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脈相兼主病
關燈
小
中
大
洪浮與人迎相應,則寒壅諸陽,外見陽症,大小便秘。
實為伏熱咳且吐, 實與人迎應,則風寒貫經,郁熱在内,熏蒸脾胃不食,氣喘作咳,或時嘔吐。
實澀氣塞痢且墜; 實澀與氣口相應,則氣血壅滞,為三焦痞塞,食積濕熱成痢,裡急後墜。
實緊作洩胃家寒,或時腰痛亦難住。
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大便不禁,為腰痛。
弦為血弱有勞傷, 弦乃肝部本脈,見于他部,則為血虛。
主盜汗,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中虛且寒停飲漿; 弦與氣口相應,則飲水停積,令人中虛寒。
胸脅疼痛體拘急, 與人迎相應,則風走注痛,甚者四肢拘急,冷痹。
瘧疾寒熱善驚惶; 為瘧為驚。
弦緊惡寒疝癖病, 經絡中有寒故也。
上下左右積弦長; 弦而長,為上下左右有積。
弦鈎脅下痛如刺, 弦而鈎,為脅下刺痛。
雙弦急痛轉難當。
雙弦為脅下急痛,乃無水以緩之也。
緊則為寒為疼痛, 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寒;與氣口相應,則髒腑作痛。
為咳為喘為滿胸;人迎緊盛傷寒症,人迎緊盛,為傷寒。
氣口緊盛食沖沖; 氣口緊盛,為傷飲食。
緊沉必知痛在腹,恐成冷氣與痫風;緊數寒熱相來往,緊而數,為寒熱往來。
緊滑宿食吐蛔蟲; 緊滑為蛔動,為宿食吐逆。
緊急遁屍亂血脈, 緊而急,為遁屍。
單緊而浮肺水攻; 浮緊為肺經有水。
浮沉俱緊中霧露,頭項強急溺妄通。
浮緊,或寸緊,則霧露中于上焦。
見太陽症發熱,頭項強痛,腰攣胫酸。
沉緊,或尺緊,則霧露中于下焦。
見少陰症足冷,便溺妄出,為難治。
若浮沉俱緊,三焦俱中其邪,臍痛,手足冷者死;手足溫,自吐利者生。
長為陽毒入髒深,熱閉陽明煩莫禁;坐卧不安身壯熱, 長脈來去不絕,見于左關人迎之位,感于陽邪熱毒,在心肝二經。
傳之下焦,其熱壅閉,乃陽淫熱痰,主渾身壯熱,坐卧不安。
表證多則微汗,裡證多則下之。
又,尺寸俱長者,陽明本脈也。
長大癫痫更迷心; 長大則為癫狂痫疾,乃痰熱迷于肝心所緻。
長緩微邪犯下體, 與人迎相應,則微邪自愈;與氣口相應,則髒氣平治。
寸長足胫痛相侵。
經曰:長而緩者、病在下。
又雲:寸口中手長者,足胫痛。
芤主血瘀不流通, 芤與人迎相應,則邪壅吐衄;與氣口相應,則榮虛妄行而為瘀滞。
熱入小腸淋瀝膿; 心主血則不受邪,故熱入小腸,淋瀝膿血疼痛。
崩漏衄吐随所主, 寸芤則為衄血吐血,關芤則為便血,尺芤則下虛有瘀,崩漏尿血。
芤緊或數腸内癰。
芤緊或挾洪數者,主榮脈留滞于腸胃之間。
多見關部,緻生血癰。
微主中寒氣血虛, 微與氣口相應,則陽虛脫洩。
仲景雲:脈萦萦如蛛絲細者,陽氣衰也。
為衄為崩為急拘;
實為伏熱咳且吐, 實與人迎應,則風寒貫經,郁熱在内,熏蒸脾胃不食,氣喘作咳,或時嘔吐。
實澀氣塞痢且墜; 實澀與氣口相應,則氣血壅滞,為三焦痞塞,食積濕熱成痢,裡急後墜。
實緊作洩胃家寒,或時腰痛亦難住。
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大便不禁,為腰痛。
弦為血弱有勞傷, 弦乃肝部本脈,見于他部,則為血虛。
主盜汗,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中虛且寒停飲漿; 弦與氣口相應,則飲水停積,令人中虛寒。
胸脅疼痛體拘急, 與人迎相應,則風走注痛,甚者四肢拘急,冷痹。
瘧疾寒熱善驚惶; 為瘧為驚。
弦緊惡寒疝癖病, 經絡中有寒故也。
上下左右積弦長; 弦而長,為上下左右有積。
弦鈎脅下痛如刺, 弦而鈎,為脅下刺痛。
雙弦急痛轉難當。
雙弦為脅下急痛,乃無水以緩之也。
緊則為寒為疼痛, 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寒;與氣口相應,則髒腑作痛。
為咳為喘為滿胸;人迎緊盛傷寒症,人迎緊盛,為傷寒。
氣口緊盛食沖沖; 氣口緊盛,為傷飲食。
緊沉必知痛在腹,恐成冷氣與痫風;緊數寒熱相來往,緊而數,為寒熱往來。
緊滑宿食吐蛔蟲; 緊滑為蛔動,為宿食吐逆。
緊急遁屍亂血脈, 緊而急,為遁屍。
單緊而浮肺水攻; 浮緊為肺經有水。
浮沉俱緊中霧露,頭項強急溺妄通。
浮緊,或寸緊,則霧露中于上焦。
見太陽症發熱,頭項強痛,腰攣胫酸。
沉緊,或尺緊,則霧露中于下焦。
見少陰症足冷,便溺妄出,為難治。
若浮沉俱緊,三焦俱中其邪,臍痛,手足冷者死;手足溫,自吐利者生。
長為陽毒入髒深,熱閉陽明煩莫禁;坐卧不安身壯熱, 長脈來去不絕,見于左關人迎之位,感于陽邪熱毒,在心肝二經。
傳之下焦,其熱壅閉,乃陽淫熱痰,主渾身壯熱,坐卧不安。
表證多則微汗,裡證多則下之。
又,尺寸俱長者,陽明本脈也。
長大癫痫更迷心; 長大則為癫狂痫疾,乃痰熱迷于肝心所緻。
長緩微邪犯下體, 與人迎相應,則微邪自愈;與氣口相應,則髒氣平治。
寸長足胫痛相侵。
經曰:長而緩者、病在下。
又雲:寸口中手長者,足胫痛。
芤主血瘀不流通, 芤與人迎相應,則邪壅吐衄;與氣口相應,則榮虛妄行而為瘀滞。
熱入小腸淋瀝膿; 心主血則不受邪,故熱入小腸,淋瀝膿血疼痛。
崩漏衄吐随所主, 寸芤則為衄血吐血,關芤則為便血,尺芤則下虛有瘀,崩漏尿血。
芤緊或數腸内癰。
芤緊或挾洪數者,主榮脈留滞于腸胃之間。
多見關部,緻生血癰。
微主中寒氣血虛, 微與氣口相應,則陽虛脫洩。
仲景雲:脈萦萦如蛛絲細者,陽氣衰也。
為衄為崩為急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