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采奇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始鳴。
後五日。
半夏生。
木堇榮。
天子居明堂大廟。
乘朱辂。
駕赤(馬□)。
載赤旗。
衣赤衣。
服赤玉。
食菽與雞。
器高以觕。
命樂師修琴瑟笙竽。
祭地于方澤。
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
大雩帝。
用盛樂。
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
有益于民者。
以祈谷實。
時則農乃登黍。
天子以雞嘗黍。
羞以含桃。
先薦寝廟。
令民毋刈藍。
無燒炭。
無暴布。
門闾無閉。
關市毋索。
挺重囚。
益其食。
遊牝别群。
則絷騰駒。
班馬政。
百官靜事。
毋繁刑。
以定晏陰之所成。
午火旺。
則金衰。
戒無用火南方。
可以居高明。
可以遠眺望。
可以升山陵。
可以處台榭。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
向明而治。
景風用事。
當爵有德。
而封有功傥行秋令。
則草木零落。
果實蚤成。
行冬令。
則雹霰傷谷。
道路不通。
暴兵來至。
行春令。
則五谷晚熟。
首種不入。
五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天帝遊東井。
太上老君。
傳三天正法付張天師。
王仲節真人飛升。
東方朔生日。
此日屬錢财主日。
宜入财。
不可出财。
○初五日。
玄天上帝午時下降。
溫元帥生日。
萬回和尚生日。
曰端午節。
端陽節。
天甯節。
地臘節。
沐蘭節。
午時曰天中節。
此日刻菖蒲為小人。
或為葫蘆形。
帶于身。
為艾虎懸于門。
以禳毒氣。
以五色絲。
結合勸索系臂。
以辟兵及鬼。
曰長生縷。
續命縷。
辟兵缯。
五色縷。
又名條達百索。
織組雜物。
以相贈遺。
及日月星辰鳥獸之狀。
文繡金縷帖畫。
貢獻所尊。
抱樸子曰。
五日作赤靈符。
着心前。
謂之辟兵符。
食益智粽。
其粽名甚多。
形制不一。
有角棕。
錐粽。
茭粽。
筒粽。
秤錘粽。
平進粽。
菜粽。
角黍粽。
九子粽。
又曰角黍。
蓋取陰陽尚包褁而未分之象也。
又有滴粉團。
幹團。
水團。
白團之異。
京師以端午為解粽節。
荊楚歲時記。
以艾結人形。
懸于門戶。
以辟邪氣。
常念遊光厲鬼四字。
則邪鬼辟。
此日為競渡戲。
謂屈原沉汨羅。
人傷之。
并以舟楫拯之。
其舟曰飛凫。
曰水馬。
曰水車。
競渡是其遺俗。
又雲曹旴女曹娥。
父能弦歌為巫。
安帝二年五日。
于縣江泝濤迎波神。
溺死。
不得屍骸。
娥年十四。
緣江号哭。
晝夜不絕聲。
七日投江(上不下見)父屍而死。
人皆以舟救。
太平禦覽曰。
五日忌蓋屋。
風俗通雲。
五月蓋屋。
令人頭秃。
又不宜曝床席薦。
異苑曰。
新野庾實。
于五日曝席。
忽見一小兒死于席上。
俄失所在。
其後實子亦亡。
遂以為忌。
便民圖曰。
五日祀五瘟。
不用腥。
并揭門符。
能祛邪。
楊公忌曰。
五日不宜問疾。
亦不宜見一切血物。
家塾事親曰。
五日五更時。
使人堂中向空扇。
一人問雲。
扇甚麼。
荅雲扇蚊子。
凡七問七荅乃巳。
則一夏無蚊。
○五日用熨鬥燒一棗。
置床下。
辟狗蚤。
○五日午時。
以朱砂寫荼字。
倒帖。
蛇蠍不敢近。
便民圖曰。
五日書儀方二字。
倒帖柱腳上。
辟蛇蟲。
又于午時望太陽。
寫白字。
倒帖于四處柱上。
則無蠅。
此日天神朝玉帝。
時序雜錄雲。
幼男女皆懸臂符。
婦人插钗頭符。
飲菖蒲酒為節。
謂能辟瘟。
漢禮儀志雲。
五日朱索系桃柳印。
為門戶飾。
以止惡氣。
千金方曰。
五日。
日未出時。
取向東桃枝刻作三寸木人。
着衣帶中令人不忘。
又此日取鼈爪骨。
着衣領中。
令人不忘。
法天生意雲。
此月戌日。
或子日。
取引東桃枝二寸枕之。
亦驗。
瑣碎錄曰。
午時将燈草浸油。
望太陽囑曰。
天上金雞。
吃蚊子腦髓。
念七遍。
吸太陽氣。
噓燈照蚊。
蚊盡去。
歲時雜記端午都人畫張天師像以賣。
又為泥塑像。
以艾為須以蒜為拳。
置門上以辟邪。
蘇子由帖子雲。
大醫争獻天師像。
瑞露常萦堯母門。
續齊諧記。
屈原五日。
投汨羅死。
楚人哀之每至此日。
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至建武中。
長沙歐回。
白日忽見一人。
自稱三闾大夫。
謂曰。
君嘗見祭甚善。
但所遺。
苦為龍蛇所竊。
今若有遺。
可以棟樹葉塞其上。
仍以五彩絲縛之。
此二物。
蛟龍所憚也。
回依其言世人作粽。
并帶五色絲。
及棟葉。
皆汨羅遺風。
此月初五日。
宋徽宗生。
孟嘗君生。
蕭史生。
王鳳生。
胡廣生。
晉将軍王鎮惡生。
文學則崔信明生。
孝子則紀邁生。
王綽生。
張嘉生。
田特生。
大明會典。
國朝之制。
文武官軍校等。
在京者。
端午賜衣服。
升朝官。
每歲端午。
賜時衣服。
夏至日。
皇帝祭 皇地袛于方澤。
配以 太祖 上躬行三獻。
其從祀五嶽。
五鎮。
基運翊聖神烈。
天壽純德。
諸山。
四海四渎諸水。
諸侍臣分獻。
端午節。
文武百官。
俱賜扇。
并五彩壽絲縷。
若大臣經筵官。
或别賜扇及彩絲縧。
艾虎諸物。
各以品級為等。
○初七日。
泰陵孝宗敬皇帝忌日。
弘治十八年。
○初十日。
孝陵太祖高皇帝忌日。
洪武三十一年。
閏五月。
○十一日。
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壬子。
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戒。
又龍王朝 玉皇日。
○十二日。
獻陵仁宗昭皇帝忌日。
洪熙元年。
此日曰甯贶節乃 天真上聖示現之辰。
○十三日。
天神朝玉帝日。
○敕封伏魔太帝關爺誕。
又曰龍生日。
○又曰竹醉日。
竹迷日。
栽竹多茂盛。
或陰雨則鞭行。
明年筍莖交出。
然竹有雌雄。
種當取雌竹多筍。
自根而生一節發者為雄。
二節發者為雌。
○十四日。
南鬥星君降。
○十五日。
南極老人星降。
老君降現鶴鳴山。
藥王常真人升仙。
此日。
不宜裁衣交易○十六日。
劉安中真人升仙。
又天地交合日 儀禮志曰。
夏至日浚井。
能改水。
可去瘟疫。
風俗通雲。
夏着五彩辟兵。
題曰遊光厲鬼。
知其名。
則免瘟疫。
○十八日。
毗陵道士楊文廣。
踏白石升天。
○十九日。
北鬥出遊保德真君降。
天神朝玉皇日。
○二十日大分龍。
○二十一日。
天申節。
宋高宗生。
○二十二日。
中明王生。
○二十五日。
太平真君升仙。
此日不宜裁衣交易。
○二十六日。
昭陵穆宗莊皇帝忌。
日。
隆慶六年。
○二十九日。
天神龍王朝 玉皇日。
池州風俗。
謂此日與晦日。
皆為分龍節。
此日雨。
後月必有大水。
晉書。
陶潛言夏月虛閑。
高卧北窗之下。
自謂羲皇上人。
千金月令曰。
此月取浮萍陰幹。
和雄黃些小燒煙。
可去蚊。
五月五日。
為地臘者何。
五帝以此日。
校定人官爵。
血肉盛衰。
外滋萬彙。
内延壽年。
紀錄長生。
是日可謝罪請禱。
移易官爵。
祭祀先祖。
甄彬有行業。
嘗以苎質人。
及贖。
中有金五兩。
送還人。
人問故。
彬曰。
五月披裘負刍。
豈有餘金者。
仕梁為錄事參軍。
玄樞經曰。
是月天道西北行。
作事出行向西北吉。
月厭在午。
月殺在醜。
天德在幹。
月德在丙。
月合在辛。
月空在壬。
丙辛壬上。
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辰。
坐卧宜向東南。
用時日。
不宜用午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五月肝髒氣休。
心髒正旺。
宜減酸增苦。
益肝補腎。
固密精氣。
蚤卧蚤起。
君子齋戒。
處必揜身。
止聲色。
薄滋味。
節嗜欲。
定心氣。
蓋當陽極陰生之際。
正養神葆壽之辰。
值陰陽分争之時。
是齋戒恬養之日。
芒種五月節。
運主少陽三氣。
手少陰。
心君火。
每日寅卯二時。
正立仰身。
兩手上托。
左右力舉各五七度。
定息叩齒。
吐内咽液如數。
夏至五月中。
運主少陽三氣。
手少陰。
心君火。
每日寅卯二時。
伸手乂指。
屈膝換踏。
左右各五七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保生心鑒。
五月屬午。
火旺金衰。
古人于是時。
獨宿淡味。
兢業保養。
勿居濕地。
以招邪氣。
可居高明遠眺。
可入山林避暑。
七簽曰。
初一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不老不病。
保生月錄曰。
五日取螢火二七枚。
燃白發。
能轉黑。
此月甲子。
勿食一切獸肉。
大吉。
○初九日沐浴。
令人長壽。
○十一日。
天倉開。
宜入山修道。
食物本草。
韭菜除熱下氣。
益陽止洩。
春食香。
夏食臭。
冬食動宿飲。
五月食昏人乏力。
不可合牛肉食。
酒後忌。
○十六日宜拔白。
千金方曰。
苋菜通九竅。
明目除邪。
利大小便。
去寒熱。
殺蚘蟲。
久服益氣力。
不饑輕身。
五月食則動氣煩悶。
與鼈同食。
生鼈瘕。
馬齒苋。
孕婦食之易産。
久服。
長年不老。
又主【消三】十六種風結瘡。
煮汁澄清。
入蠟成膏。
塗之。
及傳杖瘡。
立效。
但要五月采制。
濟世
後五日。
半夏生。
木堇榮。
天子居明堂大廟。
乘朱辂。
駕赤(馬□)。
載赤旗。
衣赤衣。
服赤玉。
食菽與雞。
器高以觕。
命樂師修琴瑟笙竽。
祭地于方澤。
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
大雩帝。
用盛樂。
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
有益于民者。
以祈谷實。
時則農乃登黍。
天子以雞嘗黍。
羞以含桃。
先薦寝廟。
令民毋刈藍。
無燒炭。
無暴布。
門闾無閉。
關市毋索。
挺重囚。
益其食。
遊牝别群。
則絷騰駒。
班馬政。
百官靜事。
毋繁刑。
以定晏陰之所成。
午火旺。
則金衰。
戒無用火南方。
可以居高明。
可以遠眺望。
可以升山陵。
可以處台榭。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
向明而治。
景風用事。
當爵有德。
而封有功傥行秋令。
則草木零落。
果實蚤成。
行冬令。
則雹霰傷谷。
道路不通。
暴兵來至。
行春令。
則五谷晚熟。
首種不入。
五月逐日雜記 初一日。
天帝遊東井。
太上老君。
傳三天正法付張天師。
王仲節真人飛升。
東方朔生日。
此日屬錢财主日。
宜入财。
不可出财。
○初五日。
玄天上帝午時下降。
溫元帥生日。
萬回和尚生日。
曰端午節。
端陽節。
天甯節。
地臘節。
沐蘭節。
午時曰天中節。
此日刻菖蒲為小人。
或為葫蘆形。
帶于身。
為艾虎懸于門。
以禳毒氣。
以五色絲。
結合勸索系臂。
以辟兵及鬼。
曰長生縷。
續命縷。
辟兵缯。
五色縷。
又名條達百索。
織組雜物。
以相贈遺。
及日月星辰鳥獸之狀。
文繡金縷帖畫。
貢獻所尊。
抱樸子曰。
五日作赤靈符。
着心前。
謂之辟兵符。
食益智粽。
其粽名甚多。
形制不一。
有角棕。
錐粽。
茭粽。
筒粽。
秤錘粽。
平進粽。
菜粽。
角黍粽。
九子粽。
又曰角黍。
蓋取陰陽尚包褁而未分之象也。
又有滴粉團。
幹團。
水團。
白團之異。
京師以端午為解粽節。
荊楚歲時記。
以艾結人形。
懸于門戶。
以辟邪氣。
常念遊光厲鬼四字。
則邪鬼辟。
此日為競渡戲。
謂屈原沉汨羅。
人傷之。
并以舟楫拯之。
其舟曰飛凫。
曰水馬。
曰水車。
競渡是其遺俗。
又雲曹旴女曹娥。
父能弦歌為巫。
安帝二年五日。
于縣江泝濤迎波神。
溺死。
不得屍骸。
娥年十四。
緣江号哭。
晝夜不絕聲。
七日投江(上不下見)父屍而死。
人皆以舟救。
太平禦覽曰。
五日忌蓋屋。
風俗通雲。
五月蓋屋。
令人頭秃。
又不宜曝床席薦。
異苑曰。
新野庾實。
于五日曝席。
忽見一小兒死于席上。
俄失所在。
其後實子亦亡。
遂以為忌。
便民圖曰。
五日祀五瘟。
不用腥。
并揭門符。
能祛邪。
楊公忌曰。
五日不宜問疾。
亦不宜見一切血物。
家塾事親曰。
五日五更時。
使人堂中向空扇。
一人問雲。
扇甚麼。
荅雲扇蚊子。
凡七問七荅乃巳。
則一夏無蚊。
○五日用熨鬥燒一棗。
置床下。
辟狗蚤。
○五日午時。
以朱砂寫荼字。
倒帖。
蛇蠍不敢近。
便民圖曰。
五日書儀方二字。
倒帖柱腳上。
辟蛇蟲。
又于午時望太陽。
寫白字。
倒帖于四處柱上。
則無蠅。
此日天神朝玉帝。
時序雜錄雲。
幼男女皆懸臂符。
婦人插钗頭符。
飲菖蒲酒為節。
謂能辟瘟。
漢禮儀志雲。
五日朱索系桃柳印。
為門戶飾。
以止惡氣。
千金方曰。
五日。
日未出時。
取向東桃枝刻作三寸木人。
着衣帶中令人不忘。
又此日取鼈爪骨。
着衣領中。
令人不忘。
法天生意雲。
此月戌日。
或子日。
取引東桃枝二寸枕之。
亦驗。
瑣碎錄曰。
午時将燈草浸油。
望太陽囑曰。
天上金雞。
吃蚊子腦髓。
念七遍。
吸太陽氣。
噓燈照蚊。
蚊盡去。
歲時雜記端午都人畫張天師像以賣。
又為泥塑像。
以艾為須以蒜為拳。
置門上以辟邪。
蘇子由帖子雲。
大醫争獻天師像。
瑞露常萦堯母門。
續齊諧記。
屈原五日。
投汨羅死。
楚人哀之每至此日。
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至建武中。
長沙歐回。
白日忽見一人。
自稱三闾大夫。
謂曰。
君嘗見祭甚善。
但所遺。
苦為龍蛇所竊。
今若有遺。
可以棟樹葉塞其上。
仍以五彩絲縛之。
此二物。
蛟龍所憚也。
回依其言世人作粽。
并帶五色絲。
及棟葉。
皆汨羅遺風。
此月初五日。
宋徽宗生。
孟嘗君生。
蕭史生。
王鳳生。
胡廣生。
晉将軍王鎮惡生。
文學則崔信明生。
孝子則紀邁生。
王綽生。
張嘉生。
田特生。
大明會典。
國朝之制。
文武官軍校等。
在京者。
端午賜衣服。
升朝官。
每歲端午。
賜時衣服。
夏至日。
皇帝祭 皇地袛于方澤。
配以 太祖 上躬行三獻。
其從祀五嶽。
五鎮。
基運翊聖神烈。
天壽純德。
諸山。
四海四渎諸水。
諸侍臣分獻。
端午節。
文武百官。
俱賜扇。
并五彩壽絲縷。
若大臣經筵官。
或别賜扇及彩絲縧。
艾虎諸物。
各以品級為等。
○初七日。
泰陵孝宗敬皇帝忌日。
弘治十八年。
○初十日。
孝陵太祖高皇帝忌日。
洪武三十一年。
閏五月。
○十一日。
上帝酷殺日。
而此月壬子。
亦是。
不宜會客。
宜齋戒。
又龍王朝 玉皇日。
○十二日。
獻陵仁宗昭皇帝忌日。
洪熙元年。
此日曰甯贶節乃 天真上聖示現之辰。
○十三日。
天神朝玉帝日。
○敕封伏魔太帝關爺誕。
又曰龍生日。
○又曰竹醉日。
竹迷日。
栽竹多茂盛。
或陰雨則鞭行。
明年筍莖交出。
然竹有雌雄。
種當取雌竹多筍。
自根而生一節發者為雄。
二節發者為雌。
○十四日。
南鬥星君降。
○十五日。
南極老人星降。
老君降現鶴鳴山。
藥王常真人升仙。
此日。
不宜裁衣交易○十六日。
劉安中真人升仙。
又天地交合日 儀禮志曰。
夏至日浚井。
能改水。
可去瘟疫。
風俗通雲。
夏着五彩辟兵。
題曰遊光厲鬼。
知其名。
則免瘟疫。
○十八日。
毗陵道士楊文廣。
踏白石升天。
○十九日。
北鬥出遊保德真君降。
天神朝玉皇日。
○二十日大分龍。
○二十一日。
天申節。
宋高宗生。
○二十二日。
中明王生。
○二十五日。
太平真君升仙。
此日不宜裁衣交易。
○二十六日。
昭陵穆宗莊皇帝忌。
日。
隆慶六年。
○二十九日。
天神龍王朝 玉皇日。
池州風俗。
謂此日與晦日。
皆為分龍節。
此日雨。
後月必有大水。
晉書。
陶潛言夏月虛閑。
高卧北窗之下。
自謂羲皇上人。
千金月令曰。
此月取浮萍陰幹。
和雄黃些小燒煙。
可去蚊。
五月五日。
為地臘者何。
五帝以此日。
校定人官爵。
血肉盛衰。
外滋萬彙。
内延壽年。
紀錄長生。
是日可謝罪請禱。
移易官爵。
祭祀先祖。
甄彬有行業。
嘗以苎質人。
及贖。
中有金五兩。
送還人。
人問故。
彬曰。
五月披裘負刍。
豈有餘金者。
仕梁為錄事參軍。
玄樞經曰。
是月天道西北行。
作事出行向西北吉。
月厭在午。
月殺在醜。
天德在幹。
月德在丙。
月合在辛。
月空在壬。
丙辛壬上。
宜修造取土。
生氣在辰。
坐卧宜向東南。
用時日。
不宜用午字。
犯月建不吉。
調攝 孫真人曰。
五月肝髒氣休。
心髒正旺。
宜減酸增苦。
益肝補腎。
固密精氣。
蚤卧蚤起。
君子齋戒。
處必揜身。
止聲色。
薄滋味。
節嗜欲。
定心氣。
蓋當陽極陰生之際。
正養神葆壽之辰。
值陰陽分争之時。
是齋戒恬養之日。
芒種五月節。
運主少陽三氣。
手少陰。
心君火。
每日寅卯二時。
正立仰身。
兩手上托。
左右力舉各五七度。
定息叩齒。
吐内咽液如數。
夏至五月中。
運主少陽三氣。
手少陰。
心君火。
每日寅卯二時。
伸手乂指。
屈膝換踏。
左右各五七度。
叩齒吐内咽液如數。
保生心鑒。
五月屬午。
火旺金衰。
古人于是時。
獨宿淡味。
兢業保養。
勿居濕地。
以招邪氣。
可居高明遠眺。
可入山林避暑。
七簽曰。
初一取枸(木巳)煎湯沐浴。
令人不老不病。
保生月錄曰。
五日取螢火二七枚。
燃白發。
能轉黑。
此月甲子。
勿食一切獸肉。
大吉。
○初九日沐浴。
令人長壽。
○十一日。
天倉開。
宜入山修道。
食物本草。
韭菜除熱下氣。
益陽止洩。
春食香。
夏食臭。
冬食動宿飲。
五月食昏人乏力。
不可合牛肉食。
酒後忌。
○十六日宜拔白。
千金方曰。
苋菜通九竅。
明目除邪。
利大小便。
去寒熱。
殺蚘蟲。
久服益氣力。
不饑輕身。
五月食則動氣煩悶。
與鼈同食。
生鼈瘕。
馬齒苋。
孕婦食之易産。
久服。
長年不老。
又主【消三】十六種風結瘡。
煮汁澄清。
入蠟成膏。
塗之。
及傳杖瘡。
立效。
但要五月采制。
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