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
關燈
小
中
大
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年,木上生火也;庚辰、庚戌年,金上生水也;癸醜、癸未年,火上生土也;己卯、己酉年,土上生金也;辛巳、辛亥年,水上生木也。
子臨父位,于理未當。
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小逆也。
運克天氣曰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上克火也;甲辰、甲戌年,土上克水也;辛醜、辛未年,水上克土也;癸卯、癸酉年,火上克金也;己巳、己亥年,金上克木也。
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不和也。
運臨本氣之位曰歲會。
子,水位也,丙子年,水運臨之;午,火位也,戌午年,火運臨之;卯,木位也,丁卯年,木運臨之;酉,金位也,乙酉年,金運臨之;辰、戌、醜、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醜、己未年,土運臨之。
六十年中,有此八年歲會也。
又丙子日,丙為水運,子為水支,是運與支同水,乃名歲會。
年、月、日、時同,如遇此日得病,不死,但執持而徐緩,更會年、月、時合天符歲會,其病尤甚。
天符歲會相合曰太乙天符。
戊午、乙酉、己未、己醜,六十年中有此四年太乙天符也。
又戊午日,戊為火運,午是少陰君火司天,又是火支,乃名太乙天符。
此日得病,主死。
運與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
寅屬木,春孟月也,壬寅年,木運臨之;巳屬火,夏孟月也,癸巳年,火運臨之;申屬金,秋孟月也,庚申年,金運臨之;亥屬水,冬孟月也,辛亥年,水運臨之。
六十年中,有此四年支德符也。
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幹德符。
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一年遇此二幹,天地德合,亦為平氣之歲也。
太過之運加地氣曰同天符。
庚子、庚午年,運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年,運同司地風木;甲辰、甲戌年,運同司地濕土。
六十年中,有此大年同天符。
不及之運加地氣曰周歲會。
辛醜、辛未年,運臨司地寒水;癸卯、癸酉年,運臨司地君火;癸巳、癸亥年,運臨司地相火。
六十年中,有此六年同歲會也。
大要:陽年先天時化,則己強而以氣勝實(主勝客也),故不勝者受邪;陰年後天時化,則己弱而以氣休衰(客勝主也),故勝己者來克。
被克之後,必待時而複也。
行複于所勝,則己不可前。
故待得時,則子當旺,然後子為母複仇也。
又雲:陽年太過,則傳所不勝而乘所勝;陰年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
假令肝木有餘,則時已氣盛,反薄肺金而乘其脾土;肝木不及,則土無所畏,遂自妄行,乃淩其腎水。
此五行生克之理,蓋勝至則複,複已而勝,故無常氣而不息。
若複而不勝,則是生意已傷,而有窮盡矣。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生則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亢者,過極而不退也。
當退不退,始則災害及物,終則災害及己。
承,猶随也。
以下奉上,有防之之義。
制,克勝之也。
制生則化者,言有所制,則六氣不至于亢而為平,平則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矣。
生者自無而有,化者自有而無。
外列盛衰者,六氣分布主治,疊為盛衰,害而無所制,則敗壞乖亂之政行,為災為變,生化幾乎息,而為萬物之大病。
大病,即災變也。
萬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制皆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
以天時言之,春時冬令不退,則水亢極而害所承之木。
然火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則木得化生之令,而敷榮列秀于外。
但草木蟲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苟無制而木被其害,則冬入于春,生化幾乎息,而為天地間之大災變也,豈非政令敗亂之極乎?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幹、發燥、身熱,則脾土失養,肺金受害。
由是水乘而起,以複金母之仇,而制平心火,汗出發潤、口津身涼而平矣。
苟腎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則神去氣孤,而災害不可解矣。
與七卷參看。
又曰:有餘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
知迎知随,氣可與期。
言六甲有餘,己則不足;不足,己則有餘。
若餘己複餘,少己複少,則天地之道變矣。
又曰:出入廢則神機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四者常守,反之則災害至矣。
出入者,天地之呼吸也;升降者,天地之化氣也。
毛羽裸鱗介及飛走行者,皆生氣根于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金玉土石草木,皆生氣根于外,假氣以成立,故曰氣立。
根于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動浮皆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舍去則機息;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基生長、化成、收藏,皆造化之氣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氣止息則造化之道絕矣。
九竅橫者,皆有出入去來之氣;九竅豎者,皆有陰陽升降之氣往複于中。
壁窗戶牖,皆承來氣沖擊于人。
陽升則井寒,陰升則井暖。
以物投井及葉墜空中,翻翻不疾,皆陰氣所凝也。
虛管溉滿,撚上懸之,水固不出,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
由是觀之,升無所不降,降無所不升,無出則不入,無入則不出。
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氣之常也。
若有出無入,有入無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氣孤,非災害如何? 雖然逆順
子臨父位,于理未當。
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小逆也。
運克天氣曰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上克火也;甲辰、甲戌年,土上克水也;辛醜、辛未年,水上克土也;癸卯、癸酉年,火上克金也;己巳、己亥年,金上克木也。
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不和也。
運臨本氣之位曰歲會。
子,水位也,丙子年,水運臨之;午,火位也,戌午年,火運臨之;卯,木位也,丁卯年,木運臨之;酉,金位也,乙酉年,金運臨之;辰、戌、醜、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醜、己未年,土運臨之。
六十年中,有此八年歲會也。
又丙子日,丙為水運,子為水支,是運與支同水,乃名歲會。
年、月、日、時同,如遇此日得病,不死,但執持而徐緩,更會年、月、時合天符歲會,其病尤甚。
天符歲會相合曰太乙天符。
戊午、乙酉、己未、己醜,六十年中有此四年太乙天符也。
又戊午日,戊為火運,午是少陰君火司天,又是火支,乃名太乙天符。
此日得病,主死。
運與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
寅屬木,春孟月也,壬寅年,木運臨之;巳屬火,夏孟月也,癸巳年,火運臨之;申屬金,秋孟月也,庚申年,金運臨之;亥屬水,冬孟月也,辛亥年,水運臨之。
六十年中,有此四年支德符也。
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幹德符。
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一年遇此二幹,天地德合,亦為平氣之歲也。
太過之運加地氣曰同天符。
庚子、庚午年,運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年,運同司地風木;甲辰、甲戌年,運同司地濕土。
六十年中,有此大年同天符。
不及之運加地氣曰周歲會。
辛醜、辛未年,運臨司地寒水;癸卯、癸酉年,運臨司地君火;癸巳、癸亥年,運臨司地相火。
六十年中,有此六年同歲會也。
大要:陽年先天時化,則己強而以氣勝實(主勝客也),故不勝者受邪;陰年後天時化,則己弱而以氣休衰(客勝主也),故勝己者來克。
被克之後,必待時而複也。
行複于所勝,則己不可前。
故待得時,則子當旺,然後子為母複仇也。
又雲:陽年太過,則傳所不勝而乘所勝;陰年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
假令肝木有餘,則時已氣盛,反薄肺金而乘其脾土;肝木不及,則土無所畏,遂自妄行,乃淩其腎水。
此五行生克之理,蓋勝至則複,複已而勝,故無常氣而不息。
若複而不勝,則是生意已傷,而有窮盡矣。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生則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亢者,過極而不退也。
當退不退,始則災害及物,終則災害及己。
承,猶随也。
以下奉上,有防之之義。
制,克勝之也。
制生則化者,言有所制,則六氣不至于亢而為平,平則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矣。
生者自無而有,化者自有而無。
外列盛衰者,六氣分布主治,疊為盛衰,害而無所制,則敗壞乖亂之政行,為災為變,生化幾乎息,而為萬物之大病。
大病,即災變也。
萬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制皆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
以天時言之,春時冬令不退,則水亢極而害所承之木。
然火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則木得化生之令,而敷榮列秀于外。
但草木蟲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苟無制而木被其害,則冬入于春,生化幾乎息,而為天地間之大災變也,豈非政令敗亂之極乎?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幹、發燥、身熱,則脾土失養,肺金受害。
由是水乘而起,以複金母之仇,而制平心火,汗出發潤、口津身涼而平矣。
苟腎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則神去氣孤,而災害不可解矣。
與七卷參看。
又曰:有餘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
知迎知随,氣可與期。
言六甲有餘,己則不足;不足,己則有餘。
若餘己複餘,少己複少,則天地之道變矣。
又曰:出入廢則神機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四者常守,反之則災害至矣。
出入者,天地之呼吸也;升降者,天地之化氣也。
毛羽裸鱗介及飛走行者,皆生氣根于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金玉土石草木,皆生氣根于外,假氣以成立,故曰氣立。
根于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動浮皆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舍去則機息;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基生長、化成、收藏,皆造化之氣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氣止息則造化之道絕矣。
九竅橫者,皆有出入去來之氣;九竅豎者,皆有陰陽升降之氣往複于中。
壁窗戶牖,皆承來氣沖擊于人。
陽升則井寒,陰升則井暖。
以物投井及葉墜空中,翻翻不疾,皆陰氣所凝也。
虛管溉滿,撚上懸之,水固不出,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
由是觀之,升無所不降,降無所不升,無出則不入,無入則不出。
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氣之常也。
若有出無入,有入無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氣孤,非災害如何? 雖然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