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下

關燈


     草決明石決明(東流水煮一伏時,另研極細入藥)木賊草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甘草(炙)川芎石膏(另研極細入藥)黃芩(各半兩) 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盞半,煎八分,連末服,食後。

     上方,以明目除翳為君者,草決明、石決明、木賊草也;以散風升陽為臣者,防風、羌活、蔓荊子、甘菊花也;以和氣順血為佐者,甘草、川芎也;以療除邪熱為使者,黃芩、石膏也。

    内急外弛之病,亦宜其治。

     神驗錦鸠丸 治症上同。

    兼口幹舌苦,眵多羞澀,上焦邪熱。

     甘菊花(半兩)草決明蕤仁(去皮,各三兩)牡蛎(洗,火粉,半兩)黃連蒺藜(炒,去尖)防風(各五兩)羌活(三兩)細辛(五兩)瞿麥(三兩)白茯苓(四兩)肉桂(二兩)斑鸠(一隻,跌死,去皮毛腸嘴爪,文武火連骨炙幹)羯羊肝(一個竹刀薄批,炙令焦,忌用鐵刀)蔓菁子(二升,淘淨絹袋盛,甑蒸一伏時,曬幹) 為細末,煉蜜為劑,杵五百下,丸如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加至三五十丸,空心,溫湯下。

     上方,以甘菊花、草決明,主明目為君;以蕤仁、牡蛎、黃連、蒺藜,除濕熱為臣;以防風、羌活、細辛之升上,瞿麥、茯苓之分下為佐;以斑鸠補腎,羊肝補肝,肉桂導群藥入熱邪為使。

    此方制之大者也,腎肝位遠,服湯藥散不厭頻多之義也。

     萬應蟬花散 治證上同。

     蟬蛻(去土,半兩)蛇蛻(炙,三錢)川芎防風羌活炙草(各一兩)蒼術(四兩)赤芍藥(三兩)當歸白茯苓(各一兩)石決明(東流水煮一伏時,另研極細,一兩半) 為細末。

    每服二錢,食後臨卧時,濃米泔調下,熱茶清亦可。

     上方,制之偶者也。

    奇之不去,則偶之,是為重方也。

    今用蟬蛻,又用蛇蛻者,取其重蛻之義,以除翳為君也;川芎、防風、羌活,皆能清利頭目為臣也;甘草、蒼術,通主脾胃,又脾胃多氣多血,故用赤芍藥補氣,當歸補血為佐也;石決明鎮墜腎水,益精還陰,白茯苓分陰陽上下為使也。

    亦治奇經客邪之病。

     黃防風飲子 治眼棱緊急,以緻倒睫拳毛,損睛生翳,及上下睑赤爛,羞澀難開,眵淚稠粘。

     蔓荊子(五分)細辛(二分)葛根(一錢半)炙草黃防風(各一錢)黃芩(五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熱服。

     上方,以蔓荊子、細辛為君,除手太陽手少陰之邪,肝為二經之母,子平母平,此實則瀉其子也;以甘草、葛根為臣,治足太陰足陽明之弱,肺為二經之子,母薄子單,此虛則補其母也;黃實皮毛,防風散滞氣,用之以為佐;黃芩療濕熱,去目中赤腫,為之使也。

     無比蔓荊子湯 治證上同。

     黃人參(各一錢)黃連柴胡(各七分)蔓荊子當歸葛根防風(各五分)生草(一錢細辛葉(三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上方,為肺氣虛耶,黃、人參實之,為君;心受邪耶,黃連除之,肝受邪耶,柴胡除之,小腸受邪耶,蔓荊子除之,為臣;當歸和血,葛根解除為佐;防風療風散滞,生甘草大瀉熱火,細辛利九竅,用葉者,取其升上之意,為使也。

     撥雲退翳丸 治陽跷受邪,内即生赤脈縷縷,根生瘀肉,瘀肉生黃赤脂,脂橫侵黑睛,漸蝕神水,銳亦然,俗名攀睛。

     川芎(一兩五錢)菊花(一兩)蔓荊子(二兩)蟬蛻(一兩)蛇蛻(炙,三錢)密蒙花(二兩)薄荷葉(半兩)木賊草(去節,二兩)荊芥穗(一兩)黃連楮桃仁(各半兩)地骨皮(一兩)天花粉(六錢炙草(三錢)川椒皮(七錢)當歸白蒺藜(去刺,炒,各一兩五錢) 為細末,煉蜜成劑,每兩作八丸。

    每服一丸,食後臨睡。

    細嚼,茶清下。

     上方,為奇經客邪而作也。

    《八十一難經》曰:陽跷脈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風池者,腦戶也。

    故以川芎治風入腦,以菊花治四肢遊風,一療其上,一平其下為君;蔓荊子除手太陰之邪,蟬蛻、蛇蛻、木賊草、密蒙花除郁為臣;薄荷葉、荊芥穗、白蒺藜諸療風者,清其上也,楮桃仁、地骨皮諸通小便者,利其下也,為佐;黃連除胃中熱,天花粉除腸中熱,甘草和協百藥,川椒皮利五髒明目,諸所病處血亦病,故複以當歸和血為使也。

     楮桃仁,即楮實子也。

     栀子勝奇散 治症同上。

    并有眵淚,羞澀難開。

     蛇蛻草決明川芎荊芥穗蒺藜(炒)谷精草菊花防風羌活密蒙花甘草(炙)蔓荊子木賊草山栀子黃芩(各等分) 為細末。

    每服二錢,食後臨睡,熱茶清調下。

     上方,以蟬蛻之鹹寒,草決明之鹹苦,為味薄者通,通者通其經絡也;川芎、荊芥穗之辛溫,白蒺藜、谷精草之苦辛溫,菊花之苦甘平,防風之甘辛為臣,為氣辛者發熱,發熱者升其陽也;羌活之苦甘溫,密蒙花之甘微寒,甘草之甘平,蔓荊子之辛微寒為佐,為氣薄者發洩,發洩者清利其諸關節也;以木賊草之甘微苦,山栀子、黃芩之微苦寒為使,為濃味者洩,洩者,攻其壅滞有餘也。

     磨障靈光膏 治症上同。

     黃連(锉如豆大,一兩,童便浸一宿,曬,為末)黃丹(水飛三兩)當歸(取細末,二錢) 麝香(另研末)乳香(另研末,各五分)輕粉(另研)砂(另研末)白丁香(取末,各一錢) 龍腦(少許,末)海螵蛸(取末,一錢)爐甘石(六兩,另以一兩黃連,锉,置水中,燒爐甘石通紅,淬七次) 先用好白沙蜜一十兩,或銀器沙鍋内,熬五七沸,以淨紙搭去蠟面,除黃丹外,下餘藥,用柳木攪勻,次下黃丹再攪,慢火徐徐攪至紫色,卻将乳香、麝香、輕粉、砂和勻,入上藥内,以不粘手為度,急丸如皂角刺大,以紙裹之。

    每用一丸,新汲水化開,旋入龍腦少許,時時點翳上。

     上方,以黃連去邪熱,主明目為君;以黃丹除熱除毒,爐甘石療濕收散為臣;以當歸和血脈,麝香、乳香諸香通氣,輕粉殺瘡為佐;以砂之能消,海螵蛸之磨翳,白丁香之主病不移,龍腦之除赤脈去外障為使也。

     消翳複明膏 治症上同。

     黃丹(水飛,四兩)青鹽(一兩,另研)白沙蜜(一斤)诃子(八個,去核,取末)海螵蛸(三錢,取末) 先将蜜熬數沸,淨紙搭去蠟面,卻下黃丹,用棍攪勻,旋下餘藥,将至紫色取出。

     黃連(十兩)蕤仁(半兩)木賊草(一兩)龍膽草(二兩)杏仁(七十五個去皮尖) 通入瓷器内,水一鬥浸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入鍋内,文武火熬至小半升,濾去渣,重湯炖成膏子,卻入前藥熬之,攪成紫色,入龍腦一錢。

    每用少許,點上,藥幹,淨水化開用。

     上方,以黃連為君,為療邪熱也;蕤仁、杏仁、龍膽草為臣,為除赤痛,潤煩燥,解熱毒也;黃丹、青鹽、龍腦、白沙蜜為佐,為收濕爛,益腎氣,療赤腫,和百藥也;诃子、海螵蛸、木賊草為使,為澀則不移,消障磨翳也。

     除風益損湯 治目為物傷者。

     熟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各一錢)本前胡防風(各七分) 作一服,水二盞,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