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雜病穴法

關燈
針家以起風廢癱瘓為主,雖傷寒内傷,亦皆視為雜病。

    《靈樞》雜證論某病取某經,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經取用。

    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陽明經,中部足太陰,下部足厥陰,前膺足陽明,後背足太陽。

    因各經之病,而取各經之穴者,最為要訣。

    百病一針為率,多則四針,滿身針者可惡。

     雜病随證選雜穴,仍兼原合與八法;經絡原會别論詳, 十二原穴與八會穴,皆經絡氣血交會之處。

    别即陽别,乃陽交穴也。

    前論頗詳。

     髒腑俞募當謹始; 五髒六腑之俞,俱在背二行,肺俞三椎下,心五、肝九、脾十一、腎十四椎下是也。

    五髒之募俱在腹部,心募巨阙、肝期門、脾章門、肺中府、腎京門。

    惟三焦、胞絡、膀胱無募,此言髒腑雜病,當刺俞募之穴。

    但《素問》明言中髒腑者不立死,則為害非小,故禁針穴多,後世每以針四肢者為妙手,初學可不謹哉! 根結标本理玄微, 經雲:足太陰根于隐白,結于中脘;足少陰根于湧泉,結于廉泉;足厥陰根于大敦,結于玉堂;足太陽根于至陰,結于目也;足陽明根于厲兌,結于鉗耳也;足少陽根于竅陰,結于耳;手太陽根于少澤,結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于關沖,結于天牖、外關也;手陽明根于商陽,結于扶突、偏曆也,手三陰之經未載,不敢強注此言。

    能究根結之理,根據标本刺之,則疾無不愈。

    足太陽之本在足跟上五寸,标在目也;足少陽之本在竅陰,标在耳也;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标在人迎頰挾項颡也;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标在胃俞與舌本也;足少陰之本在内踝上三寸中,标在腎俞與舌下兩脈也;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中,标在肝俞也;手太陽之本在手外踝後,标在命門之上一寸也;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一寸,标在耳後上角下外也;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别陽,标在颔下合鉗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動脈也;手少陰之本在兌骨之端,标在心俞也;手厥陰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也:此十二經之标本。

    有在标而取本者,有在本而取标者,有先治其标者,有先治其本者,無非欲其陰陽相應耳。

    此《内經》至論。

     四關三部識其處。

    
四關,合谷、太沖穴也。

    十二經原皆出于四關。

    三部,大包為上部,天樞為中部,地機為下部。

    又百會一穴在頭應天,璇玑一穴在胸應人,湧泉一穴在足應地,是謂三才。

    以上兼原、合八法諸穴,雖不悉針,亦不可不知其處也。

     傷寒一日刺風府,陰陽分經次第取。

    
傷寒一日太陽風府,二日陽明之荥,三日少陽之俞,四日太陰之井,五日少陰之俞,六日厥陰之經。

    在表刺三陽經穴,在裡刺三陰經穴,六日過經未汗刺期門、三裡,古法也。

    惟陰證灸關元穴,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關陰交杵。

    
汗針合谷,入針二分,帶補行九九之數,搓數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方行瀉法,汗止身溫,方可出針;如汗不止,針陰市,補合谷。

    吐針内關、入針三分,先補六次,瀉三次,行子午搗臼法三次,多提氣上行,又推戰一次,病患多呼幾次,即吐;如吐不止,補九陽數,調勻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徐出針,急扪其穴;如吐不止,補足三裡。

    下針三陰交,入針三分,男左女右,以針盤旋右轉,行六陰之數畢,用口鼻閉氣,吞鼓腹中,将瀉插一下,其人即瀉,鼻吸手瀉三十六遍,方開口鼻之氣,插針即瀉;如瀉不止,針合谷,升九陽數。

     凡汗吐下,仍分陰陽補瀉,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痛發熱外關起。

    
隻此一穴。

     頭面耳目口鼻(咽牙)病,曲池合谷為之主。

    
二穴又治肩背肘膊疼痛及瘧疾。

     偏正頭疼左右針,列缺太淵不用補。

    
左痛針右,右痛針左,左右俱痛,左右俱針。

    餘仿此。

    如列缺不應,再瀉太淵。

     頭風目眩項捩強,申脈金門手三裡。

    
頭風連項腫,或引肩者,針此三穴。

    頭目昏眩者,補申脈、金門,雷頭風亦效。

    虛痛者,上星一穴。

     赤眼迎香出血奇,臨泣太沖合谷似。

    
赤眼腫痛,迎香出血,立愈。

    甚者更瀉太沖。

    眼紅或瞳人腫痛,流淚出血,爛弦風,俱瀉足臨泣,或太沖、合谷。

    肉倒睫,俱瀉合谷、足三裡。

     耳聾臨泣與金門,合谷針後聽人語。

    
耳暴聾,補足臨泣。

    耳鳴或出血作痛,及聩耳,俱瀉申脈、金門、合谷。

     鼻塞鼻痔及鼻淵,合谷太沖随手努。

    
鼻塞不聞香臭,針迎香、合谷。

    鼻痔鼻流濁涕者,瀉太沖、合谷。

    鼻淵鼻衄虛者,專補上星。

     口噤斜流涎多,地倉頰車仍可舉。

    
頰車針沿皮向下地倉,左瀉右,右瀉左,針透亦無害。

    輕者隻針合谷、頰車。

     口舌生瘡舌下竅,三棱刺血非粗鹵。

    
口唇及舌生瘡,針合谷。

    舌腫甚及重舌者,更取舌下兩邊紫筋津液所出處,以三棱針刺出其血。

     舌裂出血尋内關,太沖陰交走上部。

    舌上生苔合谷當,手三裡治舌風舞。

    
舌風左右舞弄不停,瀉兩手三裡立止。

    驢嘴風唇腫開不得者,亦瀉三裡。

     牙風面腫頰車神,合谷臨泣瀉不數。

    
坐牙風腫連面,瀉手三裡、頰車。

    滿口牙痛牙酸,瀉合谷、足臨泣。

    下牙痛,瀉合谷。

     二陵二跷與二交,頭頂手足互相與。

    
二陵:陰陵泉、陽陵泉。

    二跷:申脈、照海。

    二交:陽交、三陰交。

    此六穴遞相交接于兩手兩足頭頂也。

     兩井兩商二三間,手上諸風得其所。

    
兩井:天井、肩井;兩商:商陽、少商;二間、三間。

    此六穴相根據相倚,分别于手之兩支,手上諸病治之。

     手指連肩相引疼,合谷太沖能救苦。

    
項連肘痛,針少海。

     手三裡治肩連臍,脊間心後稱中渚。

    
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即愈。

    脊膂痛者,針人中尤妙。

     冷嗽隻宜補合谷,三陰交瀉實時住。

    霍亂中脘可入深,三裡内庭瀉幾許。

    
甚者補中脘,瀉三裡、内庭。

     心痛翻胃刺勞宮,寒者少澤細手指。

    
熱心痛、氣痛,瀉勞宮。

    寒心痛,補少澤。

     心痛手戰少海求,若要除根陰市睹;太淵列缺穴相連,能祛氣痛刺兩乳。

    
賦雲: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

     脅痛隻須陽陵泉, 專治脅肋痛滿欲絕及面腫。

     腫痛公孫内關爾。

    
腹痛輕者,隻針三裡。

     瘧痰《素問》分各經,危氏刺指舌紅紫。

    
足太陽瘧,先寒後熱,汗出不已,刺金門。

    足少陽瘧,寒熱心惕,汗多,刺俠溪。

    足陽明瘧,寒甚久,乃熱汗出,喜見火光,刺沖陽。

    足太陰瘧,寒熱善嘔,嘔已乃衰,刺公孫。

    足少陰瘧,嘔吐甚,欲閉戶牖,刺大鐘。

    足厥陰瘧,小腹滿,小便不利,刺太沖。

    心瘧刺神門,肝瘧中封,脾瘧商丘,肺瘧列缺,腎瘧大鐘,胃瘧厲兌。

    危氏隻刺十手指出血,及看舌下有紫腫紅筋,亦須去血。

     痢疾合谷三裡宜,甚者必須兼中膂。

    
白痢針合谷,赤痢針小腸俞,赤白針三裡中膂俞。

    凡針背腹兩邊穴,分陰陽經補瀉,針背上中行左轉,腹上中行右轉。

    女人背中行右轉,腹中行左轉為補。

    蓋男子背陽腹陰,女子背陰腹陽故也。

    但用穴背腹甚少,而手足多者,以寒月及婦人不便故也。

     心腹痞滿陰陵泉,針到承山飲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