狀如钗股,長五分者佳,能化諸石為水,故名硝石。
燒之成焰,能發煙火,故又曰焰硝。
三硝本一物,主治相同,但樸硝性緊,芒硝次之,硝石更緩。
《本草》雲:療五髒十二經脈中百二十疾,五種淋疾,諸藥不效者,服之立愈。
頭痛欲死,鼻内吹硝末即效。
、蝕瘡、發背、瘡腫、瘾疹初起,及服丹石發熱發瘡并宜用之。
惡苦參、苦菜,畏女菀。
玄明粉 玄明粉味甘辛寒,膈上虛煩熱燥寬,破積開痰除腸垢,漫說虛勞效百般。
《釋藥》雲:玄門中多用之。
以明瑩者為上,太陰之精華,水之子也,陰中有陽之藥也。
法以冬月取樸硝和蘿蔔各一斤同煮,蘿蔔熟為度,取出,以紙濾過,露一宿,結成青白塊子。
善退膈上虛熱,心中煩躁,頭昏目眩,口苦咽幹,背膊拘急,腸風痔漏淋,傷寒疫痢,腹脹便閉,一切痰火熱毒,風毒風瘡腫痛,并五髒宿食滞痰結,中酒中脍。
丹溪雲:諸硝善驅逐,以之治病緻用,病退即止。
若雲煉服輕身延年,補五勞七傷,豈理也哉!惟老弱虛人挾熱及傷寒妊娠,用此以代諸硝更緩。
或曰硝性堕胎,然仲景治傷寒妊娠可下者,用大黃為引,子母俱安。
《内經》雲:有故無殒是也。
犀角 犀角苦酸鹹氣涼,大治傷寒熱衄狂,中風驚痫殺百毒,化膿為水治諸瘡。
犀,明也,陰物受月之精,積于角尖,晦明之夕,光正赫然如炬。
主傷寒溫疫,頭痛煩悶,大熱發狂,吐血衄血及上焦蓄血發黃。
又治中風失音,小兒風熱驚痫,殺百毒蠱疰,邪鬼魇寐,解山溪瘴毒、鈎吻、鸠鳥、蛇毒。
又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為水,散痘疹餘毒。
丹溪曰:犀性走散,痘無餘毒而血虛發燥熱者禁用。
兼明目消痰止痢,乃清心鎮肝之劑也。
出武陵、交州、甯州近海山中,牛首豬腹,腳有三蹄似象,力敵千牛,有殺而得者,有自退者,無水陸二種。
惟犀角長,紋理斑白,有重七八斤者,可作器皿耳。
入藥用牯犀,烏黑色,肌粗皺裂,光潤,辟塵試毒,露之不濡者真,通天犀照百物,駭雞驚鳥破水,尤為難得。
凡修治取生角尖,未經藥水煮者,锉末以紙裹懷中一宿,令受人氣易研,故曰人氣粉。
尋常湯藥磨水刺服,多用令人煩,以麝香一字水調解之。
松脂為使,惡藿、茵、雷丸。
凡治一切角忌鹽。
抑論古方治血,多以升麻代犀角,惟血出于胃,則用升麻為君代之可也,若出他髒,但可為佐,不然,犀性走而降,升麻發而升,其性味亦不甚和合也。
羚羊角 羚羊角味苦鹹寒,主傷寒熱清肺肝,痛風毒痢皆能止,又消食噎辟邪幹。
羚,聆也,耳邊聽之有聲,然他角亦有聲,但取角節蹙圓繞攣中深銳,緊小有挂痕者真。
無毒。
入足厥陰經。
主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
清肺能止熱毒下痢血痢,清肝能治風毒伏骨疼痛蜷攣。
古法為末,酒調服之,催産難;燒灰服之,治産後血沖心煩,又治食噎不通。
雷公雲:角有神,能辟蠱毒夢魇驚狂,小兒驚痫,山岚瘴氣,故又曰羊,言有神靈也。
入藥勿令單用,須要不拆原對,以繩縛定,锉為末,勿令犯風,研極細入藥,免刮人腸。
?羊角 羊角鹹苦微寒,退心肝熱治驚痫,止血止洩清頭目,解蠱又令産後安。
牡羊角也,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無毒。
退心熱,治驚悸,小兒驚痫;退肝熱,止吐血止洩,療百節中諸風頭痛,青盲明目。
又解蠱毒瘴毒,燒之辟邪魅虎野狼與蛇。
又婦人産後瘀血煩悶,腹中餘痛,燒灰酒調服之。
青者佳。
取無時,勿使中濕,濕即有毒。
菟絲子為使。
以上治中焦熱藥。
黃柏 黃柏苦解五髒熱,疸痢痔崩諸瘡疖,安蛔除痿小腹疼,無非火瀉水不越。
柏,巨也。
木大而皮濃實鮮黃者佳,俗名黃柏。
氣寒,無毒。
沉而降,陰也。
足少陰手厥陰本藥,足太陽引經藥。
主五髒腸胃中結熱,黃膽,腸中痔,止洩痢,女子崩中,帶下赤白。
陰傷蝕瘡,男子莖上瘡,煮汁洗,更為末敷之。
蜜炙為末治口瘡,佐以細辛尤神。
又蜜炙入青黛、龍腦一字,治頰舌瘡,吐涎而愈。
眼赤、鼻、喉痹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亦用。
東垣雲:瀉下焦隐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哕之蛔蟲。
單制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
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火,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
兼治外感肌熱,内傷骨熱,失血遺精陰痿。
抑考黃連入心,栀、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潤燥,性利下而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
然《本經》謂其主五髒熱者,蓋相火狂越上沖,腸胃幹涸,五髒皆火。
以上諸證,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郁而成也。
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洩之患。
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
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
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
銅刀削去粗皮,生蜜水浸半日,取出炙幹,再塗蜜慢火炙之,每兩炙盡生蜜六錢為度。
入下部鹽酒炒,火盛者童便浸蒸。
惡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