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療腳弱無力。
腰尻重。
曲中筋急。
半身不遂。
(下) 有人舊患腳弱且瘦削。
後灸三裡、絕骨、而腳如故。
益知黃君針灸圖所謂絕骨治腳疾神信也。
同官以腳腫灸承山。
一穴瘡即幹。
一穴數月不愈。
不曉所謂。
豈亦失之将攝耶。
是未單方歌雲、風毒腳弱痹。
肩井及大椎。
風市與三裡。
百壯不須疑。
千金灸腳弱凡八穴。
病一腳則灸一腳。
兩腳病則灸兩腳。
凡腳弱病。
皆灸兩腳。
(見腳或未能盡灸。
且先灸風市犢鼻三裡絕骨亦效。
或不效。
當如其法灸之。
(但肩井不可多灸爾。
) 針灸資生經第五 腳腫 陽跷、療腳氣腎氣。
(明)上昆侖、療惡血風氣腫痛。
腳腫。
承山、治腳氣膝腫。
(見腰腳。
)小腸俞、治腳腫。
短氣。
不嗜食。
(明雲。
不食。
煩熱痛。
)然谷、治足跗腫。
不得履地。
執中母氏常久病。
夏中腳忽腫。
舊傳夏不理足。
不敢着艾。
謾以針置火中令熱。
于三裡穴刺之。
微見血。
凡數次。
其腫如失去。
執中素患腳腫。
見此奇效。
亦以火針刺之。
翌日、腫亦消。
何其速也。
後亦常灸之。
凡治腳腫。
當先三裡而後陽跷等穴可也。
又予患腳氣指縫爛。
每以茶末滲之愈。
他日複爛而腫。
用茶末不效。
漸腫至腳背上。
予以為腳氣使然。
竊憂之。
策杖而後敢行。
偶賣藥儈者見之。
雲可取床薦下塵滲之。
如其言滲之而愈。
此物不值一錢。
而能愈可憂之疾。
其可忽哉。
針灸資生經第五 四肢厥 (手足不舉餘見手足麻痹) 内庭、治四肢厥逆。
腹脹。
數欠。
(銅)至陽、治四肢重(明下同。
)痛。
(見寒熱。
) 章門、治厥逆。
四肢惰。
(見水腫。
)鬲俞、治四肢怠惰。
(見癖。
)極泉、日月、(見悲愁。
)脾俞、治四肢不收。
(見腹脹。
)支溝、(見腋痛。
)小海、付陽、(見風痹。
)天池、(見鬲痛。
)三陰交、治四肢不舉。
(見腹脹。
)大巨、治偏枯。
四肢不舉。
(見小腹脹。
)腎俞、治腰中四肢淫泺。
(見勞瘵)。
尺澤、治四肢暴腫。
臂寒短氣。
(見喉痹。
)三裡、治四肢腫滿。
大都、療手足逆冷腫。
(見傷寒無汗。
)豐隆、療厥逆。
胸痛氣刺不可忍。
腹中如刀。
大小便難。
四肢不收。
身體怠惰。
腿膝酸痹。
屈伸難。
(明下)内庭、主四厥手足悶。
(千)太溪、主手足寒至節。
内庭、主四肢厥。
手足悶者。
久持之。
厥熱腦痛。
腹脹皮痛者。
使人久持之。
列缺、主四肢厥。
喜笑。
章門、主四肢懈惰。
喜怒。
照海、主四肢淫泺。
曲泉、付陽、天池、大巨、小海、(明下作少海。
)支溝、絕骨、前谷、主四肢不舉。
五裡、三陽絡、三厲兌、天井、主嗜卧。
四肢不欲動搖。
行間、治四肢逆冷。
(銅)太溪、治手足厥冷。
(俠溪。
(見傷寒。
)大都、治手足逆冷。
(見腹滿。
) 有士人患陰證傷寒。
手足冷甚。
以火溫之。
亦不暖。
予與理中湯服。
即得汗而病愈。
手足自溫矣。
若其他手足厥者。
當随證灸之。
四厥脈沉絕。
灸手間使便通。
起死法、(幹嘔。
)四厥灸乳根。
(轉筋。
) 人病狂癡手足厥。
作狂病治不效。
名醫錄曰、此驚恐憂思所得。
大驚傷心。
大恐傷腎。
大憂思傷神志。
神不足則狂癡。
志不足則恐怖。
恐怖則腎氣留積。
足不收、亦因積驚恐氣傷腎也。
(鬼擊卒死。
菖蒲根搗汁灌立瘥。
) 針灸資生經第五 屍厥 百會、玉枕、主卒起僵仆。
惡見風寒。
(千)通天、(明同。
)絡卻、主暫起僵仆。
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
煩滿裡急。
身不安席。
隐白、大敦、主卒屍厥不知人。
脈動如故。
金門、主屍厥暴死。
中極、仆參、主恍惚屍厥。
煩痛。
内庭、主四厥。
手足悶者。
久持之。
厥熱腦痛。
腹脹皮痛者。
使人久持之。
列缺、主四肢厥。
喜笑。
邪客于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
此五絡者、皆會于耳中。
上絡左角。
五絡俱竭。
令人身脈動如故。
其形無所知。
其狀若屍。
刺足大指内側爪甲上。
去端如韭葉。
後刺足心後取足中指爪甲上各一。
後取手大指之内。
去爪甲如韭葉。
後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之端各一。
立已。
不已、以筒吹其兩耳中立已。
不已、拔其左角發方寸燔治。
飲以淳酒一杯。
不能飲者。
灌之立已。
豐隆、主厥逆。
足卒青痛如刺。
腹若刀切之狀。
大便難。
煩心。
狂見鬼好笑。
卒面四肢腫。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
高下正與乳相當。
乳後二寸陷中。
俗名注市。
舉掖取之。
刺入五分。
灸五十壯。
主卒中惡。
飛屍遁注。
胸脅滿。
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三寸。
刺入五分。
灸三十壯。
主惡風邪氣遁屍。
内有瘀血。
天府、主卒中惡風邪氣。
飛屍惡注。
鬼語遁下。
(并千。
) 隐白、治卒屍厥不識人。
(明同。
)足寒、不能溫。
(銅)中極、治恍惚屍厥。
(見贲豚。
)明下雲、屍厥不知人。
大敦、治屍厥狀如死。
仆參、治屍厥如中惡狀。
霍亂癫痫。
狂言見鬼。
厲兌、治屍厥。
口噤氣絕。
狀如中惡。
心腹脹滿。
明雲、屍厥如死。
不知人。
金門、治癫痫、屍厥、暴疲。
委陽、治腋腫膨膨。
失志身熱。
飛屍、遁注。
痿厥不仁。
魂門、療屍厥走疰。
胸背連痛。
(明下)仆參、療癫疾、屍厥、霍亂、馬痫。
攢竹、(見狂。
) 禾、療屍厥。
天府、療卒中惡。
鬼疰。
不得安卧。
禁灸。
(銅)凡屍厥而死。
脈動如故。
此陽脈下墜。
陰脈上争。
氣閉故也。
針百會。
入三分補之。
灸、熨鬥熨兩脅下。
又竈突墨彈丸大。
漿水和飲之。
又針足中指頭。
去甲如韭葉。
又刺足大指甲下内側。
去甲三分。
(千) 水溝、治卒中惡。
(銅)凡五屍者。
飛屍、遁屍、風屍、沉屍、屍疰也。
今皆取一方兼治之。
其狀腹痛脹急。
不得氣息。
上沖心胸。
旁攻兩脅。
或累塊踴起。
或攣引腰背。
治之法、灸乳後三寸。
男左女右。
可二七壯。
不止者、多其壯。
取愈止。
(千)又兩手大拇指頭。
各七壯。
又心下三寸十壯。
又乳下一寸。
随病左右。
多其壯數。
又以細繩量患人兩乳頭内。
即裁斷中屈之。
又從乳頭向外量。
使當肋罅于繩頭灸三壯。
或七壯。
男左女右。
卒疰忤攻心胸。
灸第七椎随年。
又心下一寸三壯。
又手肘交随年壯。
一切病食疰。
灸手小指頭随年壯。
男左女右。
五毒疰。
不能飲食百病。
灸心下三寸。
胃管十壯。
水疰口中湧水。
經雲肺來乘腎。
食後吐水。
灸肺俞。
又灸三陰交。
又灸期門。
瀉肺補腎也。
各随年壯。
一切疰無新久。
先仰卧灸兩乳邊邪下三寸第三肋間。
随年壯。
可至三百壯。
又治諸氣神良。
一名注市。
間使、岐伯雲、療鬼神邪。
(明下)銅雲、可灸鬼邪卒死。
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有貴人内子産後暴卒。
急呼其母為辦後事。
母至、為灸會陰三陰交各數壯而蘇。
母蓋名醫女也。
凡溺死、一宿尚可救。
解死人衣。
灸臍中。
即活。
(集效) 針灸資生經第五 腳膝痛(攣急不收不仁) 委中、治膝不得屈伸。
取其經血立愈。
(銅見腰脊。
)腎俞、治腳膝拘急。
足寒如水。
(見明)髀關、療膝寒不仁。
痹痿。
不屈伸。
梁丘、療胫痛冷。
痹膝痛。
不能屈伸。
懸鐘、療腿膝連膝胫麻痹。
屈伸難。
(下)又雲、膝胫連腰痛。
筋攣急。
足不收履。
坐不能起。
蠡溝、療足寒胫酸。
屈伸難。
(見疝。
)巨虛、療腳胫酸痛。
屈伸難。
不能久立。
甄權雲、主大氣不足。
偏風腿。
腳不相随。
風市、療胫麻膝痛。
(見腰腳。
)三裡、療四肢腫滿。
腿膝酸痛。
三陰交、療膝内廉痛。
小便不利。
身重。
足痿不能行。
(下)京骨、療腿膝胫痿。
腳攣不得伸。
癫病狂走。
自齧。
膝胫寒。
跗陽、療腿膝胫酸。
(見腰腳。
)承山、療腳酸膝重。
(見腰腳。
)陽陵泉、療膝股内外廉痛不仁。
屈伸難。
風市、主兩膝攣痛。
引脅拘急。
或青或焦。
或枯或黧如腐木。
絕骨、主膝胫骨搖。
酸痹不仁。
髀關、主寒不仁。
痿痹。
不得屈伸。
(明同。
)犢鼻、主膝不仁。
難跪。
光明、主痿。
坐不能起。
明下雲、膝胫酸痹不仁。
手足偏小。
坐不能久。
膝關、主膝内廉痛引膑。
不可屈伸。
曲泉、主膝不可屈伸。
曲泉、梁丘、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
不可行。
解溪、條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腫。
酸轉筋。
上廉、主風水膝腫。
(千)中封、主膝腫。
(見身濕。
)解溪、治膝股腫。
(銅見風。
)複留、主腳後廉急。
不可前卻。
承山、承筋、主腳筋急痛。
昆侖、主腳如結。
踝如别。
(銅作裂。
)京骨、承山、承筋、商丘、主腳攣。
膀胱俞、治拘急。
(見足雜病。
) 針灸資生經第五 膝痛(餘見腳膝) 三裡、治膝酸痛。
(銅)陽交、治喉痹。
面腫。
寒痹。
膝不收。
條口、治膝寒。
足緩履不收。
濕痹足下熱。
陰谷、治膝痛如錐。
不得屈伸。
膀胱俞、治腳膝無力。
(見瘕癖。
)合陽、主膝股重。
陰交、治腰膝拘攣。
髀關、治膝寒。
(明同。
)不仁痿厥。
股内筋絡急。
陽陵泉、治膝伸不得屈。
冷腳不仁。
偏風半身不遂。
腳冷無血色。
京骨、治膝痛不得屈伸。
梁丘、治寒痹。
膝不能屈伸。
陽關、治膝外痛。
不可屈伸。
風痹不仁。
犢鼻、治膝中痛不仁。
難跪起。
膝膑癰腫。
不潰可治。
潰者不治。
三陰交、治膝股内痛。
(見癖。
)交信、治膝胫内廉痛。
曲泉、(見疝。
)膝關、治痛。
(見風痹。
)懸鐘、治心腹脹滿。
胃熱不嗜食。
膝痛。
筋攣。
足不收履。
坐不能久。
膝眼、療膝冷痛不已。
(明忌灸。
)伏兔、療膝冷。
(見風勞。
)豐隆、療腿膝酸痹。
(見屍厥。
)合陽、(見脊。
)治膝股重。
(千銅雲注膝酸。
)俠溪、陽關、主膝外廉痛。
膝關、主膝内廉痛引膑。
不可屈伸。
連腹引喉痛。
中封、主膝腫。
内踝前痛。
大沖、主膝膝胫酸痹不仁。
)氣沖、治腰痛不得俯仰。
(見月事。
)三裡、主膝痿痛。
(見唾血。
) 風市、療膝酸。
承山、療膝重。
(并見腰腳。
) 舍弟行一二裡路。
膝必酸疼不可行。
須坐定以手撫摩久之。
而後能行。
後因多服附子而愈。
予冬月膝亦酸疼。
灸犢鼻而愈。
以此見藥與灸不可偏廢也。
若灸膝關三裡亦得。
但按其穴酸疼。
即是受病處。
灸之不拘。
針灸資生經第五 腰腳痛(餘見腰膝) 凡腰
腰尻重。
曲中筋急。
半身不遂。
(下) 有人舊患腳弱且瘦削。
後灸三裡、絕骨、而腳如故。
益知黃君針灸圖所謂絕骨治腳疾神信也。
同官以腳腫灸承山。
一穴瘡即幹。
一穴數月不愈。
不曉所謂。
豈亦失之将攝耶。
是未單方歌雲、風毒腳弱痹。
肩井及大椎。
風市與三裡。
百壯不須疑。
千金灸腳弱凡八穴。
病一腳則灸一腳。
兩腳病則灸兩腳。
凡腳弱病。
皆灸兩腳。
(見腳或未能盡灸。
且先灸風市犢鼻三裡絕骨亦效。
或不效。
當如其法灸之。
(但肩井不可多灸爾。
) 針灸資生經第五 腳腫 陽跷、療腳氣腎氣。
(明)上昆侖、療惡血風氣腫痛。
腳腫。
承山、治腳氣膝腫。
(見腰腳。
)小腸俞、治腳腫。
短氣。
不嗜食。
(明雲。
不食。
煩熱痛。
)然谷、治足跗腫。
不得履地。
執中母氏常久病。
夏中腳忽腫。
舊傳夏不理足。
不敢着艾。
謾以針置火中令熱。
于三裡穴刺之。
微見血。
凡數次。
其腫如失去。
執中素患腳腫。
見此奇效。
亦以火針刺之。
翌日、腫亦消。
何其速也。
後亦常灸之。
凡治腳腫。
當先三裡而後陽跷等穴可也。
又予患腳氣指縫爛。
每以茶末滲之愈。
他日複爛而腫。
用茶末不效。
漸腫至腳背上。
予以為腳氣使然。
竊憂之。
策杖而後敢行。
偶賣藥儈者見之。
雲可取床薦下塵滲之。
如其言滲之而愈。
此物不值一錢。
而能愈可憂之疾。
其可忽哉。
針灸資生經第五 四肢厥 (手足不舉餘見手足麻痹) 内庭、治四肢厥逆。
腹脹。
數欠。
(銅)至陽、治四肢重(明下同。
)痛。
(見寒熱。
) 章門、治厥逆。
四肢惰。
(見水腫。
)鬲俞、治四肢怠惰。
(見癖。
)極泉、日月、(見悲愁。
)脾俞、治四肢不收。
(見腹脹。
)支溝、(見腋痛。
)小海、付陽、(見風痹。
)天池、(見鬲痛。
)三陰交、治四肢不舉。
(見腹脹。
)大巨、治偏枯。
四肢不舉。
(見小腹脹。
)腎俞、治腰中四肢淫泺。
(見勞瘵)。
尺澤、治四肢暴腫。
臂寒短氣。
(見喉痹。
)三裡、治四肢腫滿。
大都、療手足逆冷腫。
(見傷寒無汗。
)豐隆、療厥逆。
胸痛氣刺不可忍。
腹中如刀。
大小便難。
四肢不收。
身體怠惰。
腿膝酸痹。
屈伸難。
(明下)内庭、主四厥手足悶。
(千)太溪、主手足寒至節。
内庭、主四肢厥。
手足悶者。
久持之。
厥熱腦痛。
腹脹皮痛者。
使人久持之。
列缺、主四肢厥。
喜笑。
章門、主四肢懈惰。
喜怒。
照海、主四肢淫泺。
曲泉、付陽、天池、大巨、小海、(明下作少海。
)支溝、絕骨、前谷、主四肢不舉。
五裡、三陽絡、三厲兌、天井、主嗜卧。
四肢不欲動搖。
行間、治四肢逆冷。
(銅)太溪、治手足厥冷。
(俠溪。
(見傷寒。
)大都、治手足逆冷。
(見腹滿。
) 有士人患陰證傷寒。
手足冷甚。
以火溫之。
亦不暖。
予與理中湯服。
即得汗而病愈。
手足自溫矣。
若其他手足厥者。
當随證灸之。
四厥脈沉絕。
灸手間使便通。
起死法、(幹嘔。
)四厥灸乳根。
(轉筋。
) 人病狂癡手足厥。
作狂病治不效。
名醫錄曰、此驚恐憂思所得。
大驚傷心。
大恐傷腎。
大憂思傷神志。
神不足則狂癡。
志不足則恐怖。
恐怖則腎氣留積。
足不收、亦因積驚恐氣傷腎也。
(鬼擊卒死。
菖蒲根搗汁灌立瘥。
) 針灸資生經第五 屍厥 百會、玉枕、主卒起僵仆。
惡見風寒。
(千)通天、(明同。
)絡卻、主暫起僵仆。
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
煩滿裡急。
身不安席。
隐白、大敦、主卒屍厥不知人。
脈動如故。
金門、主屍厥暴死。
中極、仆參、主恍惚屍厥。
煩痛。
内庭、主四厥。
手足悶者。
久持之。
厥熱腦痛。
腹脹皮痛者。
使人久持之。
列缺、主四肢厥。
喜笑。
邪客于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
此五絡者、皆會于耳中。
上絡左角。
五絡俱竭。
令人身脈動如故。
其形無所知。
其狀若屍。
刺足大指内側爪甲上。
去端如韭葉。
後刺足心後取足中指爪甲上各一。
後取手大指之内。
去爪甲如韭葉。
後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之端各一。
立已。
不已、以筒吹其兩耳中立已。
不已、拔其左角發方寸燔治。
飲以淳酒一杯。
不能飲者。
灌之立已。
豐隆、主厥逆。
足卒青痛如刺。
腹若刀切之狀。
大便難。
煩心。
狂見鬼好笑。
卒面四肢腫。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
高下正與乳相當。
乳後二寸陷中。
俗名注市。
舉掖取之。
刺入五分。
灸五十壯。
主卒中惡。
飛屍遁注。
胸脅滿。
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三寸。
刺入五分。
灸三十壯。
主惡風邪氣遁屍。
内有瘀血。
天府、主卒中惡風邪氣。
飛屍惡注。
鬼語遁下。
(并千。
) 隐白、治卒屍厥不識人。
(明同。
)足寒、不能溫。
(銅)中極、治恍惚屍厥。
(見贲豚。
)明下雲、屍厥不知人。
大敦、治屍厥狀如死。
仆參、治屍厥如中惡狀。
霍亂癫痫。
狂言見鬼。
厲兌、治屍厥。
口噤氣絕。
狀如中惡。
心腹脹滿。
明雲、屍厥如死。
不知人。
金門、治癫痫、屍厥、暴疲。
委陽、治腋腫膨膨。
失志身熱。
飛屍、遁注。
痿厥不仁。
魂門、療屍厥走疰。
胸背連痛。
(明下)仆參、療癫疾、屍厥、霍亂、馬痫。
攢竹、(見狂。
) 禾、療屍厥。
天府、療卒中惡。
鬼疰。
不得安卧。
禁灸。
(銅)凡屍厥而死。
脈動如故。
此陽脈下墜。
陰脈上争。
氣閉故也。
針百會。
入三分補之。
灸、熨鬥熨兩脅下。
又竈突墨彈丸大。
漿水和飲之。
又針足中指頭。
去甲如韭葉。
又刺足大指甲下内側。
去甲三分。
(千) 水溝、治卒中惡。
(銅)凡五屍者。
飛屍、遁屍、風屍、沉屍、屍疰也。
今皆取一方兼治之。
其狀腹痛脹急。
不得氣息。
上沖心胸。
旁攻兩脅。
或累塊踴起。
或攣引腰背。
治之法、灸乳後三寸。
男左女右。
可二七壯。
不止者、多其壯。
取愈止。
(千)又兩手大拇指頭。
各七壯。
又心下三寸十壯。
又乳下一寸。
随病左右。
多其壯數。
又以細繩量患人兩乳頭内。
即裁斷中屈之。
又從乳頭向外量。
使當肋罅于繩頭灸三壯。
或七壯。
男左女右。
卒疰忤攻心胸。
灸第七椎随年。
又心下一寸三壯。
又手肘交随年壯。
一切病食疰。
灸手小指頭随年壯。
男左女右。
五毒疰。
不能飲食百病。
灸心下三寸。
胃管十壯。
水疰口中湧水。
經雲肺來乘腎。
食後吐水。
灸肺俞。
又灸三陰交。
又灸期門。
瀉肺補腎也。
各随年壯。
一切疰無新久。
先仰卧灸兩乳邊邪下三寸第三肋間。
随年壯。
可至三百壯。
又治諸氣神良。
一名注市。
間使、岐伯雲、療鬼神邪。
(明下)銅雲、可灸鬼邪卒死。
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有貴人内子産後暴卒。
急呼其母為辦後事。
母至、為灸會陰三陰交各數壯而蘇。
母蓋名醫女也。
凡溺死、一宿尚可救。
解死人衣。
灸臍中。
即活。
(集效) 針灸資生經第五 腳膝痛(攣急不收不仁) 委中、治膝不得屈伸。
取其經血立愈。
(銅見腰脊。
)腎俞、治腳膝拘急。
足寒如水。
(見明)髀關、療膝寒不仁。
痹痿。
不屈伸。
梁丘、療胫痛冷。
痹膝痛。
不能屈伸。
懸鐘、療腿膝連膝胫麻痹。
屈伸難。
(下)又雲、膝胫連腰痛。
筋攣急。
足不收履。
坐不能起。
蠡溝、療足寒胫酸。
屈伸難。
(見疝。
)巨虛、療腳胫酸痛。
屈伸難。
不能久立。
甄權雲、主大氣不足。
偏風腿。
腳不相随。
風市、療胫麻膝痛。
(見腰腳。
)三裡、療四肢腫滿。
腿膝酸痛。
三陰交、療膝内廉痛。
小便不利。
身重。
足痿不能行。
(下)京骨、療腿膝胫痿。
腳攣不得伸。
癫病狂走。
自齧。
膝胫寒。
跗陽、療腿膝胫酸。
(見腰腳。
)承山、療腳酸膝重。
(見腰腳。
)陽陵泉、療膝股内外廉痛不仁。
屈伸難。
風市、主兩膝攣痛。
引脅拘急。
或青或焦。
或枯或黧如腐木。
絕骨、主膝胫骨搖。
酸痹不仁。
髀關、主寒不仁。
痿痹。
不得屈伸。
(明同。
)犢鼻、主膝不仁。
難跪。
光明、主痿。
坐不能起。
明下雲、膝胫酸痹不仁。
手足偏小。
坐不能久。
膝關、主膝内廉痛引膑。
不可屈伸。
曲泉、主膝不可屈伸。
曲泉、梁丘、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
不可行。
解溪、條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腫。
酸轉筋。
上廉、主風水膝腫。
(千)中封、主膝腫。
(見身濕。
)解溪、治膝股腫。
(銅見風。
)複留、主腳後廉急。
不可前卻。
承山、承筋、主腳筋急痛。
昆侖、主腳如結。
踝如别。
(銅作裂。
)京骨、承山、承筋、商丘、主腳攣。
膀胱俞、治拘急。
(見足雜病。
) 針灸資生經第五 膝痛(餘見腳膝) 三裡、治膝酸痛。
(銅)陽交、治喉痹。
面腫。
寒痹。
膝不收。
條口、治膝寒。
足緩履不收。
濕痹足下熱。
陰谷、治膝痛如錐。
不得屈伸。
膀胱俞、治腳膝無力。
(見瘕癖。
)合陽、主膝股重。
陰交、治腰膝拘攣。
髀關、治膝寒。
(明同。
)不仁痿厥。
股内筋絡急。
陽陵泉、治膝伸不得屈。
冷腳不仁。
偏風半身不遂。
腳冷無血色。
京骨、治膝痛不得屈伸。
梁丘、治寒痹。
膝不能屈伸。
陽關、治膝外痛。
不可屈伸。
風痹不仁。
犢鼻、治膝中痛不仁。
難跪起。
膝膑癰腫。
不潰可治。
潰者不治。
三陰交、治膝股内痛。
(見癖。
)交信、治膝胫内廉痛。
曲泉、(見疝。
)膝關、治痛。
(見風痹。
)懸鐘、治心腹脹滿。
胃熱不嗜食。
膝痛。
筋攣。
足不收履。
坐不能久。
膝眼、療膝冷痛不已。
(明忌灸。
)伏兔、療膝冷。
(見風勞。
)豐隆、療腿膝酸痹。
(見屍厥。
)合陽、(見脊。
)治膝股重。
(千銅雲注膝酸。
)俠溪、陽關、主膝外廉痛。
膝關、主膝内廉痛引膑。
不可屈伸。
連腹引喉痛。
中封、主膝腫。
内踝前痛。
大沖、主膝膝胫酸痹不仁。
)氣沖、治腰痛不得俯仰。
(見月事。
)三裡、主膝痿痛。
(見唾血。
) 風市、療膝酸。
承山、療膝重。
(并見腰腳。
) 舍弟行一二裡路。
膝必酸疼不可行。
須坐定以手撫摩久之。
而後能行。
後因多服附子而愈。
予冬月膝亦酸疼。
灸犢鼻而愈。
以此見藥與灸不可偏廢也。
若灸膝關三裡亦得。
但按其穴酸疼。
即是受病處。
灸之不拘。
針灸資生經第五 腰腳痛(餘見腰膝) 凡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