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子當齋戒靜專。
以自檢。
義鷾鸸記。
有女子姚玉京。
室有雙燕。
一為鸷鳥所攫。
一翔集于玉京之臂。
八月秋分去。
玉京以彩線系其足。
明年春分至線如故。
玉京後遇疾死。
又明年燕來。
往墓間。
亦悲鳴而死。
張華博物志。
舊說天河與海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
有人乘槎去來。
不爽期。
人有奇志。
立飛閣于樓上。
多赍糧糗乘槎而去。
十餘月。
至一處。
有城郭狀。
屋舍甚嚴。
遙望宮中。
有織婦。
見一丈夫。
牽牛次渚飲之。
驚問曰。
何由至此。
此人為說來意。
并問此是何處。
答曰。
君還至蜀都。
訪嚴君平。
因還如問君平。
君平答曰。
某年八月内。
有客星犯牽牛宿。
計年月。
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玄樞經曰。
自白露八月節後。
天道東北行。
宜向東北行。
修東北維。
月厭在卯。
月殺在辰。
天德在艮。
月德在庚。
月合在乙。
月空在甲。
甲乙庚上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未。
坐卧宜向西南方。
所用日時。
不宜用酉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是月心髒氣微。
肺金用事。
宜減苦增辛。
助筋補血。
以養心肝。
毋令大飽傷神。
白露八月節。
運主太陰四氣。
足陽明。
胃燥金。
每日醜寅二時。
正坐。
兩手按膝。
轉頭推引。
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秋分八月中。
運主陽明五氣。
足陽明。
胃燥火。
每日醜寅二時。
盤足而坐。
兩手掩耳。
左右反側。
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齊諧記。
初一作五明囊。
盛取百草頭上露洗眼。
眼明。
此日已後。
宜微火暖足勿令冷 述仙記。
此日以囊承取柏樹上露。
如珠。
拭兩日。
明爽無病。
弘農鄧銘。
八月朔。
入華山采藥。
見童子以囊盛柏葉上露如珠。
問之。
荅曰。
赤松先生取以明目。
梁簡文雲。
婦人于八月旦。
以錦翠為明眼囊。
淩晨取露拭目。
纂要曰。
初二日。
初四日。
拔白永不生。
○初三日。
初七日。
沐浴。
令人聰明大吉。
○初八日。
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不病不老。
此日不宜晝眠。
歲時記曰。
初十以朱點小兒額。
名天炙。
可卻病。
纂要曰。
十五日。
十九日。
拔白永不生。
○二十二日。
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無非禍。
二十五日。
沐浴卻病。
二十五日拔白。
永不生。
法天生意。
八月勿食生蒜。
傷人神。
損膽氣。
勿食葫荽。
傷神損氣。
令人脅肋氣急。
勿多食新姜。
傷神損壽。
勿食豬肺。
以饴和食。
冬至發疽。
勿食豬肚。
冬成嗽疾。
勿食萌芽。
傷人神膽。
勿食雞肉。
本草雲。
勿食雉肉。
損人神。
令氣短。
勿食獐肉。
令氣動。
勿食芹菜。
恐成蛟瘕。
發狂。
面青。
小腹脹。
勿飲陰地流泉令人發瘧。
損腳酸軟。
勿食生蜜。
成霍亂。
勿食生果。
令生瘡。
勿食雞子傷神。
勿食未經霜蟹。
腦骨有毒。
霜降後方可食。
勿犯賊邪之風。
勿增肥腥。
令人霍亂。
秋社日。
當令兒女夙興則壽。
若晏起。
則社翁社婆遺屎面上成疾田家五行。
清晨以瓦器收百草頭上露水。
濃磨墨。
頭痛者點太陽穴。
勞瘵者點膏肓穴。
謂之天炙。
千金月令曰。
此月可食韭菜露葵。
可采柏子放水中。
取沉者暴幹為末。
服方寸匙。
稍增至五合。
欲絕谷。
恣意取飽。
渴則飲水。
久服延年。
月忌夫婦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日各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上下弦各減五年。
庚申甲子本命日。
減二年。
初三日萬神會。
及十四日。
十六日。
三官降。
犯者一百日應。
二十八日。
人神在陰。
切不可犯。
秋分日。
社日。
各減四年。
八月占候 白露節。
鴻雁不來。
遠人背畔。
玄鳥不歸室家離散。
群鳥不養羞。
臣下驕慢。
秋分氣。
雷不收聲。
諸侯□佚。
蟄蟲不壞戶。
物靡有賴。
水不始涸。
介甲蟲為害。
博雅雲。
八月浮雲不歸。
二月雷不行。
○初三。
初八。
十七。
二十七。
乃百神俱起之日。
午後有惡風。
八月月蝕。
兵起魚鹽貴。
民饑。
兌風名曰阊阖。
主秋分四時暴風起。
西方。
主秋旱。
霜。
天下兵動。
日月蝕。
人多病瘡疥癬。
虹以秋分四十六日。
内出西北。
貫幹。
中秋多水。
虎食人畜。
賊起。
八月雨雹殺物。
臣不忠。
秋雨雪大喪。
民多死。
兵起大饑。
人物相食。
春秋元命苞雲北狼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星。
治平則見。
見則主壽。
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朔日至三日。
陰雨。
宜麥。
布貴。
油麻貴十倍。
月内虹見。
來春米貴。
朔日晴。
主連冬旱。
宜姜。
略得雨宜麥。
一雲風雨宜麥。
主布絹絲綿及麻子貴。
又曰。
月月初一要晴惟此月初一要雨。
好種麥。
白露日屬火。
謂丙寅丁卯之類。
主蝗蟲多。
難種菜。
秋分日占風。
離兇。
巽有強風至。
震。
萬物不災。
谷貴。
艮多陰雨。
坎冬大寒。
幹人多相掠。
兌民安物稔。
坤平。
酉時有白雲起。
如群羊狀。
是分氣。
主年大稔。
有黑雲相混雜者。
并宜麻豆。
若赤雲。
主來年旱。
要微雨。
或作陰天最妙。
此日有雨或陰。
主來年高低田大熟。
晴主不熟。
秋分在社前。
鬥米換鬥錢。
秋分【在社】後。
鬥米換鬥豆。
社了分。
谷米不出村。
分了社谷米如苦鲊。
月内雨。
多主米貴。
虹見秋米貴。
諺雲。
三卯三庚。
麥出低坑。
三庚二卯麥出拗巧 田家五行雲。
月大盡。
主有水災。
并少菜。
秋七八月。
值甲子有雷。
主人多暑死。
秋社日雨。
來年豊稔。
蚤來怕北風。
晚來怕南風。
白露日晴。
主稻有收。
雨。
主萬物損傷。
諺雲。
白露前是雨。
白露後是鬼。
中秋晴。
主來年高田成熟低田水。
雨。
主來年低田成熟。
高田無收。
九月令 孝經緯曰。
秋分後十五日。
鬥指辛。
為寒露謂露寒冷而将凝結矣。
太陽尚在辰。
躔壽星之次。
表影八尺五寸四分。
後十五日。
鬥指戌為霜降。
言氣肅而露始凝結為霜矣。
蓋霜之為言亡也。
物以此時終也。
此時太陽始過卯。
躔大火之次。
表影五尺九寸三分。
日月亦會于大火。
霜降乃九月中氣。
鬥指戌。
故月建戌。
從此月之中氣而定建也戌者何。
戌。
滅也。
謂時物皆衰滅也。
又雲陽氣微。
萬物畢成。
陽下入地也。
釋名戌。
恤也。
物當收斂。
斂恤之也。
亦脫也。
落也。
命曰季秋。
曰暮秋。
曰暮商。
曰季商。
曰末秋。
曰杪秋。
曰(耳少)秋。
曰深秋。
曰授衣。
曰霜辰。
曰玄月。
曰霜月。
曰菊月。
曰閹茂。
又雲天睢。
風曰蓼風。
曰花風。
曰盲風。
曰鯉魚風雨曰黃雀雨。
愁雨。
木曰成樹。
草曰黃草。
是月也。
驷見霜隕。
豊山鐘自鳴。
蕭丘火自生。
楚畹蘭馨。
郄林桂殘。
氣屬五陰。
月卦名剝。
剝。
落也。
陰道将旺。
陽道衰弱。
萬物剝落也。
律應無射。
射。
出也。
言時陽氣上升。
萬物收藏。
無複出也。
然随陽而終。
當随陰而起。
無終已也。
日躔房度東方之宿。
宋之分野。
昏虛中。
旦柳中。
寒露節。
鴻雁來賓。
次五日。
雀入大水為蛤。
後五日。
菊有黃花。
霜降氣。
豺祭獸。
次五日。
草木黃落。
後五日。
蟄蟲鹹俯。
在穴墐戶。
天子居總章右個。
乘戎辂。
駕白駱。
載白旗。
衣白衣。
服白玉。
食麻與犬。
器廉以深。
天子乃以犬嘗稻。
先薦寝廟。
申嚴号令。
命百官貴賤。
無不務内。
以會天地之藏。
無有宣出。
乃命冢宰。
農事□。
收舉五谷之要。
藏帝藉之收于神倉。
隻敬必饬。
霜始降。
則百工休。
乃命有司曰。
寒氣總至。
民力不堪。
其皆入室上丁入學習吹。
大飨帝于南郊。
嘗犧牲。
告備于天子。
合諸侯。
制百縣。
定諸侯所稅于民輕重之法。
貢賦之數。
以遠近土地所宜為度。
以給郊廟之事。
無有所私。
天子乃教民田。
習五戎。
搜士馬。
司徒搢撲。
北向誓衆。
命司裘獻功裘以待頒賜。
司爟内火。
民亦如之。
霜降。
則祭旗纛。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伐薪為炭。
乃趣刑獄毋留有罪。
收祿秩之不當。
與共養之不宜者。
傥行冬令。
則國多盜賊邊鄙不甯。
土地分裂。
行春令。
則暖氣來至。
民氣解惰。
師旅必興。
行夏令。
則其國大水。
兵藏殃敗。
民多鼽嚏。
九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南鬥星君降。
太上老君。
于玉天瓊房。
金阙上宮。
校集靈篇。
司馬溫公此日生。
○初二日。
睿宗獻皇帝生日。
成化十二年。
太素三元君朝真。
羅近溪先生。
欲以九月朔辭世。
作别語多。
士不忍别。
先生勉留一日。
談竟而後往。
○初三日。
地平天成節。
唐肅宗生。
孝宗敬皇帝生。
成化六年。
○初四日。
景陵孝恭章皇後忌天順六年○初五日。
皇極日。
韓明府名敕。
字叔節。
修孔子廟器碑。
雲永壽二年。
歲在涒灘。
霜月之靈。
皇極之日蓋九月【初五】也。
○初八。
唐王勃。
字子安。
年十三。
侍父宦遊。
舟次馬當。
遇老叟曰。
子非王勃乎。
來日重九。
南昌都督。
命客作滕王閣序。
子有清才。
盍赴之。
勃曰。
此去七百餘裡。
今巳八日。
夫複何言。
叟曰。
吾助清風一席。
勃登舟。
翌日昧爽抵南昌。
會府帥閻公。
閣開宴。
有婿吳子章。
喜為文詞。
帥欲誇之。
命宿構閣序。
俟賓合而出示。
若即席就者。
賓集。
具紙筆遍請。
莫敢當。
至勃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
遣吏伺報。
報至落霞
以自檢。
義鷾鸸記。
有女子姚玉京。
室有雙燕。
一為鸷鳥所攫。
一翔集于玉京之臂。
八月秋分去。
玉京以彩線系其足。
明年春分至線如故。
玉京後遇疾死。
又明年燕來。
往墓間。
亦悲鳴而死。
張華博物志。
舊說天河與海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
有人乘槎去來。
不爽期。
人有奇志。
立飛閣于樓上。
多赍糧糗乘槎而去。
十餘月。
至一處。
有城郭狀。
屋舍甚嚴。
遙望宮中。
有織婦。
見一丈夫。
牽牛次渚飲之。
驚問曰。
何由至此。
此人為說來意。
并問此是何處。
答曰。
君還至蜀都。
訪嚴君平。
因還如問君平。
君平答曰。
某年八月内。
有客星犯牽牛宿。
計年月。
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玄樞經曰。
自白露八月節後。
天道東北行。
宜向東北行。
修東北維。
月厭在卯。
月殺在辰。
天德在艮。
月德在庚。
月合在乙。
月空在甲。
甲乙庚上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未。
坐卧宜向西南方。
所用日時。
不宜用酉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是月心髒氣微。
肺金用事。
宜減苦增辛。
助筋補血。
以養心肝。
毋令大飽傷神。
白露八月節。
運主太陰四氣。
足陽明。
胃燥金。
每日醜寅二時。
正坐。
兩手按膝。
轉頭推引。
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秋分八月中。
運主陽明五氣。
足陽明。
胃燥火。
每日醜寅二時。
盤足而坐。
兩手掩耳。
左右反側。
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齊諧記。
初一作五明囊。
盛取百草頭上露洗眼。
眼明。
此日已後。
宜微火暖足勿令冷 述仙記。
此日以囊承取柏樹上露。
如珠。
拭兩日。
明爽無病。
弘農鄧銘。
八月朔。
入華山采藥。
見童子以囊盛柏葉上露如珠。
問之。
荅曰。
赤松先生取以明目。
梁簡文雲。
婦人于八月旦。
以錦翠為明眼囊。
淩晨取露拭目。
纂要曰。
初二日。
初四日。
拔白永不生。
○初三日。
初七日。
沐浴。
令人聰明大吉。
○初八日。
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不病不老。
此日不宜晝眠。
歲時記曰。
初十以朱點小兒額。
名天炙。
可卻病。
纂要曰。
十五日。
十九日。
拔白永不生。
○二十二日。
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無非禍。
二十五日。
沐浴卻病。
二十五日拔白。
永不生。
法天生意。
八月勿食生蒜。
傷人神。
損膽氣。
勿食葫荽。
傷神損氣。
令人脅肋氣急。
勿多食新姜。
傷神損壽。
勿食豬肺。
以饴和食。
冬至發疽。
勿食豬肚。
冬成嗽疾。
勿食萌芽。
傷人神膽。
勿食雞肉。
本草雲。
勿食雉肉。
損人神。
令氣短。
勿食獐肉。
令氣動。
勿食芹菜。
恐成蛟瘕。
發狂。
面青。
小腹脹。
勿飲陰地流泉令人發瘧。
損腳酸軟。
勿食生蜜。
成霍亂。
勿食生果。
令生瘡。
勿食雞子傷神。
勿食未經霜蟹。
腦骨有毒。
霜降後方可食。
勿犯賊邪之風。
勿增肥腥。
令人霍亂。
秋社日。
當令兒女夙興則壽。
若晏起。
則社翁社婆遺屎面上成疾田家五行。
清晨以瓦器收百草頭上露水。
濃磨墨。
頭痛者點太陽穴。
勞瘵者點膏肓穴。
謂之天炙。
千金月令曰。
此月可食韭菜露葵。
可采柏子放水中。
取沉者暴幹為末。
服方寸匙。
稍增至五合。
欲絕谷。
恣意取飽。
渴則飲水。
久服延年。
月忌夫婦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日各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上下弦各減五年。
庚申甲子本命日。
減二年。
初三日萬神會。
及十四日。
十六日。
三官降。
犯者一百日應。
二十八日。
人神在陰。
切不可犯。
秋分日。
社日。
各減四年。
八月占候 白露節。
鴻雁不來。
遠人背畔。
玄鳥不歸室家離散。
群鳥不養羞。
臣下驕慢。
秋分氣。
雷不收聲。
諸侯□佚。
蟄蟲不壞戶。
物靡有賴。
水不始涸。
介甲蟲為害。
博雅雲。
八月浮雲不歸。
二月雷不行。
○初三。
初八。
十七。
二十七。
乃百神俱起之日。
午後有惡風。
八月月蝕。
兵起魚鹽貴。
民饑。
兌風名曰阊阖。
主秋分四時暴風起。
西方。
主秋旱。
霜。
天下兵動。
日月蝕。
人多病瘡疥癬。
虹以秋分四十六日。
内出西北。
貫幹。
中秋多水。
虎食人畜。
賊起。
八月雨雹殺物。
臣不忠。
秋雨雪大喪。
民多死。
兵起大饑。
人物相食。
春秋元命苞雲北狼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星。
治平則見。
見則主壽。
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朔日至三日。
陰雨。
宜麥。
布貴。
油麻貴十倍。
月内虹見。
來春米貴。
朔日晴。
主連冬旱。
宜姜。
略得雨宜麥。
一雲風雨宜麥。
主布絹絲綿及麻子貴。
又曰。
月月初一要晴惟此月初一要雨。
好種麥。
白露日屬火。
謂丙寅丁卯之類。
主蝗蟲多。
難種菜。
秋分日占風。
離兇。
巽有強風至。
震。
萬物不災。
谷貴。
艮多陰雨。
坎冬大寒。
幹人多相掠。
兌民安物稔。
坤平。
酉時有白雲起。
如群羊狀。
是分氣。
主年大稔。
有黑雲相混雜者。
并宜麻豆。
若赤雲。
主來年旱。
要微雨。
或作陰天最妙。
此日有雨或陰。
主來年高低田大熟。
晴主不熟。
秋分在社前。
鬥米換鬥錢。
秋分【在社】後。
鬥米換鬥豆。
社了分。
谷米不出村。
分了社谷米如苦鲊。
月内雨。
多主米貴。
虹見秋米貴。
諺雲。
三卯三庚。
麥出低坑。
三庚二卯麥出拗巧 田家五行雲。
月大盡。
主有水災。
并少菜。
秋七八月。
值甲子有雷。
主人多暑死。
秋社日雨。
來年豊稔。
蚤來怕北風。
晚來怕南風。
白露日晴。
主稻有收。
雨。
主萬物損傷。
諺雲。
白露前是雨。
白露後是鬼。
中秋晴。
主來年高田成熟低田水。
雨。
主來年低田成熟。
高田無收。
九月令 孝經緯曰。
秋分後十五日。
鬥指辛。
為寒露謂露寒冷而将凝結矣。
太陽尚在辰。
躔壽星之次。
表影八尺五寸四分。
後十五日。
鬥指戌為霜降。
言氣肅而露始凝結為霜矣。
蓋霜之為言亡也。
物以此時終也。
此時太陽始過卯。
躔大火之次。
表影五尺九寸三分。
日月亦會于大火。
霜降乃九月中氣。
鬥指戌。
故月建戌。
從此月之中氣而定建也戌者何。
戌。
滅也。
謂時物皆衰滅也。
又雲陽氣微。
萬物畢成。
陽下入地也。
釋名戌。
恤也。
物當收斂。
斂恤之也。
亦脫也。
落也。
命曰季秋。
曰暮秋。
曰暮商。
曰季商。
曰末秋。
曰杪秋。
曰(耳少)秋。
曰深秋。
曰授衣。
曰霜辰。
曰玄月。
曰霜月。
曰菊月。
曰閹茂。
又雲天睢。
風曰蓼風。
曰花風。
曰盲風。
曰鯉魚風雨曰黃雀雨。
愁雨。
木曰成樹。
草曰黃草。
是月也。
驷見霜隕。
豊山鐘自鳴。
蕭丘火自生。
楚畹蘭馨。
郄林桂殘。
氣屬五陰。
月卦名剝。
剝。
落也。
陰道将旺。
陽道衰弱。
萬物剝落也。
律應無射。
射。
出也。
言時陽氣上升。
萬物收藏。
無複出也。
然随陽而終。
當随陰而起。
無終已也。
日躔房度東方之宿。
宋之分野。
昏虛中。
旦柳中。
寒露節。
鴻雁來賓。
次五日。
雀入大水為蛤。
後五日。
菊有黃花。
霜降氣。
豺祭獸。
次五日。
草木黃落。
後五日。
蟄蟲鹹俯。
在穴墐戶。
天子居總章右個。
乘戎辂。
駕白駱。
載白旗。
衣白衣。
服白玉。
食麻與犬。
器廉以深。
天子乃以犬嘗稻。
先薦寝廟。
申嚴号令。
命百官貴賤。
無不務内。
以會天地之藏。
無有宣出。
乃命冢宰。
農事□。
收舉五谷之要。
藏帝藉之收于神倉。
隻敬必饬。
霜始降。
則百工休。
乃命有司曰。
寒氣總至。
民力不堪。
其皆入室上丁入學習吹。
大飨帝于南郊。
嘗犧牲。
告備于天子。
合諸侯。
制百縣。
定諸侯所稅于民輕重之法。
貢賦之數。
以遠近土地所宜為度。
以給郊廟之事。
無有所私。
天子乃教民田。
習五戎。
搜士馬。
司徒搢撲。
北向誓衆。
命司裘獻功裘以待頒賜。
司爟内火。
民亦如之。
霜降。
則祭旗纛。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伐薪為炭。
乃趣刑獄毋留有罪。
收祿秩之不當。
與共養之不宜者。
傥行冬令。
則國多盜賊邊鄙不甯。
土地分裂。
行春令。
則暖氣來至。
民氣解惰。
師旅必興。
行夏令。
則其國大水。
兵藏殃敗。
民多鼽嚏。
九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南鬥星君降。
太上老君。
于玉天瓊房。
金阙上宮。
校集靈篇。
司馬溫公此日生。
○初二日。
睿宗獻皇帝生日。
成化十二年。
太素三元君朝真。
羅近溪先生。
欲以九月朔辭世。
作别語多。
士不忍别。
先生勉留一日。
談竟而後往。
○初三日。
地平天成節。
唐肅宗生。
孝宗敬皇帝生。
成化六年。
○初四日。
景陵孝恭章皇後忌天順六年○初五日。
皇極日。
韓明府名敕。
字叔節。
修孔子廟器碑。
雲永壽二年。
歲在涒灘。
霜月之靈。
皇極之日蓋九月【初五】也。
○初八。
唐王勃。
字子安。
年十三。
侍父宦遊。
舟次馬當。
遇老叟曰。
子非王勃乎。
來日重九。
南昌都督。
命客作滕王閣序。
子有清才。
盍赴之。
勃曰。
此去七百餘裡。
今巳八日。
夫複何言。
叟曰。
吾助清風一席。
勃登舟。
翌日昧爽抵南昌。
會府帥閻公。
閣開宴。
有婿吳子章。
喜為文詞。
帥欲誇之。
命宿構閣序。
俟賓合而出示。
若即席就者。
賓集。
具紙筆遍請。
莫敢當。
至勃不辭。
都督怒起更衣。
遣吏伺報。
報至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