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厲鬼橫行。
宜靜日閉門養真。
不幹它事。
故陳曉伏日閉門謝客。
其詩曰。
平生三伏日。
道路無行車。
閉門辟暑卧。
出入不相過。
傳戒諸高明。
熱行宜見诃。
四民月令曰。
初伏薦麥果于祖祢。
荊楚歲時記。
伏日進湯餅。
名曰辟惡。
四時纂要曰。
三伏日不可嫁娶。
犯者夫婦俱傷。
開元遺事。
楊國忠子弟。
思以奸媚結納朝士。
伏日取冰。
令工人镂為龍鳳。
飾以金環彩帶。
置镂盤中。
送王公大臣獨張九齡不受。
○十二日曰慶陽節。
唐武宗生。
○十三日。
太乙朝元。
井龍王誕辰。
隋高帝仁壽三年。
诏六月十三。
是朕生日。
宜令海内為武元皇帝。
元明皇帝斷屠。
○十四日太乙真君降。
于長文升仙。
○十五日西鬥降。
東華紫府小陽帝君生。
太虛上真元君。
紫微王夫人同降現日。
印宗法師。
為六祖惠能祝發。
海蟾明悟真君上升。
沖素真人飛升。
金神生日。
佛啰神生日。
○十六日南鬥降。
潘真人子真飛升。
○十七日。
趙廣信真人飛升。
○十八日。
睿宗憲皇帝忌日。
正德十四年。
○十九日。
清淨座主。
白衣滿願觀音示現。
○二十日。
忌裁衣交易。
○二十二日。
張元化真人飛仙。
○二十三日。
馬神誕。
南方火神誕。
王大将誕。
○二十四日。
九天應元。
雷聲普化天尊誕。
○二十五日。
天元甲子朝元。
九華安妃紫微王夫人降。
二十七日。
晉出帝生。
○二十六日。
孝宗敬皇後忌。
正統錢氏。
○二十八日。
孝穆皇後忌。
成化紀氏。
○二十九日。
桐柏真人降。
九華真妃降。
二十四日。
民間用糕果白雞烏豆祀竈神。
雲笈七簽曰。
此日忌水陸遠行。
濟世仁術雲。
六月熱極。
用扇扇手心。
則五體俱涼。
宋真宗東封。
六月放梁固以下進士及第。
祀後土于汾陰。
放張師德以下進士及第。
固狀元梁灏子。
師德亦狀元張華子。
魏野以詩賀之曰。
封禅汾陰連歲榜。
狀元俱是狀元兒。
五行志。
中和三年六月。
浙西天鳴。
聲如轉磨。
無雲而雨。
占曰無雲而雨。
是謂天泣。
洪武五年六月。
句容縣民獻嘉□二。
同蔕而生。
禮部尚書陶凱奏曰。
祯祥寔由聖德。
上曰。
朕寡德不敢當。
且木草之祥。
生于其土。
亦唯其土之人應之。
于朕何與。
若盡天地間時和年豊。
乃王者之祯祥也。
宋思禮。
事?母徐孝。
會六月大旱。
井池涸。
母嬴疾。
非泉不适口。
思禮憂懼且禱。
忽有泉出庭。
味甘寒。
日不乏汲。
縣人異之。
柳冕為刻石。
頌其孝感。
便民圖曰。
六月六日。
用井花水淘白鹽于水中。
作鹵用新鍋煎作細鹽。
用之擦牙。
吐其擦牙水于掌心洗眼。
雖老亦能燈下讀書。
玄樞經曰。
六月天道東行。
作事出行。
向東吉。
月厭在巳。
月殺在戌。
天德在甲。
月德在甲。
月合在巳。
月空在庚。
甲巳庚上。
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巳。
坐卧宜用南方。
用日時。
不宜用未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六月肝腎氣弱。
脾氣獨旺。
宜減肥濃之物。
益固筋骨。
宜增鹹減甘。
以資腎髒。
凡飲食當溫軟。
不宜大飽。
小暑六月節。
運主少陽三氣。
手太陰。
脾濕土。
每日醜寅二時。
兩手踞地屈壓。
一足直伸。
一足用力。
掣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大暑六月中。
運主大陽四氣。
手太陰。
肺濕土。
每日醜寅二時。
雙手踞地。
返首向肩。
引作虎視。
左右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四時纂要曰。
初一日。
初七日。
初八日。
二十一日。
沐沐。
卻病禳災。
○初三日。
初四日。
拔白。
永不生○初六謂之天倉開日。
宜入山修道。
千金方曰。
是月勿食韭菜。
令人目昏。
勿食茱萸。
勿食生葵。
成水癖。
勿食羊肉及血。
傷人神魂。
勿食野鴨鹜雁。
恐成血痢。
勿食血脾。
季月土旺在脾故也。
當盛暑時。
飲食加意調節。
緣伏陰在内。
腐化稍遲。
又果蓏園蔬。
多将生噉。
蔬水桂漿。
唯欲冷飲。
生冷相值。
克化尤難。
微傷即冷洩。
重傷即霍亂吐痢。
是以暑月食物。
尤要節減。
使脾胃易于磨化。
戒忌生冷。
免有腹髒之疾也。
夏月。
老人尤宜保扶。
若檐下穿隙破窗。
皆不可納涼。
此為賊風。
中人暴毒。
宜居虛堂淨室。
水次木陰潔淨之處。
自有清涼。
每日清晨。
進溫平暖氣湯散一服。
飲食溫軟。
不令大飽。
俟饑時複進之。
渴用飲粟米溫飲。
豆蔻熱水。
生冷肥膩。
尤宜戒之。
老人氣弱。
當夏時。
納陰在内。
以陰弱之腹。
當冷肥之物。
則多成滑洩。
一傷真氣。
卒難補複。
宜服不熱補腎暖藥。
三伏。
用甘草一錢。
滑石六錢為末。
常飲水。
謂之六一散。
令人不中暑洩瀉 旅途中暑。
不可用冷水灌沃。
急就道間掬熱土于臍中。
撥開作竅。
尿其中。
次用生姜大蒜細嚼。
熱湯送下。
六七月。
地膚子。
炒為末。
酒調。
治積年腰疼。
日五六服。
真诰曰。
十八日。
十九日。
拔白。
永不生。
農桑撮要曰。
是月剩飯。
用苋菜蓋。
過夜不馊。
暑月。
候雷霆時。
收雨水淘米。
炊飯釀酒。
名曰霹靂酒。
真诰曰。
二十四。
二十八日。
拔白永不生。
夏月肉多。
食用不盡。
欲敗者。
切作肉條。
用香油鹽椒等料揉拌。
曬幹收之。
蒸食。
夏月收肉。
凡諸般肉。
大片薄篦。
每斤用鹽二兩。
細物料少許拌勻。
頻翻動。
腌半月。
榨去血水。
香油拌過。
蒸熟。
竹簽穿曬烈日中。
曬幹收貯。
若收熟肉。
須切作大塊。
每斤用鹽半兩。
腌片時。
入陳皮茴香川椒酒醋。
量肉多醬少許煮至酒醋幹。
以篩子盛烈日曝幹。
攝生要術曰。
二十七日。
食時沐浴。
令人輕健。
其日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光澤。
不病不老。
沐浴後。
切勿當風。
四時纂要曰。
是月勿飲山澗澤水。
令人患鼈病。
月忌。
夫婦戒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上下弦各減五年。
庚申甲子本命。
減二年。
初九日。
牛鬼初降。
犯者百日中惡。
二十八日。
人神在陰切宜忌之。
占候 小暑之日。
溫風不至。
國無寬教。
蟋蟀不居壁。
急恒之暴。
鷹不學習。
不備戎盜。
大暑之日。
腐草不化為螢。
谷實解落。
土潤不溽暑。
物不應罰。
大雨不時行。
國無恩澤。
六月日食。
大臣憂。
外國侵。
六畜五谷貴。
月食旱。
六畜貴。
月無光。
六畜大貴。
六月雷不鳴。
蝗蟲生。
冬民不安。
以上四時占。
夏三月不聞雷。
五谷不成。
人多疾病。
風見同五月。
虹見主麥貴 雨雹。
大喪大兵起。
夏星墜。
大兵起。
朔日風雨。
籴貴。
晦日同。
望氣經。
六月三日有霧。
歲熟 朔日。
值夏至。
急備米谷。
歲時大饑。
值大暑。
人殃。
值小暑。
大水。
山崩河溢。
遇甲主歲多饑。
風雨主米貴。
月内虹見。
主麻貴。
小暑雨名曰黃梅。
轉主水。
有東南風及成塊白雲起。
主有半月。
白棹風主退水兼主旱。
無南風則無白棹風。
水卒不能退。
諺雲。
白棹風雲起。
旱魃精歡喜。
仰面看青天。
頭巾落在麻。
圻裡坡詩雲。
三時已斷黃梅雨。
萬裡初來白棹風。
○初三日有雨難為稻苗諺雲六月初三晴。
山筱盡枯零六月初三一陣雨。
夜夜風潮到立秋。
○初六日晴。
主收幹稻。
雨。
謂之湛(車麗)雨。
主有秋水。
諺雲六月不熱。
五谷不結。
老農雲。
三伏中。
正是稿稻天氣。
又當下壅之時。
最要晴。
晴則必熱故也。
諺雲。
六月蓋夾被。
田裡好張屁。
言涼冷則雨必多。
水大沒田無疑。
諺雲。
伏裡西北風。
臘裡船不通。
主冬冰堅。
又秋稻秕。
諺雲。
六月無蠅。
新舊相登米價平 月内有西南風。
主生蟲損稻。
秋前生蟲。
損一莖。
發一莖。
秋後生蟲。
損了一莖。
無了一莖○六月浮雲不布。
十二月草不喪。
○夏秋之交。
稿稻喜雨。
諺雲。
夏末秋初一劑雨。
賽過唐朝萬斛珠。
文林廣記雲。
十九二十七。
也合日。
卯辰時。
有惡風。
地黃酒方 肥地黃。
竹刀剉細一大升。
搗爛。
白糯米五升炒熟。
曲一升。
須六月六日造。
右三件。
于盆中熟揉令勻。
納不津器中。
泥封。
春夏三七日。
秋冬五七日。
滿開有一盞綠水。
是其精英。
宜先酌飲之。
餘以生布絞取汁貯之。
若稀饧。
極甘美。
常服大能補益人。
治對喉瘡方 菉豆。
令未破陽孩子口嚼綿。
以好蜂蜜交合。
糊在瘡上。
立愈。
又方。
以山棗核燒炭存性。
研末将點燈盞底油帶。
拌合糊瘡。
立愈。
宜靜日閉門養真。
不幹它事。
故陳曉伏日閉門謝客。
其詩曰。
平生三伏日。
道路無行車。
閉門辟暑卧。
出入不相過。
傳戒諸高明。
熱行宜見诃。
四民月令曰。
初伏薦麥果于祖祢。
荊楚歲時記。
伏日進湯餅。
名曰辟惡。
四時纂要曰。
三伏日不可嫁娶。
犯者夫婦俱傷。
開元遺事。
楊國忠子弟。
思以奸媚結納朝士。
伏日取冰。
令工人镂為龍鳳。
飾以金環彩帶。
置镂盤中。
送王公大臣獨張九齡不受。
○十二日曰慶陽節。
唐武宗生。
○十三日。
太乙朝元。
井龍王誕辰。
隋高帝仁壽三年。
诏六月十三。
是朕生日。
宜令海内為武元皇帝。
元明皇帝斷屠。
○十四日太乙真君降。
于長文升仙。
○十五日西鬥降。
東華紫府小陽帝君生。
太虛上真元君。
紫微王夫人同降現日。
印宗法師。
為六祖惠能祝發。
海蟾明悟真君上升。
沖素真人飛升。
金神生日。
佛啰神生日。
○十六日南鬥降。
潘真人子真飛升。
○十七日。
趙廣信真人飛升。
○十八日。
睿宗憲皇帝忌日。
正德十四年。
○十九日。
清淨座主。
白衣滿願觀音示現。
○二十日。
忌裁衣交易。
○二十二日。
張元化真人飛仙。
○二十三日。
馬神誕。
南方火神誕。
王大将誕。
○二十四日。
九天應元。
雷聲普化天尊誕。
○二十五日。
天元甲子朝元。
九華安妃紫微王夫人降。
二十七日。
晉出帝生。
○二十六日。
孝宗敬皇後忌。
正統錢氏。
○二十八日。
孝穆皇後忌。
成化紀氏。
○二十九日。
桐柏真人降。
九華真妃降。
二十四日。
民間用糕果白雞烏豆祀竈神。
雲笈七簽曰。
此日忌水陸遠行。
濟世仁術雲。
六月熱極。
用扇扇手心。
則五體俱涼。
宋真宗東封。
六月放梁固以下進士及第。
祀後土于汾陰。
放張師德以下進士及第。
固狀元梁灏子。
師德亦狀元張華子。
魏野以詩賀之曰。
封禅汾陰連歲榜。
狀元俱是狀元兒。
五行志。
中和三年六月。
浙西天鳴。
聲如轉磨。
無雲而雨。
占曰無雲而雨。
是謂天泣。
洪武五年六月。
句容縣民獻嘉□二。
同蔕而生。
禮部尚書陶凱奏曰。
祯祥寔由聖德。
上曰。
朕寡德不敢當。
且木草之祥。
生于其土。
亦唯其土之人應之。
于朕何與。
若盡天地間時和年豊。
乃王者之祯祥也。
宋思禮。
事?母徐孝。
會六月大旱。
井池涸。
母嬴疾。
非泉不适口。
思禮憂懼且禱。
忽有泉出庭。
味甘寒。
日不乏汲。
縣人異之。
柳冕為刻石。
頌其孝感。
便民圖曰。
六月六日。
用井花水淘白鹽于水中。
作鹵用新鍋煎作細鹽。
用之擦牙。
吐其擦牙水于掌心洗眼。
雖老亦能燈下讀書。
玄樞經曰。
六月天道東行。
作事出行。
向東吉。
月厭在巳。
月殺在戌。
天德在甲。
月德在甲。
月合在巳。
月空在庚。
甲巳庚上。
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巳。
坐卧宜用南方。
用日時。
不宜用未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六月肝腎氣弱。
脾氣獨旺。
宜減肥濃之物。
益固筋骨。
宜增鹹減甘。
以資腎髒。
凡飲食當溫軟。
不宜大飽。
小暑六月節。
運主少陽三氣。
手太陰。
脾濕土。
每日醜寅二時。
兩手踞地屈壓。
一足直伸。
一足用力。
掣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大暑六月中。
運主大陽四氣。
手太陰。
肺濕土。
每日醜寅二時。
雙手踞地。
返首向肩。
引作虎視。
左右各三五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四時纂要曰。
初一日。
初七日。
初八日。
二十一日。
沐沐。
卻病禳災。
○初三日。
初四日。
拔白。
永不生○初六謂之天倉開日。
宜入山修道。
千金方曰。
是月勿食韭菜。
令人目昏。
勿食茱萸。
勿食生葵。
成水癖。
勿食羊肉及血。
傷人神魂。
勿食野鴨鹜雁。
恐成血痢。
勿食血脾。
季月土旺在脾故也。
當盛暑時。
飲食加意調節。
緣伏陰在内。
腐化稍遲。
又果蓏園蔬。
多将生噉。
蔬水桂漿。
唯欲冷飲。
生冷相值。
克化尤難。
微傷即冷洩。
重傷即霍亂吐痢。
是以暑月食物。
尤要節減。
使脾胃易于磨化。
戒忌生冷。
免有腹髒之疾也。
夏月。
老人尤宜保扶。
若檐下穿隙破窗。
皆不可納涼。
此為賊風。
中人暴毒。
宜居虛堂淨室。
水次木陰潔淨之處。
自有清涼。
每日清晨。
進溫平暖氣湯散一服。
飲食溫軟。
不令大飽。
俟饑時複進之。
渴用飲粟米溫飲。
豆蔻熱水。
生冷肥膩。
尤宜戒之。
老人氣弱。
當夏時。
納陰在内。
以陰弱之腹。
當冷肥之物。
則多成滑洩。
一傷真氣。
卒難補複。
宜服不熱補腎暖藥。
三伏。
用甘草一錢。
滑石六錢為末。
常飲水。
謂之六一散。
令人不中暑洩瀉 旅途中暑。
不可用冷水灌沃。
急就道間掬熱土于臍中。
撥開作竅。
尿其中。
次用生姜大蒜細嚼。
熱湯送下。
六七月。
地膚子。
炒為末。
酒調。
治積年腰疼。
日五六服。
真诰曰。
十八日。
十九日。
拔白。
永不生。
農桑撮要曰。
是月剩飯。
用苋菜蓋。
過夜不馊。
暑月。
候雷霆時。
收雨水淘米。
炊飯釀酒。
名曰霹靂酒。
真诰曰。
二十四。
二十八日。
拔白永不生。
夏月肉多。
食用不盡。
欲敗者。
切作肉條。
用香油鹽椒等料揉拌。
曬幹收之。
蒸食。
夏月收肉。
凡諸般肉。
大片薄篦。
每斤用鹽二兩。
細物料少許拌勻。
頻翻動。
腌半月。
榨去血水。
香油拌過。
蒸熟。
竹簽穿曬烈日中。
曬幹收貯。
若收熟肉。
須切作大塊。
每斤用鹽半兩。
腌片時。
入陳皮茴香川椒酒醋。
量肉多醬少許煮至酒醋幹。
以篩子盛烈日曝幹。
攝生要術曰。
二十七日。
食時沐浴。
令人輕健。
其日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光澤。
不病不老。
沐浴後。
切勿當風。
四時纂要曰。
是月勿飲山澗澤水。
令人患鼈病。
月忌。
夫婦戒容止。
犯者減壽。
朔朢減十年。
晦日減一年。
上下弦各減五年。
庚申甲子本命。
減二年。
初九日。
牛鬼初降。
犯者百日中惡。
二十八日。
人神在陰切宜忌之。
占候 小暑之日。
溫風不至。
國無寬教。
蟋蟀不居壁。
急恒之暴。
鷹不學習。
不備戎盜。
大暑之日。
腐草不化為螢。
谷實解落。
土潤不溽暑。
物不應罰。
大雨不時行。
國無恩澤。
六月日食。
大臣憂。
外國侵。
六畜五谷貴。
月食旱。
六畜貴。
月無光。
六畜大貴。
六月雷不鳴。
蝗蟲生。
冬民不安。
以上四時占。
夏三月不聞雷。
五谷不成。
人多疾病。
風見同五月。
虹見主麥貴 雨雹。
大喪大兵起。
夏星墜。
大兵起。
朔日風雨。
籴貴。
晦日同。
望氣經。
六月三日有霧。
歲熟 朔日。
值夏至。
急備米谷。
歲時大饑。
值大暑。
人殃。
值小暑。
大水。
山崩河溢。
遇甲主歲多饑。
風雨主米貴。
月内虹見。
主麻貴。
小暑雨名曰黃梅。
轉主水。
有東南風及成塊白雲起。
主有半月。
白棹風主退水兼主旱。
無南風則無白棹風。
水卒不能退。
諺雲。
白棹風雲起。
旱魃精歡喜。
仰面看青天。
頭巾落在麻。
圻裡坡詩雲。
三時已斷黃梅雨。
萬裡初來白棹風。
○初三日有雨難為稻苗諺雲六月初三晴。
山筱盡枯零六月初三一陣雨。
夜夜風潮到立秋。
○初六日晴。
主收幹稻。
雨。
謂之湛(車麗)雨。
主有秋水。
諺雲六月不熱。
五谷不結。
老農雲。
三伏中。
正是稿稻天氣。
又當下壅之時。
最要晴。
晴則必熱故也。
諺雲。
六月蓋夾被。
田裡好張屁。
言涼冷則雨必多。
水大沒田無疑。
諺雲。
伏裡西北風。
臘裡船不通。
主冬冰堅。
又秋稻秕。
諺雲。
六月無蠅。
新舊相登米價平 月内有西南風。
主生蟲損稻。
秋前生蟲。
損一莖。
發一莖。
秋後生蟲。
損了一莖。
無了一莖○六月浮雲不布。
十二月草不喪。
○夏秋之交。
稿稻喜雨。
諺雲。
夏末秋初一劑雨。
賽過唐朝萬斛珠。
文林廣記雲。
十九二十七。
也合日。
卯辰時。
有惡風。
地黃酒方 肥地黃。
竹刀剉細一大升。
搗爛。
白糯米五升炒熟。
曲一升。
須六月六日造。
右三件。
于盆中熟揉令勻。
納不津器中。
泥封。
春夏三七日。
秋冬五七日。
滿開有一盞綠水。
是其精英。
宜先酌飲之。
餘以生布絞取汁貯之。
若稀饧。
極甘美。
常服大能補益人。
治對喉瘡方 菉豆。
令未破陽孩子口嚼綿。
以好蜂蜜交合。
糊在瘡上。
立愈。
又方。
以山棗核燒炭存性。
研末将點燈盞底油帶。
拌合糊瘡。
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