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脈法
關燈
小
中
大
頭暈眩。
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弦而滑,瘀芤而澀。
數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随症脈。
頭痛陽弦,浮風緊寒,熱必洪數,濕細而堅。
氣虛頭痛,雖弦帶澀,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六經脈症同傷寒,見病機訣雲: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皆易除。
眼本火病,心肝數洪,右寸關見,相火上沖。
左寸脈洪數,心火炎也;關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關俱弦洪,肝木挾相火之勢,而來侮所不勝之金,而制己所勝之土也。
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
沉澀氣凝,數實熱塞,此久聾者,專于腎責。
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虛火沖。
若左寸洪數,心火炎也;兩尺洪數,相火炎也,其人必夢遺,耳鳴,或聾。
右寸洪數,鼻衄鼻;左寸浮緩,鼻涕風邪。
鼻流清涕。
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
經曰:左寸洪數心熱,右寸浮數肺熱。
左關弦數而虛,膽虛甚;洪而實肝熱。
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兼洪數者口瘡,或為木舌、重舌。
脈虛者,為中氣不足。
齒痛腎虛,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搖豁壞。
右寸關數,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尺洪大而虛者,腎虛;齒痛動搖疏豁者,相火上炎也;右寸關洪數,或弦而洪者,腸胃中有風熱也。
痛風沉弦,肝腎被濕。
少陰弱浮,風血掣急。
或澀而小,酒後風襲。
寸沉而弦,沉則主骨,弦則主筋,沉則為腎,弦則為肝,汗出入水,因水傷心,故曆節痛而黃汗出。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
或尺澀小,短氣,自汗出,曆節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緻也。
風寒濕氣,合而為痹。
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後得之麻在下體。
斑疹沉伏,或散或無;陽浮而數,火見于軀;陰實而大,熱蒸在膚。
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
故發斑者血散于皮膚,故脈伏;火盛于表,故陽脈浮數;下焦實熱,故陰脈實大。
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
右關微濡,飲食傷脾;左關弦短,肝極勞疲。
肺脈浮短,咳嗽與期,五髒之嗽,各視本部。
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
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厄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内脈,參考稱停。
外症肌瘦肉脫,發熱作洩,内脈沉急者必死。
霍亂吐瀉,滑而不勻,或微而澀,代伏驚人。
熱多洪滑,弦滑食論。
右關滑為霍亂吐瀉,脈澀結代伏,雖因痰食阻滞,不可遽斷以死。
然亦但可乍時一見,漸滑大為吉。
故訣雲: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
脈弦甚者亦死。
洪滑者,熱;弦滑者,膈有宿食留飲,宜吐。
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陽微陰弦,或短又數。
緊實便難,滑實痰積。
心痹引背,脈微而大,寸沉而遲,關緊數銳。
陽微虛在上焦,所以胸痹痛。
心痛者,脈陰弦故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
胸痹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
腹痛關脈,緊小急速,或動而弦,甚則沉伏。
弦食滑痰,尺緊臍腹。
心腹痛脈,沉細是福,浮大弦長,命不可複。
脈細小緊急速,中腹刺痛。
尺脈緊實,臍及小腹痛者,宜利。
若尺脈伏者,小腹痛有瘕疝。
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微虛乏,弦遲宜溫,緊小下奪,弦浮吐之,弦緊汗發。
亦有死者,脈散且歇。
瘧雖病久虛極,脈微似乎不弦,然必于虛數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
凡汗吐下,脈弦而小緊,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宜下;弦遲者宜溫;弦緊者宜發汗針灸;浮大者宜吐;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
此汗吐下法,推之百病皆然。
痢脈多滑,按之虛絕,尺微無陰,澀則少血,沉細者生,洪弦死訣。
腸下痢,雖忌身熱,亦忌厥冷。
痞滿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虛,微澀衰劣。
胸痞多有痰火,故寸滑且大。
右關弦遲或伏者,肝乘脾虛生涎,氣郁不舒。
微反在上,澀反在下者,氣血虛也。
微則氣衰多煩,澀則血少多厥。
濕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火熱,沉虛滑脫。
暑溫緩弱,多在夏月。
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弦而滑,瘀芤而澀。
數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随症脈。
頭痛陽弦,浮風緊寒,熱必洪數,濕細而堅。
氣虛頭痛,雖弦帶澀,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六經脈症同傷寒,見病機訣雲: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皆易除。
眼本火病,心肝數洪,右寸關見,相火上沖。
左寸脈洪數,心火炎也;關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關俱弦洪,肝木挾相火之勢,而來侮所不勝之金,而制己所勝之土也。
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
沉澀氣凝,數實熱塞,此久聾者,專于腎責。
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虛火沖。
若左寸洪數,心火炎也;兩尺洪數,相火炎也,其人必夢遺,耳鳴,或聾。
右寸洪數,鼻衄鼻;左寸浮緩,鼻涕風邪。
鼻流清涕。
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
經曰:左寸洪數心熱,右寸浮數肺熱。
左關弦數而虛,膽虛甚;洪而實肝熱。
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兼洪數者口瘡,或為木舌、重舌。
脈虛者,為中氣不足。
齒痛腎虛,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搖豁壞。
右寸關數,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尺洪大而虛者,腎虛;齒痛動搖疏豁者,相火上炎也;右寸關洪數,或弦而洪者,腸胃中有風熱也。
痛風沉弦,肝腎被濕。
少陰弱浮,風血掣急。
或澀而小,酒後風襲。
寸沉而弦,沉則主骨,弦則主筋,沉則為腎,弦則為肝,汗出入水,因水傷心,故曆節痛而黃汗出。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
或尺澀小,短氣,自汗出,曆節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緻也。
風寒濕氣,合而為痹。
浮澀而緊,三脈乃備。
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後得之麻在下體。
斑疹沉伏,或散或無;陽浮而數,火見于軀;陰實而大,熱蒸在膚。
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
故發斑者血散于皮膚,故脈伏;火盛于表,故陽脈浮數;下焦實熱,故陰脈實大。
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澀難。
右關微濡,飲食傷脾;左關弦短,肝極勞疲。
肺脈浮短,咳嗽與期,五髒之嗽,各視本部。
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
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厄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内脈,參考稱停。
外症肌瘦肉脫,發熱作洩,内脈沉急者必死。
霍亂吐瀉,滑而不勻,或微而澀,代伏驚人。
熱多洪滑,弦滑食論。
右關滑為霍亂吐瀉,脈澀結代伏,雖因痰食阻滞,不可遽斷以死。
然亦但可乍時一見,漸滑大為吉。
故訣雲: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
脈弦甚者亦死。
洪滑者,熱;弦滑者,膈有宿食留飲,宜吐。
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陽微陰弦,或短又數。
緊實便難,滑實痰積。
心痹引背,脈微而大,寸沉而遲,關緊數銳。
陽微虛在上焦,所以胸痹痛。
心痛者,脈陰弦故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
胸痹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
腹痛關脈,緊小急速,或動而弦,甚則沉伏。
弦食滑痰,尺緊臍腹。
心腹痛脈,沉細是福,浮大弦長,命不可複。
脈細小緊急速,中腹刺痛。
尺脈緊實,臍及小腹痛者,宜利。
若尺脈伏者,小腹痛有瘕疝。
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微虛乏,弦遲宜溫,緊小下奪,弦浮吐之,弦緊汗發。
亦有死者,脈散且歇。
瘧雖病久虛極,脈微似乎不弦,然必于虛數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
凡汗吐下,脈弦而小緊,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宜下;弦遲者宜溫;弦緊者宜發汗針灸;浮大者宜吐;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
此汗吐下法,推之百病皆然。
痢脈多滑,按之虛絕,尺微無陰,澀則少血,沉細者生,洪弦死訣。
腸下痢,雖忌身熱,亦忌厥冷。
痞滿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虛,微澀衰劣。
胸痞多有痰火,故寸滑且大。
右關弦遲或伏者,肝乘脾虛生涎,氣郁不舒。
微反在上,澀反在下者,氣血虛也。
微則氣衰多煩,澀則血少多厥。
濕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火熱,沉虛滑脫。
暑溫緩弱,多在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