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

關燈
天癸之數。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角,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或問:《内經》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又曰:地食人以五味。

    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邁七十矣,盡卻鹽醯,豈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澤也?曰:味有出于天賦者,有成于人為者。

    天之所賦者,若谷菽菜果,皆沖和之味,有食人補陰之功,此《内經》所謂味也。

    人之所為者,皆烹饪調和偏濃之味,有緻病發疾之毒,此吾子所拟味也。

    今鹽醯之卻,非真茹淡者,大麥與粟之鹹,粳米、山藥之甘,蔥、韭之辛之類皆味也,子以為淡乎?予安于沖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濃之味為安者,欲之縱,火之勝也,何疑之有?《内經》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非天賦之味乎?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非人為之味乎?聖人防民之具,于是為備。

    凡人饑必食,彼粳米之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屬陰而最補者也。

    惟可與菜同進,《經》以菜為充者,恐于饑時頓食,或思慮過多,因緻胃損,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

    《論語》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傳》曰:賓主終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禍。

    此聖人施教之意也。

    蓋谷與肥鮮同進,濃味得谷為助,其積之也久,甯不助陰火而緻毒乎?故服食家在卻谷者則可,不卻谷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而橫夭者也。

    彼安于濃味者,未之思耳。

    或又問: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何不言補氣?曰:味,陰也;氣,陽也。

    補精以陰,求其本也。

    故補之以味,若甘草、白術、地黃、澤瀉、五味子、麥門冬之類,皆味之濃者也。

    《經》曰虛者補之,正此意也。

    上文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溫存以養,使氣自充,氣充則形完矣,故言溫不言補。

    《經》曰勞者溫之,正此意也,彼以熱藥溫藥,佐輔補藥,名曰溫補,非徒無益,而害之矣。

    籲,《局方》之不能求經旨也如此哉!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

    何以言之?天地為萬物之父母。

    天,大也,為陽,而運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為陰,天之大氣舉之。

    日,實也,亦屬陽,而運于月之外;月,缺也,屬陰,禀日之光以為明者也。

    人身之陰氣,其消長視月之盈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歲而經行。

    是有形之後,猶有待于乳哺水谷以養,陰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以能成人而為人之父母。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後嫁娶,可見陰氣之難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攝養也。

    《禮記》注曰:惟五十然後養陰者有以加。

    《内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女子四十九歲而經斷。

    夫以陰陽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虧矣。

    人之情欲無涯,此難成易虧之精氣,若之何而可以縱欲也?《經》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内。

    故陽道實,陰道虛。

    非吾之過論也。

     或曰:仰觀俯察乎天地日月,既若是之不同,何寒暑溫涼之見于四時者,又如此之相等而無降殺也?曰:動極複靜,靜極複動,猶人之噓吸也。

    寒者吸之極,氣之沉也;熱者噓之極,氣之浮也;溫者噓之微,氣之升也;涼者吸之微,氣之降也。

    一噓一吸,所乘之機,有以使之,宜其相等而無降殺,此以流行之用而言。

    前以大小虛實言者,蓋其對待之體也。

    或曰:遠取諸天地日月,近取諸男女之身,曰有餘,曰不足,吾知之矣。

    人在氣交之中,今欲順陰陽之理,而為攝養之法,如之何則可?曰: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洩者肝也,二髒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于心。

    心,君火也,為物所感則易于動。

    心動則相火翕然而随,雖不交會,亦暗流而滲漏矣。

    所以聖賢隻是教人收心養性,其旨深矣。

    天地以五行更疊衰旺,為成四時,人之五髒六腑,亦應之而衰旺。

    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為火大旺,火為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為土大旺,土為水之夫,土旺則水衰。

    況腎水常借肺金為母,以補助其不足,故《内經》諄諄然滋其化源也。

    古人以夏月必獨宿而淡味,兢兢業業于愛謹,保養金水二髒,正嫌火土之旺爾。

    《内經》又曰:藏精者,春不病溫。

    十月屬亥,十一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