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與孤鹜齊飛二句。
乃矍然曰。
此天才也。
文成而帥大悅。
謝勃五百缣。
回棹謝叟。
曰。
當具菲儀以荅神休。
叟笑雲。
但過長蘆。
焚陰錢十萬。
足賞薄債矣。
勃敬如命。
○初九日。
玄天上帝。
成道于武當山。
每歲是日亥時下降。
漢天師張道陵。
與夫人雍氏同時飛升 葛仙翁洪此日誕 唐梓州易玄子上升此日曰重陽節。
重九節。
數陽節。
菊花節。
茱萸節唐明宗以此日生。
唐莊宗亦此日生。
西京雜記。
戚夫人侍兒賈佩蘭。
後出為段儒妻。
在宮時。
九日佩茱萸。
食蓬餌。
飲菊華酒。
雲令人長壽。
仙書雲。
九日飲菊花酒。
佩茱萸。
以消陽九之厄。
謂菊花為延壽客。
而茱萸為辟邪翁故也。
白孔六帖。
唐玄宗。
開元二年。
九月丁酉。
宴京師耆老于含元殿。
賜九十以上幾杖。
八十鸠杖。
婦人如之。
賜于其家。
齊人月令。
重陽之日。
必以酒殽登高眺遠。
四民并藉野飲燕。
又析茱萸房插頭上。
以辟除惡氣。
而禦初寒。
風土記。
趙宋九日。
以花糕法酒。
賜近侍臣。
韓忠獻億。
常遇重陽。
置酒私第。
惟歐陽文忠。
與一二執政。
而蘇明允。
以布衣參其間。
鄉人以為異禮。
續齊詣記。
汝南桓景。
随費長房遊學累年。
長房謂景曰。
九月九日。
汝南當有災。
宜急歸。
令家人各縫绛囊。
盛茱萸系臂上。
登高飲菊花酒。
此禍可除。
景如其言。
舉家登山。
夕還。
見雞犬牛羊。
一時暴死。
長房聞之曰。
此可代也。
今人九日登高飲酒。
婦人帶茱萸囊。
蓋始于此。
中宗又于九日。
幸慈恩寺。
登浮圖。
群臣獻菊花酒稱壽。
上官昭容詩雲。
帝裡重陽節。
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
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
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
長得仰昭回。
又于閏九月九日。
幸總持。
登浮圖。
李峤應制詩。
閏節開重九貞遊下大千。
花寒仍薦菊。
座晚更披蓮。
剎鳳回雕辇。
幡虹間彩旃。
還将西梵曲。
助入南熏弦。
王維九日詩。
四海方無事。
三秋大有年。
芍藥和金鼎。
茱萸插玳筵。
無窮菊花節。
長奉柏梁篇。
集異記。
明皇重陽日。
獵于沙苑。
有雁飛。
帝射中之。
雁帶箭西南而去。
益州道觀第一院。
有道士徐佐卿寄寓。
一日自外持一箭來。
曰。
吾行山中。
為飛矢所傷。
已無恙。
因挂箭于壁。
書其月日。
且雲。
此後十年。
箭主到此。
付之。
後明皇幸蜀。
至此觀。
乃見箭。
唐武後。
嘗以季秋出梨花示宰相。
以為祥。
衆稱賀。
獨杜景佺曰。
陰陽不相奪倫。
渎即為災。
今草木黃落。
而木複花。
渎陰陽也。
恐陛下布德施令。
有所虧紊。
臣位宰相。
助天治物。
而不知臣之咎也。
頓首請罪。
武後曰。
此真宰相也。
唐史。
德宗以九月九日。
诏群臣宴曲江。
自為詩。
敕宰相擇文人赓和。
李泌等。
請群臣皆和。
帝自第之。
以劉太真李纾等為上。
鮑防于邵等。
次之。
張滿等為下。
與擇者四十一人。
唐書。
韋绶為集賢院學士。
得别會。
帝從之。
晉書。
孟嘉。
字萬年。
為桓溫參軍。
溫甚重之。
九日溫遊龍山。
參僚畢集。
時有風至。
吹嘉帽落。
嘉不覺。
溫敕左右賓客勿言。
以觀其舉止。
嘉良久如廁。
溫令取還之。
時孫盛在坐。
溫授紙筆。
令嘲之。
嘉還見而笑。
請紙筆作答。
略不容思。
文詞超卓。
四座歎服。
嘉話錄。
袁德師。
給事中高之子。
九日出糕。
謂人曰。
某不敢吃。
請諸公破除。
且言是先諱。
俛首久之 續晉志。
陶潛九日無酒。
出宅邊菊叢中。
摘菊盈把。
坐東籬下久之。
望見白衣人至。
乃王弘送酒也。
得即便酌。
酌醉而歸。
○初九日。
不可起動床席。
○初十日。
小重陽。
○十一。
諸神朝玉皇。
○十三。
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丙辰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戒。
○十五諸神朝玉皇日。
○十七天曹增福相公生。
洪恩真君生。
○十八日我 太祖高皇帝聖誕。
按旴眙志。
縣西七十裡。
地名紅廟。
倚漢山。
襟池河。
左枕珠墩。
後(纟榮)古漆澗。
高阜之丘。
為德祖流寓所居。
鄰二郎神廟。
于元戊辰年。
九月十八日。
未時生。
随往前百步。
河池之涘取水。
見紅羅一幅。
取為襁褓。
此日亦忌遠行。
○十九日。
日月宮會合。
諸天列宿朝玉皇日。
無始北鬥大帝下降。
南無華嚴海衆觀世音菩薩示現。
○二十三日。
仁宗昭皇帝誕洪武十一年。
○二十四日。
天清節。
武宗毅皇帝誕。
弘治四年。
周世宗亦此日生。
○二十五日。
天符節。
南極長生大帝現。
○二十七日。
清源真人誕。
楊公忌曰。
此日不宜問疾。
○二十八日。
馮元帥誕。
婺源州五顯靈王生。
○三十日。
琉璃光王佛生。
宋高宗建炎四年。
九月甲寅日。
朱夫子晦庵文公生。
見文公年譜。
玄樞經曰。
九月天道南行。
作事出行。
宜向南吉。
月厭在寅。
月殺在醜。
天德在丙。
月德在丙。
月合在辛。
月空在丙。
丙辛壬上。
宜修造取土吉。
生氣在申。
坐卧宜向西南。
所用日時。
不宜用戌字。
犯月建不吉。
月忌。
夫婦戒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日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初八上弦。
二十三下弦。
各減十年。
庚申甲子本命日。
減二年。
二十八。
人神在陰。
犯者減一紀。
調攝 孫真人曰。
是月陽氣已衰。
陰氣大盛。
暴風時起勿冒風邪。
無恣醉飽。
宜減辛苦增酸。
補肝益腎。
助脾胃。
養元和。
法天生意曰。
是月肝髒氣微肺金用事。
宜增酸。
以益肝氣。
助筋血。
寒露九月節。
運主陽明五氣。
足太陽。
膀光寒水。
每日醜寅二時。
正坐。
舉兩臂。
踴身上。
托左右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霜降九月中。
運主陽明五氣。
足大陽。
膀光寒水。
每日醜寅二時平坐。
纾兩手。
攀兩足。
随用足間力。
縱而複收。
五七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千金月令曰。
是月勿食脾。
季月土旺在脾也。
雲笈七簽曰。
季秋節約生冷。
以防痢疾。
勿多食新姜損目。
恐成痢疾勿食小蒜。
傷神損壽。
魂魄不安。
勿以豬肝同(魚白)食。
勿食心肺。
冬成嗽病。
經年不瘥。
勿食鴉雉等肉。
損人神氣。
勿食雞。
令人魂魄不安。
勿食犬肉。
傷人神氣。
勿食霜下□。
冬發翻胃。
勿食葵菜。
令食不消化。
家塾事親曰。
九月九日。
以菊花釀酒甚香。
且治頭風。
食療本草雲。
九月九日。
采甘菊花。
治頭風目昡。
去積熱。
利五髒。
野生苦菊不堪用。
病仙方曰。
修長生。
莫切于稀莶草。
五月五日。
七月七日。
九月九日。
采治服之。
可以長年。
方具五月中。
本草雲。
九日采甘菊花。
與伏苓松柏脂為丸服之。
令人不老。
聖惠方曰。
九日取甘菊花。
曬幹。
三升為末。
入糯米一鬥。
蒸熟為飯。
以菊花末五兩拌入飯内。
如常造酒法。
用細面曲末為酒。
候熟壓之每日暖飲一二杯。
治頭風旋運等疾。
大效。
治飲酒不醒。
取九月九日菊花末。
水調服一二錢。
即醒。
真诰曰。
十六日。
拔白永不生。
此月取枸(木巳)子浸酒飲。
令人耐老。
風土記曰。
二十日宜沐浴。
令人光澤。
不病不老。
此日曰天倉開日。
宜入山修道。
法天生意曰。
二十八日。
陽氣未伏。
陰氣既衰。
宜沐浴服夾衣。
進補藥。
是月宜采白朮。
蒸曬九次。
曬幹為末日服三次不饑。
久服延年。
又宜取菊花作枕袋枕之。
治頭項強。
不能顧視者大良。
占候 汲冢周書。
寒露之日。
鴻雁不來。
小民不服。
爵不入大水。
失時之極。
菊無黃華。
土不稼穑。
霜降之日。
豺不祭?。
□牙不良。
草木不黃落。
是謂愆陽。
蟄蟲不鹹備。
民多流亡 春秋感精符。
若政令苛。
則夏月隕霜。
誅伐不行。
則冬霜不殺草。
誅不原情。
其霜附木不下地。
不教而誅。
其霜反在草下。
九月日食饑疫。
布帛貴。
鹽貴。
女工貴。
文林廣記。
九月月無光。
布帛貴。
蟲災。
月蝕兵起。
牛羊災。
虹以九月出西方。
大小豆貴。
九月雨雹。
不利牛馬。
至地不化。
臣為奸。
秋雨雪。
米貴人憂兵起。
九月上丙日。
候日旁有變雲。
其下兵興。
其日四方五色雲皆新見。
其下有謀臣。
九月雷鳴。
米谷大貴。
九月朔日風雨。
來春旱夏水。
麻子米貴。
九月朔日虹見。
麻貴油貴。
一雲主人災。
田家五行。
九月朔日值寒露。
主寒濕不時。
值霜降。
主多雨。
及來歲饑荒。
有風雨。
主來年春旱。
夏水。
米貴。
麻子貴十倍。
風自東來。
半日不止。
主米麥皆貴。
四時占候。
重九日雨。
大宜收禾。
諺雲。
重陽霧雨一冬晴。
謂無雨者音之訛也。
又九日。
是雨歸路日。
有雨。
來年熟。
農占。
九月十三日晴。
則一冬多晴。
文林廣記。
九月中。
庚寅辛卯日雨。
主冬谷貴一倍。
田家五行雲。
重陽日晴。
則冬至。
元日。
上元。
清明。
四日皆晴。
雨則皆雨。
又主饑荒。
諺雲。
九日雨。
禾成脯。
又雲。
重陽濕漉漉。
穰草千錢束。
文林廣記雲。
十一。
十五。
十七。
十九日。
名歲惡之日。
主有惡風起。
田家五行。
重陽風。
占來年豊歉。
西北風名範丹口裡風。
兇。
東南風。
名石崇口裡風吉。
家塾事親雲。
九月上卯日北風。
來年三七月。
米貴三倍。
東風亦然。
乃矍然曰。
此天才也。
文成而帥大悅。
謝勃五百缣。
回棹謝叟。
曰。
當具菲儀以荅神休。
叟笑雲。
但過長蘆。
焚陰錢十萬。
足賞薄債矣。
勃敬如命。
○初九日。
玄天上帝。
成道于武當山。
每歲是日亥時下降。
漢天師張道陵。
與夫人雍氏同時飛升 葛仙翁洪此日誕 唐梓州易玄子上升此日曰重陽節。
重九節。
數陽節。
菊花節。
茱萸節唐明宗以此日生。
唐莊宗亦此日生。
西京雜記。
戚夫人侍兒賈佩蘭。
後出為段儒妻。
在宮時。
九日佩茱萸。
食蓬餌。
飲菊華酒。
雲令人長壽。
仙書雲。
九日飲菊花酒。
佩茱萸。
以消陽九之厄。
謂菊花為延壽客。
而茱萸為辟邪翁故也。
白孔六帖。
唐玄宗。
開元二年。
九月丁酉。
宴京師耆老于含元殿。
賜九十以上幾杖。
八十鸠杖。
婦人如之。
賜于其家。
齊人月令。
重陽之日。
必以酒殽登高眺遠。
四民并藉野飲燕。
又析茱萸房插頭上。
以辟除惡氣。
而禦初寒。
風土記。
趙宋九日。
以花糕法酒。
賜近侍臣。
韓忠獻億。
常遇重陽。
置酒私第。
惟歐陽文忠。
與一二執政。
而蘇明允。
以布衣參其間。
鄉人以為異禮。
續齊詣記。
汝南桓景。
随費長房遊學累年。
長房謂景曰。
九月九日。
汝南當有災。
宜急歸。
令家人各縫绛囊。
盛茱萸系臂上。
登高飲菊花酒。
此禍可除。
景如其言。
舉家登山。
夕還。
見雞犬牛羊。
一時暴死。
長房聞之曰。
此可代也。
今人九日登高飲酒。
婦人帶茱萸囊。
蓋始于此。
中宗又于九日。
幸慈恩寺。
登浮圖。
群臣獻菊花酒稱壽。
上官昭容詩雲。
帝裡重陽節。
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
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
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
長得仰昭回。
又于閏九月九日。
幸總持。
登浮圖。
李峤應制詩。
閏節開重九貞遊下大千。
花寒仍薦菊。
座晚更披蓮。
剎鳳回雕辇。
幡虹間彩旃。
還将西梵曲。
助入南熏弦。
王維九日詩。
四海方無事。
三秋大有年。
芍藥和金鼎。
茱萸插玳筵。
無窮菊花節。
長奉柏梁篇。
集異記。
明皇重陽日。
獵于沙苑。
有雁飛。
帝射中之。
雁帶箭西南而去。
益州道觀第一院。
有道士徐佐卿寄寓。
一日自外持一箭來。
曰。
吾行山中。
為飛矢所傷。
已無恙。
因挂箭于壁。
書其月日。
且雲。
此後十年。
箭主到此。
付之。
後明皇幸蜀。
至此觀。
乃見箭。
唐武後。
嘗以季秋出梨花示宰相。
以為祥。
衆稱賀。
獨杜景佺曰。
陰陽不相奪倫。
渎即為災。
今草木黃落。
而木複花。
渎陰陽也。
恐陛下布德施令。
有所虧紊。
臣位宰相。
助天治物。
而不知臣之咎也。
頓首請罪。
武後曰。
此真宰相也。
唐史。
德宗以九月九日。
诏群臣宴曲江。
自為詩。
敕宰相擇文人赓和。
李泌等。
請群臣皆和。
帝自第之。
以劉太真李纾等為上。
鮑防于邵等。
次之。
張滿等為下。
與擇者四十一人。
唐書。
韋绶為集賢院學士。
得别會。
帝從之。
晉書。
孟嘉。
字萬年。
為桓溫參軍。
溫甚重之。
九日溫遊龍山。
參僚畢集。
時有風至。
吹嘉帽落。
嘉不覺。
溫敕左右賓客勿言。
以觀其舉止。
嘉良久如廁。
溫令取還之。
時孫盛在坐。
溫授紙筆。
令嘲之。
嘉還見而笑。
請紙筆作答。
略不容思。
文詞超卓。
四座歎服。
嘉話錄。
袁德師。
給事中高之子。
九日出糕。
謂人曰。
某不敢吃。
請諸公破除。
且言是先諱。
俛首久之 續晉志。
陶潛九日無酒。
出宅邊菊叢中。
摘菊盈把。
坐東籬下久之。
望見白衣人至。
乃王弘送酒也。
得即便酌。
酌醉而歸。
○初九日。
不可起動床席。
○初十日。
小重陽。
○十一。
諸神朝玉皇。
○十三。
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丙辰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戒。
○十五諸神朝玉皇日。
○十七天曹增福相公生。
洪恩真君生。
○十八日我 太祖高皇帝聖誕。
按旴眙志。
縣西七十裡。
地名紅廟。
倚漢山。
襟池河。
左枕珠墩。
後(纟榮)古漆澗。
高阜之丘。
為德祖流寓所居。
鄰二郎神廟。
于元戊辰年。
九月十八日。
未時生。
随往前百步。
河池之涘取水。
見紅羅一幅。
取為襁褓。
此日亦忌遠行。
○十九日。
日月宮會合。
諸天列宿朝玉皇日。
無始北鬥大帝下降。
南無華嚴海衆觀世音菩薩示現。
○二十三日。
仁宗昭皇帝誕洪武十一年。
○二十四日。
天清節。
武宗毅皇帝誕。
弘治四年。
周世宗亦此日生。
○二十五日。
天符節。
南極長生大帝現。
○二十七日。
清源真人誕。
楊公忌曰。
此日不宜問疾。
○二十八日。
馮元帥誕。
婺源州五顯靈王生。
○三十日。
琉璃光王佛生。
宋高宗建炎四年。
九月甲寅日。
朱夫子晦庵文公生。
見文公年譜。
玄樞經曰。
九月天道南行。
作事出行。
宜向南吉。
月厭在寅。
月殺在醜。
天德在丙。
月德在丙。
月合在辛。
月空在丙。
丙辛壬上。
宜修造取土吉。
生氣在申。
坐卧宜向西南。
所用日時。
不宜用戌字。
犯月建不吉。
月忌。
夫婦戒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日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初八上弦。
二十三下弦。
各減十年。
庚申甲子本命日。
減二年。
二十八。
人神在陰。
犯者減一紀。
調攝 孫真人曰。
是月陽氣已衰。
陰氣大盛。
暴風時起勿冒風邪。
無恣醉飽。
宜減辛苦增酸。
補肝益腎。
助脾胃。
養元和。
法天生意曰。
是月肝髒氣微肺金用事。
宜增酸。
以益肝氣。
助筋血。
寒露九月節。
運主陽明五氣。
足太陽。
膀光寒水。
每日醜寅二時。
正坐。
舉兩臂。
踴身上。
托左右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霜降九月中。
運主陽明五氣。
足大陽。
膀光寒水。
每日醜寅二時平坐。
纾兩手。
攀兩足。
随用足間力。
縱而複收。
五七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千金月令曰。
是月勿食脾。
季月土旺在脾也。
雲笈七簽曰。
季秋節約生冷。
以防痢疾。
勿多食新姜損目。
恐成痢疾勿食小蒜。
傷神損壽。
魂魄不安。
勿以豬肝同(魚白)食。
勿食心肺。
冬成嗽病。
經年不瘥。
勿食鴉雉等肉。
損人神氣。
勿食雞。
令人魂魄不安。
勿食犬肉。
傷人神氣。
勿食霜下□。
冬發翻胃。
勿食葵菜。
令食不消化。
家塾事親曰。
九月九日。
以菊花釀酒甚香。
且治頭風。
食療本草雲。
九月九日。
采甘菊花。
治頭風目昡。
去積熱。
利五髒。
野生苦菊不堪用。
病仙方曰。
修長生。
莫切于稀莶草。
五月五日。
七月七日。
九月九日。
采治服之。
可以長年。
方具五月中。
本草雲。
九日采甘菊花。
與伏苓松柏脂為丸服之。
令人不老。
聖惠方曰。
九日取甘菊花。
曬幹。
三升為末。
入糯米一鬥。
蒸熟為飯。
以菊花末五兩拌入飯内。
如常造酒法。
用細面曲末為酒。
候熟壓之每日暖飲一二杯。
治頭風旋運等疾。
大效。
治飲酒不醒。
取九月九日菊花末。
水調服一二錢。
即醒。
真诰曰。
十六日。
拔白永不生。
此月取枸(木巳)子浸酒飲。
令人耐老。
風土記曰。
二十日宜沐浴。
令人光澤。
不病不老。
此日曰天倉開日。
宜入山修道。
法天生意曰。
二十八日。
陽氣未伏。
陰氣既衰。
宜沐浴服夾衣。
進補藥。
是月宜采白朮。
蒸曬九次。
曬幹為末日服三次不饑。
久服延年。
又宜取菊花作枕袋枕之。
治頭項強。
不能顧視者大良。
占候 汲冢周書。
寒露之日。
鴻雁不來。
小民不服。
爵不入大水。
失時之極。
菊無黃華。
土不稼穑。
霜降之日。
豺不祭?。
□牙不良。
草木不黃落。
是謂愆陽。
蟄蟲不鹹備。
民多流亡 春秋感精符。
若政令苛。
則夏月隕霜。
誅伐不行。
則冬霜不殺草。
誅不原情。
其霜附木不下地。
不教而誅。
其霜反在草下。
九月日食饑疫。
布帛貴。
鹽貴。
女工貴。
文林廣記。
九月月無光。
布帛貴。
蟲災。
月蝕兵起。
牛羊災。
虹以九月出西方。
大小豆貴。
九月雨雹。
不利牛馬。
至地不化。
臣為奸。
秋雨雪。
米貴人憂兵起。
九月上丙日。
候日旁有變雲。
其下兵興。
其日四方五色雲皆新見。
其下有謀臣。
九月雷鳴。
米谷大貴。
九月朔日風雨。
來春旱夏水。
麻子米貴。
九月朔日虹見。
麻貴油貴。
一雲主人災。
田家五行。
九月朔日值寒露。
主寒濕不時。
值霜降。
主多雨。
及來歲饑荒。
有風雨。
主來年春旱。
夏水。
米貴。
麻子貴十倍。
風自東來。
半日不止。
主米麥皆貴。
四時占候。
重九日雨。
大宜收禾。
諺雲。
重陽霧雨一冬晴。
謂無雨者音之訛也。
又九日。
是雨歸路日。
有雨。
來年熟。
農占。
九月十三日晴。
則一冬多晴。
文林廣記。
九月中。
庚寅辛卯日雨。
主冬谷貴一倍。
田家五行雲。
重陽日晴。
則冬至。
元日。
上元。
清明。
四日皆晴。
雨則皆雨。
又主饑荒。
諺雲。
九日雨。
禾成脯。
又雲。
重陽濕漉漉。
穰草千錢束。
文林廣記雲。
十一。
十五。
十七。
十九日。
名歲惡之日。
主有惡風起。
田家五行。
重陽風。
占來年豊歉。
西北風名範丹口裡風。
兇。
東南風。
名石崇口裡風吉。
家塾事親雲。
九月上卯日北風。
來年三七月。
米貴三倍。
東風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