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結
關燈
小
中
大
大意
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秘。(正傳)雖有熱燥、風燥、火燥、氣血虛燥、陰結陽結之不同。要皆血虛所緻。大約燥屬腎。結屬脾。須當分辨。(彙補)
内因
或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多食辛辣。飲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門。以緻火盛水虧。
傳送失常。漸成燥結之症。(正傳)
外候
胃實而秘者。善飲食。小便赤。胃虛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熱秘者。面赤身熱。六脈數實。或口瘡喜冷。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脈沉遲。或溺清喜熱。氣秘者。氣不升降。谷氣不行。則多噫。風秘者。風抟肺髒。傳于大腸。則筋枯。(彙補)
病久變膈
有津液幹枯。三脘俱燥。初則幽門不通。漸至上沖吸門。拒格飲食。變為噎膈。此即三陽結。謂之膈也。(彙補)
脈法
脈多沉伏。陽結沉數。陰結沉遲。風燥脈浮。血燥脈洪。老人虛人。脈雀啄者不治。(脈訣)
治法
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洩之。陽結者清之。陰結者溫之。氣滞者疏導之。津少者滋潤之。大抵以養血清熱為先。急攻通下為次。(彙補)
峻劑宜戒
如老人津液幹枯。婦人産後亡血。反發汗利便。病後氣血未複。皆令秘結。治宜滋養氣血。不可概用牽牛、巴豆之類。損其津液。燥結愈甚。複下複結。遂成不救。(秘藏)或變肺痿。咳唾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彙補)
發汗宜戒
血虛脈大。發熱便燥者。慎不可發汗。汗之則重亡津液。(正傳)所謂燥者濡之。養血之義也。(彙補)
用藥
主以四物湯。加杏仁、枳殼。熱加條芩、黃連。風加防風、麻仁。寒加木香、肉蔻。血少加桃仁、紅花。氣滞加槟榔、濃樸。老人虛人。病後汗多。不可用通法者。皆宜膽導蜜導法。壯實人可下者。承氣湯。冷閉。用醬生姜導之。
久虛者。煮豬血髒湯加酥食之。血仍潤血。髒仍潤髒。此良法也。(彙補)
【附:脾約】
有平素津液燥結之人。因患傷寒熱病。邪熱未至于胃。津液先已消爍。故胃強脾弱。水飲不能四布。但輸膀胱。緻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以開結。若邪傳至陽明腑症而秘結。自有承氣湯法。不在此例。(彙補)
【附:陰結】
陰結者。陰寒固結。腸胃血氣凝滞而秘結也。外症不渴不食。肢冷身涼。大便硬閉。脈沉而遲。宜四物合附子湯。如久不大便而脈反微澀者。黃建中湯。
秘結選方
導滞通幽湯統治便燥之病屬少陰者。
當歸生地熟地桃仁升麻大黃紅花大承氣湯統治便結之病屬太陰者。
大黃芒硝枳實濃樸脾約丸(和劑)治氣滞血熱便結。
濃樸芍藥枳實(各二兩)大黃(四兩)麻仁(二兩另研)杏仁(一兩半)
煉蜜丸。溫水下。通利即止。
潤腸丸(東垣)治風秘症。
羌活歸梢大黃(各五錢)麻仁桃仁(各一兩)
仁另研。蜜丸。白湯下。
麻仁丸治氣滞血凝之症。
麻仁桃仁杏仁郁李仁大黃枳實濃樸當歸芍藥去枳樸。加生熟地、升麻。名潤燥湯。
五仁丸(得效)
桃仁杏仁(各一兩)柏子仁(五錢)松子仁(一錢半)郁李仁(五錢)陳皮(四兩)
蜜丸。米飲下。
苁蓉丸(濟生)治津少血虛之症。
肉苁蓉(二兩)沉香(一兩另研)
為末。麻仁汁打糊丸。米飲下。
益血丹(海藏)治亡血便燥。
當歸熟地(等分)
蜜丸。彈子大。細嚼。酒下。
黃湯治老人便澀。
黃陳皮(各五錢)
為末。每三錢。用麻仁一合。研爛。投水一杯。取漿去渣。煎候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調藥。空心服。
秘甚者兩服愈。
通導法用豬膽去汁少許。入醋在内。将蘆管相接縛定。納谷道中。以手撚之。膽汁入内即通。
或用白蜜煉成。入鹽、皂莢、麝香少許。撚如指大。入谷道。待欲便時乃去。
火熨法用大黃一兩、巴豆五錢為末。蔥白十枚。酒曲和成餅。加麝香三分。貼臍上。布護火熨。覺腹中響甚。去之。
快捷方式方
用白蜜化湯。入玄明粉三錢。空心服。如血熱便燥者。加當歸五錢煎服。
又法。取麻仁、蘇子合研細。入水再研。取汁煮粥。啜之。一法。用菠菜取自然汁飲之。
腎主五液。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潤。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秘。(正傳)雖有熱燥、風燥、火燥、氣血虛燥、陰結陽結之不同。要皆血虛所緻。大約燥屬腎。結屬脾。須當分辨。(彙補)
内因
或房勞過度。飲食失節。或恣飲酒漿。多食辛辣。飲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門。以緻火盛水虧。
傳送失常。漸成燥結之症。(正傳)
外候
胃實而秘者。善飲食。小便赤。胃虛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熱秘者。面赤身熱。六脈數實。或口瘡喜冷。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脈沉遲。或溺清喜熱。氣秘者。氣不升降。谷氣不行。則多噫。風秘者。風抟肺髒。傳于大腸。則筋枯。(彙補)
病久變膈
有津液幹枯。三脘俱燥。初則幽門不通。漸至上沖吸門。拒格飲食。變為噎膈。此即三陽結。謂之膈也。(彙補)
脈法
脈多沉伏。陽結沉數。陰結沉遲。風燥脈浮。血燥脈洪。老人虛人。脈雀啄者不治。(脈訣)
治法
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洩之。陽結者清之。陰結者溫之。氣滞者疏導之。津少者滋潤之。大抵以養血清熱為先。急攻通下為次。(彙補)
峻劑宜戒
如老人津液幹枯。婦人産後亡血。反發汗利便。病後氣血未複。皆令秘結。治宜滋養氣血。不可概用牽牛、巴豆之類。損其津液。燥結愈甚。複下複結。遂成不救。(秘藏)或變肺痿。咳唾膿血。或飲食不進而死。(彙補)
發汗宜戒
血虛脈大。發熱便燥者。慎不可發汗。汗之則重亡津液。(正傳)所謂燥者濡之。養血之義也。(彙補)
用藥
主以四物湯。加杏仁、枳殼。熱加條芩、黃連。風加防風、麻仁。寒加木香、肉蔻。血少加桃仁、紅花。氣滞加槟榔、濃樸。老人虛人。病後汗多。不可用通法者。皆宜膽導蜜導法。壯實人可下者。承氣湯。冷閉。用醬生姜導之。
久虛者。煮豬血髒湯加酥食之。血仍潤血。髒仍潤髒。此良法也。(彙補)
【附:脾約】
有平素津液燥結之人。因患傷寒熱病。邪熱未至于胃。津液先已消爍。故胃強脾弱。水飲不能四布。但輸膀胱。緻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以開結。若邪傳至陽明腑症而秘結。自有承氣湯法。不在此例。(彙補)
【附:陰結】
陰結者。陰寒固結。腸胃血氣凝滞而秘結也。外症不渴不食。肢冷身涼。大便硬閉。脈沉而遲。宜四物合附子湯。如久不大便而脈反微澀者。黃建中湯。
秘結選方
導滞通幽湯統治便燥之病屬少陰者。
當歸生地熟地桃仁升麻大黃紅花大承氣湯統治便結之病屬太陰者。
大黃芒硝枳實濃樸脾約丸(和劑)治氣滞血熱便結。
濃樸芍藥枳實(各二兩)大黃(四兩)麻仁(二兩另研)杏仁(一兩半)
煉蜜丸。溫水下。通利即止。
潤腸丸(東垣)治風秘症。
羌活歸梢大黃(各五錢)麻仁桃仁(各一兩)
仁另研。蜜丸。白湯下。
麻仁丸治氣滞血凝之症。
麻仁桃仁杏仁郁李仁大黃枳實濃樸當歸芍藥去枳樸。加生熟地、升麻。名潤燥湯。
五仁丸(得效)
桃仁杏仁(各一兩)柏子仁(五錢)松子仁(一錢半)郁李仁(五錢)陳皮(四兩)
蜜丸。米飲下。
苁蓉丸(濟生)治津少血虛之症。
肉苁蓉(二兩)沉香(一兩另研)
為末。麻仁汁打糊丸。米飲下。
益血丹(海藏)治亡血便燥。
當歸熟地(等分)
蜜丸。彈子大。細嚼。酒下。
黃湯治老人便澀。
黃陳皮(各五錢)
為末。每三錢。用麻仁一合。研爛。投水一杯。取漿去渣。煎候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調藥。空心服。
秘甚者兩服愈。
通導法用豬膽去汁少許。入醋在内。将蘆管相接縛定。納谷道中。以手撚之。膽汁入内即通。
或用白蜜煉成。入鹽、皂莢、麝香少許。撚如指大。入谷道。待欲便時乃去。
火熨法用大黃一兩、巴豆五錢為末。蔥白十枚。酒曲和成餅。加麝香三分。貼臍上。布護火熨。覺腹中響甚。去之。
快捷方式方
用白蜜化湯。入玄明粉三錢。空心服。如血熱便燥者。加當歸五錢煎服。
又法。取麻仁、蘇子合研細。入水再研。取汁煮粥。啜之。一法。用菠菜取自然汁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