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亦取甫。
龍虎本二物,得火成三五,并水之一為四象,皆歸戊己,而混一矣。
凡言火候於前者,鈴繼言藥物交垢。
幾言藥物交诟於前者,鈴繼之以火侯。
宜詳審之。
此章言交诟景象。
先白而後黃兮,赤色通表裹。
名日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僞道。
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
泥竭乃成塵兮,火滅自為土。
若蘗染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煮為膠兮,夠蘗化為酒。
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惟斯之妙術兮,審谛不诳語。
傳於億代後兮,昭然而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禺如水宗海。
思之務令熟兮,反覆豚上下。
千周集彬彬兮,萬遍将可睹。
神明或告人兮,魂靈忽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
天道無适莫兮,常傳與賢者。
離中陰火本白,得鉛則黃;火足丹成,則變為赤色,即色轉更為紫也。
赤色通表裹,·乃乾為大赤之義。
黍珠成象,名第一鼎,丹道圓成也。
聖賢立言,皆有法度次序。
此章言火足丹成之象。
五相類 《參同契》者,敷陳梗盤,不得#10純一,纖微未備,缺略彷佛.。
今更撰錄,補塞遺脫,潤色幽深,鈎援相逮,旨意等齊,所趣不悖。
故複作此,命《五相類》,則大《易》之情性盡矣。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乙浮石丁文火己物辛世銀癸真鉛三木二火五土四金一水甲沉石丙武火戊藥庚世金壬真汞 此洛書先天數也。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
黃老用究,較而可禦。
爐火之事,真有所據:三道由一,俱出徑路。
黃老之學.出於大《易》,爐火之說據於黃老,三者同出於《易》,皆論情性而已。
枝莖華葉,果實垂布。
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誠心所言,審而不誤。
譬如果木自春而抽莖發枝,至夏而開花布葉,至秋而結果成實,要其發生之源,在於根株,故日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謂不失其本然之性也。
由交泰壯而至純乾,其根株正在《複》卦,冬至基之。
還返妙用,無出一陽子時。
聖真所秘,學士但知一陽之用,則《臨》、《泰》、《壯》、《夬》自然變化,非假人力,故獨以象彼仲冬節一章,表而出之。
此章勾接下文之義,以根株喻冬至,故日:象彼仲冬節,竹木皆摧傷。
謂由春之枝莖而為夏之華葉,由夏之華葉而為秋之果實,皆出於冬月之摧傷。
元熙港藏於根株,受發生於一陽初複之時也。
象彼仲冬節,竹木皆摧傷。
佐陽诂商旅,人君深自藏。
象時順節令,閉口不用談。
天道甚浩曠,太玄無形容。
虛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
謬誤勿事緒#12,言還自敗傷。
别叔#13斯四象,以曉後生盲。
此以冬至發明一陽之機也。
佐陽诂商旅,人君深自藏,即《複》卦之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學士不得其綱領,複表而出之,其憂後世也深矣哉。
别叔斯四象,鉛汞皆在壬癸。
壬乃乾中之離,癸乃坤中之坎,有旨哉。
此二章專言一陽火候。
劊國#14鄙夫,幽谷朽生。
挾懷樸素,不樂懼榮#15。
栖遲僻陋,忽略令名。
執守恬淡,希時安平。
燕然閑居#16,乃撰斯文。
歌吟#17大《易》,三聖遺言。
察其所趣#18,一統共論。
易曉不注。
務在順理,宣耀精神。
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表以為曆,萬世可循。
序以禦政,行之不煩。
引内養性,黃老自然。
含德之厚,歸根返元。
近在我心,不離己身。
抱一母舍,可以長存。
配以服食,雌雄設陳。
挺除武都,八石棄捐。
審用成功,世俗所珍。
羅列三條,枝莖相連。
同出異名,皆由一門。
非徒累句,諧偶斯文。
殆有其真,礫略可觀。
使餘敷僞,卻被贅愆。
命《參同契》,微覽其端。
辭寡意大,後嗣宜遵。
順此洛書之理,可使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表而出之,則可以治曆明時。
叔正五行,則可以建極禦政,帝王之用也。
引而養性,則歸根返元,抱一長存,學士之用也。
委時去害,依托丘山。
循遊寥廓,與鬼為鄰
龍虎本二物,得火成三五,并水之一為四象,皆歸戊己,而混一矣。
凡言火候於前者,鈴繼言藥物交垢。
幾言藥物交诟於前者,鈴繼之以火侯。
宜詳審之。
此章言交诟景象。
先白而後黃兮,赤色通表裹。
名日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僞道。
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
泥竭乃成塵兮,火滅自為土。
若蘗染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煮為膠兮,夠蘗化為酒。
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惟斯之妙術兮,審谛不诳語。
傳於億代後兮,昭然而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禺如水宗海。
思之務令熟兮,反覆豚上下。
千周集彬彬兮,萬遍将可睹。
神明或告人兮,魂靈忽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
天道無适莫兮,常傳與賢者。
離中陰火本白,得鉛則黃;火足丹成,則變為赤色,即色轉更為紫也。
赤色通表裹,·乃乾為大赤之義。
黍珠成象,名第一鼎,丹道圓成也。
聖賢立言,皆有法度次序。
此章言火足丹成之象。
五相類 《參同契》者,敷陳梗盤,不得#10純一,纖微未備,缺略彷佛.。
今更撰錄,補塞遺脫,潤色幽深,鈎援相逮,旨意等齊,所趣不悖。
故複作此,命《五相類》,則大《易》之情性盡矣。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乙浮石丁文火己物辛世銀癸真鉛三木二火五土四金一水甲沉石丙武火戊藥庚世金壬真汞 此洛書先天數也。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
黃老用究,較而可禦。
爐火之事,真有所據:三道由一,俱出徑路。
黃老之學.出於大《易》,爐火之說據於黃老,三者同出於《易》,皆論情性而已。
枝莖華葉,果實垂布。
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誠心所言,審而不誤。
譬如果木自春而抽莖發枝,至夏而開花布葉,至秋而結果成實,要其發生之源,在於根株,故日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謂不失其本然之性也。
由交泰壯而至純乾,其根株正在《複》卦,冬至基之。
還返妙用,無出一陽子時。
聖真所秘,學士但知一陽之用,則《臨》、《泰》、《壯》、《夬》自然變化,非假人力,故獨以象彼仲冬節一章,表而出之。
此章勾接下文之義,以根株喻冬至,故日:象彼仲冬節,竹木皆摧傷。
謂由春之枝莖而為夏之華葉,由夏之華葉而為秋之果實,皆出於冬月之摧傷。
元熙港藏於根株,受發生於一陽初複之時也。
象彼仲冬節,竹木皆摧傷。
佐陽诂商旅,人君深自藏。
象時順節令,閉口不用談。
天道甚浩曠,太玄無形容。
虛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
謬誤勿事緒#12,言還自敗傷。
别叔#13斯四象,以曉後生盲。
此以冬至發明一陽之機也。
佐陽诂商旅,人君深自藏,即《複》卦之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學士不得其綱領,複表而出之,其憂後世也深矣哉。
别叔斯四象,鉛汞皆在壬癸。
壬乃乾中之離,癸乃坤中之坎,有旨哉。
此二章專言一陽火候。
劊國#14鄙夫,幽谷朽生。
挾懷樸素,不樂懼榮#15。
栖遲僻陋,忽略令名。
執守恬淡,希時安平。
燕然閑居#16,乃撰斯文。
歌吟#17大《易》,三聖遺言。
察其所趣#18,一統共論。
易曉不注。
務在順理,宣耀精神。
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表以為曆,萬世可循。
序以禦政,行之不煩。
引内養性,黃老自然。
含德之厚,歸根返元。
近在我心,不離己身。
抱一母舍,可以長存。
配以服食,雌雄設陳。
挺除武都,八石棄捐。
審用成功,世俗所珍。
羅列三條,枝莖相連。
同出異名,皆由一門。
非徒累句,諧偶斯文。
殆有其真,礫略可觀。
使餘敷僞,卻被贅愆。
命《參同契》,微覽其端。
辭寡意大,後嗣宜遵。
順此洛書之理,可使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表而出之,則可以治曆明時。
叔正五行,則可以建極禦政,帝王之用也。
引而養性,則歸根返元,抱一長存,學士之用也。
委時去害,依托丘山。
循遊寥廓,與鬼為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