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八法

關燈
針法多端,今以《素》、《難》為主。

    子者,陽也;午者,陰也。

    不曰陰陽,而曰子午者,正以見人身任督,與天地子午相為流通,故地理南針不離子午,乃陰陽自然之妙用孔。

    八法者,奇經八穴為要,乃十二經之大會也。

    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經八法也。

     神針大要有四: 曰穴法周身三百六十穴,統于手足六十六穴。

    六十六穴,又統于八穴,故謂之奇經。

     曰開阖燕避戊己,蝠伏庚申,物性且然,況人身一小天地乎?故緩病必俟開阖,猶瘟疫必根據運氣;急病不拘開阖,猶雜病舍天時而從人之病也。

     曰迎随迎者,逆也;随者,順也。

    逆則為瀉,順則為補。

    迎随一差,氣血錯亂,目前或見小效,久後必生異症。

    諺雲:目不針不瞎,腳不針不跏。

     曰飛經走氣今人但知飛經走氣為難,而不知迎随明,而飛走在其中矣。

     穴法子午流注。

    
流,往也;注,住也。

    神氣之遊行也。

     十二經脈,每經各得五穴,以應五行。

     井荥俞經合也。

    經言所出為井,井,常汲不乏,常注不溢,言其經常如此也。

    應東方春,萬物之所始。

     所流為荥,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應北方冬,萬物之所藏也。

    夫人身經脈,猶水行地中。

    井者,若水之源始出也;流之尚微者,謂之荥;水上流下注,而流之不息者,謂之俞;水流過者,謂之經;經過于此,乃入髒腑與衆經會者,謂之合。

    《素問》雲,六經為川,腸胃為海是也。

     井主心下痞滿, 肝邪治之于井。

     荥主身熱, 心邪治之于荥。

     俞主體重(四肢)節痛, 脾邪治之于俞。

     經主喘咳寒熱, 肺邪治之于經。

     合主逆氣而洩。

     腎邪治之于合。

     手不過肘,足不過膝,陽幹三十六穴,陰幹三十穴,共成六十六穴。

    其陽幹多六穴,乃原穴合谷、腕骨、丘墟、沖陽、京骨、陽池是也。

     髒井荥有五,腑井荥有六。

    經言膽原丘墟,肝原太沖,小腸原腕骨,心原神門,胃原沖陽,脾原太白,大腸原合谷,肺原太淵,膀胱原京骨,腎原太溪,三焦原陽池,胞絡原大陵。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三焦陽氣通行諸經,臍下腎間動氣者,十二經之根本也,故曰原。

    五髒六腑皆有病者取其原,髒病針俞,腑病針合。

     井穴肌肉淺薄,多不宜針,故經每言荥俞。

     歌曰:手大指内太陰肺,少商為井荥魚際,太淵之穴号俞原,行入經渠(經)尺澤(合)類。

    鹽 指陽明曰大腸,商陽(井)二間(荥)三間(俞)詳,合谷(原)陽溪(經)根據穴取,曲池為合正相當。

    中指厥陰心包絡,中沖(井)掌中勞宮(荥)索,大陵為俞本是原,間使(經)從容求曲澤。

    (合)無名指外是三焦,關沖(井)尋至液門(荥)頭,俞原中渚陽池取,經合支溝天井求。

    手小指内少陰心,少沖少府井荥尋,神門俞穴為原穴,靈道(經)仍須少海(合)真。

    手小指外屬小腸,少澤(井)流于前谷(荥)内,後溪腕骨是俞原,陽谷為經合小海。

    足大指内太陰脾,井荥隐白大者推,太白俞原商丘(經)穴,陰陵泉合要須知。

    足大指端厥陰肝,大敦為井(荥)行間,太沖為俞原都是,經在中封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