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四

關燈
晉江縣學司訓粵人李一楫纂 師匪莪何喬遠 友邦(王□)?韋國賢 申甫鄭維嶽 叔賢唐時興 仲先陳文進 季弢黃文照 舅悌何九雲仝校閱 冬季總叙 何謂冬。

    禮記曰。

    北方為冬。

    蓋北為藏物之方。

    歇冠子曰。

    鬥柄指北。

    天下皆冬。

    漢律曆志曰。

    北方。

    陰也。

    伏方也。

    陽伏于下。

    于時為冬。

    爾雅曰。

    冬者。

    中也。

    謂陽潛伏藏于中也。

    蔡邕曰。

    冬。

    終也。

    萬物所以成終也。

    冬三月。

    天氣上騰。

    地氣下降。

    天地不通。

    閉而成冬。

    日窮于次。

    月窮于紀。

    星回于天。

    數将幾終。

    歲乃更始。

    日行北陸。

    循黑道曰月德。

    其氣寒。

    寒生水。

    立冬水相。

    冬至水旺。

    盛德在水。

    水冰地圻。

    無擾乎陽。

    謂之閉藏。

    故冬為藏物之府。

    配以聖人之春秋。

    而五霸之世如之。

    其天曰上天。

    曰玄明天。

    其時之總名曰三冬。

    曰九冬。

    曰玄冬。

    曰玄英。

    曰安甯。

    辰曰寒辰。

    節曰嚴節。

    風曰寒風。

    曰勁風。

    曰嚴風。

    曰厲風。

    曰衰風。

    曰朔風。

    曰陰風。

    景曰冬景。

    曰寒景。

    曰玄景。

    曰晚景。

    曰暮景。

    鳥曰寒鳥。

    曰寒禽。

    草曰寒卉。

    曰衰草。

    木曰寒木。

    曰寒柯。

    曰素木。

    曰寒條。

    其日幹曰壬癸。

    支曰亥子。

    其帝颛顼。

    執權司冬。

    其神玄冥。

    乘坎扶陽。

    五音羽。

    其色黑。

    其蟲介。

    其數六。

    其性智。

    其情樂。

    其味鹹。

    其氣寒。

    其臭腐。

    祀主行與井。

    祭先腎。

    冬三月同也。

    當冬時。

    明王禁無爵賞祿傷伐五藏。

    冬政不禁。

    則地氣不藏。

    此時水旺腎屬水為黑帝神生對臍。

    附腰脊。

    左屬壬曰腎。

    右屬癸曰命門。

    生氣之府。

    死氣之廬。

    守之則存。

    用之則竭。

    為肝之母。

    為肺之子。

    耳為之官。

    精氣往來為神。

    黃庭經曰。

    中有童子。

    名上玄。

    主諸髒腑九液之源。

    雲笈七簽曰。

    當夜卧時。

    叩齒三十六通。

    呼腎名。

    以安腎髒。

    晨起亦然。

    故衛生者。

    當順時養腎。

    又虞腎水味鹹克火。

    而心受病。

    宜減鹹增辛。

    以養心氣。

    腎病則用大小吹以瀉之。

    以除一切冷氣要??疼膝泠諸症。

    冬三月。

    六氣一十八候。

    皆正養藏之令。

    乾坤氣閉。

    萬物伏藏。

    君子宜戒謹。

    節嗜欲。

    止聲色。

    閉精塞神。

    以待陰陽之定。

     金匮要略曰。

    冬夜伸足卧。

    則一身俱暖。

    卧頭宜向北。

    有所利益。

    宜溫足凍腦。

    蚤卧蚤起。

    去寒就溫。

    宜居密室。

    溫暖衣服。

    調飲食。

    适寒溫。

    不可(上竹下雙)觸風寒。

    不可蚤作。

    以犯霜威。

    蚤起宜服藥酒一二杯。

    以禦寒氣。

    立春則止。

    切忌房事。

    老人尤甚。

    不可多食硬物。

    食後須行百步。

    以手摩腹令消。

    方可睡不爾。

    後成腳疾。

    不可多食蔥。

    勿食豬羊等腎。

    宜食黍。

     五行統論生旺 孟冬金病。

    木生。

    火絕。

    水土臨官。

     仲冬金死。

    木沐浴。

    火胎。

    水土旺。

     季冬金墓。

    木冠帶。

    火養。

    水土衰。

     五行分陰陽析論生旺 孟冬庚金病。

    辛金沐浴。

    甲木生。

    乙木死。

    丙火戊土絕。

    丁火己土胎。

    【壬官癸旺】仲冬庚金死。

    辛金生甲木沐浴。

    乙木病。

    丙火戊土胎。

    丁火己土絕【壬旺癸官】季冬庚金墓。

    辛金養。

    甲木冠帶。

    乙木衰。

    丙火戊土養。

    丁火己土墓。

    【壬襄冠帶】冬三月。

    戊寅。

    己卯。

    癸酉。

    未戌。

    及壬丙。

    戊丁。

    亥戊癸。

    辛巳日。

    俱宜煉丹。

    冬三月卧。

    頭須向北。

    有所利益。

     十月令 孝經緯曰。

    霜降後。

    十五日鬥指幹。

    為立冬。

    太陽尚在卯。

    躔大火之次。

    表影長一丈五寸二分。

    後十五日。

    鬥指亥。

    為小雪。

    天地積陰。

    濕則為雨。

    寒則為雪。

    時言小雪者。

    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太陽始過寅。

    躔析木之次。

    表影長一丈一尺五寸一分。

    日月亦會于析木之津。

    小雪。

    乃十月中氣。

    鬥指亥。

    從此月之中氣而定建也。

    亥者何。

    史雲。

    亥者。

    該也。

    言陽氣藏于下。

    故該也。

    說文亥。

    荄也。

    有微陽氣起接盛陰。

    而萬物之荄皆動也。

    晉樂志曰。

    亥。

    劾也。

    言時陰氣劾殺萬物也。

    命曰孟冬。

    曰上冬。

    曰開冬。

    曰小春。

    曰陽月。

    曰艮月。

    西京雜記又曰陰月。

    曰坤月。

    曰大章。

    曰暢月。

    曰大素。

    曰大淵獻。

    是月也氣屬六陰。

    月卦名坤。

    坤。

    順也。

    以服健為正。

    故君子當安于正。

    以順時也。

    氣卦名幹律應應锺锺。

    動也。

    又聚也。

    言萬物應陽而動。

    轉成其功。

    複聚藏也。

    八音石。

    八風不周。

    日躔尾。

    東方之宿。

    燕之分野。

    昏危中。

    旦七星中。

    立冬日。

    即雲閉日。

    立冬節。

    水始冰。

    次五日。

    地始凍。

    後五日。

    雉入水為蜃。

    小雪氣。

    虹藏不見次五日。

    天氣上騰。

    地氣下降。

    後五日。

    閉而成冬。

    天子居玄堂左個。

    乘玄辂。

    駕鐵骊。

    載玄旗。

    衣黑衣。

    服玄玉。

    食黍與彘。

    彘水屬也。

    其器宏以弇。

    宏。

    大。

    弇。

    深。

    象冬閉藏也。

    當立冬先三日。

    太史谒曰。

    某日立冬。

    天子乃齋。

    當立冬日。

    夜漏未盡五刻。

    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

    京都百官。

    皆衣皂衣。

    迎冬于北郊。

    還乃賞死事。

    恤孤寡。

    命太蔔禱祠龜策占兆。

    審卦吉兇。

    天子始裘。

    令百官謹蓋藏。

    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坯城郭戒門闾修楗閉慎關鑰固封強□邊境。

    完要塞。

    謹關梁。

    塞蹊徑。

    饬喪紀辨衣裳審棺椁之厚薄。

    營丘壟之大小。

    貴賤有等。

    工師效功。

    陳祭器。

    按度程。

    無作淫巧以蕩上心。

    必工緻為上。

    物勒工名。

    以考其成。

    有不當者。

    必行其罪。

    以窮其情。

    乃大飲蒸。

    祈來年于天宗。

    大割牲。

    祀公社及門闾。

    臘先祖五祀。

    勞農夫以休息之。

    命将講武。

    肄射禦角力。

    命水漁師。

    收水泉池澤之賦。

    毋侵削兆民。

    為天子斂怨于下。

    其有若此者。

    行罪無赦。

    司民掌登萬民之數。

    自生齒以上。

    皆書于版。

    辨其國中與都鄙。

    及其郊野。

    異其男女。

    歲登下其死生。

    及三年大比。

    以萬民之數。

    诏司寇。

    司寇及孟冬。

    祀司民之日。

    獻其數于王。

    王拜受之。

    登于天府。

    内府司會。

    冢宰二之以贊王治。

    複命有司祭司寒于北郊。

    祭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幹國西北。

    傥行春令。

    則凍閉不密。

    地氣發洩。

    民多流亡。

    行夏令。

    則國多暴風。

    隆冬不寒蟄蟲複出。

    行秋令。

    則霜雪不時。

    小兵時起。

    土地侵削。

     十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曰十朔。

    曰陽朔曰暖爐節。

    曰民歲臘亦曰四始日。

    拜冬頒曆。

    行鄉飲酒禮。

    此日忌交易裁衣。

    南粵志。

    閩中風俗。

    十月一日。

    皆作糯餈。

    或作京饨。

    以祀先祖。

    亦告冬之意。

     東皇太帝生辰。

    峽人十月一日。

    多以蒸褁為節物。

    荊楚人。

    多食燋糟。

    或作燋糖。

    故杜詩雲。

    蒸褁如千室。

    燋糟萃一拌。

    茲辰南國重。

    舊俗自相歡。

     馬元陽天師飛升。

    蘇續志。

    十月朔。

    翰林舊賜對衣紅錦袍。

     淳化二年。

    代以細花盤。

    雕錦袍一。

    丞相加一等。

    程氏遺書。

    十月朔。

    拜墳。

    感霜露也。

    寒食。

    則又從常禮祭之。

    飲食則稱家有無 王長真人降。

     夢華錄。

    十月朔有司進暖爐炭民間置酒。

    炙脔肉于胪中。

    團坐飲啖謂之暖爐會。

     都城士庶。

    皆出城飨墳。

    禁中車馬朝陵。

    如寒食節。

     又城市内外。

    于九月下旬。

    即買寒衣靴鞋巾帽衣段。

    以□十月朔日燒獻。

     永陵孝潔肅皇後忌辰。

    嘉靖七年。

    ○初二日。

    延慶節。

     虛靜張天師誕。

     下元周真君誕。

     憲宗純皇帝誕。

    正統十二年。

     初三龍聚日。

    三茅真君誕。

    ○初四。

    虞卿真人降現。

    ○初五。

    三會齋日。

    達磨祖師生日。

     又謂五信風日。

    ○初六。

    天曹諸司。

    五嶽五帝誕辰。

    亦注生籍日。

    ○初七。

    幹明節。

    ○初八日。

    南方火德星君誕。

    亦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丁巳。

    亦是不宜會客。

    宜齋戒。

     又東嶽府君朝天日。

    ○初十慶成節。

    唐文宗生。

     又曰天甯節。

    宋徽宗生。

     西天王降。

    ○十四日。

    馬練師乘青騾升仙。

    此日忌交易裁衣。

    ○十五日。

    锺離仙翁飛升。

     行?魚嶽真人升仙。

     神烈吳真君同弟子四人飛升。

     正一旨要雲。

    下元三品解厄水官。

     九江水帝。

     十二河源。

    溪谷大神。

    晹谷神王。

    水府靈官。

    主祿百司。

    同下人間。

    檢察善惡。

    校定罪福。

    上詣 天阙進呈。

     水府生天會。

     東嶽府君朝天日。

     蘇子瞻後遊赤壁日。

    ○十六日。

    東華紫府少陽帝君上升。

     又天倉開日。

    ○十八日。

    獻陵誠孝昭皇後忌辰。

    正統七年。

     玄帝申時下降。

    ○十九又東嶽府君朝天日。

     雲笈七簽曰。

    二十日。

    忌水陸遠行。

    ○二十一日。

    太明節。

    梁太祖生。

    ○二十二日。

    龍會。

    東嶽府君朝玉皇日。

    ○二十三。

    天興節。

    唐代宗生日。

     會慶節。

    宋孝宗生日。

    ○二十四日。

    保生天尊降。

    ○二十五日。

    老君度函谷關。

    時周元王十月二十五也。

    此日不宜問疾。

    ○二十七日。

    北極紫微太帝星降。

    立冬後十日。

    為入液。

    至小雪為出液。

    得雨謂之液雨。

    亦曰藥雨。

    百蟲飲此則蟄。

    至明年春二月。

    雷鳴時啟蟄。

    唐史。

    十月丙申。

    有星犯昴。

    韋見素言于帝曰。

    祿山将死矣。

    帝曰。

    日月可知乎。

    見素曰。

    福應有德。

    禍應在刑。

    昴金忌火。

    行當火位。

    昴之中昏。

    此其時也。

    既死其月。

    亦死其日。

    明年正月甲寅。

    祿山其殪乎。

     酉陽雜俎。

    洛城華林園内。

    有冬桃。

    十月始熟。

    形如括蒌。

    食之解勞。

    亦名王母桃。

     崔希直。

    十月初雨雪。

    遇老父于門。

    獻松花酒。

    老父曰。

    花酒無味。

    乃于懷中取丸藥置酒中。

    令其飲之。

    味極香美。

    後問于太師曰。

    此葛真人第三子藥。

    乃千歲公醪也。

     九國志。

    吳楊渭。

    十二年冬十月。

    浚東塘之楊林江。

    水出火。

    可以燃物。

     開元遺事。

    李白于便殿對明皇面撰诏诰。

    時十月大寒筆凍。

    莫能書字。

    帝敕宮妃十人。

    侍白左右。

    執牙筆呵之。

    白遂取而書。

    其受聖眷也如此。

     承宮。

    字子少。

    避地于象陰山。

    耕種禾黍。

    及冬得熟。

    人有認之者。

    宮不争。

    推與之。

     高祖記。

    漢元年冬十月。

    五星聚東井。

    東井秦之分野。

    五星所在。

    其下當有聖人。

    以義取天下者。

     太公金匮曰。

    夏桀之時。

    以十月發民鑿山穿陵。

    以通河。

    民谏曰。

    孟冬鑿山穿陵。

    是洩天之氣。

    發地之藏。

    天子失道。

    後必有敗。

    桀殺之。

    期年岑山崩為大澤。

    湯率諸侯伐。

     衛宏大夫奇字序。

    秦始皇。

    密令人種瓜于骊山硎谷中。

    溫處。

    瓜實。

    使人上書曰。

    瓜冬實。

    有诏下博士諸生說之。

    人人各異。

    則皆使往視之。

    而為伏機。

    諸儒生皆至。

    方相難不決。

    因發機。

    從上填之以土。

    皆壓焉。

     孟冬命有司秫稻必齊。

    曲櫱必時。

    湛穢必潔。

    水泉必香。

    陶器必良。

    火齊必得。

    兼用六物。

    庶無差忒。

     楚語。

    百姓夫婦。

    揀擇令辰。

    奉其犧牲。

    敬其齊盛。

    潔其糞除。

    禋其酒醴。

    帥其子姓。

    道其順詞。

    以昭祀其先祖。

     ○十月二日。

    異俗作糯米京團。

    并列果酒。

    以祀先告冬。

     玄樞經曰。

    自立冬十月節後。

    天道東行。

    修造出行。

    宜向東吉。

    月厭在醜。

    月殺在戌。

    天德在乙。

    月德在甲。

    月合在巳。

    月空在庚甲巳庚上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酉。

    坐卧又宜向西時日不宜用亥字犯月建不吉。

    ○初四日。

    勿加罪責人。

    故刑官罷刑。

    天府大忌。

     調攝 孫真人曰。

    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

    宜省鹹增甘。

    以養心氣。

    毋傷筋骨。

    勿洩皮膚。

    勿妄針炙。

    以其時。

    血澀津液不行也。

     孟冬十月節。

    運主陽明五氣。

    足厥陰。

    肝風木。

    每日醜寅二時正坐。

    頭左右顧。

    兩手左右。

    托三五度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小雪十月中。

    運主大陽終氣。

    足厥陰。

    肝風木。

    每日醜寅二時正坐。

    一手按膝。

    一手挽肘。

    左右争力。

    各三五度。

    吐内叩齒咽液如數。

     孟冬之月。

    天地閉藏。

    水凍地圻。

    蚤卧晚起。

    必候天曉使至溫暢。

    無洩大汗。

    勿犯冰凍。

    溫養神氣。

    此月宜服寒衣。

    伸足卧。

    則一身俱暖。

     夜卧宜被蓋。

    覆足用暖。

    睡覺睜目轉睛。

    可出心氣。

    永無眼疾。

     此月宜暖足。

    不宜戴暖帽。

    使腦受凍。

    則無眩暈之疾。

     白雲忌曰。

    此月忌食豬肉。

    發宿疾。

    且亥為豬肖。

    宜忌。

    勿食豬腎。

     十月腎旺不令死氣入腎。

     千金方曰。

    十月勿食椒。

    損心傷血脈。

    勿食韭。

    令人多涕唾。

    勿食霜打熟菜。

    令人面無光。

    勿食蔥。

    勿以梨攪熱酒飲。

    令人頭旋。

    勿食獐肉動氣。

    勿食熊肉傷神。

    此月隻宜食芋。

    初八日宜沐浴。

    ○初十日。

    宜拔白。

    又謂之陰毒日。

    戒夫婦入房。

    ○十三日。

    宜拔白。

    ○十四日。

    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光澤。

    不病不老。

    ○十六日。

    天倉開日。

    ○十八日雞初鳴時沐浴。

    令人長壽。

     是月夜長内熱。

    少食溫軟之物。

    食訖搖動令消。

    不爾。

    則成腳疾。

     真诰曰。

    是月上巳日。

    取槐子吞之。

    每服二十一粒。

    去百病。

    多服則長生通神。

    蓋槐乃虛星之精也。

     聖惠方曰。

    是月上亥日。

    面向東采枸(木巳)二升。

    以好酒五升。

    于滋瓶内浸二十一日開封。

    又搗生地黃汁三升。

    攪勻同浸。

    以紙三重密封其口。

    候至立春前三日。

    開瓶空心暖飲一杯。

    至立春後。

    髭鬓皆黑。

    補精益氣。

    輕身耐老。

    忌食蘿蔔蕪荑。

    或食宜用壬癸日。

     養生錄。

    是月采枸(木巳)紅熟者。

    去蒂。

    淨水洗瀝幹砂盆内。

    爛研。

    以細布榨汁。

    去滓。

    不用。

    沉清一宿。

    去清水。

    若天氣稍暖。

    更不待經宿。

    入磁石器中。

    漫熬成膏。

    勿令黏底。

    候少稠。

    即以新磁瓶盛之。

    蠟封勿令透氣。

    每日蚤朝。

    溫酒下二大匙。

    夜卧再服。

    百日身輕氣壯。

    耳目聰明。

    須發烏黑。

    是月宜進棗湯。

    其方取大棗除皮。

    核中破之。

    以文武火日反複炙令香。

    然後煮作湯用。

     法天生意雲。

    此月是純陰用事。

    夫婦宜戒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日減十年。

    晦一年。

    上下弦。

    減五年。

    庚申甲子本命。

    減一年。

    初九牛魁初降。

    犯者百日中惡。

    初十夜西天王降。

    犯者一年死。

    二十八人神在陰。

    宜忌 占候 立冬之日。

    水不冰。

    是為陰負。

    地不凍。

    咎征之驗雉不入大水。

    國多淫婦。

    小雪之日。

    虹不藏。

    婦不專一。

    天氣不上騰。

    地氣不下降。

    君臣相嫉。

    不塞閉而成冬。

    母後淫佚。

     黃帝占。

    十月日食。

    朝有奸臣。

    冬旱。

    六畜貴。

    魚鹽貴 月食。

    主秋谷貴。

    魚鹽貴。

     月無光。

    六畜貴。

     西北幹風名不周。

    京房曰。

    四時暴風起西北。

    天下大饑。

    有盜賊。

    人流亡。

    日月失色。

    地動。

    人多病。

    疽疥疠惡瘡疫死。

     立冬日。

    西北風。

    主來年大熟。

     冬甲子雨。

    飛沙千裡。

     朔日風雨主旱。

    來年夏多水。

    芝麻貴十倍。

    三日風雨。

    芝麻貴五倍。

    來年麻不收。

     立冬□。

    主多魚。

    雨。

    主無魚。

    冬前霜。

    主來年蚤禾好。

    冬後霜。

    主來年晚禾好。

     虹以十月出。

    主麻貴。

    及五月谷貴。

     出西方。

    稻貴。

    一出一倍。

    再出再倍。

    三出三倍。

    四出四倍。

    五出五倍。

    流民千裡。

     以立冬四十六日内。

    出正北。

    貫坎中。

    冬少雨。

    春多水災。

    冬三月出西方。

    青雲覆之。

    春雨調和。

    白雲覆之。

    春多狂風。

    黑雲覆之。

    春多雨水。

     冬雷震驚。

    萬物不成。

    蟲不藏。

    兵起。

     冬雨雹。

    臣逆命。

    大臣殃。

     冬星墜。

    其國憂。

     月内霧。

    謂之沫霧。

    主來年水大。

    二百單五日見。

    須看霧着水面則輕離水面則重。

    諺雲。

    十月裡沫露。

    塘瀊。

    十一月沫露。

    塘幹。

     ○十六日。

    謂之寒婆生日。

    晴。

    主冬暖。

     庚戌辛亥日雷。

    正月米貴。

    壬寅癸卯日雨。

    主來年春谷貴。

     冬雷。

    主人多死。

    所起之鄉。

    骸骨盈野。

    夜雷尤甚。

    ○十月朔日立冬。

    主有災異。

    晴則一冬多晴。

    雨則一冬多雨。

    又多陰寒。

     值小雪。

    有東風。

    主春米賤。

    西風。

    主春米貴。

     十一月令 孝經緯曰。

    小雪後十五日。

    鬥指壬。

    為大雪。

    言積陰栗烈。

    至此而雪大矣。

    太陽尚在寅。

    躔析木之次。

    表影長一丈二尺五寸。

    後十五日鬥指子。

    為冬至。

    又曰長至。

    曰三至。

    謂陰之極至。

    陽氣始至。

    日行南至。

    又謂之三極。

    晝漏極短。

    去極極遠。

    晷影極長。

    冬至日。

    則鬥北中繩。

    陰氣極。

    陽氣萌。

    故曰冬至為德。

    時陽已起而反。

    大寒者何。

    蓋陽氣始起。

    陰氣推而畢上。

    故大寒也。

    太陽始過醜。

    躔星紀之次。

    表影長一丈二尺三寸。

    日月亦會于星紀。

    日道發南。

    去極彌遠。

    其影彌長。

    遠長之極。

    冬乃至焉。

    冬至乃十一月中氣。

    鬥指子。

    故月建子。

    從十一月中氣而定建也。

    子者何。

    漢律曆志曰。

    陰陽合德。

    氣锺于子。

    化生萬物者也。

    白虎通曰。

    子。

    孳也。

    孳孳無已。

    謂陰氣至此。

    萬物萌孳于下也。

    命曰仲冬。

    曰暢月。

    曰周月。

    曰複月。

    曰黃锺月。

    曰辜月。

    曰天泉月。

    六帖曰。

    廣寒月。

    曰困敦月。

    是月也。

    陰陽争諸生蕩。

    一陽始生。

    用曆管吹灰以候氣。

    日短至而複長。

    月卦名複。

    複。

    反也。

    陰助于下。

    以順上行之義也。

    氣卦名坎。

    律應黃锺白虎通曰。

    黃。

    中央之色。

    锺。

    助也。

    言陽氣動于黃泉之下。

    欲養萬物也。

    是為天統。

    八音革。

    八風廣漠。

    日躔鬥。

    北方之宿。

    吳之分野。

    昏東壁中。

    旦轸中。

    大雪。

    冰益壯。

    地始圻。

    鹖鴠不鳴。

    次五日。

    虎始交。

    後五日。

    芸始生。

    荔挺出。

    冬至氣。

    蚯蚓結。

    次五日。

    麋角解。

    後五日。

    水泉動。

    天子居玄堂太廟。

    乘玄辂。

    駕鐵骊。

    載玄旗。

    衣黑衣。

    服玄玉。

    食黍與彘。

    器宏以弇。

    命樂師習樂舞。

    □牲醴。

    祭天于圜丘。

    命有司土事無作。

    無發蓋藏。

    起大衆。

    以發天地之房。

    命閹尹申宮令。

    審門闾。

    謹房室。

    必重閉省婦事。

    毋得淫。

    雖有貴戚近習。

    毋有不禁。

    命大酋。

    秫稻必齊。

    曲櫱必時。

    湛熾必潔。

    水泉必香。

    陶器必良。

    火齊必得。

    兼用六物。

    大酋監之。

    毋令差忒。

    複命有司。

    祀四海大川。

    名原淵澤井泉。

    是月農有不收斂積聚者。

    馬牛畜牲。

    有放佚者。

    取之不诘。

    山林薮澤。

    有能取蔬食田獵禽?者。

    野虞教道之。

    其有相侵奪者。

    罪無赦。

    伐林木。

    取箭竹。

    罷官之無事。

    去器之無用。

    塗阙廷門。

    築囹圄。

    以助天地之閉藏。

    故冬至前後十日。

    閉關。

    謝事。

    傥行春令。

    則蝗蟲為敗。

    水泉鹹竭。

    民多疾厲。

    行夏令。

    則其國乃旱。

    霧氣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