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第七

關燈
病汗不出。

    卒狂。

    虛則痿痹坐不能起。

    實則足熱膝痛。

    身體不仁。

    善齧頰。

    中沖、治熱病煩悶。

    汗不出。

    掌熱。

    身如火。

    心痛舌強。

    (明下雲。

    身熱如火。

    頭痛如破。

    )天池、療熱病汗不出。

    胸滿頸痛。

    四肢不舉。

    腋下腫。

    上氣胸中有聲。

    喉喝。

    (明下相識患陰證傷寒。

    四肢厥冷不省。

    予與理中湯服。

    至第二服。

    汗出如雨矣。

    神哉。

    ) 針灸資生經第七 發背 (癰疽瘍餘見痔漏) 頻刺風門。

    洩諸陽熱氣。

    背永不發癰疽。

    (銅)灸發背法。

    或不見瘡頭。

    以濕紙敷。

    先幹者是。

    以大蒜去皮生切錢子。

    先安一蒜錢在上。

    次艾灸三壯。

    換蒜複三灸。

    如此易無數。

    痛灸至不痛。

    不痛灸至痛。

    方住。

    若第一日急灸減九分。

    二日灸減八分。

    至第七日尚可。

    自此以往。

    灸已後時。

    灸訖、以石上生者龍鱗薜荔洗研取汁湯溫呷。

    即瀉出惡物去根。

    凡疔瘡頭瘡魚臍等瘡。

    一切無名者悉治。

    (集效)凡發腫至堅有根者,名曰石癰。

    治法當上灸之百壯。

     石子當碎出。

    如不出。

    益壯乃佳。

    (千)論曰:凡發背皆因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緻。

    亦有單服鐘乳而發者。

    又有生平不服而自發背者。

    其候率多于背兩胛間起。

    初如粟米大。

    或痛或癢。

    仍作赤色。

    人皆初不以為事。

    日漸長大。

    不過十日。

    遂至于死。

    臨困之時。

    以闊三寸高一寸瘡有數十孔。

    以手按之。

    諸孔中皆膿出。

    尋時失音。

    所以養生者,小覺背上癢痛有異。

    即火急取淨土水和為泥。

    撚作餅子。

    濃二分、闊一寸半。

    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

    帖着瘡上灸之。

    一炷一易餅子。

    若粟米大時。

    可灸七餅子即瘥。

    如榆莢大。

    灸七七餅炷即瘥。

    如錢大、可日夜灸。

    不限炷數。

    仍服五香連翹湯、及鐵漿諸藥攻之。

    乃愈。

    凡腫起背胛中。

    頭白如黍粟。

    四邊相連腫赤黑。

    令人悶亂。

    即名發背。

    禁房室酒肉蒜面。

    若不灸治。

    即入内殺人。

    若灸當瘡上七八百壯。

    有人不識。

    多作雜腫治者。

    皆死。

     郭戶為予言。

    鄉裡有善治發背癰疽者。

    皆于瘡上灸之。

    多至三二百壯。

    無有不愈。

    但艾炷小作之。

    炷小則人不畏灸。

    灸多則作效矣。

    蓋得此法也。

    然亦不必泥此。

    近有一醫以治外科得名。

    有人發背瘡大如碗。

    有數孔。

    醫亦無藥可治。

    隻以艾遍敷在瘡上。

    灸之久而方疼。

    則以瘡上皆死肉。

    故初不覺疼也。

    旋以藥調治之愈。

    蓋出于意表也。

     王蘧疽發于背。

    張生以艾火加瘡上。

    自旦及暮。

    凡一百五十壯。

    知痛乃已。

    明日鑷去黑痂。

    膿血盡潰。

    膚理皆紅。

    亦不複痛。

    始别以藥附之。

    日一易焉。

    易時旋剪去黑爛惡肉。

    月許瘡乃平。

    是歲秋夏間。

    京師士大夫病疽者七人。

    餘獨生。

    此雖司命事。

    然固有料理。

    不知其方。

    遂至不幸者。

    (見王蘧發背方序。

    )陽輔、治腋腫疽馬刀。

    (見腰腳痛。

    )犢鼻、治膝膑癰腫。

    (見膝痛。

    )竅陰、主營(明作骨。

    )疽發厲。

    項痛引頭(明同。

    )目痛。

    (銅雲。

    治癰疽頭痛心煩。

    )凡疽卒着五指。

    筋急不得屈伸者。

    灸踝骨中央數十壯。

    或至百壯。

    附骨疽。

    灸間使後一寸。

    随年壯。

    立瘥。

    天突、療肺癰。

    唾膿血。

    氣壅不通。

    (明)膻中、療肺癰。

    咳嗽上氣。

    唾膿。

    不下食。

    胸中氣滿如塞。

    小海、治瘍腫振寒。

    太沖、臨泣、(見餘嘗為劉和叔序灸癰疽方雲:必以毒藥攻于内。

    伐其根也。

    又以火艾灼其外。

    宣其毒也。

    法。

    京師外醫以為不可治。

    得一徐人教以灼艾如棗大。

    近千壯。

    魯直數患背瘡。

    亦灼艾而愈。

    灸為第一法也。

    (必) 針灸資生經第七 瘿瘤(肉瘤) 天府、(甲乙作天窗。

    )會、氣舍、主瘤瘿氣咽腫。

    通天、主瘿。

    久五十壯。

    胸堂、、灸百壯。

    腦戶、通天、消泺、天突、主頸有大氣。

    會、治項瘿氣溜。

    (明)下雲、療瘿及臂氣腫。

    氣舍、治瘤瘿。

    (見咳逆上氣。

    )浮白、療瘿。

    肩不舉。

    (銅雲。

    治瘿氣。

    ) 肺俞、療瘿氣。

    瘿上氣短氣。

    灸肺俞百壯。

    瘿上氣胸滿。

    雲門五十壯。

    瘿惡氣、天府五十壯。

    (千金翼雲:又胸堂百壯。

    )瘿勞氣。

    沖陽、随年壯。

    瘿、灸天瞿三百。

    橫三間寸灸之。

    瘿氣面腫。

    通天、五十壯。

    瘿、灸中封。

    随年壯。

    諸瘿、灸肩左右相對宛宛處。

    男左十八壯。

    右十七壯。

    女右十八壯。

    左十七壯。

    或再三取瘥止。

    又風池百壯。

     又兩耳後發際百壯。

    又頭沖(一作頸沖。

    )灸之。

    各随年壯。

    (千金翼雲。

    一名臂。

    ) 瘿惡氣、大椎橫三間寸灸之。

    風池、耳上發際、大椎各百壯。

    大椎兩邊各寸半小垂下各三十。

    又臂随年壯。

    凡五處、共九穴。

    又垂兩手兩腋上文頭各三百壯。

    針亦良。

    (千翼) 大智禅師雲、皮膚頭面生瘤。

    大如拳。

    小如栗。

    或軟或硬。

    不痛。

    不可辄針灸。

    天南星(生幹皆得。

    )滴少醋研膏。

    先将小針刺病處令氣透。

    以藥膏攤紙上貼。

    三五易瘥。

    此亦一說也治腦諸節諸癰腫牢堅治之方。

    削附子令如棋子濃。

    正着腫上。

    以少唾濕附子。

    艾灸附子令熱徹。

    附子欲幹。

    辄更唾濕之。

    常令附子熱徹。

    附子欲幹。

    辄更氣入腫中。

    無不愈。

    此法絕妙不傳。

    (千翼)凡肉瘤勿治。

    治則殺人。

    (肘後方雲:不得針灸。

    ) 針灸資生經第七 瘰 大迎、五裡、臂、主寒熱。

    頸瘰。

    (千)大迎、治寒熱。

    頸痛瘰。

    (銅)缺盆、治寒熱瘰。

    缺盆中腫。

    外潰則生。

    胸中熱滿。

    腹大。

    水氣。

    缺盆中痛。

    汗出。

    (明同。

    )五裡、治寒熱瘰咳嗽。

    臂、治寒熱。

    頸項急。

    瘰。

    肩背痛不得舉。

    少海、療腋下瘰臂疼屈伸不得。

    風痹疼疰病。

    (明)天牖、療瘰寒熱。

    頸有積氣。

    暴聾肩痛。

    (下)灸一切瘰在項上。

    及觸處但有肉結凝。

    似作及癰疖者。

    以獨頭蒜截兩頭留心。

    大作艾炷如蒜大小。

    貼子上灸之。

    勿令上破肉。

    但取熱而已。

    七壯一易蒜。

    日日灸之。

    取消止。

    一切瘰。

    灸兩胯裡患處宛宛中。

    日一壯止。

    神驗。

    又五裡、人迎各三十壯。

    又患人背兩邊腋下後文上。

    随年壯。

    又耳後發際直脈七壯。

     有同舍項上患。

    人教用忍冬草研細。

    酒與水煎服。

    以滓敷而愈。

    (詳見良方。

    )次年複生。

    用前藥不效。

    以艾灸之而除根。

    有小兒耳後生。

    用藥敷不效。

    亦灸之而愈雲。

     瘰初生如梅李。

    切忌以毒藥點蝕。

    及針刀鐮割。

    勞為甚。

    既經蝕取之。

    後無有不死者。

     蓋外醫既少慈悲。

    又利于積日。

    特宜戒之。

    (必)瘍着頸及胸前。

    灸乳間。

    (見白駁。

    ) 腋下瘰漏。

    臂疼屈伸不得。

    風痹漏瘙。

    針少海三分。

    (留七呼。

    瀉五吸。

    )針瘰、先拄針皮上三十六息。

    推針入。

    内之追核大小。

    勿出核。

    三上三下乃出針。

    頸漏、天池百壯。

    又心鸠尾下宛宛中七十。

    又章門、臨泣、支溝、陽輔、百壯。

    又肩井随年。

    又以艾炷繞四畔周匝。

    七壯即止。

    諸惡漏中冷肉出。

    灸足内踝上各三壯。

    二年者六壯。

    (千翼) 針灸資生經第七 風疹(瘾疹) 曲澤、治風疹。

    臂肘腕善動搖。

    (銅)肩、治熱風瘾疹。

    (明雲。

    刺風風虛。

    )曲池刺風瘾疹。

    湧泉、(明同。

    )環跳、(見膝。

    )治風疹。

    下昆侖、療刺風疹風熱風冷痹。

    (明)曲池、療刺風疹疼痛。

    (見偏風。

    )伏兔、(見風勞。

    )療瘾疹。

    合谷、曲池、療大小人遍身風疹。

    (下) 千金方雲、人有風疹多必眼暗。

    先攻其風。

    其暗自瘥。

    然則人之目暗。

    亦有因風疹多而得者。

    風疹可不先治乎。

     千金翼、灸風熱赤疹癢。

    搔之逐手作瘡法。

    以一條艾蒿長者。

    以兩手極意尋之。

    着壁立。

    兩手并蒿竿拓着壁。

    伸十指。

    當中指頭以大艾炷灸蒿竿上。

    令蒿竿斷即止。

    灸十十瘥。

    瘥後重發。

    更根據法灸。

    永瘥。

    瘾疹。

    曲池、灸随年壯。

    頭痛瘾疹。

    天窗、七壯。

     針灸資生經第七 曆節風 飛揚、湧泉、颔厭、後頂、主曆節汗出。

    (千見頸項。

    )飛揚、治曆節風。

    足指不得屈伸。

    頭目眩逆氣。

    (銅) 麝香丸尤治白虎曆節。

    諸風疼痛。

    遊走無定。

    狀如蟲行。

    晝靜夜劇。

    許叔微在歙川。

    有家婦人遍身走注疼痛。

    至夜則發。

    如蟲齧其肌。

    多作鬼邪治。

    予曰、此正曆節病也。

    三服愈。

    (見本事方。

    )舉體痛癢如蟲齧。

    搔之皮便脫作瘡。

    灸曲池。

    (見疔瘡。

    ) 良方服治癞藥半月。

    兩膝眼灸二七壯。

    丞相長安公醫人無數。

    麻風惡疾。

    千金諸方藥甚或效或不效。

    惟兼絲葉細末地暴米糊丸梧子大。

    日二三服。

    每服四五十丸。

    茶湯下。

    調藥末服。

    效尤速。

    隻難服爾。

    病去後。

    亦宜服。

    屢施與人神效。

    若更灸曲池合谷三裡絕骨等穴尤佳。

    予與人按此等穴皆酸疼故也。

     針灸資生經第七 疔瘡 (瘍魚臍瘡窩瘡疳瘡) 疔腫、灸掌後橫文後五指。

    男左女右。

    七壯即瘥。

    已用得效。

    疔腫灸法雖多。

    然此法甚驗。

    出于意表。

    (千刮竹箭上取茹作炷。

    灸疔腫上二七壯。

    即消。

    ) 疔瘡灸法。

    千金以為神驗。

    亦有先以針刺魚臍瘡上四畔作孔。

    搗白苣汁滴瘡孔者。

    有刺及四畔令汁出。

    搗生栗黃敷。

    (以面圍之。

    勿令黃出。

    )從旦至午。

    根拔出者。

    有用蒼耳根莖苗但取一色燒灰醋泔澱和如泥塗。

    幹即易之。

    不過十度。

    拔根出者。

    (疔腫方有千首皆不及此。

    )有用皂莢子取仁作末敷。

    五日内瘥者。

    有用水獺屎敷大良者。

    可考而知也。

    有道人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