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經脈篇

關燈
肺手太陰之脈。

    起于中焦。

    (當胃中脘。

    在臍上四寸之分。

    )下絡大腸。

    (絡。

    聯系也。

     當任脈水分穴之分。

    凡在本經者。

    皆曰屬。

    以此通彼者皆曰絡。

    )還循胃口。

    (循。

    巡繞也。

    )上膈屬肺。

    (膈膈膜也。

    人有膈膜居心肺之下。

    前齊鸠尾。

    後齊十一椎。

    周遭相着。

    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熏心肺也。

    屬者。

    所部之謂。

    )從肺系橫出腋下。

    (肺系。

    喉嚨也。

    腋下。

    中府之旁。

    )下循内(天府俠白之次。

    )行少陰心主之前。

    (手之三陰。

    肺太陰在前心主厥陰在中。

     心少陰在後也。

    )下肘中循臂内。

    (從尺澤穴。

    行孔最列缺經渠之次。

    )上骨下廉入寸口。

    (骨掌後高骨也。

    下廉。

    骨下側也。

    寸口。

    即太淵穴處。

    )上魚循魚際。

    (手腕之前。

    肥肉隆起形如魚者。

    統謂之魚。

    魚之後曰魚際穴。

    )出大指之端。

    (端指尖也。

    手太陰經止于少商穴。

    )其支者從腕後。

    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支者。

    如卞之有枝。

    此以正經之外。

    而複有旁通之絡也從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

    交少商穴而接手陽明經也。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

    (動言變也。

    )缺盆中痛。

    (缺盆雖十二經之道路。

    而肺為尤近也。

    )甚則交兩手而瞀。

    (音茂)此為臂厥。

    (瞀。

    木痛不仁也。

    )是主肺所生病者。

    (本篇凡在五髒則各言藏所生病。

    凡在六腑。

    則或言氣。

    或言血。

    或脈。

    或筋。

    或骨。

    或津液。

    其所生病。

    本各有所主。

    )咳。

    上氣喘渴煩心胸滿。

    臂内前廉痛。

    厥掌中熱。

    (渴。

    當作喝。

    聲粗急也。

    太陰之别直入掌中。

    故為痛厥掌熱。

    )氣盛有餘。

    則肩背痛。

    風寒汗出中風。

    (風寒在表也。

    )小便數而欠。

    (邪傷其氣也。

    )氣虛則肩背痛。

    寒。

    少氣不足以息。

    溺色變。

    (金衰則水涸也。

    )為此諸病。

    盛則瀉之。

    虛則補之。

    熱則疾之。

    (氣至速也。

    )寒則留之。

    (氣至遲也。

    )陷下則灸之。

    (陽氣内衰。

    脈不起也。

    )不盛不虛。

    以經取之。

    (病有不因血氣之虛實。

    而惟逆于經者。

    則當随經所在。

    或飲藥。

    或刺灸以取之也。

    )盛者。

    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虛者。

    則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寸口主陰。

    故肺氣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虛則反小也。

    人迎在結喉旁一寸五分。

    乃三陽脈氣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穴名商陽)循指上廉。

    (二間三間也。

    )出合谷兩骨。

    (合谷在大指次指後歧骨間。

    )上入兩筋之中。

    (陽穴也。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行曲外前廉,(行肘五裡臂穴處。

    )上肩,出骨之前廉。

    (肩巨骨穴處)上出于柱骨之會上。

    (肩背之上。

    頸項之根為天柱骨。

    六陽皆會于督脈之大椎。

    是為會上。

    )下入缺盆。

    絡肺。

    下膈屬大腸。

    (當臍旁天樞之分屬于大腸。

    與肺為表裡也。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

    (天鼎扶突穴處。

    )入下齒中。

    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由人中而左右互交。

    )上挾鼻孔。

    (自禾以交于迎香穴也。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

    是主津液所生病者。

    (凡大腸之或洩或秘。

    皆津液所生之病。

    )目黃口幹。

    衄喉痹。

    肩前痛。

    大指次指痛不用。

    (手陽明之别者。

    合于宗脈。

    敵目黃。

    其他諸病。

    皆本經之脈所及。

    )氣有餘。

    則當脈所過者熱腫。

    虛則寒栗不複。

    (不易溫也。

    )為此諸病。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熱則疾之。

    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

    不盛不虛。

    以經取之。

    (義如前)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

    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人迎主陽。

    故手陽明脈候在人迎。

    )胃足陽明之脈。

    起于鼻之交中。

    (其脈左右互交。

    鼻根也。

    )旁納太陽之脈。

    (納入也。

    )下循鼻外。

    (即承泣四白巨之分。

    )入上齒中。

    還出挾口環唇。

    下交承漿。

    (任脈穴名。

    )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

    (由地倉以下大迎也。

    )循頰車。

    上耳前。

    (下關穴也。

    )過客主人。

    (足少陽經穴名。

    )循發際。

    (頭維穴也。

    )至額顱。

    (發際前督脈之神庭穴也。

    )其支者。

    從大迎前下人迎。

    (太經穴名。

    )循喉嚨。

    入缺盆。

    下膈。

    屬胃絡脾。

    (此支自缺盆穴入内下膈當上脘中脘之分。

    屬于胃與脾為表裡也。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内廉。

    (直下而外行者。

    從缺盆下行氣戶等穴。

    以至乳中乳根也。

    )下挾臍。

    (天樞等穴。

    )入氣街中。

    (自外陵等穴。

    下入氣街也。

    )其支者起于胃口。

    (下脘之分。

    )下循腹裡。

    (過足少陰肓俞之外。

    )下至氣街中而合。

    (與直者複合于氣街之中。

    )以下。

    髀關。

    抵伏兔。

    下膝膑中。

    下循胫外廉。

    下足跗。

    入中指内間。

    (髀關伏兔。

    皆膝上穴名。

    自此由陰市諸穴。

    ○。

    犢鼻巨虛沖陽等穴之次乃循内庭。

     入中指内間而出厲兌。

    足陽明經止此。

    )其支者。

    下廉三寸。

    而别。

    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自豐隆穴。

    别行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

    别跗上。

    入大指間出其端。

    (又其支自跗上沖陽穴次。

    别行入大指間斜出足厥陰行間之次。

    循大指出其端。

    而接足太陰經也)是動則病灑灑振寒。

    (風之勝也。

    )善呻數欠。

    (胃之郁也。

    )顔黑。

    (土病則水無所畏故黑色反見于顔面)病至則惡人與火。

    (邪客陽明。

    則熱甚也。

    )聞木聲則惕然而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