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

關燈
大意 夏傷于暑。

    秋成瘧。

    (經文)者。

    瘧之總名也。

    因其有戰寒壯熱暴瘧酷瘧之義。

    故名。

    大抵無痰不成瘧。

    外感四氣。

    内動七情。

    飲食饑飽。

    房室勞傷。

    皆能緻之。

    其中氣凝滞。

    鼓動痰涎。

    則一也。

    (彙補) 内因 夏時伏陰在内。

    陽浮于外。

    真氣消爍。

    其汗大出。

    人多煩渴。

    或過食生冷瓜果。

    或坐卧陰地取涼。

    緻膚腠閉密。

    邪留于胃。

    聚而成痰。

    至秋陽氣收肅。

    陰氣下移。

    中州之痰氣愈加壅滞。

    胃氣行至其所。

    與之相遇。

    而寒熱作焉。

    陰陽之氣。

    更相勝負。

    故衛氣行過。

    與邪暫離。

    故有時汗解。

    及邪衛複集。

    病必再作。

    此陰陽之升降。

     邪正之合離也。

    (彙補) 外候 其寒也。

    欠伸毛悚。

    鼓颔戰栗。

    湯火不能溫。

    其熱也。

    頭疼脊痛。

    煩躁飲冷。

    冰水不能寒。

    或先寒後熱。

    或先熱後寒。

    或寒熱多少。

    或單熱單寒。

    (大全) 三陽經瘧 太陽之瘧。

    腰背頭項俱疼。

    先寒後熱。

    熱止汗出。

    陽明之瘧。

    目痛鼻幹舌燥。

    寒甚乃熱。

    熱甚而汗出。

    喜見火日光。

    少陽之瘧。

    口苦脅痛而嘔。

    寒熱往來。

    身體解。

    (入門) 三陰經瘧 少陰之瘧。

    寒少熱多。

    嘔吐獨甚。

    舌幹口燥。

    欲閉戶牖而處。

    太陰之瘧。

    慘然太息。

    腹滿惡食。

    病至善嘔。

    嘔已乃衰。

    厥陰之瘧。

    腰痛小腹滿。

    小便數而不利。

    恐懼不足。

    腹中悒悒。

    (指掌) 風瘧 凡瘧皆生于風。

    風瘧者。

    因避暑乘涼。

    汗出當風。

    閉其毛孔。

    熱不得洩越而作。

    所謂夏暑汗不出。

    秋成風瘧。

     其症煩燥頭疼。

    惡寒自汗。

    先熱後寒。

    治宜發汗。

    (彙補) 寒瘧 納涼之風寒。

    沐浴之水寒。

    先伏于腠中。

    因秋風涼肅而發。

    其症腰背頭項疼痛。

    先寒後熱。

    治當大汗。

    (彙補) 暑瘧 暑瘧者。

    其症大汗大煩大喘大渴。

    靜則多言。

    體若燔炭。

    汗出而散。

    單熱微寒。

    宜清暑解表。

    (彙補) 濕瘧 外着雨露。

    内停水濕。

    發則一身盡痛。

    手足沉重。

    嘔逆脹滿。

    名曰濕瘧。

    宜解表除濕。

    (彙補) 溫瘧 冬中風寒。

    藏于骨髓。

    及遇大暑。

    腠理發洩。

    邪氣與汗皆出。

    故先熱後寒。

    名曰溫瘧。

    宜和解。

    熱多小柴胡。

    寒多加桂枝。

    (彙補) 瘴瘧 瘴瘧者。

    山溪蒸毒。

    濕熱蒸熏。

    邪郁中焦。

    發時迷悶。

    甚則狂妄。

    乍寒乍熱。

    乍有乍無。

    一身沉重。

    不習水土者。

     恒多患之。

    甚則血瘀于心。

    涎聚于脾。

    亦有口喑不能言者。

    宜先吐其痰。

    後利大腸。

    涼膈散。

    或小柴胡加大黃、木香。

    輕者藿香正氣散。

    (彙補) 疫瘧 一方長幼。

    病皆相似。

    此因天時寒熱不正。

    邪氣乘虛襲入所緻。

    宜随時令施治。

    此司天運氣之所宜考也。

    (彙補) 鬼瘧 鬼瘧因卒感屍疰客忤。

    寒熱日作。

    夢寐不詳。

    多生恐怖。

    言動異常。

    俗雲。

    夜發為鬼瘧者非也。

    宜祛邪禁壓法。

    或平胃散。

    加桃仁、雄黃。

    (方考) 瘅瘧 瘅瘧者。

    肺素有熱。

    腠理開發。

    風寒舍于皮膚之内。

    分肉之間。

    發則陽氣盛。

    其氣不及于陰。

    故但熱而不寒。

    (素問)今人素有火症。

    複挾飲食與痰。

    每多熱而不寒。

    均宜消導清火。

     痰瘧 痰瘧因夏月多食瓜果油面。

    郁結成痰。

    熱多寒少。

    頭疼肉跳。

    吐食嘔沫。

    甚則昏迷卒倒。

    寸口脈浮大者。

    吐之。

    關脈弦滑者。

    化之。

    若胸滿熱多。

    大便燥實。

    大柴胡湯下之。

    (彙補) 食瘧