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脈相兼主病

關燈
煩滿。

     數沉裡熱不須議; 數沉,裡有熱也。

     上見煩熱與頭疼,中為口嗅兼嘔逆;左則目赤肝火炎,右下二便秘而赤;數而帶滑痰火盛,或為嘔吐或痛極。

     滑脈為實為停痰, 滑為氣血實,與人迎相應,則風痰潮溢;與氣口相應,則涎飲凝滞。

     或為瘀血宿食兼;為滿為咳為鬼疰,不勻氣逆嘔涎粘; 滑而大小不勻,必吐,為病進。

    滑為逆氣。

     滑浮大小腹作痛, 滑浮者,大小腹皆痛。

     滑弱陰痛溺如挽; 滑弱則陰中痛,小便亦然。

     滑散癱瘓不仁症, 痰多氣血少也。

     滑實胃熱非廉纖。

    
滑實為胃熱,帶數則為結熱。

    非廉纖者,言熱重也。

     澀為不足傷精血, 與氣口相應,則精竭血枯。

     為厥為痢為惡寒; 澀為四肢逆冷,為下痢,為惡寒。

    澀細則大寒。

     或為無汗為心痛, 澀為無汗,為心痛。

     澀芤瘀血結成團; 澀芤為衄血,或為失血。

     澀緊為痹因寒濕, 澀而緊為痹,為寒濕,為中霧露。

     澀沉之病亦一般; 澀沉亦為寒濕,與人迎相應,則風濕寒痹。

     婦人有孕胎中痛,無孕還須敗血成。

     大為病進脈之賊, 經曰:脈來渾渾革革如湧泉者,病進而危。

    昔人以秋潮之洶湧者,狀其大也。

    要之即非時而見洪大脈也。

     浮大表病沉裡厄: 經曰:大則病進。

    浮大表病,沉大裡病。

    浮大晝加晝死,沉大夜加夜死。

     前大後小頭痛眩,前小後大胸滿塞; 《難》曰:前大後小,頭痛目眩;前小後大,胸滿短氣。

    前謂寸,後謂尺。

     氣愈盛兮血愈虛, 大為血虛而氣盛。

     必緩而大為正脈。

    
中緩而大者為正脈。

     緩為正複脈之本, 緩為胃氣将複,為病退。

     非時得之氣血虛; 非土旺之時單見緩脈,則氣血雖和,而投虛身必倦怠。

     在上項強下腳弱, 寸緩項強,尺緩腳弱。

     沉緩眩暈浮痹膚; 沉緩為虛,故眩暈;浮緩風寒,故麻痹。

     帶滑為熱緊為痛, 緩滑為熱中,緩緊為脾疼。

    與人迎相應,則風熱入髒;與氣口相應,則怒極傷筋。

     緩遲虛冷咽難哺; 緩遲為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緩弱吞酸食不下, 緩者,胃氣有餘;弱者,陽氣不足。

    胃欲消化而陽氣不運,故噫而吞酸,食卒不下,填于胸膈也。

     左尺單見命将殂。

    
左尺腎部,單見緩脈,全無沉滑,為土盛水虧,不治。

     以上八脈,《内經》謂之八要。

    蓋浮沉二脈以别其表裡,遲數二脈以别其寒熱,滑澀二脈以察氣血虛實,大緩二脈以察病之安危。

    苟能得其要領,雜脈可以類推。

     洪為脹痛為熱煩, 為脹滿,為頭痛及遍身疼痛,為熱,為煩,大便不通。

     洪實為癫洪大祟; 洪實者癫,洪大者祟。

     洪緊癰疽喘急粗, 洪緊與氣口相應,則氣攻百脈,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

     洪浮陽邪症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