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

關燈
中。

    則氣不化而成淋。

    必先寒栗。

    而後溲便澀數。

    竅中腫痛。

    蓋冷氣入胞。

    與正氣相争。

    寒氣勝。

    則戰寒而作淋。

    正氣勝。

    則戰寒而得便。

    治宜散寒扶正。

    用四君加茴香、木香、益智、肉桂、木通、澤瀉主之。

    (醫統) 【附:虛淋】 虛淋者。

    腎虛精敗也。

    童子精未盛而禦女。

    老人陰已痿而思色。

    則精不出而内敗。

    莖中澀痛成淋者。

    惟金匮腎氣湯可救。

    若精已竭而複耗之。

    則大小便牽引而痛。

    愈痛則愈便。

    愈便則愈痛。

    宜倍加桂、附。

    以滋化源。

    不可誤用知柏淡滲等劑。

    既瀉其陽。

    複耗其陰也。

    (立齋) 【附:小便頻數】 有先因大便燥熱。

    水液隻走小腸。

    小便頻數。

    不計度數。

    莖中熱痛。

    大便愈燥。

    甚則渾身壯熱。

    煩燥思水。

    此皆貪酒嗜色。

    或過食辛熱葷穢。

    使熱毒腐瘀。

    随虛注入小腸。

    故便時亦痛。

    與淋澀痛者不同。

    宜萆鹽炒煎服。

    仍以蔥湯頻洗谷道。

    令水液轉入大腸。

    而便數自已。

    (楊仁齋) 淋病選方 五淋散治淋因膀胱熱結。

     茵陳淡竹葉(各一錢)木通滑石甘草(各一錢半)山栀赤芍赤苓(各二錢) 清肺飲治淋因肺脾氣燥。

     茯苓黃芩桑皮麥冬山栀澤瀉木通車前滋腎丸治膀胱陰虛溺淋。

     黃柏知母(各二兩)肉桂(二錢) 麥冬湯服。

     瞿麥湯治心經蘊熱。

    小便淋痛。

     瞿麥(七錢半)冬瓜子茅根(各五錢)黃芩(六錢)木通(二錢半)滑石(二兩研) 冬葵子(二兩)竹葉(一把) 為末。

    分三劑水煎。

    入滑石末。

    調勻服。

     琥珀散治五淋溺痛。

    膿血相雜。

     琥珀海金砂沒藥蒲黃(等分) 為末。

    每服三錢。

    通草湯下。

     立效散治小便淋閉作痛。

    有時尿血。

     瞿麥穗山栀甘草(各三錢) 水煎。

     牛膝膏治死血作淋。

     桃仁歸尾(各一兩)牛膝(四兩)赤芍生地(各一兩半)川芎(五錢) 锉片。

    水十五鐘。

    煎二鐘。

    入麝少許。

    分四次服。

     木香湯木香木通槟榔茴香赤芍青皮陳皮澤瀉甘草草豆飲治砂石淋。

     黑大豆一百粒。

    生甘草水煎。

    入滑石末一錢服。

     石葦散石葦冬葵子瞿麥滑石車前六味丸治陰虛熱淋。

     八味丸治陽虛膀胱溺淋。

    (二方俱見中風)補中益氣湯(方見中風)清心蓮子飲萆厘清飲(二方俱見便溺) 二陳湯治脾胃濕痰下注而淋。

    (方見痰症) 逍遙散治肝經熱郁氣滞。

    (方見火症) 三生益元散即六一散加生柏葉、藕節、車前同搗汁各一杯。

    調服。

     快捷方式方治五淋。

     車前子為末。

    牛膝湯下。

     外治法 治熱淋痛甚。

    或不通者。

     豬膽一枚。

    去汁少許。

    入麝香三厘。

    以陰莖納其中。

    外線兜住。

    于内良久。

    即愈。

     治血淋脹痛藕節汁。

    調發灰每服二錢。

    或用大蒜淡豆豉和。

    紙包煨熟。

    露一夜。

    新水下。

     治熱淋不通者田螺十五枚。

    水養。

    待螺吐出泥。

    澄去清水。

    以泥入膩粉半錢調塗臍上。

    尿立通。

    将螺放之。

    如殺害之。

    則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