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二

關燈
良方曰。

    五月勿多食茄。

    損人動氣。

    魂魄不安。

    馬肉。

    五月食傷神氣。

    自死者害人。

    下痢人食加劇。

    五月勿食鯉魚。

    多發風熱。

    條鯉當去脊上兩筋。

    及黑血。

    沙石溪中者。

    毒在腦。

    勿食頭。

    驢肉。

    益志輕身。

    五月食。

    則傷神。

     五月食未成核果。

    發癰疽寒熱。

    楊梅多食。

    傷熱。

    損齒及筋骨。

    李不可與蜜及雀肉同食。

    損五髒。

    桃不可與鼈同食。

    浴水成淋病。

    枇杷和炙肉熟面同食。

    患熟毒。

     食甜□。

    動痼疾。

    多食陰下濕癢生瘡。

    發虛熱。

    破腹。

    發黃疸動氣。

    解藥力。

    深秋下痢難治。

    沉水雙蒂者。

    俱殺人。

    患腳氣者食。

    永不愈。

    與油餅同食。

    發病。

     此月勿下枯井。

    及深阱。

    多毒氣。

     仙經雲。

    甘菊莖。

    五月五日采。

    陰幹。

    治頭風眩熱。

    又白菊莖。

    亦五月采。

    常服。

    其頭不白。

     千金月令治瘧。

    桃仁一百。

    去皮尖。

    研為泥。

    勿着水。

    入黃丹三錢。

    丸如桐子大。

    發日。

    面北溫酒下三丸。

    井水亦可。

    端午日合。

    勿令雞犬婦人見。

    大效。

     長生要論。

    芣苡。

    即車前子。

    五日采。

    陰幹服。

    輕身耐老長生。

     治瘟疫方。

    五日用蔥白連須十根。

    切碎煎湯。

    入醋少許。

    乘熱飲之。

    衣蓋汗出即解。

     治喉閉乳蛾方。

    五月五日。

    七月七日。

    采楮桃陰幹為末。

    井水花服二錢。

    神效。

     治心痛方。

    五日取獨頭蒜伍個。

    和黃丹二兩。

    搗爛。

    丸如雞頭子大。

    曬幹。

    心痛者。

    以醋磨一丸服。

    神效。

     又方。

    五日采小蒜曝幹。

    治心煩痛。

    解諸般毒。

    治小兒丹疹。

     呂公曰。

    五日午時。

    于韭菜畦上。

    面向東不語。

    取蚯蚓泥藏之。

    遇骨鲠。

    用少許。

    擦咽喉外皮。

    即消。

     治忽慢驚風。

    五日取蚯蚓數條。

    用竹刀中分截斷。

    看跳急者放一處。

    慢者放一處。

    研爛朱砂。

    分作二項。

    各研勻為丸如綠豆大。

    急跳治急驚。

    慢跳治慢驚。

    每服七丸。

    薄荷湯下。

     救民方曰重五重六重九日。

    采稀莶草。

    去根花子。

    用葉莖。

    入甑九蒸九曬層層灑酒。

    與蜜蒸。

    研為末。

    作丸如皂角子大。

    每服五七丸。

    米湯送下。

    能明目。

    白發轉黑。

     自夏至到九月。

    忌食隔宿菜。

    勿食肥濃。

    忌用隔宿水洗面漱口。

     萬氏家抄曰。

    五日采馬齒苋。

    加苋菜曬幹。

    等分為末。

    産婦服之易産。

     是日取鯉魚枕骨燒灰。

    治久痢如神。

     纂要曰。

    此日午時取艾。

    可治百病。

    十五日夜半子時。

    乃天地交合之辰。

    世人夫婦。

    于此夜交合者。

    三年内俱亡。

    道家又以十六為天地交合。

    夫婦當異寝。

    蓋夜半子時。

    雖屬十五。

    亦十六之首時。

    謂之十六亦可。

     保命訣曰。

    夏至日。

    夫婦不可合陰陽。

    大兇。

    以後丙丁日亦當戒。

     三元參贊曰。

    五月名為惡月。

    初五。

    初六。

    初七。

    十五。

    十六。

    十七。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此九日。

    謂之九毒日。

    夫婦宜戒容止。

    犯者不過三年。

    朔朢日。

    各減十年。

    晦日。

    減一年。

    初八日上弦。

    二十三日下弦。

    各減五年。

    庚申。

    甲子。

    本命。

    各減二年。

    二十八日。

    人神在陰。

    減一紀。

    夏至減四年。

    衛生君子。

    尚慎旃哉。

     占候 汲冢周書曰。

    芒種日。

    螳螂不生。

    是謂陰息。

    鵙不始鳴。

    令奸壅隔。

    反舌有聲。

    佞人在側。

    夏至日。

    鹿角不解。

    兵革不息。

    蜩不始鳴。

    貴臣放逸。

    半夏不生。

    民多厲疾。

     易通卦驗曰。

    離。

    南方也。

    主夏至。

    其日日中赤氣出值離。

    此正氣也。

    氣出右。

    萬物半死。

    氣出左。

    赤地千裡。

     夏至觀雲氣。

    青為蟲。

    白為喪。

    赤為兵荒。

    黑為水。

    黃為豊年。

     夏至日星墜。

    大兵起。

     夏至逢丁卯日。

    下雨五寸。

    主秋米貴五倍。

     夏至日。

    不要日暈。

    有暈有水。

    無暈無水。

     夏至日得雨。

    其年必豊。

    諺雲。

    夏至日下雨。

    一點值千金。

     法天生意雲。

    夏至前雨。

    蟹上岸。

    夏至後雨。

    水到岸。

     歲時記雲。

    夏至在五月初二三。

    主米貴。

    在上旬米賤。

    中旬大豊。

    米大賤。

    末旬大歉。

    米貴。

     諺雲。

    夏至端午前。

    坐了種田年。

    言雨水調也。

     四時占候。

    夏至日南風。

    大熟。

    西南風。

    六月内水橫流。

    西風。

    秋大雨。

    西北風。

    傷百物。

    北風山水暴。

    東北風。

    主米貴。

    東風。

    八月人病。

    東南風。

    傷百果。

    至後半月。

    謂之三時。

    首三日為頭時。

     次五日為中時。

    又次七日為末時。

    時雨最怕在中時前二日來。

    謂之中時頭。

    必大兇。

    若到末時。

    縱有雨亦善。

     末時盡處得雷。

    謂之送時雷。

    主久晴。

    諺雲。

    迎梅雨。

    送時雷。

    送去了。

    并不回。

     田家五行雲。

    梅裡雷。

    低田柝舍回。

    言必浸也。

     立梅。

    芒種也。

    夏至前。

    芒種後。

    為黃梅雨。

     陳卓之雲。

    五月日食。

    大旱大饑。

    兵起東北。

    來牟死。

    六畜貴。

     京房占。

    五月月食旱。

    六畜貴。

    蟲災。

     五月月無光。

    有大災旱。

     雷不鳴。

    大臣猝死。

    五谷減半。

    五月雨雹殺雞犬。

    婦人任事。

    臣不用命。

    民不安。

    五月朔日風雨。

    牛貴人饑。

    又主來年三月多雨及來年春米貴。

    又雲。

    天雨五朔。

    不出一年。

    民大饑。

    蝗蟲起。

    諺雲。

    一日值雨。

    人食百草。

    一日晴。

    一年豊。

    雨則歉。

    十日得辰。

    蚤禾半收。

    十一日得辰。

    五谷不收。

    朔日值芒種。

    六畜災。

    值夏至。

    冬米大貴。

    東風終日。

    米大貴。

    ○二十日曰大分龍晴分懶龍。

    主旱。

    雨分健龍。

    主水。

    東南風。

    黑龍。

    主旱。

    正南風。

    赤龍。

    主大旱。

    西南風。

    黃龍。

    主上下大熟。

    西北風。

    白龍。

    主大水。

    東北風。

    青龍。

    主水。

     六月令 孝經緯曰。

    夏至後十五日。

    鬥指丁。

    為小暑。

    小暑者。

    就六月朢前。

    熱猶未甚者言也。

    太陽尚在未。

    躔鹑首之次。

    表影長二尺五寸九分。

    後十五日。

    鬥指未。

    為大暑。

    大暑者。

    就六月朢後極熱者言也。

    大陽在午。

    躔鹑火之次。

    表影長一尺六寸。

    日月會于鹑火之次。

    大暑乃六月中氣。

    鬥指未。

    故月建未。

    從此月中是氣而定建也。

    未者何。

    志。

    昧薆于未。

    師古曰。

    薆。

    蔽也。

    什名未。

    昧也。

    日中則(日亥)。

    向幽昧也。

    樂志又曰。

    未。

    味也。

    言萬物皆成而有滋味也。

    命曰季夏。

    曰長夏。

    曰長烈。

    曰遯月。

    曰伏月。

    曰且月。

    曰末垂。

    曰狙暑。

    曰協洽。

    又命長烈。

    是月也。

    二陰漸長。

    月卦名遯。

    遯。

    避也。

    陰漸長而陽當避也。

    律應林锺。

    林。

    衆也。

    锺。

    聚也。

    萬物成熟。

    種類衆多也。

    日躔柳。

    南方之宿。

    周之分野。

    昏心中。

    旦奎中。

    小暑節。

    溫風至。

    次五日。

    蟋蟀居壁。

    後五日。

    鷹乃學習。

    大暑氣。

    腐草化為螢。

    次五日。

    土潤溽暑。

    後五日。

    大雨時行。

    天子居明堂右筒。

    乘朱辂。

    駕赤(馬□)。

    載赤旗。

    衣赤衣。

    服赤玉。

    食菽與雞。

    器高以觕。

    令漁師伐鲛取鼍。

    升龜取鼋。

    命虞人入山取材葦。

    命四監大夫。

    合百縣之秩刍。

    令民無不鹹出其力。

    養犧牲。

    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

    以祀宗廟社稷之靈。

    以為民祈福。

    命婦官染采。

    黼黻文章必以法。

    故無或差忒黑黃蒼赤莫不質良。

    母作詐僞。

    以給郊廟祭祀之服。

    以為旗章。

    以别貴賤等級之度。

    是月也。

    樹木方盛。

    命虞人入山巡木。

    毋有斬伐。

    不可以興土功。

    不可以合諸侯。

    不可以起兵動衆。

    毋舉大事。

    以搖蕩乎氣。

    毋發令而待。

    以妨神農之事。

    水潦盛昌。

    神農持功。

    舉大事。

    則有天殃。

    初伏薦麥□于祖祢。

    原蠶有禁。

    傥行秋令。

    則丘濕水潦。

    禾稼不熟。

    乃多女災。

    行冬令。

    則風雨不時。

    鷹隼蚤鸷。

    四鄙入保。

    行春令。

    則谷實解落。

    國多風欬。

    人乃遷移。

     六月雜記 初一日。

    清靈真人降。

    ○初三日。

    不宜問疾。

    ○初六日。

    平山瑞岩佛生。

     北極府君生。

     崇甯真君生。

     崔府君生。

     太禹王生。

     祥符四年。

    此日天書再降。

    遂改為天贶節。

     道經以此日為清暑日。

    宜貯神水。

    制擦牙鹽。

    洗六畜。

    曝衣服書畫等物。

    仙志戒曰。

    此日不宜開掘土。

    ○初七日。

    玄天未時下降。

     瑤華帝君生。

    ○初九日。

    地神朝玉皇太帝之日。

    ○初十日。

    金粟如來生。

    亦上帝酷殺日。

    而是月癸醜日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戒。

     月令曰。

    此日忌裁衣交易。

     夏至後。

    三庚入伏。

    四庚中伏。

    立秋後初庚為末伏。

    伏者。

    陰氣迫于殘陽。

    伏而未升。

    又金畏火而伏。

    乃秦始皇所置。

     曆忌釋曰。

    四時代謝。

    皆以相生。

    春以木代水。

    夏以火代木。

    冬以水代金。

    獨秋以金代火。

    金畏火克。

    故至庚日必伏。

     此日風曰黃雀風。

    雨曰三時雨。

    濯枝雨。

     漢官舊儀雲。

    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