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三

關燈
風。

    田禾倍收。

    諺雲。

    三日三石。

    四日四石。

    ○十六日雨。

    名洗缽盂雨。

    主荒。

    言十方寺觀。

    每年四月十五結夏上堂。

    七月十五。

    解夏散堂。

    此日雨。

    故名洗缽盂。

    下年荒。

    必停堂也。

     七夕天河去探米價。

    回快米賤。

    回遲米貴。

    七月七有雨。

    名洗車雨。

    至八月有蓼花水。

    諺雲。

    七月七日無洗車。

    八月之内無蓼花。

     立秋日申時。

    西南風。

    有赤雲。

    宜粟。

    如無。

    萬物不成。

    地震牛羊死。

    在來年正月。

     農占。

    處暑雨不通。

    白露空用功。

     八月令 孝經緯曰。

    處暑後十五日。

    鬥指庚。

    為白露。

    蓋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太陽在巳躔鹑尾之次。

    表影長六尺五寸五分。

    後十五日。

    鬥指酉。

    為秋分。

    分。

    半分也。

    分天地之中。

    陰陽氣等。

    晝五十刻。

    夜五十刻。

    日夜刻漏。

    長短均分。

    又當三秋九十日之半。

    且陰生于午。

    極于亥。

    而酉其中分也。

    太陽過辰。

    躔壽星之次。

    表影長六尺五寸五分。

    日月亦會于壽星。

    秋分乃八月中氣。

    鬥指酉。

    故月建酉。

    從此月之中氣。

    而定建也。

    酉者何史雲。

    酉者。

    老也。

    萬物将自此老也。

    淮南子曰。

    酉。

    飽也。

    說文曰就也。

    徐曰。

    物飽化機而成就成熟也。

    樂志曰。

    酉。

    (纟酉)也。

    謂時物皆(纟酉)縮也。

     太玄經曰。

    酉。

    西方也。

    秋也。

    物皆成象而就也。

    有形則複于無形。

    故曰秋冥也。

    又曰秋門。

    萬物已入。

    一閉門之象也。

    命曰仲秋。

    曰商秋。

    曰仲商。

    曰迅商。

    曰商天。

    曰正秋。

    曰金素。

    曰太初。

    曰素節。

    又曰桂月。

    曰柘月。

    曰夕月。

    曰壯月。

    曰端正月。

    曰作噩。

    又曰長王。

    雨曰荳花雨。

    水曰荻苗水。

    風曰盲風。

    蓼風。

    疾風。

    是月也氣屬四陰。

    老人星見。

    宵中星虛。

    月卦名觀。

    風在地上。

    萬物興昌之時也。

    氣卦名兌。

    律應南呂。

    南。

    任也。

    呂。

    助也。

    又拒也。

    言陽氣尚任事。

    陰助陽以成功也。

    又時當荠麥。

    故陰氣拒之也。

    八音屬金。

    八風阊阖。

    日躔角。

    東方之宿韓鄭之分野。

    昏牽牛中。

    旦觜蠵中。

    白露節五日。

    肓風至。

    鴻雁來。

     次五日。

    玄鳥辭巢歸。

    後五日。

    群鳥養羞。

    秋分氣五日。

    雷始收聲。

    次五日。

    蟄蟲坯戶。

    後五日。

    水始涸。

    殺氣漸盛。

    陽氣日衰。

    天子居總章太廟。

    乘戎辂。

    駕白駱。

    載白旗。

    衣白衣。

    服白玉。

    食麻與犬。

    器廉以深。

    乃傩禦佐疾。

    以通秋氣。

    天子以犬嘗麻。

    先薦寝廟。

    上丁。

    命樂正習舞學宮行釋菜禮。

    祭先師。

    上戊。

    命人祭社。

    飯曰社飯。

    酒曰社翁酒。

    雨曰社翁雨。

    時乃築城郭。

    建都邑。

    穿窦窌。

    修囷倉。

    趣民收斂務蓄菜多積聚。

    乃勸種麥。

    無或失時。

    其有失時。

    行罪無疑命有司申嚴百刑。

    斬殺必當。

    無或枉撓。

    枉撓不當。

    反受其殃。

    命司服具饬衣裳。

    文繡有恒。

    制有大小。

    度有長短。

    衣服有量。

    冠帶有常。

    必循其故。

    命宰祝巡行犧牲。

    瞻肥瘠。

    察物色。

    必比類。

    量大小。

    視長短。

    皆中度。

    五者備當。

    上帝其飨。

    又養衰老。

    授幾杖。

    行麋粥飲食。

    一度量。

    平權衡。

    正鈞石。

    角鬥桶。

    易關市。

    來商旅。

    納貨賄。

    以便民事。

    四方來集。

    遠鄉皆至。

    則财不匮。

    上無乏用。

    百事乃遂。

    傥行冬令。

    則風災數起。

    收雷乃行。

    草木蚤死。

    行春令。

    則秋雨不降。

    草木生榮。

    國有大恐。

    行夏令。

    則其國乃旱。

    蟄蟲不藏。

    五谷複生 八月逐日雜記 朔日曰六神日 周太常以八月命輶軒使。

    采異俗方言。

    藏之秘府八月朔日。

    尹真人泰和升仙。

    以露水滴朱砂蘸小指。

    宜點炙。

    去百病。

    作飲食曰餧。

    俗曰餧臘社。

    ○初三日。

    景皇帝生辰宣德三年 竈君誕辰。

    ○初四日天壽節。

    周恭帝生日。

    是日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生。

    ○初五日。

    朱真人上升。

     隋歐陽太守生。

    宋封為八字王。

     唐玄宗明皇生。

    開元十七年八月。

    上降誕日。

    大置酒合樂。

    燕百僚于華萼樓下。

    尚書左丞相源幹曜。

    右丞相張說。

    率百官上表。

    願以此日為千秋節。

    着之令甲布于天下。

    鹹使燕樂。

    又改為天長節。

    名曰賽白帝。

    群臣上壽。

    王公以下獻鏡。

    及承露囊獨張九齡獻千秋金鑒錄五卷。

    言萬古興廢之道。

    玄宗賞異。

    ○江南風俗。

    兒生一期。

    為制新衣盥洗妝飾。

    男用弓矢紙筆。

    女則尺刀針縷。

    加飲食珍寶服玩。

    置兒前。

    觀所取。

    以驗貪廉愚智。

    名為試兒。

    親表聚集燕享。

    自世教衰。

    雖已孤茕。

    不知感傷。

    皆為供頓。

    孝元帝年少時。

    每八月六日。

    常設齋。

    講百玩。

    及修容薨。

    此事亦絕。

    ○初八日。

    泰陵孝康敬皇後忌辰。

    弘治張後。

     此日龍神交會。

    亦曰竹醉。

    可栽竹。

     雲笈七簽曰。

    此日勿買布。

    勿買鞋履附足大忌。

    ○初九日曰元成節。

    青華帝君生。

    ○初十日世宗肅皇帝誕。

    正德二年。

     孝陵孝慈皇後忌辰。

    洪武十五年。

    ○十二日。

    南豊石仙岩中寂觀。

    冷真人。

    昌開樟木飛升。

     長慶中。

    弘農楊晦。

    夜谒王先生留之宿。

    先生召其女七娘謂曰。

    為吾刻紙狀今夕之月。

    置室東垣。

    須臾月光炯然滿室。

    若張燭然。

    十三日。

    玄天戌時降。

     太極沖應真人左仙公升仙。

    亦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乙卯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

    ○十五日。

    曰中秋節。

    曰月夕節。

    曰端正月。

    曰半秋曰三五夕。

    又龍神交會日。

     黃帝騎龍上升日。

     文蕭此夜遇吳彩鸾石林詩話。

    晏元獻守南都。

    值中秋陰晦。

    佥判王玉琪。

    函詩以入曰。

    隻在浮雲最深處。

    試憑弦管一吹開。

    公喜卻枕。

    召客治具。

    至夜分。

    月果出。

    樂飲達旦。

     熙甯丙辰中秋。

    東坡居士。

    歡飲達旦。

    大醉。

    作水調歌。

    兼懷子由。

    元豊間。

    都下傳唱此詞。

    神宗問。

    内侍上塵乙覽讀至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句。

    上曰。

    蘇轼終是愛君。

    乃量移汝州。

     王岐公在翰院值中秋有月。

    上于宮中問當直學士為誰。

    左右以公對。

    命召來賜酒。

    至則令對禦榻坐語。

    曰。

    天下無事。

    與醉聲色何如。

    與學士對飲。

    旋命左右宮嫔舉觞進。

    公醉。

    上命諸禦。

    各取領巾裙帶索詩。

    已而令脫簪珥珠鳳金雀簪其幞頭。

    曰須與潤筆。

    宴畢起謝。

    令内侍扶掖不得拜。

    辍金蓮燭送歸院。

    明日都下盛傳天子請客。

     三水小牍。

    趙知微。

    有道術。

    中秋積陰不解。

    衆惜良辰。

    知微曰可備酒殽。

    登天柱峰玩月。

    既出門。

    天色開霁。

    及登峰。

    月色如晝。

    迨下山歸。

    則凄風苦雨。

    陰晦如故。

     博異志。

    賈客呂筠卿。

    常于中秋夜泊舟于君山側。

    命酒吹笛數曲。

    忽一老父。

    拏舟而來。

    遂于懷袖間。

    出笛三管。

    其一大如合拱。

    其次如常人所蓄。

    其一如細筆管。

    筠卿請老父一吹。

    老父曰。

    其大者。

    諸天之樂。

    不可發。

    其次者。

    對洞府諸仙合樂而吹。

    其小者。

    是老身與朋侪可樂者。

    試為子吹之。

    不知可終一曲否。

    言畢吹笛三聲。

    湖上風動。

    波濤沆瀁。

    魚龍跳噴。

    五六聲。

    君山鳥獸嘂躁。

    月色昏昧。

    舟人大恐。

    父老遂止。

     唐逸史記。

    羅公遠。

    開元中。

    中秋夜侍元宗于宮中翫月。

    公遠奏曰。

    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

    乃取桂杖向空擲之。

    化為大橋。

    其色如銀。

    請元宗同登。

    約行數十裡。

    精光奪目。

    寒氣侵人。

    遂至大城阙。

    公遠曰。

    此月宮也。

    見仙女數百。

    皆素練寬衣。

    舞于廣庭。

    元宗問曰。

    此何曲。

    曰霓裳羽衣曲也。

    元宗密記其聲調。

    遂回。

    卻顧其橋。

    随步而滅。

    旦召伶官依其聲作霓裳羽衣之曲。

     武夷記。

    八月十五。

    玉皇與太姥。

    魏真人。

    武夷君。

    建幔亭彩屋。

    同鄉人宴飲曰。

    汝等皆吾之曾孫也。

     長慶中。

    有人于中秋夜翫月矚見林中如一疋布。

    其人尋觀之。

    見一金背蝦蟆。

    疑是月中者。

     天寶遺事。

    明皇秋八月。

    太液池。

    有千葉白蓮。

    數枝盛開。

    帝與貴戚宴賞。

    左右皆歎美久之。

    帝指貴妃示左右曰。

    争如我解語花。

     晉庾亮鎮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

    乘中秋月。

    登南樓歡飲。

    見亮至。

    欲避。

    亮曰。

    老子于此。

    興亦不淺。

    遂據胡床。

    譚詠至旦。

     永樂中秋。

    上方開宴賞月。

    月為雲掩。

    召學士解缙賦詩。

    遂口占落梅一阕。

    曰。

    嫦娥面。

    今夜圓。

    下雲簾。

    不着臣見。

    拌今宵。

    倚欄不太眠。

    看誰過廣寒宮殿。

    上覽歡甚。

    命賦長篇。

    又成長短句以進。

    上益喜。

    同缙飲過夜半。

    月複明。

    上大笑曰。

    子才真奪天手段也。

     長安風俗。

    多于月下搗衣。

    古樂府雲。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十七日。

    今皇上萬壽聖節。

    ○十八日。

    四海龍王神會日乃天人興福之時。

    宜齋。

    ○十九日。

    □天師升天。

     田真人升仙。

    ○二十日。

    燃燈□生○二十二日。

    茂陵憲宗純皇帝忌日。

    成化二十三年。

    ○二十四日。

    替惠彭真人。

    舉家二十六口。

    拔宅飛升。

    ○二十五日。

    天倉開日。

    宜入山修道煉丹。

    ○二十六日。

    南極壽星降。

    宜祈禱。

    ○二十七日。

    乃聖母禱尼丘日。

    時遇麒麟。

    乃解繡绂飾于麟角。

    遂有娠。

    蓋誕聖之祥也。

    迄魯西狩獲麟。

    而孔子遂卒。

     此日是天神交會。

    楊公忌曰。

    此日不宜問疾。

    ○二十九日。

    太陰月宮星君滿月變色。

     牛文信真人升天。

    此日忌水陸遠行。

     千金月令曰。

    秋分日。

    勿殺生。

    勿用刑。

    勿處房帷。

    勿吊喪問疾。

    勿大醉。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