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第四

關燈
餘見唾) 凡内損(又作傷。

    )唾血不足。

    外無膏澤。

    地五會(銅同。

    )主之。

    刺入三分。

    特忌灸。

    (千) 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然谷、主咳唾有血。

    大淵、(明下見胃。

    )神門、主唾血振寒。

     嘔血上氣。

    胸堂、手心、脾俞、間使、胃管、天樞、肝俞、魚際、勞宮、肩俞、大溪、主唾血吐血。

    心俞、肝俞、缺盆、巨阙、鸠尾、主咳唾血。

    庫房、中府、周榮、尺澤、主咳逆上氣呼吸。

    多唾濁沫膿血。

    上管、(明下同。

    )不容、大陵、主嘔血。

    門、主嘔血衄血。

    行間、主短氣。

    嘔血。

    胸背痛。

    太沖、主面唇色白。

    時時嘔血。

    女子漏血。

     手少陰、主吐血。

    三裡、主胸中瘀血。

    滿脅膈痛。

    不能久立。

    膝痿寒。

    上管主心膈下嘔血。

    不容、主嘔血。

    肩脅痛。

    口幹。

    心痛與背相引。

    不可咳。

    咳引腎痛。

    太淵、主唾血振寒嗌幹。

    太陵、及門、主嘔血、神門、主嘔血上氣。

    虛勞吐血。

    灸胃管三百壯。

     亦主勞嘔逆吐血。

    少食多飽多唾。

    (一作多睡。

    )百病。

    吐血。

    胸堂百壯。

    不針。

    吐血、腹痛雷鳴。

    天樞百壯。

    吐血唾血。

    上氣咳逆。

    肺俞随年壯。

     吐血酸削。

    肝俞百壯。

    吐血嘔逆。

    灸手心主五十壯。

    (千金翼雲太陵是。

    )凡口鼻出血不止。

    名腦衄。

    上星五十壯。

    膻中、治唾膿。

    (銅見肺氣。

    )肝俞、(見咳逆。

    )承滿、(腹脹。

    )肩中俞、(見嗽)治唾血。

    大鐘、(見淋。

    )然谷、心俞、(狂走。

    )治咳唾血。

    天突、咯唾膿血。

    (見肺。

    )庫房、治多唾濁沫膿血。

    (見胸脅滿。

    )屋翳、治多濁沫膿血。

    (見痰。

    )巨阙、治息贲。

    時唾血。

    (明下雲。

    療嘔血煩心。

    )太淵、(見心痛。

    )神門、(心煩。

    )行間、太沖、魚際、治嘔血。

    曲泉、治逆氣嘔血。

    五裡、治吐血。

    (風勞。

    )大溪、治咽腫唾血。

    (并銅。

    明下療唾血及衄血不止。

    )巨骨、療驚痫。

    破心吐血。

    (明) 魚際、療吐血唾血。

    肝俞、(見中風。

    )紫宮、(見唾。

    )石門、(見咳逆。

    )療吐血。

     孔最、(療吐血失音腫痛。

    )曲澤、(療心痛出血嘔血。

    見心煩。

    )肺俞、(見肺。

    )療唾血。

    (千) 承滿、療鬲氣吐血。

     針灸資生經第四 喘(餘見咳嗽) 昆侖、主腹痛喘暴滿。

    (千)昆侖、(千同。

    )治咳喘暴滿。

    (銅)三間、治氣喘。

    (見瘧。

    )神門、(見心煩。

    )、治喘逆。

    (見肩背痛。

    )不容、治喘咳。

    (見癖。

    )商陽、治喘咳支腫。

    (見胸滿)明下雲、胸鬲氣滿喘急。

    大鐘、治胸張喘息。

    (見淋。

    )期門、治大喘不得卧。

    (見吐瀉。

    )俞府、治咳逆上喘。

    (承言同見腹脹。

    )嘔吐胸滿。

    不得食。

    (明同。

    )中、治咳逆(明下作嗽。

    )喘不能食。

    (見胸脅滿。

    )天府、治逆氣。

    喘不得。

    雲門、(見胸滿。

    )人迎、(見吐瀉。

    )神藏、(明同。

    )治咳逆。

    喘不得息。

    氣戶、治喘逆上氣。

    步郎、治喘息不得舉臂。

    (并見胸脅滿。

    )足臨泣、(見月事。

    )治喘。

    魄戶、中府、主喘氣相追逐。

    (千)天突、華蓋、主喘暴。

    俞府、神藏、主喘不得息。

    天容等、曲澤、主咳喘。

    (并見上氣。

    )顱息、療小兒痫。

    喘不得息。

    耳聾。

    (明)魄戶、療咳逆上喘。

    (見背痛。

    )浮白、療不得喘息。

    (見咳逆。

    )經渠、療掌中熱生。

    咳逆上氣喘數。

     久熱病汗不出。

    暴瘅喘逆。

    心痛欲嘔。

     中府、(見肺氣。

    )魄戶、(見背。

    )脅堂、療喘逆。

    (下)璇玑、療咳逆上喘。

    喉鳴。

     三間、療傷寒氣熱。

    身熱喘。

     天突、療咳逆氣喘。

    (下)肺俞、(見肺。

    )療肺喘。

    解溪、療喘息急。

    魚際、(見寒熱。

    )療咳喘。

    (明)膻中、治咳嗽上喘。

    (銅見肺。

    )水突、治喘息不得。

    扶突、治喘息如水雞鳴。

    (并見上氣。

    )頭維、主喘逆煩滿。

    嘔沫流汗。

    (千)肺俞、(明下見肺)腎俞、主喘咳少氣百病。

    俞府、神藏、(見上氣。

    )天府、主上氣喘不得息。

    扶突、主咽中鳴喘。

     天突、華蓋、主喘暴。

    (并見上氣。

    )經渠、主咳逆上氣喘。

    掌中熱。

    少商、太陵、主咳天突、華蓋、主喘暴。

    太泉、主咳逆胸滿。

    喘不得息。

    期門、主喘逆。

    卧不安席咳喘。

    曲澤出血立已。

    中等、主呼吸喘。

    氣逆喘鳴。

    取天容。

    (并見上氣。

    )上治喘息不能行。

    (銅見脅痛。

    )經渠、主喘。

    (見上氣。

    )大陵等、主喘。

    天府、主喘不得息。

    廉泉、治喘息。

    (并見咳逆。

    )魚際、療喘。

    (見寒熱。

    )有貴人久患喘。

    夜卧不得而起行。

    夏月亦衣夾背心。

    予知是膏肓病也。

    令灸膏肓而愈。

    亦有暴喘者。

    予知是痰為梗。

     令細锉濃樸七八錢重。

    以姜七片水小碗煎七分服。

    滓再煎服。

    不過數服愈。

    若不因痰而喘者。

    當灸肺俞。

    凡有喘與哮者。

    為按肺俞。

    無不酸疼。

    皆為謬刺肺俞。

    令灸而愈。

    亦有隻謬刺不灸而愈。

    此病有淺深也。

    舍弟登山。

    為雨所搏。

    一夕、氣悶幾不救。

    見昆季必泣。

    有欲别之意。

    予疑其心悲。

    為刺百會不效。

    按其肺俞。

    雲其疼如錐刺。

    以火針微刺之即愈。

    因此與人治哮喘。

    隻謬肺俞。

    不謬他穴。

    惟按肺俞不疼酸者。

    然後點其它穴雲。

     針灸資生經第四 肺氣(肺風) 肺脹氣搶。

    脅下熱痛。

    灸陰都随年壯。

    肺脹脅滿。

    嘔吐上氣等病。

    灸大椎并兩乳上第三肋間。

    各止七壯。

    肺與大腸俱實。

    中府、主肺寒熱。

    (見上氣。

    )膻中、治肺氣咳嗽上膿。

    不得下食。

    胸中如塞。

    (銅)天突、治肺癰咯唾膿血。

    咽幹舌下急。

    喉生瘡。

    中府、治肺系急。

    胸痛悚悚。

    膽熱。

    嘔逆上氣。

    咳唾濁涕。

    肩背痛風汗出。

    腹脹食不下。

    明下雲、肺急胸滿。

    喘逆唾濁。

    善噎皮痛。

    太淵、治肺脹滿膨膨。

    明下雲、療胸中氣滿不得卧。

    肺脹滿膨膨。

    肺俞、療肺寒熱。

    肺痿。

    上喘咳嗽。

    嗽血。

    胸脅氣滿。

    不得卧。

    不嗜食。

    汗不出。

    及背急強。

    (明下)凡肺風氣痿絕。

    四肢滿脹。

    喘逆胸滿。

    灸肺俞各二壯。

    水溝、療面腫唇動。

    葉葉肺風。

    狀如蟲行。

    (明)風池、(見面腫。

    )療肺風。

     針灸資生經第四 咳嗽(餘見咳逆) 三裡、主咳嗽多唾。

    (千)缺盆、膻中、巨阙、主咳嗽。

    魚際、療咳嗽喘。

    (見寒熱肺心痛。

    咳引尻溺出。

    (明)肺俞、療肺嗽。

    (見傳屍。

    )少澤、心俞、(見心痛。

    )庫房、(見逆氣。

    )療咳嗽。

    天突、療咳嗽上氣噎。

    胸中氣。

    喉内如水聲。

    廉泉、療咳嗽少氣。

     (見少氣。

    )膻中、(見肺癰。

    )療咳嗽上氣。

    下雲、療咳嗽氣短。

    經渠、(見喘。

    )療嗽逆上氣。

    天池、療上氣咳嗽。

    胸中氣滿。

    喉鳴。

    四肢不舉。

    腋下腫。

    (下)解溪、療上氣咳嗽。

    喘息急。

    腹中積氣上下行。

    魚際、列缺、少澤、(見螈。

    )缺盆、治咳嗽。

    (銅)尺澤、治咳嗽唾濁。

    (見喉痹。

    )肩中俞、治咳嗽上氣唾血。

    大杼、治風勞氣咳嗽。

    (見風勞。

    )風門、治喘氣卧不安。

    (見風勞。

    )肺俞、治肺痿咳嗽。

    (見勞瘵。

    )膻中、治肺氣咳嗽。

    (見肺氣。

    )湧泉、治婦人無子。

    咳嗽身熱。

    (明下咳嗽氣短。

    )前谷、治咳嗽衄血。

     項頸痛。

    太溪、治癖咳嗽。

    不嗜食。

    上氣咳嗽。

    灸肺募五十壯。

    (千見上氣。

    )嗽灸手屈臂中有橫文外骨撚頭得痛處。

    十四壯良。

    嗽灸兩乳下黑白際。

    各百壯。

    即瘥。

    又以蒲當乳頭周匝圍身。

    令前後正平。

    當脊骨解中。

    灸十壯雲雲。

    廉泉、天井、(并見上氣。

    )太淵、治咳嗽。

    (銅見不卧。

    ) 久嗽最宜灸膏肓穴。

    其次則宜灸肺俞等穴。

    各随證治之。

    若暴嗽則不必灸也。

    有男子忽氣出不絕聲。

    病數日矣。

    以手按其膻中穴而應。

    微以冷針頻頻刺之而愈。

    初不之灸。

    何其神也。

     千翼十二種風。

    風入肺、則咳逆短氣。

    又肝咳刺足太沖。

    心咳刺神門。

    脾咳刺太白。

    肺咳刺太泉。

    腎咳刺太溪。

    膽咳刺陽陵泉。

    又第五節下第六節上穴中間随年。

    并主上氣。

     針灸資生經第四 咳逆 (餘見咳逆上氣喘傷寒嘔哕) 然谷、天泉、陷谷、胸堂、章門、曲泉、天突、雲門、肺俞、臨泣、肩井、風門、行間、主咳逆。

    (千)維道、主咳逆不止。

    大陵、主咳逆寒熱發。

    大陵、少商、主咳逆喘。

    大泉、主咳逆胸滿。

    喘不得息。

    (明下同。

    )三裡、主咳逆多吐。

    中府、主肺系急。

    咳辄胸痛。

    前谷、主咳而胸滿。

    經渠、行間、主喜咳。

    俠白、主咳。

    幹嘔煩滿。

    支溝、主咳。

    面赤而熱。

    咳唾噫。

    善咳。

    氣無所出。

    先取三裡。

    後取太白、章門。

    (并千。

    ) 孔最、天泉、(見心痛。

    )大溪、(見心痛。

    )行間、俞府、(見喘。

    )神封、(見胸滿。

    ) 腹結、(見臍痛。

    )少商、(見善噫。

    )浮白、治咳逆。

    (銅)肝俞、治咳引兩脅急痛。

    不得息。

    轉側難橛脅下與脊相引而反折。

    目上視。

    目眩。

    循眉頭痛。

    驚狂鼽衄。

    起則目KTKT。

    目生白翳。

    咳引胸中痛。

    寒疝小腹痛。

    唾血短氣。

    明下雲、療咳逆。

    兩脅滿悶。

    魚際、治咳引尻痛。

    竅陰、治脅痛。

    咳逆不得息。

    浮白、療咳逆。

    疝積胸滿。

    不得喘息。

    胸瘵。

    (明)太淵、療咳逆煩心。

    不得卧。

    (下)灸咳逆法。

    乳下一指許。

    正與乳相直骨間陷中。

    婦人即屈乳頭度之。

    乳頭齊處是穴。

    炷如小豆許。

    灸三壯。

    男左女右。

    隻一處火到肌。

    即瘥。

    良方雲、族中有霍亂吐痢垂困。

    忽發咳逆。

    遂至危殆。

    與延陳中裕病傷寒。

    咳逆甚。

    氣已不屬。

     皆一灸而愈雲。

    凡傷寒及久病。

    得咳逆、皆為惡候。

    投藥不效者。

    灸之必瘥。

    若不瘥、則多不救。

    (必用方雲。

    哕者克逆也。

    見嘔哕。

    ) 咳病有十。

    曰風咳、寒咳、支咳、膽咳、厥陰咳、與五髒咳。

    千金載其刺法詳矣。

    而傷為惡證。

    施秘監尊人患傷寒咳甚。

    醫告技窮。

    施檢灸經。

    于結喉下灸三壯。

    即瘥。

    蓋天突穴也。

    神哉神哉。

     針灸資生經第四 咳逆上氣 (上氣又見咳逆) 魄戶、氣舍、、(甲乙)期門、右手屈臂中橫文外骨上。

    主咳逆上氣。

    (千)天容等、主咳逆上氣。

    喘息嘔沫。

    (見齒噤。

    )魄戶、中府、主肺寒熱呼吸不得卧。

    咳逆上氣。

    嘔沫。

    喘氣相追逐。

    天突、華蓋、(明雲。

    喘不能言。

    )主咳逆上氣。

    喘暴。

    俞府、(明下同。

    )神藏、主咳逆上氣。

    喘不得息。

    經渠、主咳逆上氣喘。

    掌中熱。

    扶突、主咳逆上氣。

    咽中鳴喘。

    咳喘、曲澤出血立已。

    又主卒咳逆、逆氣。

    紫宮、玉堂、太溪、主咳逆上氣心煩。

    (明雲。

    紫宮玉堂。

    主咳逆。

    )中、石門、主咳逆上氣。

    涎出多唾。

    中、雲門、主咳逆上氣。

    涎出多唾。

    呼吸喘悸。

    坐不安席。

    庫房、中府、周榮、尺澤、主咳逆上氣。

    呼吸多唾。

    濁沫膿血。

    氣舍、治咳逆上氣。

    瘤瘿。

    喉痹咽腫。

    頸項強。

    (銅)水突、治咳逆上氣。

    咽喉壅腫。

    呼吸短氣。

    喘息不得。

    厥陰俞、治逆氣嘔吐。

    心痛留結。

    胸中煩悶。

    扶突、治咳多唾上氣。

    咽引喘息。

    喉如水雞鳴。

    魄戶、治背膊痛。

    咳逆上氣。

    嘔吐煩滿。

     庫房、(見胸脅滿。

    )屋翳、(見唾血。

    )膏肓俞、治上氣咳逆。

    (見勞瘵。

    )天突、治咳逆上氣。

    胸中氣噎。

    喉中如水雞聲。

    下雲、胸中氣鲠鲠。

    天溪、(見胸痛。

    )中府、治吐逆上氣。

    (見肺氣。

    )氣海、治一切氣。

    (見少氣。

    )明下雲、療五髒氣逆上攻。

    經渠、治咳嗽上氣。

    數欠。

    幽門、治逆氣數咳。

    女子逆氣。

    魚際、療短氣心痹。

    悲怒逆氣。

    狂惕。

    胃氣逆。

    (明)建裡、療嘔吐上氣。

    心痛身腫。

    厥陰俞、療逆氣嘔逆。

    牙痛。

    留結胸滿。

    石門、療身寒熱。

    咳逆上氣。

    嘔吐血。

    (下)庫房、療胸脅滿。

    咳逆上氣。

    呼吸不至息。

    建裡、治嘔逆上氣。

    氣戶、治喘逆上氣。

    (見嗽。

    )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

    亦有針灸得除者。

    宜深體悟之。

    (千)上氣咳嗽。

    短氣。

    氣滿食不下。

    灸肺募五十壯。

    上氣咳逆。

    短氣。

    風勞百病。

    肩井二百壯。

    上氣短氣。

    咳逆。

    胸背痛。

    風門、熱府百壯。

    上氣咳逆。

    短氣胸滿。

    多唾惡冷痰。

    肺俞五十壯。

    上氣氣閉。

    咳逆咽冷。

    聲破。

    喉猜猜。

    天瞿五十壯。

    上氣胸滿。

    短氣咳逆。

    雲門五十壯。

    上氣咳逆。

    胸痹背痛。

    胸堂百壯。

    不針。

    上氣咳逆。

    膻中五十壯。

    上氣咳逆。

    胸滿短氣。

    牽背痛。

    巨阙、期門各五十壯。

    逆氣虛勞。

     寒損憂恚。

    筋骨攣痛。

    心中咳逆。

    洩注腹滿。

    喉痹。

    頸項強。

    腸痔逆氣。

    痔血陰急。

    鼻衄。

     骨痛。

    大小便澀。

    鼻中幹。

    煩滿狂走易氣。

    凡二十二病。

    皆灸絕骨五十壯。

    凡上氣冷發。

     腹中雷鳴轉叫。

    嘔逆不食。

    灸太沖、不限壯數。

    從痛至不痛。

    從不痛至痛止。

    上氣厥逆。

     灸胸堂百壯。

    穴在兩乳間。

    嘔吐上氣。

    灸尺澤。

    不三則七壯。

    肩俞、主上氣。

    天府、主上氣喘不得息。

    天池、主上氣喉鳴。

    陽氣大逆。

    上滿于胸中。

    憤肩息。

    大氣逆上喘鳴。

    坐伏不得息。

    取之天容。

    上氣胸痛。

    取之廉泉。

    (甲乙)天井、治咳嗽上氣。

    (銅)廉泉、治咳嗽上氣。

    喘息嘔沫。

    風門、治嘔逆上氣。

    (見風勞。

    )肺俞、治上氣嘔吐支滿。

    (明有脊強寒熱字。

    )不嗜食、汗不出。

     玉堂、治上氣。

    (見胸滿。

    )雲門、治氣上沖心。

    (見胸滿。

    )氣沖、治腸中大熱。

    不得安卧。

    腹有逆氣上攻。

    心腹脹滿淫泺。

    雲門、療嘔逆氣上。

    胸脅徹背痛。

    (明)天突、膻中、天池、解溪、(下)肩中俞、療咳嗽上氣。

    (并見咳嗽。

    ) 針灸資生經第四 少氣 (短氣乏氣結氣) 然谷、治喘呼少氣。

    (銅)上廉、治髒氣(明雲大腸氣。

    )不足。

    三裡、治胃氣不足。

     氣海、治髒氣虛憊。

    真氣不足。

    一切氣疾久不瘥者。

    皆灸之。

    少府、(見憂悲。

    )膀胱俞、(見便赤。

    )少沖、(見傷寒。

    )步郎、(見胸脅滿。

    )間使、(見狂。

    )腎俞、(見勞瘵。

    )大鐘、(見淋。

    )治少氣。

    至陰、治少氣難言。

    (見寒熱。

    )神門、治少氣不足。

    (見煩心。

    ) 小腸俞、(見腳氣。

    )魚際、大陵、(見傷寒無汗。

    )肝俞、(見咳逆。

    )治短氣。

    膺窗、治胸滿短氣。

    行間、治癫疾短氣。

    凡胸滿短氣。

    不得汗。

    皆針補手太陰以出汗。

    (千) 湧泉、主短氣。

    (見無子。

    )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

    不能言。

    步郎、安都、主鬲上不通。

    呼吸少氣。

    喘息。

    大包、主大氣不得息。

    廉泉、療咳嗽少氣。

    喘息。

    嘔沫。

    噤龈。

    風門、療氣短不安。

    (見風勞。

    )肝俞、(見中風。

    )療短氣不食。

    伏兔、療腹脹少氣。

    肝俞、(明下)療氣短。

    短氣灸肓井二百壯。

    (千見上氣。

    )短氣不得語。

    灸天井百壯。

    或大椎随年壯。

    或肺俞、或肝俞、或尺澤、各百壯。

    或小指第四指間交脈上。

    七壯。

    或手十指頭。

    合十壯。

     少年房多短氣。

    灸鸠尾頭五十壯。

    又鹽灸臍孔中二七壯。

    乏氣。

    灸第五椎下随年壯。

     短氣。

    灸巨阙等。

    (見上氣。

    ) 雲門、風門、熱府、肺募、(見上氣。

    )巨阙等、(見螈。

    )期門等、主短氣。

    (見心痛巨阙、解溪、(并見驚。

    )然谷、尺澤、主少氣。

    (并見立痛。

    )巨阙、(見驚。

    )治少氣。

     (銅)膽俞、療心脹滿。

    吐逆短氣。

    痰悶。

    食難下不消。

    (明)心痛如錐刀刺。

    氣結。

    灸鬲俞七壯。

    (千)氣結、灸太倉百壯。

    (見心痛。

    )通谷、治結積留飲。

    (銅見痰。

    )心腹諸病。

    堅滿煩痛。

    憂思結氣。

    寒冷霍亂。

    心痛吐下。

    食不消。

    腸鳴洩利。

    灸太倉百壯。

    結氣裡。

    針藥所不及。

    灸肓募随年壯。

    (并千。

    )中脘、治寒癖結氣。

    (銅)隔結。

    (見嘔。

    ) 針灸資生經第四 贲豚氣 (伏梁氣息贲) 凡卒厥逆上氣。

    氣攻兩脅。

    心下痛滿。

    奄奄欲絕。

    此為贲豚氣。

    即急作湯。

    以浸兩手足。

    數數易之。

    (千)贲豚腹腫。

    灸章門百壯。

    贲豚、灸氣海百壯。

    或期門、或關元百壯。

     贲豚搶心不得息。

    灸中極五十壯。

    贲豚上下。

    腹中與腰相引痛。

    灸中府百壯。

    贲豚上下。

    灸四滿一七壯。

    期門、(見産。

    )陰交、石門、主贲豚。

    (見無子。

    )贲豚腹腫。

    章門主之。

    贲豚氣上。

    腹痛。

    莖腫。

    先引腰、後引小腹。

    腰小痛堅痛。

    下引陰中。

    不得小便。

    兩丸骞。

    石門主之。

    贲豚氣上。

    腹堅痛引陰中。

    不得小便。

    兩丸骞。

    陰交主之。

    (并甲。

    )章門、(銅同。

    )石門、(明下同。

    )陰交、主贲豚上氣。

    期門、主贲豚上下。

    (銅中極、主贲豚上搶心。

    甚則不得息。

    天樞、主贲豚脹疝。

    歸來、主贲豚。

    卵上入。

    引莖痛。

    天樞、主氣疝。

    煩嘔面腫。

    贲豚。

    (甲)關元、中極、主婦人贲豚搶心。

    上管、療心中煩。

    贲豚氣。

    脹滿不能食。

    (明)巨阙、治贲豚氣脹不能食。

    (銅)中脘、治因讀書得奔豚氣上攻。

    伏梁心下。

    狀如覆杯。

    寒癖結氣。

    (明雲。

    贲豚氣如悶。

    伏梁氣如覆杯。

    )歸來、治小腹贲豚。

    千雲、主贲豚。

    (并見陰痛。

    )中極、治贲豚搶心。

    甚則不得息。

    恍惚屍厥。

    關元、療贲豚。

    寒氣入小腹。

    (千同。

    )時欲嘔。

    溺血。

    小便黃。

    腹洩不止。

    (明下) 氣海、療贲豚腹堅。

    (見勞。

    )期門、主贲豚。

    (見産後。

    )氣穴、治贲氣上下。

    引腰脊痛。

    (見月事。

    )關元、中極、陰交、石門、四滿、(千并見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