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三

關燈
得。

    偶見桓良曰。

    告我家。

    七月七日。

    待我于缑氏山頭。

    其家至是日候。

    果乘白鶴于山頭。

    望之不可即。

    舉手謝時人而去。

     神仙感遇集雲。

    郭子儀。

    從軍沙漠間。

    因入京催軍食。

    回至銀州。

    夜見左右皆赤光。

    仰視空中。

    軿車繡幄。

    中有一美女。

    坐床。

    垂足。

    自天而下。

    子儀祝雲。

    今夕是七月七。

    必是織女降臨願賜長壽富貴女笑曰。

    大富貴。

    亦壽考。

    言訖冉冉升天。

    猶正視子儀。

    良久而隐。

    後立功貴顯。

    大曆初。

    鎮河中。

    疾甚。

    三軍憂懼。

    子儀謂禦醫。

    及幕賓王延昌等曰。

    吾此疾未到衰殒。

    因話其事。

    衆稱賀。

    後九十餘薨。

     ○初七日雨。

    曰洗車雨。

    初八日雨。

    曰灑淚雨。

    初七晚。

    女子以五色絲線穿九孔針。

    向月穿過者。

    曰得巧。

     世王傳。

    窦後少小頭秃。

    不為家人所齒。

    遇七夕。

    人皆看織女。

    獨不許出。

    乃有神光照室。

    為後瑞。

     漢武内傳。

    元封元年四月戊辰。

    帝閑居承華殿齋。

    東方朔。

    董仲舒在側。

    忽見一青衣女子曰。

    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

    王母遣來語帝。

    七月七日。

    王母漸來。

    帝于其日乃修除宮掖。

    燔百和之香。

    張雲錦之帷。

    燃九華之燈。

    列玉門之棗。

    蒲萄之酒。

    以候雲駕。

    忽見西南雲起。

    郁郁然直來趨宮。

    有頃。

    王母乘紫雲之辇。

    駕九色斑龍。

    二侍女扶上殿。

    頭結太華之髻。

    戴太真晨纓之冠。

    履玄璚采鳳之舄。

    視之可年三十許。

    自設天廚珍妙非常。

    ○七日忌想惡事。

     景帝王皇後。

    夢日入懷。

    以七月七日生武帝于猗蘭殿。

     唐史。

    穆宗即位之初。

    诏曰。

    七月七日。

    是朕載誕之辰。

    其日命婦百僚。

    宜于光順門進門參賀。

    朕于門内。

    與百寮相見。

    明日又敕受賀。

     唐六典中尚署。

    七月七日。

    進七孔金钿針。

     總仙集。

    王遠。

    字方平。

    東海人。

    得道。

    老君賜以七轉變景靈符位為一真真人。

    嘗以七月七日。

    過蔡經家。

    仙從奕奕。

    如大将軍。

    教蔡經屍解法。

    如過狗窦。

    經忽身熱。

    因失其屍。

     唐百官志。

    織染署。

    七月七日發抒。

     雲笈七簽曰。

    此日曝皮裘可辟蛀。

     秘閣閑話。

    蔡州丁氏女。

    精于女工。

    每七夕禱以酒果。

    忽見流星墜筵中。

    明日□上有金梭自是巧思日進。

    ○初九日。

    諸煞交會日。

    ○十二日。

    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甲寅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戒。

     此日忌裁衣交易。

    ○十三日。

    大埶至菩薩生。

     王靈輿真人飛升。

     昭陵孝安皇後忌隆慶帝後。

    ○十四日。

    寇萊公準生。

    ○十五日。

    太上老君。

    同元始天尊會集。

    降福世間。

     修行記雲。

    此日乃大慶之辰。

     山元地官。

    勾搜衆人。

    分别善惡。

    以其日作玄都大獻于玉京山。

    以世間奇異好妙。

    幢幡寶蓋。

    供養之具。

    精膳飲食。

    獻諸衆聖。

    道士于其日。

    講誦真經。

    十方大聖。

    高詠靈篇。

    正一要旨。

    雲九地靈官。

    名山洞府。

    神仙兵馬。

    同下人間。

    校定罪福。

     盂蘭盆經。

    目連比丘。

    見其亡母。

    生餓鬼中。

    即以缽盛飯往饷其母。

    食未入口。

    化成灰炭。

    遂不得食。

    目連大嘂。

    馳還白佛。

    佛言汝母罪重。

    非汝一人奈何。

    須作盂蘭大會。

    至七月十五。

    以百味五果着盆中。

    供養十方大德。

    而後得食。

    目連白佛。

    凡弟子孝順者。

    以應分盂蘭盆供養。

    佛言大善。

    後世因之。

    廣為華飾。

    乃至刻木削竹。

    饴臘剪彩。

    模花葉之形。

    極工巧之至。

     人間家廟。

    亦以此日祭祖薦新 蘇東坡遊赤壁。

    即此日也。

     東京夢華記中元先數日市買冥器鞋襪幞頭帽子。

    金犀假帶。

    五彩衣。

    以竹結棚。

    高五六尺。

    如燈樓狀。

    謂之盂蘭盆。

    挂冥錢衣服于上。

    中元日。

    備素食。

    以供養祖先。

    城外有墳。

    則往拜掃。

    禁中亦出車馬詣道院谒墳。

    本院官。

    給祠部十道。

    設大會焚錢山。

    祭軍陣亡殁。

    設孤魂道場。

    ○十八日。

    太真西王母聖誕。

     韋真人處元升仙。

     長陵成祖文皇帝忌日。

    永樂二十二年。

     周太祖亦此日生○十九日。

    力吉祥國聖母化生。

     太歲至德武光殷元帥誕。

    ○二十日諸煞交會日。

    ○二十一日。

    普庵祖師誕。

     上元唐真人生。

    ○二十二日。

    陳希夷先生成仙。

    ○二十四日。

    龍樹王生辰。

    ○二十五日。

    通天護國嘉應侯生。

     康王生辰。

     景佑真君生辰。

    睢陽大将張巡也。

    ○二十七日。

    神會交殺日。

    ○二十八日。

    永壽節。

     ○二十九日。

    天皇真人。

    授軒轅皇帝秘經之日。

    楊公忌曰。

    此日不宜問疾。

    ○三十日。

    地藏王生。

     杭州志。

    中元盂蘭盆齋。

    綱目特書示譏。

    而國朝于是節設□祭。

    蓋因民俗以均惠幽冥。

    政之大者。

     裴德容雲。

    漢授禦史。

    多于立秋日。

    蓋以風霜已嚴。

    鷹隼始擊也。

    玄樞經曰。

    此月天道北行。

    作事出行。

    宜向北吉。

    月厭在辰。

    月殺在未。

    天德在癸。

    月德在壬。

    月合在丁。

    月空在丙。

    丙丁壬方。

    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午。

    坐卧宜向正南。

    用時日。

    不宜用申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是月肝心氣微。

    肺髒獨旺宜安靜心情增鹹減辛。

    助氣補筋。

    以養脾胃。

    毋冒極熱。

    勿恣涼冷毋發大汗。

    保全元氣。

    又曰。

    此月勿食雁傷人。

    勿多食菱肉動氣。

    勿食生蜜。

    令人暴下霍亂。

    勿食豬肺。

    勿多食姜。

     立秋。

    七月節。

    運主太陰四氣。

    足少陽。

    膽相火。

    每日醜寅二時。

    正坐。

    兩手托地。

    縮體閉息。

    聳身上踴。

    凡七八度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處暑七月中。

    運主太陰四氣。

    足少陽。

    膽相火。

    每日醜寅二時。

    正坐轉頭。

    左右舉引。

    就反兩手搥背。

    各五七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千金方曰。

    七月勿食鹿(上鹿下章)。

    動氣。

    勿食茱萸。

    傷神氣。

    勿食莼菜。

    上有蠲(上?下蟲)害人。

    勿食韭菜損目。

     立秋後五日。

    □不可食。

     三秋月。

    宜蚤卧蚤起與晨雞俱興。

     是月慎毋食豬肉。

     法天生意雲。

    此月宜頭足俱凍。

    不宜戴氈暖之帽。

    令神氣不爽。

     治瘰(病去丙改曆)方。

    七月七日。

    采麻花。

    五月五日收葉作炷。

    炙百壯。

    燒胡桃松脂。

    研傳立效。

     又雲。

    神仙餌松實。

    用七月取。

    去木皮。

    搗如膏。

    每服如雞子大。

    日三服。

    百日身輕。

    服三百日。

    日可行五百裡。

    久服絕谷升仙。

    又雲。

    七月七日。

    采蓮花七分八月八日。

    采蓮藕八分。

    九月九日。

    采蓮實九分。

    搗細煉蜜。

    為丸服之。

    令人不老。

    如系千葉蓮。

    服之令人羽化。

     七月七日。

    剪去手足甲。

    燒作灰。

    服之。

    滅九蟲三屍。

     家塾事親曰。

    七日取蜘蛛一枚。

    着衣領中。

    令人不忘。

     又此日取螢火蟲十四枚。

    燃白發自黑。

     此月上甲日。

    取枸(木巳)花。

    八月酉日治服之可卻病。

    ○十一日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不老不病。

     常氏日錄雲。

    立秋日。

    人未起時。

    汲井水。

    長幼皆飲。

    可以卻病。

     立秋日。

    不可沐浴。

    令人皮膚粗燥。

    多生白屑。

    ○七日午時。

    取菖蒲。

    酒服一二寸。

    則飲酒不醉。

    七月取生□葉七片。

    入北堂。

    向南立。

    拭面去黡。

     法天生意雲。

    十五日。

    取神座下土。

    着臍中。

    令人多智。

     此月醜日。

    取富家田宅土泥竈。

    令人大富。

    勿令人曉。

    ○十五日。

    取浮萍為末。

    以酒為丸。

    仍用豆淋熱酒送下。

    治一切風症。

    汗出即愈。

    歌曰。

    不在山。

    不在岸。

    采我之時七月半。

    管甚癱風與瘓風。

    些小微風俱不算。

    豆淋酒内下三丸。

    鐵幞頭上也出汗。

    ○法天生意雲。

    二十二日沐浴。

    能令發不白。

    ○二十五沐浴。

    令人長壽。

    此日蚤食沐浴。

    令人進道。

    ○二十三。

    與二十五日。

    拔白。

    永不再生。

     家塾事親曰七月七日。

    收芙蓉葉。

    曬幹為末。

    遇腫毒。

    敷上即消。

     凡卧。

    秋欲得頭向西。

    大吉。

    作事利益。

     法天生意雲。

    立秋日。

    夫婦不宜交合。

    與月忌日。

    犯者減壽。

    朔朢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上下弦日。

    中元日。

    各減五年。

    庚申甲子本命日各減二年。

    初三日。

    萬神會。

    及十四。

    十六。

    三官降。

    犯者一百日中惡。

    二十八日。

    人神在陰。

    切宜忌之。

     占候 立秋之日涼風不至。

    國無嚴政。

    白露不降。

    民多欬疾。

    寒蟬不鳴。

    人臣皆不争。

    處暑之日。

    鷹不祭鳥師旅無功。

    天地不肅。

    君臣乃失。

    農不登谷。

    暖氣為災。

     家塾事親雲。

    七月。

    日無光。

    蟲災歲兇。

     七月日食。

    兵起。

    人流亡。

    大水壞城郭缯帛貴。

    歲惡。

    西南坤風。

    名曰涼風。

    主立秋四十五日。

    京房曰四時暴風。

    起西南方。

    天下兵動。

    日月失色。

    令人食不入口。

    病要??。

    脊股肩背皆腫。

     秋三月虹出西方。

    青雲覆之。

    冬多寒。

    人病痞苦濕赤雲覆之。

    冬大旱。

    黃雲覆之冬米大賤。

    白雲覆之。

    冬多風。

    黑雲覆之。

    冬多雨。

     虹立秋後見西方。

    萬物皆貴占在十月。

     秋雷大鳴。

    五谷不實。

    諺曰。

    秋雷碌碌。

    有稻無谷。

     七月雨雹殺物。

    臣不忠。

     秋星墜。

    大水。

    兵起。

     秋甲子雨。

    禾頭生耳。

     田家五行朔日虹見。

    主年内米貴。

     月蝕。

    來年牛馬貴。

     月無三卯。

    蚤種麥。

     朔日值立秋與處暑主人多疾。

     風雨。

    主人不安。

    乙酉日立秋。

    多晴。

     立秋日天晴主萬物少得成熟。

     小雨吉。

     大雨。

    主傷禾。

     一雲晴主歲稔。

     立秋日有雷。

    損晚稻。

    大抵。

    秋後雷多。

    晚稻必不收。

     立秋日。

    喜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