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上

關燈
生氣通天論》曰: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内,其氣九州九竅,五髒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又曰:陰陽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

    又曰:陽不勝其陰,則五髒氣争,九竅不通,故知也。

    問曰:陽果何物耶?答曰:凡人之氣,應之四時者,春夏為陽也;應之一日者,平旦至昏為陽也;應之五髒六腑者,六腑為陽也。

    問曰:陽何為而不能抗陰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為主也。

    《靈蘭秘典》曰:脾胃者,倉廪之官,在五行為土,土生萬物,故為陽氣之原。

    其性好生惡殺,遇春夏乃生長,遇秋冬則收藏,或有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類,過而不節,皆能傷動脾胃。

    脾胃受傷,則陽氣下陷,陽氣下陷,則于四時一日五髒六腑之中,陽氣皆衰。

    陽氣既衰,則于四時一日五髒六腑之中,陰氣獨盛。

    陰氣既盛,故陽不能抗也。

    問曰:何故夜視罔見?答曰:目為肝,肝為足厥陰也。

    神水為腎,腎為足少陰也。

    肝為木,腎為水,水生木,蓋亦相生而成也。

    況怒傷肝,恐傷腎,肝腎受傷,亦不能生也。

    晝為陽,天之陽也;晝為陽,人亦應之也。

     雖受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之陽盛陰衰之時,我之陽氣雖衰,不得不應之而升也,故猶能晝視通明。

    夜為陰,天之陰也;夜為陰,人亦應之也。

    既受憂思恐怒勞役饑飽之傷,而陽氣下陷,遇天陰盛陽衰之時,我之陽氣既衰,不得不應之時伏也。

    故夜視罔所見也。

    問曰:何以為治?答曰:鎮陰升陽之藥,決明夜靈散主之。

    問曰:病見富貴乎?貧賤者乎?答曰:憂思恐怒,勞役饑飽,富貴者甚乎?惟其貧賤者,不能免甚也。

    問者稱善。

     卷之上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 五髒無偏勝,虛陽無補法,六腑有調候,弱陰有強理。

    心肝脾肺腎,各有所滋生,一髒或有餘,四髒俱不足。

    此五髒無偏勝也。

    或浮或為散,是曰陽無根。

    益之欲令實,翻緻不能禁。

    此虛陽無補法也。

    膀胱大小腸,三焦膽包絡,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

    此六腑有調候也。

    衰弱不能濟,遂使陽無禦,反而欲匹之,要以方術盛。

    此弱陰有強理也。

    《解精微論》曰:心者,五髒之專精。

    目者,其竅也,又為肝之竅。

    腎主骨,骨之精為神水。

    故肝木不平,内挾心火,為勢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傷,上為内障,此五髒病也。

    勞役過多,心不行事,相火代之。

    《五髒生成論》曰:諸脈皆屬于目。

    相火者,心包絡也,主百脈,上榮于目,火盛則百脈沸騰,上為内障,此虛陽病也。

    膀胱小腸三焦膽,脈俱循于目。

    其精氣亦皆上注,而為目之精。

    精之窠為眼,四腑一衰,則精氣盡敗,邪火乘之,上為内障,此六腑病也。

    神水黑眼,皆法于陰;白眼赤脈,皆法于陽。

    陰齊陽侔,故能為視。

    陰微不立,陽盛即淫。

    《陰陽應象大論》曰:壯火食氣,壯火散氣。

    上為内障,此弱陰病也。

    其病初起時,視覺微昏,常見空中有黑花,神水淡綠色;次則視岐,睹一成二,神水淡白色,可為沖和養胃湯主之,益氣聰明湯主之,《千金》磁朱丸主之,石斛夜明丸主之。

    有熱者,瀉熱黃連湯主之。

    久則不睹,神水純白色,永為廢疾也。

    然廢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氣血不得流行為度,用左手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轉動,次用右手持鴨舌針,去黑睛如米許,針之令入。

    白睛甚濃,欲入甚難,必要手準力完,重針則破,然後斜回針首,以針刀刮之,障落則明。

    有落而複起者,起則重刮。

    刮之有至再三者,皆為洗不甚冷,氣血不凝故也。

     障落之後,以棉裹黑豆數粒,令如杏核樣,使病目垂閉,覆眼皮上,用軟帛纏之,睛珠不得動移為度。

    如是五七日,才許開視,視勿勞也。

    亦須服上藥,庶幾無失。

    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

    五髒之病,虛陽之病;六腑之病,弱陰之病。

    四者皆為陰弱不能配陽也。

    噫!學人慎之。

     卷之上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天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悲思憂恐驚也。

    七情内召,六邪外從,從而不休,随召見病,此心乘金,水衰反制之原也。

    世病目赤為熱,人所共知者也。

    然不審其赤分數等,各治不同。

    有白睛純赤如火,熱氣炙人者,乃淫熱反克之病也,治如淫熱反克之病。

    有白有赤而腫脹,外睫虛浮者,乃風熱不制之病也,治如風熱不制之病。

    有白睛淡赤而細脈深紅,縱橫錯貫者,乃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治如七情五賊勞役饑飽之病。

    有白睛不腫不脹,忽如血貫者,乃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為邪勝凝而不行之病。

    有白睛微變青色,黑睛稍帶白色,白黑之間,赤環如帶,謂之抱輪紅者,此邪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

    此病或因目病已久,抑郁不舒,或因目病誤服寒涼藥過多,或因目病時内多房勞,皆能内傷元氣。

    元氣一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